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多万,平均房地产税仅2400多美元,即使不计房地产税所要支付的其他公共开支,大约4家才能凑够一个孩子的教育经费。可惜,4个家庭,一般至少有三四个孩子在上学。可见,如果单算房地产税,马萨诸塞州平均每个学生的教育财政资源还不及Weston孩子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更不用说,富裕地区的家长教育水平大多比较高,有着巨大的家庭教育优势。许多家庭干脆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进一步减轻了当地公立学校的负担。
不过,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学校也绝非进不去。毕竟皇帝还有几门穷亲戚。Weston有价值几千万美元的豪宅,也有40多万的“两卧”。几千万的豪宅每年要支付几十万以上的房地产税。你如果在40多万的“两卧”中当平民,则一年就4000多块的房地产税,孩子上学等于靠富裕的邻居资助了。更不用说,在Weston周围有大量“银奖”学区。比如再往西边的阿克顿、哈佛(不是哈佛大学)等地区,中国人很多,能买到20多万、30多万的“两卧”;其学区的成绩,其实和Weston不相上下,甚至在地方排名系统中还比Weston高(比如哈佛在本州公立学校的排名中,大部分成绩指标都比Weston高,这是因为不同的排名标准略有不同而已)。
可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公立高中排名不仅是评价学校,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购房手册。学区好的地方房价贵,买了以后则更容易保值。房价的一部分,其实就等于是学费了。这是和其大学排名的一个重大不同。另外的一个重大不同是,大学排名都是公立、私立混编,可以进行比较;高中排名则不包括私立学校。家长如果在公立和私立之间选择,则又费踌躇。
那么,怎么在公立和私立之间权衡呢?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英美的学校体系中,私立总比公立占据了极大的优势。比如,英国的私立学校虽然仅教育全国7%的学生,可谓是极少数;但三分之一的下院议员、一半以上的上院议员、一半以上的知名媒体人士、70%的知名大律师、牛津和剑桥将近一半的本科生,都是私立学校出身。美国90%左右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公立学校,另有7%上的是宗教组织的学校,1%在家上私塾,最后有3%上的是所谓非宗教、非公立的“独立学校”。我们所谓的私立学校,基本是指这些“独立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虽然仅占同龄学生人口的3%,但来源于这些“独立学校”的学生,占一流大学的学生人口的30%,表现明显超常。一流私立学校的学生中,有20%~30%左右最终进了一流大学;而在一流的公立学校中,仅有5%~10%的学生能进一流大学。私立有着巨大优势。不过,我们不能忘记:一流的私立学校经过严格的选拔,不是有钱就行。有时一个著名的私立高中比常青藤还难进。而公立学校一般都采用来者不拒的就近入学制度,学生本身没有经过学校的筛选。很难说你的孩子在未经筛选的孩子中达到5%~10%的顶尖水平就一定比在经过严格筛选的孩子中达到20%~30%的顶尖水平要难。再加上这些一流私立学校学费大多达到一年3万美元左右的常青藤水平,这样烧钱就未必值得了。
《华尔街日报》则别出心裁,用不太完整的数据对顶尖的公立和私立学校进行了比较。其方法是调查8所一流大学(哈佛、普林斯顿、MIT、Williams、Pomona、Swarthmore、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近7千位新生以及他们所来自的高中,然后把所有为这些大学输送了50名以上学生的高中列出,再把各高中向这些大学输送的学生人数用本高中的学生总数来除,这样算出各校进一流大学的“成功率”。结果,在最后选拔出来的40所高中(包括两所来自韩国的外国学校)中,前15名全是私立高中;再下面的25所学校中,有7所是公立高中。
从这40所学校看,一流高中仍然集中在新英格兰和纽约地区,比如马萨诸塞州的就有7所(其中3所在前15名内),纽约州有10所(并占据了前3名),新罕布什尔人口仅120多万,竟也有两所学校。东北部无疑是美国教育的精华所在。另外,虽然全是一流,私立学校的表现还是压过公立一头。其中,排名第一的纽约的Collegiate School,创建于1628年,比哈佛还早,是一所从学前班到高中的男子学校。如今学生仅600人,2007年毕业班为50人,有13人进入上述的8所大学,效率达到26%,比最好的公立高中、纽约的Hunter College High School的效率分(14%)要高将近一倍。不过。公立学校也不可小视。比如普林斯顿高中的效率分虽然是10%,但在2007年送19名毕业生到普林斯顿大学读书。该校不断引来外学区的学生;最后学校规定外学区的学生缴纳15817美元的学费可以就读,掺入了私立的因素。波士顿拉丁的效率分是9%,名列第40,但同年送了25名毕业生进哈佛,前几年甚至有一年送30多位的纪录。
《世界杂志》则以毕业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比例给全美高中排座次。结果,前10位全是纽约(6所)、马萨诸塞(4所)两州的私立学校。第一是马萨诸塞的Roxbury Latin School,毕业班进这3所大学的比例是21。11% ,第二为纽约的Brearley School,为20。90%,第三是前述的Collegiate School,20%。在公立学校中,最出色的还是纽约的Hunter College High School,比率为9。36%,排名第二十六;接下来是普林斯顿高中,比率为6。3%,排名第五十九;然后是托马斯·杰弗逊高中,比率为5。89%,排名第七十一。马萨诸塞州公立学校最好的则是前述的Weston高中,比率为3。22%,排名第一百四十二。几年前Weston住的一位在波士顿著名女校Winsor读书的女孩子自愿放弃特权,要回公立学校,结果在实际上非常富贵、特权的Weston高中读了一年,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到Winsor。理由是后者那种对话式的教育,再好的公立学校也没有。
应该说,一流的公立学校,离一般老百姓有一定距离,但并非鞭长莫及。这种公立学校,相当有挑战性,比普通的大学要难读,教师中许多是常青藤毕业,甚至有的拥有博士学位。不过,一流的私立学校照样生意兴隆。一来是如今的富裕阶层实在太富裕,不把一年3万多美元当回事;二来是一流私立学校的教育比起一流公立学校来还是略胜一筹。至于我这个拿普通老百姓工资的教书匠,在为自己8岁半的女儿设计教育方案时,则一方面瞄准富裕地区的低端房地产市场,希望50万上下能买到她的教育立足点;另一方面则让她准备独立学校的标准化考试(ISEE)。因为目前一流的私立学校,会给中低收入家庭奖学金或者减免学费。如果一旦考中,那岂不是皆大欢喜!
