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地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悟地产-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极目天津楼市,的确鲜见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而这些学生的策划案虽然有些书生气十足,但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深究其原因,不外也就是两句话:第一,他们的思维没有框框,第二,学生们是真的用心。而再看我们业界的策划案,有几个不是像套公式一样套出来的?本来营销策划应该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劳动,而现在有人却生生把它变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重复劳动。在这种形势下,新鲜而有创意的策划又怎么可能出炉?
  展示活动结束后,笔者发现,担当评委的多位房地产商都流露出要到这所学校招募人才的想法。不禁暗自替我们的资深策划师捏了一把汗,常言道,后生可畏,千万别让这些黄嘴小儿抢了我们的饭碗啊。
  2004年5月22日
  
  豪宅的平民意识
  最近,业界一直都在爆炒豪宅概念,一时间,针对豪宅的一些或褒或贬的观点纷纷见诸报端。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前不久参加的一次本市一豪宅项目举办的周末乡村俱乐部活动。这次活动无论是其创意,还是组织工作都显得很有新意,相信大家看了会受到一些启发。
  一听说是豪宅项目举办的活动,大家一般就会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在一个富丽堂皇的豪华大厅里,先生们都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女士们则更是长裙曳地,婀娜多姿。铺着雅致桌布的长餐台上,摆满了各种甜点、水果和红酒。人们举着红酒杯优雅地相互致意,说着一些充满客套而又无关紧要的恭维话。这应该是一幅典型富豪阶层的交际场面,而平日里豪宅项目所举办的活动也的确大多如此。
  然而,这次笔者参加的活动却与上面的场景截然不同。那天上午10点,业主们就已经纷纷一家老少穿着最舒适的休闲装到售楼处集合了,看得出,这些业主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大家一见面就熟络地相互打着招呼,显得兴致很高。10:30,由开发商的指挥车和业主们的私家车组成的车队准时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市郊驶去。在车程大约30分钟的地方,有一个开发商特地为项目兴建的乡村俱乐部。一进入俱乐部的大门,但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满耳的鸟声啁啾,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已经初显规模,看得出这个俱乐部的今天已决非一日之功。远处大幅招贴画上的内容更是让人始料不及,那都是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相信现在有能力住进豪宅的成功人士至少也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能想见他们心中会生出怎样的感慨。活动正式开始后,每个人可以从组织者那里领到一套那种田间劳作中最常见的白毛巾和草帽,还有一套小型的锄铲。然后是每家每户热热闹闹的分地运动,而分到地的人家已经急不可耐地去自家的苗圃里耕种播种了。此时的林间大道上,秧歌队在尽情地舞着秧歌,还有一些民间老艺人在熟练地扎风筝、蘸糖人、捏面人,远处的狗舍中传来犬吠声声,放眼望去,好一幅世外桃源春耕图画。
  看到那些正在为了谁家的地看似多分了一垄而斤斤计较的大款们,看到那些为了给孩子捏一个面人,而在毒日头下甘心情愿排队苦等的富裕母亲们,不禁令人要为活动组织者们精彩的创意鼓掌喝彩。这些平日里在各自的岗位上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此时居然如此热衷于小儿过家家一般的游戏,的确令人感慨不已。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最质朴,最童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平日里已被大家忽略了的最本真的平民意识。其实无论一个人的地位多么显赫,生活多么优越,他最本质的特征依旧是平民。虽然平常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已经忘记或者忽略了这些,但是真正从骨子里,他们还是喜欢这种平民生活的,因为谁都知道,布衣要比西装穿着舒服得多。什么叫以人为本?依笔者看,豪宅的平民意识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升华。
  2004年6月12日
  
  孩子有严父,更当有慈母
  最近业界议论最多的莫过于“叫停内部认购”这件事了。为此本报也连续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希望能够与开发商一道想出办法,走出困境。这次的政策调控可谓力度够大,相信那些本打算七八月间开盘的开发商这回又睡不好觉了。
  “内部认购”这个词应该说由来已久,至今恐怕也已近十年的历史了。而由它引起的房地产买卖纠纷也的确很多,说它是扰乱楼市正常秩序的祸首之一,恐怕没人不答应。因此,把它尽快地请出历史舞台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笔者今天想说的是,我们的政策在制定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更多地考虑一下市场的现状?是不是能够根据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专家最近分析说,供需的结构矛盾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而其实本市近两年来这个矛盾也已经相当突出。开发商大批量的高端产品供应,与老百姓对中低价位住宅的翘首以盼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供求反差。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在售楼盘大部分都是高端产品,普通百姓跟这些房子基本上是无缘的。好容易盼到七八月份会有一批新项目面市,却又赶上了这次政策调控。无形之中,这部分有效供给至少要推迟一至两个月,而这段时间内市场的供需矛盾将势必更加尖锐。
  最近有个北京的开发商在网上发表言论说,全国现在都在调控房地产市场,可是那些培育的工作又由谁来做呢?是的,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速度的确快了一些,温度也确实高了一些,给它调控、降温都很正常。但是这个行业总还是要发展的吧,所有的调控和降温都应该是有助于它更好地发展吧?这就好比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什么事他都比其他孩子反应快,遇到了这样的孩子,就更需要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天天虎着脸、处处严格要求的父亲,就一定需要一个慈祥善良的母亲在恰当的时候向孩子传达爱意,否则这个孩子很难健康成长。因为这样的孩子天生就比别的孩子更敏感脆弱。因此笔者建议,本着让楼市健康发展的宗旨,在“叫停内部认购”这类调控政策出台之时,能否同时简化一下办理销售许可证的手续、最好搞个一站式办理?或者有关部门能否给即将开盘的项目分分溜儿,给那些能够缓和供需矛盾的项目优先办证?这样一来,既做到了严格管理,又给了开发商一线生机,同时也没耽误了老百姓买房,这才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2004年6月26日
  
