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展厥敌蕖5比唬鞘欣锏男扌腥耍耆畔率遣豢赡艿模缥仪岸问奔涓芏嗳怂玻荒瓿槌銎咛炖春煤玫匦抟恍蓿不嵩诎⒗狄厦嬷窒潞玫南捌�
我们之所以对法缺乏希求心,就是因为累世的习气所导致。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说:“由于前世没有求学,今生终身成为愚者,因害怕后世继续成为愚昧的人,今生再怎么样困难也要精勤闻法。 ”现在很多人极为可怜,倘若再这样继续下去,下一世很可能转为旁生,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啊?相反,如果现在希求佛法,最少也能得到人天福报,再继续发愿的话,还有机会获得成就。因为业因果是不可思议的,造善业和造恶业的果报,我们不得不相信。
《中观宝鬘论释》有一个公案:有位天神想害一个人,他先以非常庄严的身相出现在其面前,问:“你看我的身体好不好看?”那人回答:“没什么好看的,造善业的身体比这更好看。”接着他又变出特别丑陋的身相,问:“那我的身体难不难看?”那人说:“也没什么难看的,造恶业的身体比这更难看。”天神没有办法,于是捧了一捧水,问:“这些水多不多?”他说:“非常多,比大海的水还多。”天神问他为什么,答曰:“若用这一捧水供养佛,此功德无量无边,大海也无法穷尽其量。”天神感到非常稀有,最后在他面前恭敬皈依。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时,也应该在佛前供养净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这里的水也不冻了。供七杯水表面上看来不是很多,但它的功德却比七大洋还大,这样的功德谁不愿意希求呢?
当然,你不信因果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如果真的相信因果,行善对自己的恩德非常大。《阿育王譬喻经》中有个公案说,一个人在过路时,看见路旁有一具尸体,开始时他吓了一跳,但凝神一看,尸体上空竟然有天人在散花。他觉得很奇怪,就问那位天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天人告诉他:“这是我前世的身体!前世依靠它,我行持善法、孝顺父母、遵守因果、广造善业,所以现在投生于天界享受妙乐。它的恩德这么大,我才来此散花供养,难道你觉得不值得吗?”
的确,我们若用现在的身体行持善法,乃至生生世世,对自己的恩德相当大,对众生的恩德也相当大。如果一个人出家学佛,修行很好,周围的人会因他的威力和悲心而皈入佛门。但若一个人做坏事,相续中生起邪见,他也会像毒药或炸弹一样摧毁周围的人。所以,我们既然拥有难得的人身,千万不要变成非常可怜的人,务必要对唯一能了脱生死的妙法甘露生起信心。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不得解脱,原因就是对法没有信心,变成了法油子,今生今世一定不要重蹈覆辙!
当然,生起信心的唯一方法,就是每天闻思修行,尽量不间断,把修学佛法和听闻佛法视为终生最重要的大事。在这一前提下,每天尽量为众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的一种希望,也是多年依止上师的教言总结。要知道,上师最重视的就是闻思修行,通过闻思修行,定会斩断自相续中的烦恼,也能铲除其他众生的痛苦和不善业。
思考题
601、若对佛法没有希求心,会导致什么过失?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602、你在学习佛法、帮助众生方面有哪些计划?你今后以什么方式来度过难得的人生?
第一百零三节课
对治懒惰有四种助缘,下面仍是在讲第一个信解力,或者叫希求力。前面已阐述了没有希求力的过患、具有希求力的功德,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癸二、信解之功德:
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布施、持戒、安忍等六度万行,或者说胜义谛和世俗谛中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信解(意乐)。《慧海请问经》云:“诸善之本即信解。”《文殊刹土庄严经》亦云:“诸法由缘生,住于意乐上。”这个教证在很多论典中也经常引用。
修学任何一个佛法,相续中的意乐是最关键的。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说:“一个人的修法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信解。上等信解者,会变成上等修行人;中等信解者,则成为中等修行人;下等信解者,必然是下等修行人。”所以,有些人不要认为:“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受持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成就佛果,绝对是不可能的。希求佛法和成就佛果是高僧大德的事情,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那种境界?”这样自己轻辱自己是非常不合理的,每个人只要肯精进,什么境界都可以获得。
精进跟我们的意乐有非常大的关系,诸位大德再再强调,学习佛法一定要有上进心,千万不能得过且过。我们平时应该勉励自己:“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依靠佛法成就的,为什么我不能?别的道友依靠精进而清净了相续,为什么我不可以?大家都是欲界众生,身体都是由骨肉组成,既然别人能做到,凭什么我做不到?”
