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之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冷暖人生(之二)-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小杨萍拒绝了,她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同学在上网。她也知道网络的有趣,可是自己平时根本就不敢去。  因为她听同班同学说,上网容易上瘾。她特别怕自己上瘾,更怕自己这种不好的习惯会传染给弟弟。的确,这个女孩儿心头始终装着自己最亲的人。  对于她来说,平常最高兴的时候是姐弟三人一起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妹妹会冲他们发号施令,她也会很高兴的帮妹妹的忙。她甚至希望三个人能够打架,真正的打架,因为那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会让他们居住的小屋充满了人气。她说:“每一次上学去的时候,这房子里面,回来的时候就感觉冷,房子里面都没有点人味。”  事实上,在宋杨萍语文老师的眼中,这个女孩比别的女孩要沉静很多,并且很多时候把自己封闭得很严,多少有些孤独。毕竟这个年纪的女孩总会说说笑笑,应该是非常快乐的。可是处在这样豆蔻年华的小杨萍却没有同龄女孩那样的无忧无虑。  小杨萍并不希望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有什么不同,她希望自己能够跟他们没有一点差异。但是事实上她那不平凡的经历已经赋予了她比同龄人成熟太多的性格,所以,当她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尽量表现得幼稚点,这样会使同学们不要在无意中发现自己和他们得不同,因为她不希望自己和同学们相处的友谊里,会掺杂一些同情。  在这个孩子组成的家庭里,作为大姐的宋杨萍是绝对的权威,尽管她并不比弟弟妹妹大多少。    陈晓楠:家里碰到什么大的事啊,决策性的,比如说买个什么大件的东西,谁应该出去干点什么,像碰到这个大事,你们是怎么商量,还是你独裁?你是绝对权威吗?弟弟妹妹都听你一个人的?  宋杨萍:因为他俩对待同一件事,分歧一般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一般都是找他们俩单独谈,然后我就说:“你认为这事应该怎么办?”然后说完之后,找另一个人,就说:“你认为这个事应该怎么办?怎么办比较好一点?”一般都通过他俩同意了。如果再决定不下来的话,他俩再硬要坚持自己的意见的话,我就说:“行了行了,你们俩别再吵了。就按照我的办。”这就完了。  陈晓楠:听说你们还有个分工,是吧?在家里。谁主管什么,谁主管什么?  宋杨萍:现在要说分工的话,也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无形中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我妹她就帮着干屋里的活,然后如果遇到什么大事,需要我出去交涉的话,一般都是我主外,我妹主内。  陈晓楠:那弟弟管什么?  宋杨萍:我弟,管吃呢。    随着弟弟和妹妹的长大,姐姐曾经绝对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曾经,弟弟是绝对不敢跟姐姐顶嘴的。但是弟弟的身高和见识都在成长,他也会向姐姐表达自己的意见。  小杨萍觉得有时候自己太成熟了,思想可能也太老套了,甚至跟弟弟之间都产生隔膜了。有的时候她会发现弟弟的思想比自己先进,但是多年的共同生活让她有了当家人的自觉,她说自己会放不下那种大人的架子。  每年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是宋杨萍给弟弟妹妹去开家长会。在那种全是大人的场合,她自己也觉得别扭,而且有些时候她感觉老师说话很意味深长,而且家长们的眼光也非常奇怪,因为毕竟是一个小孩和他们一起坐在会场中。但是没有办法,毕竟她现在是一家之主。  而宋杨萍自己的家长会,几乎就没开,每一次没有人给她开。    陈晓楠:小杨萍的老师说,在学校,她是个非常沉默的学生。我发现她也时时刻刻在观察别人,而且眼神里,多多少少有一点戒备:比如我们谈话的时候,当她沉静在自己的回忆里,她是一个人;而中途休息的时候,她马上就变回另外一个人,是那样的礼貌,客气,和别人有距离,而且,话就变得非常的少。有的时候,我真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觉得她有的时候很像是一只老母鸡,在守护着两只小鸡。而小杨萍则从11岁起就开始守护,甚至是捍卫她那个很特殊的家庭。


第二部分笑对未来(1)

