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传 作者:儒勒·凡尔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凡尔纳传 作者:儒勒·凡尔纳-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且,正是无政府主义的恶果导致他怀着最良好的意图,在以一个主子代替另一个主子的同时,企图建立一种新秩序,不管这种秩序是否明确,但它终究是以暴力强加给需要的。

  尼摩是个永恒人物、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更重要的是代表人类;他的冒险活动正是人类为寻求重要的带普遍性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冒险,而决非一个人为寻求解决微不足道的个人问题而进行的冒险。

  非常奇怪,他形象地预示了被对社会约束的反抗缠住了的当今人类。

  这种无力的反抗导致对人类各种制度乃至人的本身的蔑视;谁要是保留这样一种情感,他就只能龟缩在孤寂之中。他在孤寂中能获得安宁吗?采取这种“绝对景况”的尼摩似乎并没作到这一点,他在《神秘岛》一书中公开承认“寂寞、孤独,这是可悲的事情,人的能力实在难以忍受……我的死正是因为我相信人们能够独自生活……”

  有人曾经这样琢磨过,儒勒·凡尔纳究竟是根据哪一个模特儿想象出尼摩船长来的呢?我们从他写给赫泽尔、现存国立图书馆的一封信中得知,夏拉斯可能就是这个模特儿,但作家只是事后才想到这一点。从外貌上看,尼摩就是夏拉斯;从内心上看,这两个典型人物十分相像;两人都很刚毅,有时甚至激烈。两人都是爱国者,都具有先进的思想,热爱自由,反抗各种不义行为。

  夏拉斯上校1810年生于法尔斯堡;1848年,他是制宪会议的议员和作战部长。这位毫不受协的阿尔萨斯人在1852年被王子总统的政府放逐。他豪迈、傲慢、不愿意钻停战的空子,宣称说,他要等自由胜利后才返回法国。他死于1852年初。他死不改悔,曾要求将他埋葬在巴塞尔,说只要拿破仑三世还统治着法国,就别让他的尸骸歇在法兰西的土地上。

  因此,夏拉斯和尼摩的性格具有某种相似性。诚然,他俩之间存在某些显著的区别,但如果夏拉斯处于尼摩那样的境地,他也会采取尼摩那样的行为。况且,我们并不怀疑,诺第留斯号船长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因为作者一直跟他融为一体。


  






凡尔纳传第二十三章 《环游月球》






第二十三章 《环游月球》

  儒勒·凡尔纳使他的弹丸进入卫星轨道,可是巴比康则如同阿波罗十三号的宇航员那样,将把弹丸带回到地球上(1870)

  有一天,赫泽尔曾责备儒勒·凡尔纳同时写作3部作品;这位作家提出了辩驳。赫泽尔的责备不是毫无根据的:否!他不仅同时写作3部作品,有时甚至在同一段时间里同时构思好几部作品。这是一种明摆着的危险,提醒一下他是有必要的。一种构思引出另一种构思;这种构思抛给读者之后,又会像飞去来器那样返回来撞击作者的脑袋,处于极度兴奋的作者从中又会找到新的养澳洲土人使用的一种武器,投掷后不中目标可返回原处。分。假如他放任自己继续下去,势必会引起混乱。儒勒·凡尔纳好像毫不犹豫地暂时中断他正在进行的创作,以便培养一下确实有其好处的外感观念。我们已经知道,他在创作《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那部旷日持久的作品时,曾突然地受到克鲁博尼博士提出的一项假设所具有的诗意吸引住,以致将他的主人公撇在寒冷的极带而一口气写完阿克赛在地心所作的旅行。在此期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又启发他写出了《从地球到月球》。这两部作品刚刚脱稿,他便重新拿起《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并以开始动笔时那样的热情把它写完。经过这段能使他的潜意识将仍旧零散的素材收集起来的间隔之后,他使处于休眠状态的人物又重新充满生气。当水底旅行在渐渐推进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在起草的时候,《神秘岛》一直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在一个永不息止地沸腾着的脑海中掀起的这些思想波澜并没引起任何混乱,每一部作品都保持其一致性和本身的生命。

  有人会这样问,他怎么可能想起他五年前抛到月球上去的那“3位冒险家”呢?当然,他可以让他们重返地球,但正当他整个儿投入尚未结束的水底旅行之际,我们却发现他“躲在他的弹丸里,”怎能不叫人纳闷呢?难道是他写在《海底两万里》第二卷第九章的一句话使他的计划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尼摩踏上大西洋洲已经沉没的土地,凝思默想早已消逝的古代人,并向他们询问人类命运的秘密,这时,“月亮透过深邃的海水,出现了一会儿,向这块沉没的大陆投下一些淡白的光芒。”

  我们都还记得,《从地球到月球》是以剑桥大文台台长的1份报告结束的。这份报告表明,哥伦比亚号发射的炮弹根本没到达目的地,而是变成了月球的卫星,沿一条椭圆轨道环绕月球飞行。因这颗新的星体的全部请元尚未确定,这位天文学家作出两种假设:或者是月球的引力终于把炮弹带走,3位旅客说不定会到达目的地;或者是炮弹绕着月轮旋转,直至世界的末日为止。这第二卷的引言告诉我们,这份报告写得过于仓促,事实上还存在着第三种假设。

