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1934年至1938年,布莱德雷再次到西点军校任教。这4年中,西点军校共有1
100名学员毕业奔赴部队,布莱德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深受学员的尊敬。1936届学
员威斯特摩兰曾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布莱德雷:
“对于任何指挥员来说,设法抢在敌人的行动之前行动,是最基本的克敌制胜
的打法……,这些都是文静的少校战术教官布莱德雷教给我的。他富有同情心,循
循诱导,诲人不倦,后来成为全国有数的几位五星上将之一。”
在西点军校的一次夏季军事演习中,布莱德雷对“失败者”威斯特摩兰上尉营
长说:“经常站在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一番教导,威斯特摩
兰总结出了他“失败”的原因。
在战术系任教4年,布莱德雷以他渊博的学识影响了一代杰出的青年军官。这些
学员毕业后,曾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侵朝战争中的低级指挥官,少数人在越南战
争中成了高级军官。这批学员中,威斯特摩兰、艾布拉姆斯先后在1968至1974年间
当上了美国陆军参谋长。古德帕斯特当上了西点军校的校长。
1936年,西蒙·巴克纳学员团团长的职务由邓尼斯·E·麦康尼夫接任。7月,
布莱德雷在当了12年少校后晋升为中校。他在麦康尼夫的直接领导人负责战术系的
训练工作。接手战术系的训练工作后,布莱德雷大胆地对训练工作进行了改革,他
废除了那些近乎荒谬的照搬书本的做法,取消了学员难以忍受的严密监督,沟通了
学员与战术教官的关系。为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布莱德雷像马歇尔当
年在本宁堡那样放手让学员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次,系里一名军官送来一份
详尽无遗的有关新生夏令营的训练转场计划,其中连如何监督学员拆除营地设施和
帐篷都写得清清楚楚。布莱德雷一看计划,便怒气冲冲地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对那
位军官说:
“我要让学员自己管理自己,一个军官也不需要。”
后来证明,这次训练转场全由学员自己负责,不但行动非常迅速,并且组织得
完美无缺。
正当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时,马歇尔也慢慢走出了人生的
低谷。原来,麦克阿瑟陆军参谋长是马歇尔晋升的主要阻力,可到1934年底,他任
期已满。就在此时,国会不顾潘兴将军的反对,投票延长了麦克阿瑟的任期。麦克
阿瑟因搞地方资源养护队“有功”而再任一年的陆军参谋长。罗斯福总统关于晋升
马歇尔为准将的建议因此而被麦克阿瑟的花言巧语顶了回去。麦克阿瑟对陆军部长
德恩说:
“马歇尔是第一流的军人,应该晋升他为少将,而不是准将。”
“我在考虑一俟出缺,就提升马歇尔出任陆军步兵司令,这可是少将军衔的职
务。”
面对麦克阿瑟含而不露的报复行为,陆军部长毫无办法,只好将提议搁置起来。
面对麦克阿瑟的拖延战术,马歇尔只好忍气吞声,他写信给潘兴将军说:
“我只有耐心等待,逐渐老去,只望华盛顿的形势好转。”
1936年,麦克阿瑟终于被免去参谋长职务,调任菲律宾联邦防御力量总司令之
职,公开身份是尚未独立的菲律宾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授菲律宾陆军元帅衔。趁
此机会,陆军部长德恩将马歇尔的名字写入了晋升之列。8月24日,马歇尔晋升为准
将,可当天德恩部长去世的消息也发布了。
时年已55岁的马歇尔获得了一颗早该属于他的将星。按规定,在66岁退休前他
还有9年时间去争取第二颗将星。
听到马歇尔升为准将的消息,布莱德雷立即给在伊利诺斯州国民警卫队任职的
马歇尔写了贺信。很快,布莱德雷收到了回信,马歇尔说:
“外出归来,读到你的贺函,不胜感谢。你是我在陆军中最熟悉的出类拔萃者,
你表现出的最卓越的才能,令我由衷敬佩。甚盼有缘再度共事。”
马歇尔给布莱德雷的回信,足以说明两人的相互信任。作为马歇尔的老部下,
布莱德雷能在困境之中忠心耿耿,并以其才华影响马歇尔,这恐怕也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马歇尔一再重用布莱德雷的原因之一。
1937~1938学年,麦康尼夫任职4年已满。按常规,布莱德雷可以升任学员团团
长。不巧,该职的“政治”色彩颇浓,康纳校长已经退休,新任校长伊·L·本尼迪
克特准将选择了“自己人”出任学员团团长。最后,布莱德雷的同班同学多克·赖
德当上了学员团团长,他比布莱德雷早5年晋升为中校。
失去晋升机会后,布莱德雷并不气馁。倒是他的忠实追随者们为他愤愤不平。
布莱德雷私下承认,赖德仪表堂堂、精力充沛,在法国作战时身负伤痛坚持作战,
至今背上仍留着弹片,他出任学员团团长理所应当。从这件事中,布莱德雷显露出
他宽厚仁慈、处事公允、善于忍让的性格特点。
1938年,布莱德雷再度任职西点军校已经4年了。这几年中,国际风云突变,意
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出兵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的希特勒独揽大权,正积极扩军
备战。1936年,希特勒吞占来因兰,之后又支持西班牙内战中的法西斯军队。1938
年春,希特勒通过政变将奥地利并入版图。在亚洲,日本已成为军事大国,1937年
7月7日公然发动侵华战争。布莱德雷在这种国际环境中眼光非常敏锐,他正在积蓄
力量待机而发。
到1938年,布莱德雷中校已在军中服役23年,其中从事教职13年。他一副军中
学者派头,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头脑冷静而且温文尔雅。
