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凭什么赢 作者:[美]埃文·托马斯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奥巴马凭什么赢 作者:[美]埃文·托马斯_2-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针对这次会议,劳斯准备了 6 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被逼迫着成为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奥巴马迅速回答道,“有谁不是呢?”
  这样,在芝加哥一个阴暗的屋子里,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最让人叹服的政治运作诞生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项运作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奥巴马对自己前期活动的表现感到担忧,特别是他不稳定的辩论技巧。“比我想的糟糕。” 奥巴马在看完 2007 年一段记载自己沉闷表现的视频后,对阿克塞尔罗德如是说。但是,他觉得自己在演讲中的表现还是有所提高的,这样,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风格进行了。奥巴马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学习者。“我是最严厉的自我批评家。”他对《新闻周刊》记者说。其实,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需要退居人后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当然,他并不是个冷酷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具有惊人的自控力,因此也显得与人疏远。他觉得他的下属对他的保护过了头,他们经常从大厅的后面向他发信号,使得他只有回答民众一个或两个问题的时间,而根本没时间回答报社的问题。后来,奥巴马开始不去理会他的通信负责人吉布斯发的那些信号,而是回答 3 ~ 4个群众的提问,尽管他离记者们还是很远(奇怪的是,虽然奥巴马获得了大量友善的公共宣传,甚至使对手都感到不安起来,但他就是得不到记者们的喜爱——许多记者觉得他过于冷漠和谨慎。倒是编辑们更欢迎他——他们认为他很特别)。
  在巡回演讲时,他决定试着放松一些。11 月 2 日,在南卡罗来纳州曼宁市( anning)对非洲裔美国人演讲时,他开始即兴表演,并使用了一种黑人传道者呼喊与回应般抑扬顿挫的韵律。针对一些黑人存在的这个国家是否已经做好了向一个非洲裔美国人投票的疑问,奥巴马说:“我想让你们都清楚这一点——如果我没有赢的自信我就不会来参选!”
  听众们突然振奋起来,激动地齐声高呼“阿门!”
  “我对其他位置不感兴趣!”人群又欢呼起来,奥巴马咧嘴大笑,他能感受到群众的热情。
  “我不想当副总统!我不想当什么部长,还有其他的那些!”奥巴马和群众看起来像老朋友一样——这实在是太有趣了!
  但是另一方面,奥巴马过于自我沉迷,触犯了黑人社团讨厌自夸的大忌:不要自夸,不要过于趾高气昂。
感悟成功(7)
  “在我参加总统竞选之前我一直做得很好!我已经是美国的一名参议员了!”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那应该是给他的一个暗示。但是奥巴马又继续说,“每个人都早已知道我!”奥巴马在人群中独自喊道,“我已经卖了许多书!我不需要靠竞选总统上电视或上广播……”
  群众依然沉默。
  “我参加过奥普拉节目!”这似乎挽回了群众的兴趣,但是奥巴马知道他差不多已经失去他们了。
  幸好奥巴马能够及时反省并提高自己。每年 11 月 10 日的杰斐逊·杰克逊晚宴(即民主党筹款晚宴。——译者注)是正式竞赛前,也就是1月3 日召开的干部会议前最关键、最盛大、最壮观的活动。奥巴马在艾奥瓦州的组织机构将礼堂装修完毕,并且驱散了其他候选人的支持者。由于候选人不允许使用讲词提示机,奥巴马花了好几个小时去记讲稿,不停地完善自己的演讲风格。演讲非常出色,这让乔治·布什很是吃惊,也让希拉里有些灰心。当奥巴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令人不快的早上,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绿林市,当他面对一小群无聊的人们演讲时,人群中的一个黑人妇女感受到了他的精神状态正在逐渐下滑,她强烈地响应到——“点火!准备出发!”
  一段平稳流畅的讲述引发了全场热血沸腾的呐喊,在挤满人群的杰斐逊 杰克逊晚宴上挤满了人群,奥巴马煽起了听众激情。“我有一件事要问你——你心中的那团火点燃了么?你准备好出发了么?那么,请点火,准备出发!”《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记者、著名政治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David Rroder),看到这个场面,知道奥巴马已经渐入佳境了。这个演讲也成为奥巴马标准的巡回演说词,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从没让他失望过。布罗德这样描述奥巴马慷慨激昂的演讲尾声的影响力:“然后,当喊声越来越大,几乎听不到他说话的时候,他用这 5 个词囊括了所有的内容,让那些选民纷纷跑回家中穿上冬衣涌上街头。‘让我们去改变世界!’——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布罗德在12月23日,也就是艾奥瓦州干部会议前的一周半报道说:“我所看到的每一个听众都被这样的结束语中的纯粹的力量震撼了,有些人泪流满面,有的则像是被惊呆了。”
  希拉里无缘重返白宫对那个觊觎白宫多年、与丈夫长久密谋以图重夺总统之位从而续写克林顿家族统治的希拉里·克林顿来说,她正式宣布提名的动作有些迟缓。“就她竞选总统这件事来说,我们错过了 2005年和 2006 年。”希拉里的一个顾问回忆道。对于一个以坚强不屈而闻名的人来说,希拉里在面对困境时确实毫无畏惧,有些奇怪地超然物外,并不是很愿意去当老板。有时候,她似乎不愿意放弃作为美国参议员的安稳、舒适的生活,而像被媒体和前总统认为的那样去为了克林顿家族的命运而战。2007 年 1 月的一个寒冷的上午,希拉里坐在她那温暖舒适的起居室里(这房子在华盛顿大使馆区附近的怀特黑文大街,她和妈妈住在这里,有时候她丈夫也来),和助手一起,正为参加在艾奥瓦州举行的第一次大型的竞选活动做着最后的政策准备。沉默了一会,她看了看起居室,自言自语说:“我太喜爱这个房子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些?”
