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 59400
管理费用 126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1000
-机修车间 68400
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转入“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326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60
-机修车间 2100
说明: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在贷方用红字表示。
6。【问题】请老师介绍一下逐步结转分步法中的分项结转法。
【解答】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
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
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采用分项结转法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可以直接、正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
料,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分项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结转,然后按成本项
目分项调整成本差异。由于后一种做法计算工作量较大,因而一般多采用按实际成本分项结转的方法。举
例说明如下:
〔例题〕假定甲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
第二车间按所需数量从半成品库中领用,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两个车间的
月末在产品均按固定成本计算。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半成品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
细表如下:
第一车间 甲半成品
月 份
项 目
数量
(吨)
实 际 成 本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1
月初余额
20
1062
590
1298
2950
本月增加
100
5080
3010
6600
14690
合 计
120
6142
3600
7898
17640
单位成本
51。18
30
65。82
147
本月减少
105
5373。90
3150
6911。10
15435
月末余额
15
768。10
450
986。90
2205
(2)根据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第二车间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和第
二车间在产品固定成本等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表如下:
第二车间 甲产成品
项 目
产量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月初在产品(固定成本)
2280
2460
5300
10040
本月本步生产费用
2800
5925
8725
本月耗用半成品费用
5373。90
3150
6911。10
15435
合 计
7653。90
8410
18136。10
34200
完工转出产成品成本
100
5373。90
5950
12836。10
24160
产成品单位成本
53。74
59。50
128。36
241。60
月末在产品(固定成本)
2280
2460
5300
10040
……
财务成本管理答疑解惑 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资料〕某公司只产销一种化工产品,售价为每公斤1000元,1990-1994年的各年产销量分别为100、110、120、125、130公斤,每年产品总成本分别为70000、68000、74000、77000、76000元。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划,1995年拟实现税后利润46900元,企业所得税率33%。
要求:
(1)为确保实现公司所定46900元税后利润,则1995年的该产品产销量应当达到什么规模?(使用高低点法进行预测)
(2)相应的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各为多少?(“利润”系指税前利润)
(3)为使1995年资产周转率达到4次,则年度总资产应控制在什么水平?(根据1994年考题改编)
答案:
(1)单位变动成本=(76000-70000)/(130-100)=200(元)
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或=70000-200×100=50000(元)
1995年应达到产销量={[46900/(1-33%)]+50000}/(1000-200)
=(70000+50000)/800
=150(公斤)
(2)销售利润率=70000/(1000×150)=46。67%
成本利润率=70000/80000=87。5%
(3)当150×1000/总资产=4时,总资产=37500(元),
因为总资产增加会导致资产周转率下降,所以,应该把总资产控制在37500元之内。
3。【问题】 76000与70000都是总成本,为什么二者的差额除以产销量的差额得出的结果不是“单位成本”而是“单位变动成本”?
【解答】根据: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可知:总成本的增量=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的增量
所以,单位变动成本=总成本的增量/产销量的增量
4。【问题】该题提到了一个名词“高低点法”,我不太清楚,请具体解释一下。
【解答】“高低点法”是用来确定直线方程y=a+bx中的a和b的数值的,具体如下:
(1)b=(与X最大值对应的Y值-与X最小值对应的Y值)/(X最大值-X最小值)
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注意分子分母的数值的对应性,也就是说不能按照:
b=(Y的最大值-Y的最小值)/(X的最大值-X的最小值)计算b的数值,
例如本题中,不能按照(77000-68000)/(130-100)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2)把b的数值代入与x的最大值或者x的最小值对应的方程中,计算得出a的数值,
从而建立直线方程:y=a+bx
例如本题中,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低值(10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
70000=总固定成本+200×100
即:总固定成本=70000-200×100=50000(元)
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大值(13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
76000=总固定成本+200×130
即: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说明: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a的数值一定完全一致,考试时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
5。【问题】请老师介绍一下成本利润率的概念。
【解答】计算成本利润率时,分母应该是总成本,分子是相应的利润。例如本题中,产销量为150公斤时的总成本为:50000+150×200=80000(元),所以,成本利润率=70000/80000=87。5%
……
财务成本管理答疑解惑 成本控制
2。【问题】如何理解教材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解答】(1)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问题】教材中写到:“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借方、贷方、余额均为标准成本”,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中又写到:“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即期末存货成本应包含有分配来的成本差异,和前面讲的“余额为标准成本”不是矛盾吗?
【解答】 您的理解不正确,注意:
“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的具体含义是:只把应该由销售成本负担的成本差异结转出去,应该由存货承担的成本差异并不结转至存货的成本中,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类似于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
4。【问题】教材中说,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三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分析法的差别在于:在三因素分析法中,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没有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请老师具体解释一下。
【解答】其实,从他们的计算公式中很容易理解,具体说明如下:
(1)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
财务成本管理答疑解惑 业绩评价
1。【问题】如何理解“通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原则来选择产量水平,可使其利润达到最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