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01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纪宝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0401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纪宝成-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⒎⒄拐胬恚枰恢执笪尬返木瘢椅煜孪龋挥姓庋恢志瘢遣豢赡艽葱碌摹U馐钦苎缁峥蒲Х比俜⒄沟囊桓龇浅V匾母鋈怂刂史矫娴囊螅馐堑谝坏阋蟆�

  第二点,个人品质方面,第二点要求,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才是我们理论的科学的来源,不了解实践,闭门造车,是造不出什么东西来,你也不可能感知时代的脉搏、体验实践的呼唤,你体验不出来,我们前面要有问题眼光,这个问题是到实践当中才能发现,才能提出。所以我们新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怎么样来面向实际、怎么样来联系实际、怎么样来关注现实,这个素质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质。当然,政府学校也应该创造有利于大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这样一种体制,这样一种机制,我想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要求。

  个人品质或者个人素质的第三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勤奋的学风。要厚积勃发,要有丰厚的学术积累,要向今人学习、要向前人学习、要向国人学习、要向洋人学习、要向实践学习、要向书本学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在学术功底厚实,占有资料详实,生活感受充实,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勤于思考,多思、深思、慎思、独立研究,学而不思则罔了。

  经过这样一个艰辛的劳动、一个厚实的积累,艰辛的劳动,有了这样一种学风,我们才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不要急功近利,“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行一句空”,范文轮先生,当年倡导了这样一种学风,我们应当代代相传,这样才有可能去创新。你像我刚才讲王国维举的那三种境界,他不饱览那么多的唐诗宋词,不进行认真地思考,没有一种人生的感悟,他怎么可能提出来,他根本不可能提出来,看一万遍一千遍也不行。这个学风问题,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甘于寂寞,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这样一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没有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认为,很难创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个人素质,个人品质方面的要求,还可以例举很多出来,但是我想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几点非常重要。

  我想还有一点我要强调一下,可以说是第四点,就是要有一种协作的精神。要善于与别人团结、和谐合作,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个人奋斗很重要,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是我们看到,由于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讯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全都全球化了,我们国内的情况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各种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所以说重大课题需要集体攻关,我想这是一种社会环境和个人品质的要求;这是条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我们可以讲得很多,一个从宏观,从社会角度来讲,一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创新并不是随波逐流,更不能把急功近利,冒充为与时俱进。浮躁,仅仅热衷于搞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有些东西是对的,但也有不少并不是,有的是制造一种学术垃圾,这个是不行的,不能把急功近利冒充为与时俱进,我想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点,我们觉得应当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那也就不能厚积了,厚积总是积别的东西,没有继承就根本谈不上创新,任何创新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对优秀的传统的中华文明,对其精华的部分,对世界闻名的优秀部分,都应当继承,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我个人体会纵向继承、横向借鉴,这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不继承就不能创新,应当把前人的成果,他人的成果,都作为自己的思维材料和前进的基础,包括他们的实物,都应当成为我们创新的思维材料,和我们前进的新的基础,以这样个态度,来对待传统的东西,原有的东西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认同者说好不做,有异者那么求异求新,这个借鉴继承表面上看是一种袭旧,其实不能这样来看待它,我们创新也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并不是这样,我们的目的不是这样。目的是为了掌握事物的规律,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好我今天就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讲得不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