从美国教育中学什么
穷孩子自卑是父母的问题
如今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孩子从小就开始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穷孩子和富孩子从穿的衣物、玩的玩具,到交通工具、居住环境,都如同生活在两个世界。况且孩子从三四岁起彼此就有相当的交流,议论起各自家里的情况漫无遮拦,连父母睡觉穿不穿衣服都会给捅出去。难怪有不少家长担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穷,会丧失自信心。
我们的女儿在美国长大,社会和文化环境大为不同。不过,人性还是相通的。我们在有孩子之前,一直在校园的环境中生活,周围的教授和同学不会以你的贫富来判断你的价值,一切都很单纯。但有了孩子后,人间冷暖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因为一旦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你就得和各种不同背景的家长接触,包括不少势利之徒。特别是我们夫妇当时全是学生,非常贫穷,养孩子还要领救济;因为没有车,冰天雪地买趟菜也要推着儿童车来回走一个小时——孩子坐在车上,购买的食品就放在座位下的筐里,几年如此。后来逐渐新认识一些人,聊起天来才意识到,其实大家早就知道我们一家:一天到晚推着孩子在纽黑文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成了城市一景,谁看了也忘不了。换句话说,我们大概是当地有名的穷人。
那么,我们的女儿有没有穷孩子的自卑呢?一点没有。相反,她非常快活,非常自信,非常善于和人打交道,也非常有上进心。在我看来,穷孩子自卑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反映。如果父母做人挺拔,穷孩子的生活环境反而比富孩子有利。
要知道,孩子观察世界的眼光和世界观和成人很不一样。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穷不穷,他们在乎的是感情的满足。记得女儿还没有满周岁时,我们挖空心思给她买了个布娃娃。这对我们是相当的一笔开销,挑了又挑。可是她最为之着迷的竟是娃娃背后的一个差点被我们剪掉的小商标条。再有就是衣服。许多家长觉得买旧衣服委屈了孩子。可是,我们的女儿最喜欢穿的还是几件旧衣服,对朋友送的新衣服她并没有兴趣。
所以,在抚养女儿时,我们注意从她的眼中看世界,让她看到一个诚实的世界,并利用家里穷这个现实,教育她一些基本的人生价值。下面是我们一贯信守的几个信条:
第一,不要掩饰自己的穷。孩子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家长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会让孩子看到你的心虚,觉得穷实在是丢脸的事,这才真正会打击她的自信。所以,女儿到店里看见别的孩子买的玩具好,自己也想要,我们从来老实告诉她:“我们买不起。”在幼儿园,别的孩子问她:“你们家怎么没有车?”她回来问我们是怎么回事。我们痛快地告诉她:“爸爸妈妈买不起。”家长能理直气壮地这么说,孩子就不会觉得穷会低人一等。后来孩子上学了,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那孩子看看我们家,问:“你们家算穷的还是算富的?”女儿大方地说:“我们是算穷的。你呢?”对方说:“我们算富的。”我女儿从小就是如此。穷对她来说,从来不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第二,穷给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提供了机会。我们设法使她从小懂得:她要一个东西,父母要付出比别的家长更大的努力才能帮她得到。这一来教育她珍惜,二来给她自信:不管怎么样,父母会为你付出一切,会全力支持你。虽然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的物质少,但拥有的感情多——她其实很富足。我相信这也是她自信的来源。后来看到过一些富裕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少畏畏缩缩,心理问题很多。道理也很简单:他们家里有车有房有钱。但父母不为他们花时间,不倾听他们。他们有许多焦虑。孩子并不真懂得财富能干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是父母是否靠得住。
第三,让孩子懂得:穷是个要坦然接受的现实,但这个现实可以改变,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这一点,是穷孩子最大的优势。美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有许多研究,界定什么是成功的个人品性,其中包括以下几点:有自我约束(包括生活节制,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善于进行长远计划(包括计划中的量化的分析),能够为未来的利益牺牲眼前的快乐(比如省下钱来投资,放弃休假读书)。女儿跟着我们精打细算地生活惯了,这些品性几乎是天然成就。比如,她从来没有对一个什么东西非要不可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