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要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林栋先生对书稿的关心和指导,这是一位我遇到的特别耐心的编辑,他视野宽、角度新,也因此才促成本书内容重视历史、人文的主要特点。此外,这两年来,《作家文摘》、《钱江晚报》、《安徽文学》、《福建文学》、《北方文学》和《春风》等报刊的魏蔚、郭闻、倪和平、贾秀莉、鲁晓聪、金仁顺、彭建梅等女士,通过发表作品和交流指教,她们支持我最终记录下旅行中那些具有人文意义的故事。同时,我得感谢谭山山、吴迪、谢立、洁尘、高晓红(已故)、魏欣、矫燕、郑航宙、贺雷、刘萍、徐蕾、倪剑、王志华、马小芬、邵红霞、李宏林、陈教泽、李维梓、吕蕾等同学、朋友,缪惟、潘宏伟、刘豪亮、杜宇、何杰等设计师。此外还有一些多数只知道网名的朋友,对我发表在网站上的作品给予了重要支持,他们包括新浪网站的落日如虹(冯亨奇)、搜狐网站的如风、网友真情真美、COFFEE、上海太太、老多等50多人,请原谅我在此无法一一记述。    
    最后,我把此书送给我的母亲夏宗宁和父亲吕允文,感谢他们一贯的支持和厚爱,他们为本书耗费很多精力,贡献很多。我也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先生许美平,以及妹妹蔚如、妹夫徐影和外甥徐泓博小朋友。    
    2005年6月    
    注:书中所列开销,以2005年6月各景区旺季门票价格和交通费用作为计算依据。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紫花黄寺五台山

  (421 元游山西)    

  亮点:云冈石窟*、五台山寺庙群、乔家大院、平遥老街、壶口黄河瀑布    

  主要开销:    

    

  东有太行 西有吕梁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段,其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米的黄土高坡上,沟壑纵横,黄土漫漫。东部是巍巍太行山,  山西也因在太行之西而得名。山西境内山地最多,占总面积的80%,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山西襄汾陶寺出土龙山文化遗址,1300多座墓葬中,87%为小墓,1%为大型墓葬,等级分划鲜明。遗址上出土了 鼉鼓、特磬、彩绘龙盘。襄汾位于平遥和运城间,陶寺遗址所在地古为平阳,是文献记载尧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遗  址距今大约4500年。  春秋时期,山西为晋国所在地, 晋文公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因此,山西简称晋。战国时期,这里被韩、 赵、魏三国瓜分,故山西又称“三晋”。秦代,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等五郡。南北朝时期,北魏曾定都平城(今大 同)。至隋代,太原与长安、洛阳并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山西起兵,建立唐朝,定都 长安(今西安),尊太原为“北京”。宋代山西设河东路,元代与京、津、冀、内蒙等地同属中书省。明代,设山西 布政史司,清代为山西省。自明末至民初,山西以“晋商”、金融票号业务闻名于天下。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老街票号古平遥