藏族有句俗话说:“雄鹰纵处地,昂首眺蓝天;老狗在屋顶,始终往下看。”有些人不管出家、在家,心思从不放在解脱和希求佛法上,一直散乱于无意义的世间法中。相反,具有善根的精进者,竭力效仿前辈大德们的作风,千方百计来完善自己。这两种人看的书也有差别,品格优秀、道德高尚的人,所看的都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们的经论,对正法有极大兴趣;而被烦恼垢染所遮蔽的人,唯独对最下等的知识感兴趣,周围接触的也尽是恶人,那些连世间道德都没有的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意乐在解脱中起关键作用,这一佛陀金刚语是以正量成立的,大家务必要深信不疑,反复思维其甚深含义。一切解脱的根本是意乐,我们以前若没有这种意乐,现在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引发出来。怎么样引发呢?下面广说引发解脱之因的方法。
癸三(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
信解心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它要依靠一些因缘。在所有的因缘中,最根本的主因是什么呢?就是要恒常思维业因果的道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是丝毫也不虚耗的,这一点并不是佛陀所说的教条,而是在轮回中真实存在的。若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而且这种信心不是人云亦云,是不退转、不动摇的信心,那此人的相续中一定会产生对佛法的信心、对解脱的信解心。否则,倘若没有这种信解心,再怎么皈依学佛,也都是表面上的。
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给我们讲过《百业经》、《贤愚经》、《白莲花论》等许多业因果方面的教言。在宣讲的过程中,上师由于有切身体会,所以经常悲泪纵横、泣不成声,以致所有弟子的相续中,对业因果产生了非常深的一种概念。而现在有些法师在讲经说法时,自己没什么业因果概念,给别人讲的时候,也是大概介绍一下,这种理论上的走马观花,跟真正有体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上师深刻感受到了业因果的关系,所以他老人家口里说出来的教言,确实是非常的深奥。
业因果方面的这些教言,大家一定要去深深地体悟。以前上师说:“佛经里的公案,浅薄的人看起来,就是一个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但真正懂因果的人一讲,大家就知道害怕了。”的确如此,当时我们听完之后,好几天都特别害怕,做事非常谨慎小心。如果每个人都对业因果有如是体悟,实际行动中肯定会注意的,如此一来,对佛法的希求心也会自然而然产生。
这样的因果规律,不论是谁都无法超越,不要说我们凡夫人,纵使是大成就者也不能避免。以前龙猛菩萨被乐行王子杀害时,只有用吉祥草才能断其头,这是什么因缘导致的 ,大家应该非常清楚。还有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城遭到琉璃王的侵略,佛陀曾再三阻拦大军,但琉璃王报仇之心始终没有息灭。后来佛陀明白业因果的道理,就只有随他去。当时琉璃王已用大军围困了整个城市,水泄不通(就像美国围困巴格达一样)。目犍连为了营救城中的人民,便以神通飞入城中,在释迦族中找到500位优秀的人,把他们装入钵里,再由空中飞出。他到达平安地带后,打开钵一看,哪知钵中的500人都化为了血水!目犍连此时才完全领悟到,因果成熟时谁也无法抵抗,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所以,一个人业力现前的话,谁也没办法救护,不要认为三宝没有加持、念咒没有力量。以前有个格穷阿罗汉,最后活生生地饿死了,即使有神通的人百般救他,但也无计可施 。当然,平时念经、持咒、作加持,肯定有非常大的功德,但如果业障没有清净,一切事物都是随业力而转的,这一点大家理当深信不疑。
然而可惜的是,我去过很多地方,在一些佛教团体和寺院中,很多人不要说生起信心,连因果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鉴于此,现在的佛学院、居士林、寺院,首先需要了解佛教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深深的思维和修行。否则念佛拜佛虽有很大功德,但与内心的正见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
曾经有位领导到某个寺院里去,问一个和尚寺院的状况怎么样,尤其因果方面是否重视,没想到,那个和尚什么都不懂,自己还随便乱用三宝财产。这位领导表面上是领导,实际上对因果深信不疑,对出家人的取舍也略知一二,所以他有点怀疑,就问:“师父,你是沙弥还是比丘?”那人回答:“我不是沙弥,也不是比丘,我就是和尚!”这是那个领导亲口对我说的。
现在有些地方的情况非常糟糕,某些人外表穿着出家的衣服,但对因果一点都不在乎。当然,这跟现在的环境、教育也有一定关系,但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必须要重视业因果。如今许多人口口声声自称出家人、居士,可是在因果方面既不懂,又不学,更不取舍,这是非常可怕的。只有对因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对佛法的精进心越来越强!
子二(广说)分二:一、总说黑白业果;二、广说彼等特殊之果。
丑一、总说黑白业果:
痛苦不悦意,种种诸畏惧,
所求不顺遂,皆从昔罪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痛苦不悦意”: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痛苦可分为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痛苦,如《四百论》中说:“高官有心识上的痛苦,小民有身体上的痛苦。”五根群体所产生的痛苦,叫做身苦;意识不悦意、不舒畅,叫做心苦。不管是身体的痛苦,还是心里的痛苦,全部来源于前世所造的恶业。
有些人遇到不顺的事情而产生痛苦,有些内心没办法调伏而产生痛苦,世间上的任何人,除了极少数对佛法有体悟以外,都有不同层次的痛苦。高人有高人的痛苦,劣者有劣者的痛苦,表面上看来,他们好像非常开心,其实身心都有不同的痛苦。一方面这是轮回痛苦所致,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前世的恶业。
很多人身体经常生病,这肯定跟他前世害过众生有关。昔日阿育王的王子被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