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互联系: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总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
(3)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
(4)割裂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的称为绝对主义;反之,只承认相对真理否认绝对真理的称为相对主义。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本章与第三章,是哲学考试中出题最多的两章,换言之,哲学考试出题较多地集中在“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章,这一点所有的考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什么“辩证法”与“认识论”的考题最多?这是由我们目前的考试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目前的考试在考核考生知识把握的同时,又要考核考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两章中,提供了对事物辩证运动和认识的辩证运动的方法和各种基本点,它具有直接分析事物及其运动的方法论意义,所以,这两章理所当然地成为考点最多的两章。
本章历年常考点主要有:
1.对认识本质的认定,即认识本质上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此类考题2000年至2002年反复考。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对于右图,有人说这是一只鸟;有人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2004年考查的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2.对认识能动性的分析,特别是对认识选择性、建构性及其与客观性的关系的分析。此类考题也反复出题,反复考核。
3.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对感性认识局限性的认识反复出题反复考。如2000年考题:“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2003年考查了关于人的感觉器官与波长的关系,强调的是,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4.对认识发展和总过程的理解,如科学上由3夸克到4夸克、5夸克的发展。
5.对思维方法的本质、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是这两年出题的兴奋点之一。2003年关于相马一题,强调的就是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本章这五个常考点是年年都会涉及的,考生一定要从各个角度搞清这些问题。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1(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2题)“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的真理性。真理是关于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所以说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故选项D正确。
2(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3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否能正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最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故选项C正确。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本章2003年考思维方法分析题,2004年考理性与非理性分析题,2005年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辨析题(具体试题分析见第七章),近三年每年都有重点题。2006年仍应注意本章内容,重点注意认识论、真理论和辩证思维方法,价值观至少仍要作为选择题知识点予以重视。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
A.认识B.存在
C.实践D。理性
3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4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
A经验是第一性的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D强调了精神的作用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反映论B经验论
C科学实验D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6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时间是认识的目的
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2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
1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
1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A有用性B相对性C客观性D阶级性
16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
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8“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9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B认识的客体
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D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20“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21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真理包含客观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D自然科学的真理是客观真理,社会科学的真理不是客观真理
2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23“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映论
2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2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6“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
A绝对确定的B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2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因为()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