  (平遥古城不收费)    平遥是我第一个实地访问的古城。也是中国自1987年有了世界遗产之后,我有“遗产意识”后访问的第一个中国景区。其他的,如苏州园林、黄山,都是在“当选”遗产之前就去看过的。古城除双林寺、古城墙外,在早期的旅游指南书上也是根本见不到介绍的。  帝尧封地古平陶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 100 公里,近同蒲铁路,是大同到临汾、运城的必经之地。古城早在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2年)时期就有了夯土城垣,明代建国第三年,即公元1370年,为巩固军事防御,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改建砖石城墙。方形,高10米,全长6。2公里。城墙保存至今。登上城墙,可了解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  平遥旧称平陶,北魏时改称平遥。1986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据统计,平遥古城内有超过400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建筑,这个数字是颇为惊人的。在古城古老的孔庙内,开办着现代学校。平遥政府曾答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尽早搬迁古城内居民,以便更好保护古城。如今政府部门已陆续迁出,其他单位和居民也准备搬迁出大部分。    日昇昌与票号  日昇昌是中国第一家金融票号,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其部分作用已相当于现代银行。当时,中国票号行业几乎被晋商完全垄断,在平遥7家票号中,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是“日昇昌”。2324平方米大的四进四合院,门面房作柜台、账房,二进、三进院为伙计宿舍,最后一进是贵宾和高级职员的住处。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院落十分宽敞,木雕、砖雕很是精美。  日昇昌的东家(即“投资方”)叫李大全,此前开办着“西裕成”颜料铺。李大全采纳“西裕成”掌柜(即“总经理”)雷履泰的建议,办起票号业务。清代中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保镖押送现银的形式又慢,又危险。有了日昇昌以后,客商可以在各地日昇昌的分号将现银兑为银票,再到目的地的其他日昇昌去换回现银。当然作为报酬,客商要付一定手续费。除汇兑业务,还有存款放款等业务。  日昇昌实行股份制。相传,东家李大全出银本30万两,每股1万两,合30股银股。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号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享受人力股。股数从0。25股到1股不等,人力股与银股实行同股同酬。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李大全病故,日昇昌由李大全16岁的长子李箴视执东。3年后,日昇昌把大账结算期由6年缩短为4年。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雷履泰病故,原掌柜之一程大培之子程清泮接任总经理。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东家李箴视去逝。又过了10年,日昇昌为李箴视的次子李五典执东,张兴帮任总经理。也就在这个阶段,日昇昌步入了鼎盛时期,分号遍布中国除东北、西北以外的33个城市,可谓“一纸风行,汇通天下”,年汇兑总额曾高达3800万两白银,估算下来,平均一日可赚取白银1000两。  公元1912年,受政局影响,全国发生挤兑风潮,日昇昌元气大伤。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日昇昌因给祁县某票号担保不当,平遥总号、北京分号被查封。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日昇昌重新复业,改作日昇昌记,股东改为债权人,日昇昌记经营了10年,最终改营钱庄。作为票号,日昇昌跨越百年;方便金融流通,有效地保障了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晋商与票号  清末民初,外国银行在华活跃,1889年办德华银行,1902年办花旗银行。1904年,清朝财政处奏请朝廷,由户部试办银行,奏折说:“中国向无银行,各省富商所设票号钱庄大致虽与相类,特公家未设银行相维系,则国用盈虚之大局不足以资补助。”  户部银行为官商合办,包括交通银行和一些省办银钱行号。后改大清银行,可以代理国库,收存官款,资本雄厚。过去由票号收存、承汇的官款业务,几乎全被户部银行包揽。1912年2月,民国成立中国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在1928年后增加国际汇兑业务。而1913年,北洋政府办交通银行,分理国库。  不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给予俄国张家口、天津等地通商权利,大大影响了原来曾独占中俄恰克图贸易的晋商生意。晋商纷纷办起票号,继续驰骋商场。然而,晋商只认信用虽以诚信为本,却忽视了动乱年代,不动产和其他金、银财产仍然具有抵押意义的事实。  至于晋商之衰落,一是商业财产受到战乱影响和八国联军的洗劫,如在北京的晋商当铺200多间,每间资本有白银3…8万两,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二是乾隆年间兴盛的晋商也是清政府劝捐助饷最重的一群。晋商、徽商,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皇权赋予他们的特许经营权。晋商善于交结政府官吏,他们会帮助穷儒寒士进京应试,其沿途川资,可由山西票号汇兑,川资不足可由票号借款。对于有官衔,无官职的,也垫款帮助,甚至代为活动官职。总的说,就是在人发达前就施以援手,对方自然会感恩戴德。    中国票号博物馆  在平遥,日昇昌创立以后,在山西介休、太谷和祁县,票号纷纷出现。乔家大院的主人也有许多的票号业务。  日昇昌票号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展示我国第一家票号的发展史,集中反映中国金融业前身中国票号的历史梗概。博物馆包括14间展室、430余件藏品,展示了90余件票证资料、100余件木器家具,另有实物器件和古玩字画。  博物馆还介绍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经营理念,日昇昌使用银股、身股平均分配的二元股份合作制,允许部分员工以人力作股份;参加分红,减少劳资纠纷。财东出银子在票号入的股叫银股,员工以人力在票号中入的股叫身股。这样,票号既能通过银股吸收资金,扩大经营资本,又能通过身股把员工利益与票号业绩、业务发展紧密相连,  票号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学徒出身,要精通业务、头脑灵活、品行端正,经过层层选拔,票号还提倡以老带新。票号内的高级职员,聪明有谋略,能攻能守。只有这样的人才,财东才会聘其为掌柜,委以全权。而此时,掌柜已对每个环节了如指掌。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镖局武林 行走江湖

  “江湖上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从小看的武侠小说不是很多,但却很喜欢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    在平遥22个一票制的景点中,仅镖局就占了3个。镖局文化是构成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朝中叶,随着商业发展,保镖业也十分繁荣。  全国各镖局中,以北京镖局最盛,而山西、河北、天津、上海、苏州,也是镖局活跃的地区,像苏州,保的是丝绸刺绣。山西,则是货物、现银。当时全国镖局共有36家,山西平遥有著名的同兴公,一日可行2、3省,甚至3、4个省份。同兴公由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武林大师王正清,在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开设,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5号。  王正清,字松庵,号“面王”,平遥南良庄人。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幼时读过2年私塾,但家境贫寒,16岁背井离乡,到北京一家面馆当学徒,当时还没有轧面机,王正清必须用手肘揉面,由此练就惊人臂力。王正清后拜武术大师刘留为师,学武3年,进步很快。之后他拜刘留师兄贾殿魁为师,贾殿魁曾教道光皇帝习武。贾很喜欢王正清,便资助他生活费,要他专心习武。王从师贾殿魁,由此学到少林散手108势等多套武艺。同时,他与内家高手常义时常切磋武艺,3年后,王正清已贯通内、外二家。  王正清30岁那年,成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术教习。36岁,他跟随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后9年,制服响马大盗无数,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治安难题。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岁的王正清告别江湖,返回平遥,次年开办“同兴公”镖局。王正清与祁县戴龙邦、文水李毓秀一起,并称“华北三杰”。三人都有镖局生意,时常互通有无,有时手下人还会在一起走镖。  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