区,邓小平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其实是当时号召台湾与中国大陆谈判的一种阶段性策略,至于目前两岸在“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号召之下,台湾是否真能与大陆谈判“国旗”、“国号”、“国歌”的问题,由于大气候已改变,台湾与大陆“什么都可以谈”的筹码,恐怕已不存在。至少,这些筹码的分量已大大的减轻。
台湾对大陆了解肤浅
了解了这种背景与内情,我们可以发现,台湾朝野对大陆的了解实在肤浅之极。譬如,包括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陆委会”主委张京育、海基会理事长辜振甫在内的官员对汪道涵上述“说法”都表示肯定,辜振甫甚至于表示:“汪道涵的想法比较务实”。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台湾方面对大陆的“一个中国政策”仍存幻想,仍以为大陆会用“一个中国”之外的条件去和台湾谈判,台湾当局仍不了解,汪道涵所说的“一个中国不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预设条件的,其实台湾朝野只要看汪道涵回答许历农所问的:“李登辉总统能否以总统名义赴大陆”这个问题时,汪道涵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能”,便能知道,在两岸的谈判中,台湾不可能走出“一个中国”之外的空间。
在1992年,两岸为召开首次汪辜会谈时,为促成双方的历史性谈判,中国大陆曾以类似“什么都可以谈”的策略,和台湾达成协议即:“一个中国的内涵各自陈述”,只要不违背此原则,双方可各自拥有“说法”。但是,据北京官员告诉笔者,大陆对此立场和协议已有所纠正。因为大陆方面发现,台湾当局的许多陈述譬如:“中华民国在台湾”等已超越了“一个中国”的范畴。而且,中国政府认为,李登辉的独立意识十分明显,若任其“各自陈述”,将会“离题太远”。
据台北一名国民党官员告诉笔者,新同盟会转述的汪道涵谈话到台湾时,国民党内部立即召开会议研判。会中曾有人提议不妨顺水推舟,即使是“假戏”,也要“真做”,因为汪道涵身份、地位不同,若认定他的话是“真的”,台湾正式予以“欢迎”,可能在此问题上取得主动。
但是据这名官员说,上述建议后来未被接纳。因为,国民党内部认为应等待几天,看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反应再作决定,以免被“二手传播”所误导。因此台湾当局在11月17日放话:“如果大陆的确有诚意,应该正式来函说明。”希望得到大陆官方的证实。
因此,台湾当局对于上述“误传”虽然曾心中暗喜,却也冷静的等待了两天。这场乌龙也就留在两岸官员的脑海中了。
(写于1997年11月24日)
1998年两岸互解对方的哑谜
台湾对两岸恢复谈判呼吁忽然有兴致,主要是因国际形势所使然,同时,国民党也不愿在这方面落在其他反对党后面。可是,双方想要谈的诚意究竟有多少?看来这是把球踢到对方球场上的策略,到时辜振甫到大陆也许真的就是去看几出戏和参观访问而已。
经过两年多的封冻,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缓慢,有许多地方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有些地方则看似“欲拒”,其实是“还迎”;有些地方又看似“还迎”却又是“欲拒”;彼此互打哑谜,互相猜测,互相关起门来解读对方的言论与对方行动的真正意图。最近,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之间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要赴大陆访问一事,相互展开的踢球戏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去年12月7日,大陆海协会计划在厦门举办“跨世纪两岸经贸研讨会”,并邀请当时担任海基会秘书长的焦仁和率团参加。但是,焦仁和婉拒,台湾方面提出“反建议”称,希望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率团访问大陆。双方由于意愿上的牛头不对马嘴,海协会乃暂时停办此研讨会。
大陆果然发出邀请
随后,由于台湾不断“促销”辜振甫访问大陆之行,大陆方面经过两个多月的思考,从今年2月14日开始,分别透过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等人分别放话,表示“欢迎辜振甫访问大陆”,但是希望台湾提出访问意图,“总不能只来看两出戏就回去”。
虽然大陆方面当时是用发表新闻稿的方式表达上述意图,台湾方面却称,大陆方面若真有诚意,应正式具函海基会发出邀请。
2月24日,海协会乃正式发函海基会,表示在发展政治谈判之前,大陆愿意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接触,至于交流层与项目,海协会表示“愿意与贵会协商作出安排”。海协会同时在此函中表示欢迎辜振甫在“适当时候往访”,同时同意“两会适当层级的人员可交流互访,为此作必要的准备”。
在此函中,大陆昭然若揭地“暗示”:今后双方谈判应以政治议题为主,经济和事务性议题为次。函中并暗示双方在1993后建立的交流层可恢复。对于此函,台湾方面的反应以“行政院长”萧万长的说法为代表,他说:“两岸协商要走回谈判桌,中共也要有务实做法,如果只坚持政治谈判,不够务实,无法对话。”
不提政治谈判
