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些学生在这种高级课程中反而表现比较好。于是,有些学校就让一些无法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直接修自己喜欢的大学课程。结果同样显示:这些学生在大学课程中的表现远比在高中课程中为好。一些穷学区的高中,也纷纷引进AP或IB课程,作为解决弱势阶层教育问题的手段。
传统的美国公立高中虽然没有统一教材,但由于都是由纳税人的钱来支持,不可能离开社会主流,课程大致还是趋同的。随着AP课程的增多,传统高中课程的重要性就大大减少了。而AP课程有35门之多,一个高中很难都照顾到。于是,大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需要,重点发展。高中教育就越来越多样化了。比如亚利桑纳州的Tempe Preparatory Academy,以“终身追求真善美”为校训,坚持以奠定西方文明基础的经典著作为教育的核心,言必称希腊。所有学生必须修音乐、艺术、戏剧、数学和科学、语言(包括拉丁文、希腊文和一门现代外国语)、英语和历史。但该校竟不设计算机课程。但在科罗拉多刚刚开张的丹佛理工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电脑,在校内可以无线上网。在华盛顿边上的Cesar Chavez公共政策高中,则以培养良好的公民为己任。除了开设一系列大学课程外,该校的学生在国会、思想库、院外压力集团中当实习生。每个学生还要写一篇公共政策的毕业论文,并且就论文进行公开的报告和答辩。
AP课程,激活了高中教育,各校可以各显精彩,告别了“一个尺码”的教育体系,进而掀起了一场高中革命。盖兹基金会在过去6年投入10亿美元的重金给1600个学校,鼓励这种多元化的实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高中革命也使高中与大学的界线模糊不清。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同时,高中的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二战”后美国制造业腾飞的时代,高中生之间社交充分,有牢固的纽带。高中建立的人脉,往往就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社会圈子。那时许多美国人的配偶就是高中同学。如今,高中生忙于竞争,彼此疏远,日后很少联系。大学则变成了一生人脉的基础。所以,一些批评者说,目前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使孩子们丧失了传统高中所提供的共同经验。
美国正在面临着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高中教育怎么回应这样的挑战,谁也提不出一个最好的模式来。所以,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大学化,已经难以阻挡。中高产的美国人,已经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并给自己的子女施加压力。再看看美国一些尖子学生考AP的数量,就是中国这种考试王国的学子,恐怕也要自叹不如了。
全美高中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研究院排名等等,已经成为在美国寻求高等教育的学生和家长的必备手册。如今,如果你上该刊的网站,就会发现这些排名之外又加了一个新项目:全美公立高中排名。
这一高中排名的出炉,说明美国教育竞争越来越向基础教育的层次发展。本来,高中属于义务教育,强调的是人人有份的平等,而不是竞争。况且,公立高中一般都是就近入学。你住在波士顿,知道华盛顿的一个高中好,但不管怎么想去,也不可能为此搬家。所以,高中排名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无非是画饼充饥,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则是义务教育之上的英才教育,强调的就是竞争。另外,大学也未必在本地上,可以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挑选。所以,美国的大学排名虽然一直遭到高等教育界人士的猛批,但至今仍然香火甚旺,不仅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其他媒体也搞出五花八门的排名。特别是商学院的排名,是几大财经媒体必争的“买卖”。
不过,随着大学升学率竞争的白热化,人们的注意力渐渐转到了高中。首先,由于美国义务教育两极分化的趋势甚重,上什么高中对孩子进什么样的大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越来越多的家长根据当地的学校质量决定在哪里买房子,不惜进行短途迁居。特别是受教育最好的白领阶层,工作调动频繁,选择也多。他们在决定是否接受一个工作时,常常把当地的教育质量作为权衡的因素,在这方面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战略地图”。第三,孩子虽然在地方上高中,但大家都知道上大学是全国范围的竞争,于是对自己的高中在全国的地位也就越来越好奇。当然,除了这些因素外,高中排名对中国的新兴中高产还有特别的意义。如今中国留美学生年龄不断下降,从过去的读研究院为主过渡到读本科为主。更有一些家长,已经有条件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另外如访问学者等长期访美的人员,也时兴拖家带口出国,让孩子有接受美国义务教育的经验。甚至中国有些精英高中,和美国高中建立的交换计划,送学子留美。上述种种原因,都刺激了中国读者对美国高中的关注。
