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的困局-王思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农村发展的困局-王思斌-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褪桥┐宓那熬笆遣蝗堇止鄣摹D敲次裁次颐撬凳遣蝗堇止鄣模一故墙舱饫嗟呐┐澹蚁氲谝桓鑫侍馐桥┎返募鄹瘢阋肴盟吹侠矗飧鍪呛芾训模敲次仪也宦畚颐侵泄恼饧改甑牧甘呈潜冉戏崾眨泻芏嗔甘常虼肆甘扯嗔耍颐蔷鸵欢ㄊ橇甘臣鄹竦拖吕凑夂廖抟晌省D敲从械耐舅担梢圆豢梢晕颐遣渭庸适谐〉木赫渴导噬衔颐侵溃泄┮祷蛘吲┎返某杀臼呛芨叩模焦嗜ゾ赫环ㄈズ捅鹑司赫敲聪衷谖颐峭翱矗绻芏喑抢锏娜耍蛘呶颐堑恼僭保购芾值溃滴颐且隬TO了,那么有人估算过,WTO进入之后,对中国的冲击是两个,最大的冲击,第一个中国的汽车产业,第二个中国的农业,那么中国的农业是进入WTO受到冲击最大的一块地方,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的成本很高,我们的农产品的质量还跟不上国外一些通过大农场也好,还是通过机械化的耕作也好所产生的产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入我们的比如市场经济,那么我们用人工的办法,用现在的农药、化肥这套办法,催出来的农产品很多人可能就不买,包括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如果你有钱,你是买比较好的比较精的大米去,比如说泰国大米,还是你花差不多的钱,来买中国的有农药的大米,那么大家会说,我是理性人,我要选择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是像50年代穿爱国布,吃爱国粮的话,我们没有办法,所以农产品的价格上不来,我想这一点我们农民的收入可能要上来也是很难的。

    那么第二个东西,就是有人说,中国的农民收入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乡镇企业的发展最近这1、2年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也可以说正受到一些打击,这个打击就在于,好像我们的学者还不太感觉这个东西,就是转制,乡镇企业的转制,这个转制说得白一点就是私有化,乡镇企业私有化。那么乡镇企业私有化这件事情对于农村的整个农民的收入是好还是坏,这个现在我们可能不能做过早的结论,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从前是乡镇企业,如果是集体经济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社区经济,社区经济在社会学里面大家知道,是一个有一种社会福利、社区福利的意义在里面,就是说,你是一个村子里面的乡镇企业或者一个企业,你就会吸收村子里面的几乎所有的农户的劳动力来这里就业,那么现在如果是私营化了,我就可以不要那些(人),我也可以任意选,我叫我的亲戚来就业,我可以不要那些在家里,比如说什么也不能干,或者贫困户的家庭来就业,因此人们从乡镇企业里面所得到的这个收入,可能也在不稳定,甚至有时候从总体上在衰减,这是第二个东西。

    那么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打工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到城里来挣钱,那么到城里来挣钱这个事情实际上我们现在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知道北京市对于外来农民工的一个限制数量、限制岗位,那么弄不好就得把他们“押解”回农村了,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各个地方都在出现,那么这是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那么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从整个的制度的安排上,我觉得对于农村的这种剥夺也好,还是不公平也好是很明显的。那么有人谈到过中国当今社会里面的分配上面的几个方面的不公平,这个不公平有人称为四个倾斜,这四个倾斜里面实际上都是对于农村不好的。第一个倾斜,就是这些年来,我们的利益是向城市倾斜的,而不是向农村倾斜的,这一点从1986年开始,搞这个城市体制改革,那么很多东西都是围着国营企业转,国营企业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农村,大家开始不再管了,我想这是第一个倾斜,就是利益向城市倾斜;

    那么第二个倾斜就是向上级倾斜,有人说中国的利益正在向上级倾斜。那么什么叫向上级倾斜呢,就是中央财政好吃饭,地方财政难吃饭,上级财政好吃饭,下级财政难吃饭。我们知道有一个分税制,这个分税制是很好收税的行当已经都拿到中央来了,差的都在地方,那么这样财政就向中央倾斜,向上级倾斜,这是第二个倾斜;

    那么第三个倾斜是中国的利益分配向富裕地区倾斜,就是东部地带,我们跟国际接轨的这些地方,你看看我们的深圳,看上海,看我们的山东、大连、北京这些地方发展多快,如果我们到大街上一看,天安门长安街上也好,皇城根的旧址公园也好,那么花不少钱,可以不惜花钱,我们去搞我们的城市建设,所以东部地区他们跟国际接轨不管是机会上也好,还是中央的贷款制度也好,都在向这个地方(倾斜),而西部地区就没有,或者说你西部地区你就得不到这个很宝贵的阳光,你可能是被放旁边的,这是第三个倾斜;

