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4【答案要点】(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对立统一的。客观辩证法决定着主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源泉和基础。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通过主观辩证法,人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客观辩证法。    
    (2)既然作为人们主观认识和思维规律、规则和方法的主观辩证法以客观辩证法即客观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那么,要获得正确的主观辩证法,获得正确的主观认识,就必须以客观辩证法为出发点和基础。从客观辩证法出发,按客观辩证法去进行认识和实践,正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3)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换言之,一切从客观辩证法出发,按照客观辩证法去获得主观辩证法。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的主观辩证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主观辩证法才能得以发展,认识才能科学。实事求是也是把握客观辩证法的必要条件。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主观辩证法,才有正确的实践;只有通过正确的主观辩证法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把握客观辩证法。    
    (4)历史事实证明,颠倒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遭到失败;反之,才能成功。实事求是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答案要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一切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事物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对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1)从矛盾的范围看,矛盾的特殊性可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和条件。    
    (2)从矛盾的性质看,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从而有其特殊的性质。同一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也有着特殊的矛盾,从而有其不同于其他过程和其他阶段的性质。在这里,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    
    (3)从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地位看,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可区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每一矛盾的对立双方,可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面方面。    
    (4)从矛盾解决的形式上看,因矛盾的特殊性又表现为解决形式的多样性。其基本形式有三种: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c矛盾双方融为一体。在社会领域中,还特别要注意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又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没有矛盾特殊性作为认识基础,人们就无法把事物区别开来,更谈不上科学的认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具体的分析具体情况,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是我们找到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基础,它是我们批判折衷主义、“均衡论”和“一点论”等形而上学错误观点的思想武器。    
    6【答案要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狗猛与酒酸看上去是孤立存在的,毫无联系的,但在把恶狗养于酒店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它们就共属于一个矛盾体内,形成一个矛盾的同一体,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着,制约着。就形成一种客观存在的联系。所以,这个故事证明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矛盾时,绝不能片面孤立的看问题,要善于全面地掌握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各个因素 ,在一些看来无关的事情上,发现它们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同时联系是多样的,因果联系是联系的一种形式。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狗猛是酒酸的因,酒酸是狗猛的果,通过分析研究这种因果关系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目的出路。    
    7【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量的增减,一种是排列组合的变化。“朝三暮四”中的老人,掌握了猴子们的习性后,并没有改变橡子的总量,而只是朝三暮四 ,朝四暮三地改变一下,也就是并没有改变组成的要素,只是使事物的排列方式有所改变,便引起了事物的某种变化。 因此,我们在复杂的客观世界面前,处理问题的时候,必有防止被实同形异的假象所诱惑。    
    8【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惠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9【答案要点】(1)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或无知造成的。    
    (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决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其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这是其错误所在。    
    10【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它认为矛盾只存在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11【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而道虽然是“有物混成”,不能为人们所感知,是一种原始的观念物。因此,道也就是“无”。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老子认为,道“周行而不殆”,它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2)材料2表明,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道派生的统一整体。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整个世界统一于道,是根源于道的统一整体。材料2说明了老子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辩证的整体观。    
    (3)材料3说明了老子哲学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关于对立面的相反相成的思想,即对立面相互依存和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    
    (4)材料4说明了老子哲学的量变质变思想。    
    (5)材料5说明了老子哲学中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即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变直;低洼反而能盈满;敝旧反而能有新生;少取反而能多得;多了反而受迷惑;如想要包围他,必先姑且放纵他;要想削弱他,必先姑且使他强大;要想消灭他,必先姑且使他兴起来;要想夺取它,必先姑且让他有所得;等等。这包含有曲折前进的辩证法思想。    
    12 【答案要点】(1)材料1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材料2是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主张历史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沿着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这是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懂得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能把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揭示出来,不能理解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的发展过程,只是用机械的循环的观点去看待历史,因此循环论是不科学的 。    
    材料1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社会历史发展领域的真实写照。事物的发展经历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两度否定完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新出发点的复归,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到了严格相似于肯定阶段又高于肯定阶段的阶段。人类社会建立了原始公有制、各种形式的私有制,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这一辩证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从表现形态看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上升性或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不可逆的总方向、总趋势。材料1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观点,与材料2反映的历史循环论具有本质的区别。    
    (2)材料1和材料3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二者的共性在于都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一)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发生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1劳动实践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2实践活动促使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