  她的政策主管尼拉·坦顿(Neera Tanden)和媒体关系负责人曼迪·格伦沃尔德(Mandy runwald),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希拉里继续说,“我在这里很舒服,为什么还要做这些?”
感悟成功(8)
  坦顿说道:“白宫也不错啊。”
  “我已经去过那里了。”希拉里说。
  不论是在以前的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希拉里·克林顿都是一个顽强的斗士。她是一个很有才干的立法委员,而且,在参议院她实际上比奥巴马更称职更有影响力。但是,那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甚至她都不能有效地控制她的职员,这在与奥巴马阵营的第一次冲突中,他们决策上的失误和彼此间的猜忌就暴露无遗。
  2007 年 2 月底,《纽约时报》的莫琳·多德(Maureen Dowd)做了一期引人注目的专栏,他采访了好莱坞一流的电影制片人戴维·格芬(David Geffen)。按照过去的惯例,好莱坞通常都会将赞助资金投向希拉里一方,这次格芬却将大量的赞助投给了奥巴马。格芬用了大家都能理解的话语解释其原因——“我想人们都不相信在过去6年中,比尔·克林顿会突然转变,变成另外一个人。”
  格芬这番话给希拉里阵营中温和的保守派带来了震动。“其实我们都在祈祷比尔的言行举止不会出乱子”,希拉里的一个职员对《新闻周刊》记者说,并双手合十拜了几下。其他职员还说了些无聊的话,比如超市巨头的私人飞机、花花公子罗恩·伯克尔 (Ron Burkle)、比尔·克林顿的资助者以及旅行伙伴——“空军一号”。
  没到中午,格芬与多德的谈话就在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对希拉里竞选团队的第一次真正考验。希拉里的发言人霍华德·沃尔夫森(Howard Wol son)早上5点看到了这个栏目,6点钟与希拉里通了电话,7 点钟就召开了一个紧急电话会议。就在大多数美国人准备去上班的时间,沃尔夫森已经发表了一份声明,要求奥巴马谴责格芬的言论,并退回格芬的捐赠。奥巴马阵营对此的回应并没有含糊其辞(not so subtle),而是表示要卖掉比尔·克林顿管理的林肯卧室。这让希拉里阵营感到高兴——事情就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奥巴马阵营已经吞下诱饵并落入了圈套。沃尔夫森发表了一篇新闻稿:“奥巴马接受政治烧烤:拒绝人身攻击。”这是个蓄势待发的时刻,希拉里的每名职员都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以图全力推进这个故事。
  太令人兴奋了!战斗开始了!第一次流血!但是由于在杂乱的谷歌、搜索和聊天短信上失利,网络上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反应过度, 希拉里阵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对前总统行为的不安上,以及奥巴马作为一个合法的竞争者可以从克林顿阵营中刮走大笔竞选资金的问题上。奥巴马冷静地对待这些攻击,并告诉记者:“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因其他人的言论而道歉。我感觉是格芬先生与希拉里阵营有分歧,但那和我们的阵营毫无瓜葛。”
  不久以后,真相在希拉里阵营内部被揭露了,于是指责便开始了。相对于其他职员来说,马克·佩恩(Mark Penn)——希拉里的首席战略家,一直以来都是他在负责组织发动对奥巴马的攻势,但是,当他看到事情出现逆转的时候,他竟然跟比尔·克林顿说这是沃尔夫森的错误,而与自己无关。佩恩给希拉里·克林顿的建议是,由于沃尔夫森在媒体中扮演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中杀手的角色,因此他也就不再适合做总统竞选阵营的发言人了。佩恩对选举阵营首要的宣传负责人格伦沃尔德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自己才是选举阵营真正的形象制作人。“你一定要处理好这事。”希拉里对佩恩说道。佩恩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阴沉着脸说:“我们要让他觉得该为与外界交流负责。同样的,我们也要让曼蒂觉得该为广告宣传负责”(后来佩恩又否认了这个说法)。
感悟成功(9)
  这是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也是这个阵营所处现状的真实写照好莱坞的一个大人物通过媒体揭露了候选人丈夫的老掉牙的通奸故事后,候选人阵营便立马惊慌失措了,他们唯恐事态扩大。这时,阵营的首席战略家想要全盘操控局势,当候选人告诉他去“处理好这件事”的时候,他却发现了削弱其他两个高级幕僚的好机会,而根本没有去处理这件事。
  批评、混乱、欺诈、推诿,在克林顿白宫度过的 8 年时间里,希拉里对此一清二楚,这就是她勇敢地为之奋斗而不是反对的地方,这就是她所了解的真实世界。
  希拉里选举财大气粗,花钱如流水:比如在拉斯韦加斯(Las Vegas)的百乐宫大酒店和全球连锁四季大酒店这样的高档宾馆里消费;购置大量的鲜花和缴纳数额不菲的停车费,特别是在得梅因(Des Moines)一个超市里就有 10 多万美元的杂物账单。只要可能,希拉里是不会在艾奥瓦乡下的汽车旅馆里呆上一个晚上的,她宁愿整晚呆在得梅因市的使馆套房里;或者不带记者和顾问,常常一个人坐着私家飞机到处飞来飞去。她的竞选经理是前白宫的日程安排人帕蒂· 索利斯·多伊尔(Patti Solis Doyle),她创造了“希拉里地带”(Hillaryland)这个词来形容希拉里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妇女,而用“白宫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