其实,最近几年,美国媒体已经开始对高中进行评比。比如《新闻周刊》就出版了自己的公立高中排名,小有影响,我也曾经介绍过。不过,这个排名并不是注重高中的最后结果,即其毕业生的学术质量、升学率,而是强调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机会。用其编辑的话说,许多学生优异是因为其家庭背景,并非学校的功劳。你评价一个餐厅,不是根据食客钱包里有多少钱,而是根据饭菜的质量。结果,该刊以每个高中给学生提供的高级课程考试(AP)的数量来进行排名。一些学生成绩并不突出,但学生在学期间成绩提高幅度甚大的学校因此榜上有名。而一些学生来源好、“最终产品”也好(比如上常青藤的多)的学校,则不能上榜。结果,这个榜上南部、中西部教育落后的学校比较多。教育最发达的马萨诸塞州,则仅有波士顿拉丁一个学校进了前百名。如果你是个有“孟母三迁”精神的家长,执意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凭着《新闻周刊》那个排名,还是难以做出决定。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公立高中排名,则如同其大学排名一样,坚持“消费者导向”,分析了美国40个州18790个学校的数据(另有10个西部、南部的小州和华盛顿特区因为资料不全而没有评定),评出100所“金奖高中”、405所“银奖高中”、1086所“铜奖高中”。其评价标准虽然考虑到学校中弱势阶层的表现,但主要依据还是考试成绩;最后列出的排名,是地道的强者为尊,不仅告诉你学校的质量,而且也是一张社会经济文化地图。你拿着这个排名,能够认识好的学校,也得以知道哪里聚居着望子成龙的高质量家长、什么样的人是你的邻居。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次排名第一的,是在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弗逊高中。这所高中坐落在首都华盛顿郊区,需要申请入学;选上来的学生,其家长许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袖,如联邦政府、最高法院、国会、院外游说团、思想库等等的成员。这些人的子弟,当然得天独厚。再如普林斯顿高中,排名第九十四,坐落在大名鼎鼎的普林斯顿,其学生有许多是普林斯顿教授们的子弟,生源自然属于一流。这样的学校,在《新闻周刊》的排名中则几乎找不到。
公立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免费。不过,在这个前提下还有许多不同。有些需要申请,往往还需要考试,学校有权挑选学生。比如,波士顿的公立学校系统本来很破落,但培养了四位哈佛校长,在美国历史最最悠久的高中波士顿拉丁,则通过严格选拔、高强度的教育,维持着超一流的水平,每年送二三十名毕业生上哈佛,在排名榜上名列第十九。在同城的另一著名高中叫媒体与技术学校(Media and Technology Charter School),也靠选拔制度,在这一排名中列第九十九名。相比之下,大部分公立学校则属于就近入学的开放录取制,即只要是本地居民就可以自动入学,学校无权拒绝。这两类公立学校,在前百名“金奖高中”中几乎各占一半。采取选拔制的学校排名略高。
从表面上看,采取就近入学制度的学校,因为没有选拔,似乎无法控制学生来源,因而质量会打折扣。其实不然。这些学校的质量,恐怕仍然主要是以学生来源为决定因素的。而由于对本地居民来者不拒,这样的学校就更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居民的综合经济与文化水平。
不妨以我住的马萨诸塞州为例。马萨诸塞州连续几年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州。这不仅是因为哈佛、MIT这种名校如云,而且还因为其公立学校的优异表现。小小的马萨诸塞州人口仅600多万,为美国总人口的2。1%;但在这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中,竟占据了前百名“金奖高中”里的5所;在接下来的405所“银奖高中”里占了29所。这使其公立学校在全美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接下来各州公立学校质量的排名是康涅迪格、加利福尼亚、罗得岛、马里兰、新罕布什尔、纽约、新泽西等等。有意思的是,这前8名是一色的民主党主导的州。
再看马萨诸塞州进前百名的5所高中,除了两所上述提到的选拔制学校外,另外3所都是就近入学制,而且都集中在波士顿西郊,不仅彼此毗连,而且周围也全被获得银奖的学区所包围,似乎聪明的孩子就住在这么一个狭窄的地区。把这几个高中所在的地区调查一下,就知道好学校为什么在地理上这样集中。
比如,排名第六十位的Weston高中,当地的人口仅一万多,平均房价(独居)为116万多美元,平均家庭收入22万多。排名第六十五位的Dover…Sherborn地区高中,是由Dover和Sherborn两镇共建的;其中Sherborn人口仅3000多人,平均房价为60多万,平均家庭收入为24万多;Dover人口8000多,平均房价93万多,平均家庭收入24万多。排名第七十位的Wellesley高中,坐落在大名鼎鼎的卫斯理大学(Wellesley College)的所在地,人口2 6万多,平均房价85万多,平均家庭收入18万多。
看看这样的数据就明白:美国有的是“白上”的学校,却没有“白住”的房子。你的孩子要上这么好的学区,就要挤进平均家庭收入在20万上下的邻居中,在平均房价近百万甚至超过百万的地方找到立脚点。对于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这谈何容易!这种好学校追着富人区走的现象,根源在于美国的学区制度。一般而言,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本地居民的房地产税。越富的地方,税收越充足,经费也就越高。以Weston为例:因为平均房价过百万,平均每户的房地产税达到1 1万以上,排全州第一。全镇户数达到3700多家,而公立学校仅有2300名学生左右。在“大波士顿”地区,公立学校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花费是1万美元上下。这个数字已经在Weston平均每户房地产税额之下(房地产税主要用于支持公立学校,但也用于当地警察、公路等公共开支;同时,公立学校也有少量其他经费来源)。而全镇3700多户人家支持2700名左右的学生,当然在财政上富富有余。再看马萨诸塞全州:平均每户独居的价格仅20多万,平均房地产税仅2400多美元,即使不计房地产税所要支付的其他公共开支,大约4家才能凑够一个孩子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