马歇尔已升为准将,这预示着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担任更高的与他的才能相
称的职务。作为马歇尔非常赏识的人物,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任职期满后命运如何
呢?这正是:西点任职已到期,国际风云突变幻;蛰伏数年积才略,远大前程谁能
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布莱德雷
第七章 秘书之路
学府生涯终结束,侧身总部为秘书;
俯瞰全局长才略,肩负重任展宏图。
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任职期满后被分配在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工作。他带着家人
在华盛顿西北部租下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女儿伊丽莎白在西部中学读初中三
年级。
陆军参谋部的地址在林肯纪念碑附近的宪法路。布莱德雷觉得在统帅机关任职
既轻松又枯躁,他的上司洛伦佐·D·加塞准将正在替陆军参谋长马林·克雷格将军
解决陆军规模过小等棘手问题,企图突破现有的编制。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美国陆
军必须扩充实力,以防大战的爆发。
克雷格参谋长是潘兴将军赏识的人,他在麦克阿瑟离任后当上了陆军参谋长。
在法国,潘兴将军一手将克雷格提拔为第3集团军参谋长。马歇尔1903年曾在克雷格
上尉领导的测量小分队服役,那时克雷格很喜欢马歇尔。荣升参谋长以后,克雷格
也许不再记得马歇尔了,但命运再次把克雷格和马歇尔联系在一起。
1936年9月底,已经晋升为准将的马歇尔开始走运,他移交了芝加哥的工作,调
往华盛顿州的范库弗兵营任步兵第3师第5旅旅长,兼管俄勒冈、华盛顿州部分地方
资源养护队的营地。到1939年年底,马歇尔动了甲状腺手术,消除了“老病号”的
隐患,他可以随时接受新的考验。1938年春天,马林·克雷格陆军参谋长突然给马
歇尔拍来一封电报:
将军病危,康复无望。
马歇尔知道,这是潘兴将军病危,克雷格召唤他去料理后事,筹办潘兴将军的
隆重葬礼。
令人吃惊的是,马歇尔来到“铁锤”病榻时,潘兴将军意外地转危为安,精神
抖擞。
“乔治,他们在我看到你拿到第二颗将星之前是不会来要我的命的。”这位美
国唯一的四星将军对老副官马歇尔风趣地说。
忠心耿耿的马歇尔白忙了一场,潘兴将军仍然倔强地活着。克雷格参谋长对马
歇尔的崇高品格和一片忠心非常敬佩,他想将马歇尔调到华盛顿来。不久,马歇尔
从南部演习归来后,克雷格任命他为陆军部作战计划部部长。
布莱德雷刚到参谋部时,陆军部和参谋部简直是一个句心斗角的游戏场。陆军
部长哈里·伍德林和助理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关系恶化,剑拔弩张。伍德林曾任堪
萨斯州州长,是位鸽派孤立主义者;约翰逊则出身律师,脾气粗暴,野心勃勃,而
且有强大的后台,是一位动辄闯祸的鹰派分子。1939年9月1日就要退休的克雷格参
谋长居二人当中缓和矛盾,艰难地维持着陆军部的正常运转。
在总参谋部内部,谁将接替克雷格出任参谋长成了最紧迫、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刚出任作战计划部部长的马歇尔准将也被列为五名候选人之一。伍德林、约翰逊这
一对冤家也都同意马歇尔是最合适的参谋长人选。可他们又担心马歇尔被提升过快,
对此犹豫不决。1938年夏,助理部长约翰逊趁伍德林外出之机,立即命令克雷格免
去思比克之职,提升马歇尔为副参谋长。这样,马歇尔成了陆军部和参谋部的第四
号人物。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罗斯福也在当年连任总统,美国
陆军的总人数增加到17.8万。1938年春,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并威逼捷克斯洛伐克时,
美国陆军人数增至18.5万。1938年6月,布莱德雷在总参谋部报到时,加塞将军正
在修订计划,准备将陆军总人数再扩充5万。9月份,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结盟,策划
接管讲德语的捷克苏台德区。在慕尼黑会议上,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
执行绥靖政策,出卖了捷克的利益。布莱德雷感到,与希特勒在欧洲一战,在所难
免。《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罗斯福总统频频与高级军事顾问磋商,准备采取主战
态势。罗斯福总统非常担心希特勒的空中力量发展过于迅速,决定生产2.4万架飞
机以抵消纳粹德国的空中优势。但是,关于增加军工生产数量的议案总是在国会卡
壳,有些被否决,有些被无限期延长。正当希特勒磨刀霍霍之时,在美国孤立主义
却十分盛行,孤立主义者猛烈抨击罗斯福的主战观点。最后,罗斯福意识到,一旦
欧洲战争爆发,只好由欧洲人自己去与希特勒作战了。目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暗
中向欧洲的英国、法国提供援助,美国则在公开场合宣布保持“中立”。 布莱德雷私下认为,美国要避免被动,必须加强陆军、海军的力量,刻不容缓
地进行军事动员。可是,罗斯福总统总是偏袒海军,对陆军的发展重视不够。克雷
格参谋长和马歇尔副参谋长也对此十分不满,但他们已开始实际的行动了。人事部
的文书堆积如山,人手显得非常紧张。加塞将军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有关兵员动员计
划、部队实力和预算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参谋人员,布莱德雷自始至终参加了
这项工作,从中学到了许多整理和处理文件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