于是,10天后,在3月5日,台湾海基会发函大陆海协会,函中绝口不提政治谈判问题,并表示:一、对辜振甫可访问大陆一事表示欢迎;二、希望大陆信守第一次“汪辜会谈”所建立的协商制度,就双方关心的问题,次第展开协商;三、台湾方面“拟由会务负责人在近期内往贵方,与贵会就会务进行交流,并磋商包括本会辜董事长参访等两会往来后续性事宜,也欢迎贵会适当层级人员前来访问。”
海基会在这一函件有数个模糊地带:一、关于政治性谈判台方意图如何?二、所谓“会务负责人”指的是谁?三、辜振甫到大陆“参访”的定义是什么?在发函前后的新闻稿中,海基会不断“明示”,台湾方面愿意由新上任的海基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惠前往大陆打头阵,但台湾方面何以不在函中明白表达此意,反而称,这种模糊用词目的在采取更大的弹性,让对方可在会务负责人或秘书长两层级之间择一。问题是:许惠的身分是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具有“会务负责人”及“秘书长”的地位,他的“对口者”包括了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和秘书长张金成,照海基会的说法,是采取弹性立场,让大陆方面自作选择,也算是对大陆的善意。
解读来函的意思
这几天,大陆方面正设法解读台湾“305函”的“台面”与“台底”的用意。据北京台办及海协会官员告诉笔者,大陆方面对台湾在函中故意不提政治谈判的做法感不满,对于台湾在函中未明白表示要派许惠到大陆打头阵却又在公开谈话中表达此意愿,表示不解。因此,一名海协会官员3月7日向赴北京采访人大会的台湾记者否认许惠即将访问大陆,他说,目前不知道有此事。大陆官员说,海协会在近期内将做出反应,但是在人大结束之前恐怕来不及有所回应。
据台湾方面消息人士告诉笔者,最近台湾当局对恢复两岸谈判之所以态度积极,至少要把谈判的球踢到对方的球场,主要原因是:
一、来自国际,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压力逐渐加大,国际大气候对台湾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态度已逐渐不以为然,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及民间目前普遍认为大陆所主张的“一个中国”已经是事实而不是条件。
二、台湾今年年底要举办“立法委员”选举,目前各政党都摩拳擦掌准备这项“世纪之战”。由于事属“中央民意代表”选举,两岸关系必成焦点话题。在民进党和新党为此纷纷推出两岸政策,都在此问题上积极出拳之际,国民党当局自然不能落后。因此,把过去两年多两岸冻结的关系解冻,便成争取选票的筹码。在11月选举之前,只要大陆方面松动其与台湾执政当局的僵局,不管有无实际进展,国民党在选举中必有所获。因为维持现状已是台湾民众的主流愿望,国民党若能一方面打开与大陆的僵局,一方面把民进党描绘成对两岸关系有威胁,便能争取到过半选票。
底线就是一个“拖”字
但是,国民党的底线是“拖”,在非必要时不能松动“政治谈判”之口,因为若涉及政治谈判,必然会涉及主权问题,一谈到主权问题,无论走哪条路线,“统”或“独”,对国民党都为难。这就是海基会“305函”的背景。
据台北海基会与“陆委会”高层决策官员告诉笔者说,在上述底线的基础上,海基会“305函”内的“模糊地带”若对准焦距便是:
所谓“会务负责人员”,其实包括董事长以次到各处处长在内。由于海协会在2月的函件中未明确提到双方恢复沟通后的层级问题,台湾在“305函”中也不便提。但是这位台湾官员表示,首位往访的台湾官员应毫无疑问的是许惠,至于“对方”要把层级定为“副会长”或“秘书长”,则由大陆作弹性选择。
对于台湾所出的这一招,大陆方面的思考是:若把层级定在“秘书长”级,则必偏重事务性话题而且其规格会低于过去副会长级的“唐焦会谈”,不合乎大陆当前的政策要求。但是台湾当局在政治议题上未明白表态之前,若把会谈定为“副会长”层级,除了白送国民党一个“红包”之外,大陆方面并无收获。
基于只求表面解冻,不急于跨出实步向前走,台湾方面对辜振甫的访问大陆只想定位于“参访”,即参观访问,不想立即恢复“汪辜会谈”的谈判形式,因为参访不必有议程、主题与目标,辜振甫只要能赴大陆参访,已可使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已恢复正常。
关于台湾的此意图,大陆方面当然知道。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大陆即要求辜振甫提出“访问目的”,不能只是空访,以免随台湾的音乐起舞。
据台湾官员说,“305函”中所称“第一次汪辜会谈所建立的协商制度”指的是:双方在那次会谈中所达成的协议,至少每半年举行一次“焦唐会谈”规格的会谈;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汪辜会谈”层级的会晤。因此,台湾方面认为,根据此制度,应“在哪里中断,就从哪里恢复”。台湾当局认为,除了会谈层级是在“焦唐会谈”中断之外,1995年5月25日双方就第二次“汪辜会谈”而举行的“第一次预备会议”中所达成的八项共识应该是要立即恢复的会谈主题。
据台湾官员们在3月7日告诉笔者,上述八项共识中的第八项:“两岸交流的其他重要问题”其实也可以延伸为双方的“政治谈判”范围,不过,台湾方面希望从辜振甫的参访到双方正式展开政治谈判之间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台湾官员都透露,目前海协会和海基会之间设有专线电话,随时可以联络。因此,许多事甚至都可以“事前协调”。那么,海协会的2月24日函件及这回海基会的“305函”件中,有哪些部分是经过电话先沟通,哪些部分是表面模糊?其实双方都“心里有数”,这是值得世人玩味的。
1998年辜振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