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森豪威尔- 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圈住了数万名士气低落消沉的德军,清扫了莱茵河西岸的残敌,接着,这
位伟大的将领又一次——此次也是正确地——抢在蒙哥马利前行动,胜利地
渡过了莱茵河。”

起初,巴顿对于这次渡河一声不吭,直到3 月23 日,他才打电话对集团
军群司令说:“布雷德利,我已经渡过了河,但先不要声张。”

“什么?你说什么?”布雷德利叫着,“你是说渡过了莱茵河?”

“正是,”巴顿说,“昨天夜间,我让一个师悄悄地渡过河。对岸德军
部队少得很,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呢。所以先不要声张,先保守秘密,然后再
看看情况会如何发展。”

天黑以后,巴顿又给布雷德利打电话。这次他就不像早上那样压低声音,
这次他大声要求,快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渡过了河。他说:“我要让全
世界知道,第三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未渡河之前就渡了过去!”

“据说还发生了一件与这次渡河有关的、十分有趣的事情,”巴顿后来
写道,“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定于3 月24 日渡过莱茵河。为了迎接这一惊天动
地的战斗,丘吉尔先生写了一篇演讲稿,祝贺蒙哥马利元帅发动现代史上第
一次攻渡莱茵河的战斗。这篇演讲稿事先录制了下来,由于英国广播公司方
面出了个差错,被播放了出去,尽管第三集团军过河已有36 个小时了。结果
闹出了大笑话。”

就是在蒙哥马利“劫掠”战役发起之日,巴顿在埃迪、科曼和斯蒂勒等
将军的陪同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过了莱茵河。当他的车开到浮桥中间,他停
了下来,朝河里吐了一口唾沫——有人说他就是这样来庆祝这一事件的。

为了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巴顿在五天内在莱茵河对岸建起了两
座桥头堡阵地,尔后又建起了两个。第八军的部队在科布伦茨南面发起了第
二次强渡。巴顿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穿过美因茨—法兰克福—达姆施塔特三
角地带,并于3 月25 日夺取哈瑙和阿沙芬堡附近的美因河桥头堡阵地。德军
进行疯狂的反扑,企图把美军遏制在美因河桥头堡阵地,可是未能堵庄这个


突破口。到了3 月28 日这天,第四装甲师向北推进了30 英里,与第一集团
军的部队会了师,并且在威斯巴登—宾根地区围歼了数千名德军。

巴顿向卡塞尔和富尔达疾驶猛进,不使德军有任何守卫防御阵地的机
会。巴顿的装甲部队沿着韦拉河的两岸迅速向爱森纳赫挺进,然后越过富尔
达河,又向前推进了20 英里,从而彻底粉碎了德军想在埃德河、富尔达河和
韦拉河一线站住脚跟的幻想。4 月10 日,第三集团军已开始向穆尔德河进军,
它的装甲部队又以脱缰的野马之势,把埃尔宫特、魏玛、那拿和格拉甩到后
面,一直推进到克姆尼茨近郊才停住脚,五天共推进了80 英里。4 月14 日,
巴顿应邀去参加在美因茨的莱茵桥通车典礼。在剪彩时,他以轻蔑的态度拒
绝使用递给他的一把大剪刀。“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裁缝师傅吗产他咕咕
哝哝他说,“他妈的,给我拿把刺刀来!”

且说盟军百万雄师渡过莱茵河后,即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迅速从南
北两面包围德国主要工业区鲁尔以及退守那里的B 集团军群。在对鲁尔的包
围圈即将完成时,蒙哥马利于3 月27 日向部下发出一道命令,同时报告了艾
森豪威尔和英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这道命令的要点是,英国第一集团
军和美国第九集团军(从阿登战役以来归他指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干劲
向易北河猛进,直指从汉堡到马格德堡一线。他特别强调需要“突然出击”,
以快速装甲部队为先导,沿途占领飞机场,以备随后用来进行密切的空中支
援。

然而,第二天,即3 月28 日,当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开始准备出发时,
发生了一件“爆炸性的事件”。艾森豪威尔不仅完全改变了计划,而且直接
通知了斯大林,以便他的作战行动同苏军的作战计划协调起来。他给蒙哥马
利的信息只是赞成计划中的这一点,即同意蒙哥马利在鲁尔东面同布雷德利
会师。然后,不仅美国第九集团军不让蒙哥马利指挥,而且还清楚表明,盟
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不是柏林,而是莱比锡和德累斯顿。

艾森豪威尔通知蒙哥马利说:“一旦你和布雷德利在卡塞尔一帕德博恩
地区会师,第九集团军将立即转归布雷德利指挥。那时,他将负责占领鲁尔
和肃清敌军,并尽量少耽误时间,然后他的主要突击方向将沿着埃尔富特—
莱比锡—德累斯顿轴心前进,并同俄国人会师。”

当蒙哥马利向艾森豪威尔呼吁,在到达易北河之前,既不要改变计划,
也不要变动指挥安排时,艾森豪威尔更全面他说明了他的意图:“我的计划
很简单,其目的在于分割和消灭敌军,并同俄国军队会师,只要斯大林能给
我情报,卡塞尔一莱比锡轴心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直接的进军线。”