  地产娱乐是一种境界
  最近听说有好几家公司都在酝酿着搞大活动,而且这些活动中都不约而同地打算请冯仑、潘石屹、任志强等几位地产大佬儿出场。还有人四处托人打听,这几位大佬的出场费几何。嗨,还真整得跟明星似的。有的传言更甚,说这几位从现在到年底的时间都已经排满了,就是出再高的价钱,人家也不准来。这段话估计要是让圈外不认识这几位的人士听了,一准儿以为他们不定是哪路的大明星呢。
  的确,看看这几位大佬儿一年的行程,没法不让人想到娱乐圈。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打着“飞的”天南地北地转悠,出席各种见面会、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而王石,那位中国地产最大的腕儿,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大家只能通过媒体了解到他的行踪,这个月在准备攀登乞力马扎罗,下个月可能又在欧洲或日本出席哪个国际会议了。总之他更忙,估计大伙儿平时不提请他,决不是不想请,实在是指望不上,也许好不容易千辛万苦地联系上了,回来人家秘书一句话,就给支到猴年马月了。据统计,这些地产名人每年在自己总部停留的时间总计没有超过半年的,最短的也就几个月。要拿他们跟娱乐圈的大腕比,其忙碌程度怎么也得和张子怡是一个档次的。
  然而话又说回来,人家就是这么不务正业,旗下的企业仍旧是该怎么运转就怎么运转。万科什么时候都是中国地产的一面旗帜,而万通、SOHO中国每年的销售额都能保持几十个亿,同时还在稳步增长。什么是大佬儿,这就是大佬儿。要想当大佬儿,玩意儿就得比别人高。既然企业用不着操心,外面又有大把的出场费可以挣,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露脸,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候再比比谁的出场费更高,岂不又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娱乐?再看这些地产明星的出场表现,可比那些台腔港调的娱乐明星层次高多了。记得去年住交会上这几个人在一起只打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嘴架,一些敏锐的记者就从其中嗅到了中国经济走势的味道。这样的意义,岂是一场娱乐明星走秀所能比的?
  依笔者看,寓于地产之中的娱乐其实是一种境界。这样的明星越多,说明他们所在城市的行业水准越高,同时也说明那里的地产商的整体水平越高。当然,这个整体水平决不仅仅是指开发层面的,它还包括理论水平、眼界视角、思维和口才。当然还有个人魅力。也许有一天,我们天津也会涌现出一批这样的地产明星,他们能够凭着自己缜密的思维,前瞻的经济眼光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潇洒游走于全中国的地产舞台。
  到时候,咱可得把出场费要得高高的。那是嘛心气儿? 2004年7月3日
  
  做内刊的企业是有追求的
  说起来,企业内刊的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过去整个行业里做内刊的也就是那么一两家,大家一谈起来都是很敬佩、很崇拜的样子,觉得一个企业能够做一本自己的刊物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那时侯,翻看这些刊物的感觉很清新,也很温情,因为那里面记录的很多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且也都是由企业自己的员工写出来。可以说,那时侯内刊就是业界了解这些企业的一个窗口,通过内刊,这些企业把自己活跃向上、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展示了出去。从另一层意义上讲,这些内刊的先行者所彰显出的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管理思想和人文气息,也曾让很多当时的地产人受益非浅。
  后来,有些企业又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内刊,他们在刊物中对自己旗下的项目进行了一系列从产品到理念层面的阐述。应该说,这样的内刊更像是一种变异的楼书,它表达的更多的是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同时这种内刊职能的行业特征也更加明显。
  笔者最近又收到了一家企业的内刊,看后着实吃了一惊,因为这本内刊的内容几乎已经达到了可以叫做“经济内参”的水平。它不但有半年内全市各类房地产产品从上市量到销售量到价格的一系列统计数据和分析文字,甚至还登载了大量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动态和信息,真可谓包罗万象。相信这家企业的员工拿着这本刊物真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
  从企业内刊这种多样化的发展不难看出,不同的企业追求的是不同的东西。人文化的内刊为员工营造的是一种精神家园,楼书型的内刊更加偏重的是企业利益,而内参式的内刊则更像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培训,它能够让员工时时处于充电状态。
  曾几何时,突然发现,相当数量的房地产企业呼啦啦都有了自己的内刊,而且这些内刊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