    那么第四个倾斜就是中国的分配制度在向富人阶层倾斜。那么这个倾斜就是说,我们整个的税收制度也好,还是我们的其它的机会也好,那么穷人很难得到,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贷款制度也好,一个贫困农民想贷款,你根本贷不上款,原因是说,银行怕你还不起,所以不给你贷款,当你贷款的时候他要你找担保,那么一个很穷的人到哪里找担保,有时候找不来,但是他就缺这个100块钱,他就可以买5只兔子,6只兔子,怎么说呢,去生出一点钱,但是这个没有。反过来50万100万的,只要是富人,我说我可以抵押,有人给我保险,所以我就可以贷到款,那么大家知道谁能贷到款,谁就有机会,所以向富人阶层的倾斜也是最近这几年利益分配的一个东西。那么在这四个倾斜里面,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到哪里去了?我们说没有丝毫的,感到政策的好处,因为他们被放在圈外了,我想这是一个,我觉得这个东西还会往下走,尽管最近一年多的这种扶贫政策有所改变,但是我觉得,可能不足以来解决这个关于农村中西部贫困这么一个格局,因此我想这第四个方面,使我们觉得农村的前景是不乐观的。

    那么第五个方面,就是(关于)前景不乐观,就是我们刚才谈到过的,也是可能我们应该说清楚,但是我们也说不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加入世贸组织这件事情,WTO这件事情。对于中国农村来讲,我这个提纲写了一个叫做“生死考验”,是不是生死考验我不知道,因为最近我跟搞农村的几个人谈,他们有的人觉得挺乐观的,这个东西中国没问题,为什么没问题,他说,农民种粮食,把农村弄的没饭吃了,破产了这个不大可能,但是我想,正像我们说,粮食进出口制度如果比较开放了,关税下来了,我们的粮食农产品能不能和别人去竞争,我觉得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有疑问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死的考验。那么有人有比较乐观的说法,我是不大同意,我觉得可能我们大家都还没有预见到WTO是怎么回事,但是,我想很多人从内心感觉到,中国的农民可能是没有办法,这个没有办法我只能说是由形势来摆布他,把他放到什么地方,他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在做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未知的,但是我们几乎可以预料的一个结果,那么正是因此中央是再三、再四谈,说我们农村问题,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大家向前看,向远看,向深处看,这点我觉得中央担心的绝不是多余的,但是中央没有说清楚,这就是WTO就要来了,我想如果你熟悉这个东西,可能搞社会心理学的马上可以研究一个东西,民众心理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会引起全国农民的惊慌来,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讲,农民也不大可能懂这件事情,惊不惊慌的也不知道,这是一个现实。因为我们现在政府还没有告诉农民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学者也没有告诉农民是怎么回事,农民还没有拿到我们的书去看,甚至他也看不懂,但是我想,后果将会由他们来负担,那么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问题。

    那么第三个问题,我就想说一说,我们从理论上和现实上来讲,我们的思路有没有,或者说有没有出路。那么从下面的情况来讲,我们的农村发展不乐观,现在有一个统计,我们在社会学里常常谈到,就是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滞后问题,那么城市化水平滞后是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一个制度性瓶颈,那么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的城市化发展的快一点,可能我们的农村的发展也会好一点。

    那么现在问题是我们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的问题,这条路,快速城市化的路,或者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条路,我们能不能走得通。那么在这个方面,我觉得理论和现实的出路我有这么几点,我觉得要说走得通也都走得通,要说走不通也就走不通,为什么?这就看我们政府的政策选择,这就涉及到政策问题,如果说走得通。我想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推广农业技术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那么在这点上如果我们做的好,国际技术也好,还是国内的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好,如果能够大面积的向农村普及,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会高,它的产量也会高,它的素质也会高,这样下来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好一点;

    第二个理论的或者理想的和现实的出路,我们就叫“取消户籍制度”。这个户籍制度说到哪里去也不太合理,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学也已经嚷嚷很长时间了,说毕竟我们的政府在考虑取消户籍制度。大家如果看到广东省的、四川省的某些县、市已经在取消户籍制度了,他们就是在一般的小城市里面取消户籍制度,应该说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在大城市里面常常不谈这个东西,那么大城市不取消户籍制度,北京市卡得很厉害。所以在社会学里,到现在社会学家没有很多文章讨论这个户籍制度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讨论呢?因为这个不是一个真正再搞一个取消户籍制,是一个很形式化的东西,小地方取消那个东西还没有用,因此我觉得真正的取消户籍制可能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条路,但是现在我们做得还不到,还不够,那么跟这个相关联的就是一个关于歧视…应该是改变或者放弃歧视农民工的制度了,我想这一点在社会学里大家谈得很多,就是说在城市里面我们的农民工成了一个二类,三类或者四类,或者不入类的一个人群,那么爱怎么样怎么样,如果到城里来,给他们做教育的(人),一定说你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定,你不能犯什么样的条文,你要弄,我就罚你,是这么来教导农民工的,对农民工有什么权利,向来没人说,说你有什么权利,不行你去告状去,没有这个说法,只有说你应该干什么,而不是说你可以做什么,那么这一点我觉得对农民的进城和收入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当然农民也习惯了,好像是寄人篱下,那么我们就在这里,怎么样都行,所以,中国的农民工也是给城市创造财富的一个很忠实的队伍,但是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这是第二条;

    那么第三条,理想和现实的出路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真正的保护农业,实行一种比较积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那么最近朱镕基总理在讲一句话,这句话当然我是借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