  小杨萍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一起苦力支撑着这个摇摇晃晃的家,虽然几度绝望,但是他们坚强的守候。三姐弟的状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学校免除了学费。2001年4月,他们的户口也由汉中迁到了临潼,这个特殊的三口之家,终于渡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2002年,小杨萍考取了省重点中学,临潼华清中学。  当时妇联进行的“春蕾计划”帮她联络上了一位阿姨,这位阿姨资助了他们一段时间,并让他们过了一段相对较好的生活。后来民政局也给他们加了最低生活保障:先是加到200,然后加到300,并且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后来有许许多多得叔叔阿姨给姐弟三人寄钱、写信,资助他们,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才慢慢地越来越好。  2003年,姐弟三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到了每月540元,生活渐渐稳定了下来,目前,小杨萍带着弟弟妹妹租住在临潼区西尧新村的一间农民出租屋里,小屋七八个平米,虽然狭小,但是干净整洁。谈起这个家,小杨萍的话立刻就多了起来,眼神里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对于那些资助过她的人,宋杨萍不断地说:“谢谢!”谢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叔叔阿姨,她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个家不可能支撑到现在,但是小杨萍对于别人所给予的帮助,内心却是非常的矛盾。  曾经有一次,她因为一个小小的矛盾和一个同班同学吵了起来,那个同学说:“你把我给你捐的那些钱还回来。”小杨萍听了之后,非常难过,非常生气,但是当时她什么都没有说。放学的时候,她跑到那个同学面前说:“明天,明天我就把钱拿过来还给你。你告诉我,你给我捐了多少钱?”同学说:“5块。”  第二天,宋杨萍就把五块钱取出来带到学校,把钱扔在桌子上,说:“这是你的钱,我不要。”她明白,这是一种爱心,但是她不想把爱心要得太多,因为她感觉,这先是一种自卑,后来慢慢地变成一种耻辱。她不想做那一种,就是那一种伸着手去向别人去要钱的那种人,她真的不想做。    陈晓楠:小杨萍不想让我们去课堂上拍摄她上课的样子,也不想让我们在外面拍摄他们任何生活的场景,我们所有的拍摄行动,都在那间小屋子里进行。后来我发现的确如此,只有在那间小屋子里,属于他们自己的屋子里,她才能放声大哭;而走出外面,她就不想和任何人不一样——“不想和人不一样”,这是采访当中,她说到的最多的话。甚至虽然她经历了这么多的东西,可是她并不想让周围的孩子觉得,她比他们成熟,而且小杨萍也坚持不要任何方面来的捐助,因为她觉得现在可以吃得饱,穿得暖,钱多了,会打乱他们姐弟三个平静的生活。    但是,如果姐弟三人都想上大学的话,学费的筹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宋杨萍说,她听别人讲军校是可以免费的,于是她就奔着军校这个目标。万一考不上的话,她也只能走上社会了。  今年,宋杨萍与妹妹宋杨丽16岁,弟弟宋杨军14岁,虽然对于她和妹妹满18岁后还能不能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于以后如果考上大学,学费又该怎么筹集,小杨萍的心里还充满着疑虑。但是宋杨萍说,在经历了所有的这一切之后,她相信,只要他们姐弟相依相守,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苦,有多难,他们都能够一起携手走过。这份骨肉亲情,他们要用一辈子来守候。  对于自己的未来,宋杨萍说自己原来在华清池当导游的时候,接触了很多的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甚至可以说,世界各地的人都到那个地方去了。她由此见到了世界各地的人,但却没有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因此她想走出临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经历了这一切的宋杨萍已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平静的生活让她感到很幸福。只是有些时候,一些叔叔阿姨到屋里来看望姐弟三人,那时候屋里就会非常热闹。小杨萍说:“最害怕的就是他们走的时候,一走,屋里就变成我们三个。”于是小屋又再度恢复凄清。    陈晓楠:三个互相在一起,三个兄弟姐妹,多好,真的,你们三个互相陪着对方,是吧。这是别人都没有的,是吧。  宋杨萍:我们三个都非常庆幸,幸亏是我们三个,少一个人都不行,幸亏是我们三个在一起,也幸亏是我们三个。  陈晓楠:那将来呢?等你们大了,和弟弟妹妹总是要有分开的那一天,你想过吗?  宋杨萍:我不知道长大之后,我们三个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会变淡,如果再真的会变淡的话,我宁愿现在就死,就守着这一份感情。  陈晓楠:哪怕人不在一块儿,肯定心也在一起,一定会的。祝你们都能快快乐乐的,永远在一起。  宋杨萍:谢谢阿姨。  栏目的话  当我们的节目在凤凰卫视播出后,来自大陆、港台以及美国的数百位华人观众纷纷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动和相助之意。  宋杨萍所在当地的民政局也致电凤凰卫视,请大家放心,并表示如果姐弟三人都考上大学,他们还会在政策上帮助他们,直至他们完成学业。  在此,我们也想代表宋杨萍姐弟向所有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人,以及长久以来一直给予他们帮助的邻居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摘录一位母亲的来信,来代表我们节目的心声:  如果在天有灵  请告诉他们的妈妈  放心  人间自有真情  善良的人们会照顾好  她的孩子……


第二部分笑对未来(2)

  ※ 尊敬的陈晓楠小姐:你好!首先感谢贵台、感谢你给我们这些忠实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你的主持风格非常切近都市人的需要:既有清新脱俗的一面,又有切近底层生命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你主持的《冷暖人生》栏目,每每让我怦然心动、心绪难平。今晚看了你的《我的兄弟姐妹》专题,让我止不住泪流满面,有些心得希望同你做些交流。听着那位姐姐宋杨萍的叙述,我止不住泪水潸然,这是近些年来极少有的情形。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人……看完后,心灵久久难以平静。在这夜阑人静的时候,我深深震撼于三姐弟身上展现的人性坚韧的、某些植根于民族血性中的命运抗争,那光焰灼灼的亲情的热流冲溃了我久已沉睡的情感堤坝。催我反思,激我奋起,叩击我闭锁的灵魂。由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离过去已非常遥远,已慢慢忘记了那些令人肝肠寸短的往事。想想自己,内心异常愧疚:不知何时起,自己远离了低层人的生活,从感情上疏远了普通的民众。  看完这集专题,我决定无论多么忙,有多少拖延的理由,也要回一趟老家了。我的老家在皖西南一个三省接壤封闭而纯粹的山区。尽管含辛茹苦的父母离我而去已经五周年了,但那里还有我的亲兄弟,现今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并不乐观。看完这集专题,说句老实话,我甚至忽然理解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要特别倡导关爱的原因了。更促使我改变了对城市流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