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成功传-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正月,郑经死于台湾,其长子郑克爽监国,但不久被郑克爽发动宫廷政变,郑克爽继延平郡王位。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十四日,清靖海将军施琅率兵攻打台湾。台湾战败,郑克爽下令剃发降清。八月十五日,施琅进至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明朝尾声的最后一个音符至此终止了。

  郑成功及其子孙与清军作战数十年,但清廷对郑成功等人的人格却极为敬重。康熙三十九年,清圣祖下诏说〃郑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他敕令遣官护送郑成功及其子郑经两柩回福建归葬南安,建祠祭祀,并拨给守墓人户。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因牡丹社之事赴台,与台湾进士杨士芸等上疏清廷请求为郑成功在台湾建祠,并列于祀典。清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追谥郑成功为〃忠节〃,在台湾建祠。

  沈葆桢亲自为祠堂正殿撰写对联: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在延平郡王祠里还有这样两首楹联,一是台湾巡抚唐景崧写的:

  由秀才封王,拄挣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另一是台湾巡抚刘铭传写的: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臣,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业,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郑成功短短一生的壮举,激励着后人,留名于史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