丘吉尔和英国军界人士对此极为恼火,纷纷指责艾森豪威尔越权与斯大
林直接联系,但美国军政要人马歇尔等则支持艾森豪威尔的行动,认为在纯
军事问题上盟军最高统帅有权直接与苏军最高统帅取得联系。英国人的指责
实质上不在于艾森豪威尔同斯大林进行了直接联系,而在他改变了计划,不
让蒙哥马利担任主要突击力量去攻占柏林。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改变目标、放弃了占领柏林的计划呢?事实很明
显,由于希特勒在阿登的反击,盟军耽误了六星期的时间。结果,当蒙哥马
利的北方集团军群在莱茵河畔准备东进时,他离柏林还有480 公里;而这时
苏军已在奥得河边,距柏林只有60 公里左右,并且早已准备攻打柏林了,所
以艾森豪威尔作为一个军人已经预见到,争夺柏林的比赛已经输掉了。

而且,就德国来说,希特勒还在柏林,困兽犹斗。在这种情况下,要强


攻德国首都,就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布雷德利将军回忆说:“假设即使
我们能在朱可夫强渡奥得河之前到达易北河,那么易北河离柏林反正还有80
公里的低地带。在柏林西部一带地区,湖泊棋布,河网纵横。艾森豪威尔问
我,据我看,从易北河冲到柏林,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对这个问题,我说,
我估计我们大约要损失十万人。”并且,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已
经划定了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柏林是在苏联占领区内。即使美军付出这么
大代价占领了柏林,布雷德利说:“我们还要退出来,并把地方让给人家。”
所以美国高级将领不愿为了政治上的威望而付出这样重大的牺牲。

还有,在1945 年的最初几个月里,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在德奥边
境的萨尔斯堡一带山区,以伯希特斯加登为中心,建立了“民族堡垒”,储
备了大量的弹药物资,甚至修建了飞机制造厂,准备纠集纳粹狂热分子,负
隅顽抗。布雷德利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当时,传奇式的堡垒在我们看来
是完全现实的和非常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轻视它。它一直严重地影响到我
们在战争最后几星期里的战术思想。”艾森豪威尔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对
此问题也这样写道:“如果让德国建立了‘民族堡垒’,它就可能迫使我们
陷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争,或者是陷入代价很大的围攻战。。十分清楚,纳
粹打算作这种尝试,而我决不能给他们实现这种尝试的机会。”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艾森豪威尔决定不同苏联争夺柏林,而是尽量利用
美国军队去占领德国,肃清纳粹顽抗势力。

然而,丘吉尔对此极为不满,在他的心目中,“柏林是头等重要的政治
目标”。这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懂得,欧洲是大国争霸的重点,并且他已经看
到,未来争夺欧洲的斗争将在苏联同英美等西方国家之间进行。因此,对西
方来说,对抗的起点越靠欧洲东部越好。由于这些原因,丘吉尔强调柏林是
“英美军队主要的和真正的目标”。早在3 月11 日他就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
“所以我宁愿十分坚持我们渡过莱茵河所确定的计划,就是美国第九集团军
应该和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一同向易北河前进并越过柏林。”当丘吉尔得知盟
国最高统帅已改变计划,不让蒙哥马利去攻打柏林时,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赶快于4 月1 日打电报给罗斯福,反复重申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从政
治立场出发,我们在德国应当尽可能地向东推进,如果能拿下柏林的话,我
们就应当占领柏林。”

然而,罗斯福这时生命垂危(他于4 月12 日逝世),军事大权掌握在马
歇尔手中,而这位总参谋长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丘吉尔始终未能
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断。

不过,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批评、抗议是十分反感的。他在《远征欧
洲》一书写道:“根据1 月份所作的、并经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的安排,我
认为将这项计划通知斯大林大元帅完全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是,我们很
快发现,丘吉尔首相激烈反对我的这个行动。他不同意这项计划,并坚持认
为,由于目前战役已接近尾声,部队的调遣已具有政治意义,这就要求在发
展广泛的作战计划方面应有政治领袖的过问。他显然认为,我与斯大林大元
帅的通信,已经越出了我只在单纯军事问题上与莫斯科联系的职权。他非常
失望和不安,因为我的这项计划没有用能从美国部队中抽出来的所有兵力首
先支持蒙哥马利向前挺进,以便不顾一切地试图在俄国人之前去占领柏林。
丘吉尔先生把他的意见送给了华盛顿。

“当然,首相知道,不管盟军往东能推进到什么程度,他和总统早已同


意英国和美国的占领区在东面将限于柏林以西200 英里的一条界线。他所以
极力坚持用我们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来保证西方盟军先于俄军到达柏林,一定
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成就今后将会为西方盟国造成巨大的威望和影响。

“我无法知道他的真正理由,但这个抗议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电报往
来。。”

不过,为了给丘吉尔保留点面子,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完全关死大门。六
天之后,即4 月7 日,艾森豪威尔在给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我
非常同意进行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如果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认为,盟军
尽力占领柏林的意图超出本战场的军事考虑,我将欣然再调整我的计划。”
然而,事实上,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并没有指示艾森豪威尔去占领柏林,艾森
豪威尔也没有再改变自己的作战计划。

这场风波过去之后,艾森豪威尔继续指挥百万雄师,按既定计划向德国
内地进军。当时西线德军还有三个集团军群的编制,号称60 个师,但实际兵
力还不到半数。而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欧洲远征军已增加到93 个师,458 万人;
空军早已取得了制空权,拥有飞机17000 多架。在盟军地面和空中的绝对优
势兵力的打击下,德军已成强弩之未,不堪一击,只有少数法西斯党卫队的
狂热分子还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

4 月1 日,美国第一和第九集团军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