  让这颗炮弹变成卫星的主意从一开始便酝酿成熟了,第一卷的题目就叫做《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但这次月界旅行的第二部分在一段时间内还仅仅处于方案阶段,实际上,儒勒·凡尔纳只是在1868年才开始动笔。我们手头上有他1868年12月31日在南特写的一封信,该信说,他正在写从月球返航。1869年2月,他写完了月界旅行的第二卷,并“重写了《海底两万里》第二卷的一半。”

  必须看到,在发表两部作品之间的一段思考时间不是无益的。将一颗炮弹送至月球,必然遇到许多事实上难以克服的困难,作者曾指出过这些困难,并使用谐趣勉强地将这些困难掩盖住了。儒勒·凡尔纳随即便明白——这是一个不小的功绩——倘若他的主人公们停在月球上,那他们便无法从那里离开。即使用火箭代替这颗炮弹,返航亦同样难以实现;保证降落制动和摆脱月球引力所需的固体燃料装料实在太大了;没有原子发动机,因而有必要求助于重力作用。这艘太空船一旦在一条椭圆轨道上变成月球的卫星,便会因月球的引力而在另一半航程中加快速度。当推动力将它送回地球引力区时,只要使用不大的力便能改变它的飞行轨道并将它引向地球。

  有人会说,我们现代的宇航员已经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并成功地从那里离开;但他们只是使用登月舱这种巧妙的方式才作到这一点的,登月舱比它脱离的飞船体要轻,因此可以只使用很少的燃料便能制动降落和从月面升起以重新返回轨道。巴比康既没登月舱,也无法作空中停留,要返回我们这个星球,只能使用借辅助火箭作这种修正的手段。说实话,实现这些功绩的不是固执地要在月球上降落的巴比康,而是我们的这位小说家。为了构想出这种返航方式,他研究了大量的天体力学资料。

  他是在1869年7月从克罗托瓦将稿子发出去的。《论战报》将在出单行本以前发表这部作品。他想让“一位值得信任的数学家”看一看稿子,因此希望“论战报”不要催得太紧。

  我刚收到您的信,便将手头上的工作全搁下来,好着

  手修改月界旅行,但至少得三四天功夫才能将整部书重

  审一遍,并按所提出的要求重写第一章。搞完后,我立刻

  给您寄去。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部作品有些章节的科学性很强。

  甚至包含许多代数知识,因此,必须让一位值得信任的数

  学家过一过目。我已经物色到这个人,他是贝特朗的合

  作者。

  他通过铁路运输将稿子发出去时,仍然为这种顾虑感到不安:

  我希望《论战报》不要摧得太紧。我必须让我的堂

  兄、数学家、贝特朗先生的合作者去作这件事。这事没作

  完,我不想去冒这个险。里面涉及到一些非常艰深的问

  题。

  1868年,当他正考虑为巴比康、米歇尔·阿尔当和尼却尔的冒险旅行写一部续篇时,——这部续篇发表于1870年——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创作提纲告诉了科学院终身书记贝特朗。贝特朗认为其中的材料只够“写一本简单的小册子。”想象已将他变成一个宇航员的儒勒·凡尔纳写信说:“如果他考虑一个星期,他或许有一种不同的看法。”“我生活在我的弹丸之中”,他给他那位出版商朋友写信说;在宇宙虚空中度过的这些日子,使他遇到了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他把这些问题全解决了,他将创作提纲交给贝特朗审阅,得到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赞同。

  因最初的弹道受到干扰,炮弹绕着月球旋转。为避免炮弹在太阳系中迷失方向,作出某些修正乃是必要的。第一个修正是当炮弹位于月球的不可见面时,通过突然出现一个天体而得以实现;第二个修正将在地球重新起作用时进行;巴比康将发挥他的辅助火箭的作用。我们现代的宇航员也得借助辅助火箭作出同样的一些修正。

  “这不可能是简单的巧合问题,”宇航员弗兰克·博曼写信说。他驾驶的宇宙飞船跟巴比康的宇宙飞船一样,也是从佛罗里达出发,重量相同,高度一样,后来掉落在太平洋上离小说确定的位置四公里处。此外,弗兰克·博曼还告诉我说,他妻子读了《从地球到月球》之后,对他面临的命运感到十分担心,因此,为了使她重新恢复信心,他不得不嘱咐她读一读《环游月球》!

  夏尔一诺埃尔·马丁在为相会出版社写的一篇非常出色的前言中向作者表示敬意。他尤其指出:

  正是他,而且只有他有这种胆略和非凡的直觉意识,

  预计到有可能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更令人惊讶的,是

  他在作品中多次提到变成卫星的事实(牛顿在1687年写

  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已提到过)。在与地球

  的第二个月球相遇之后,炮弹开始绕月旋转;一只狗的尸

  体像一颗卫星似的绕着炮弹旋转……

  这种意见是非常确切中肯的,更何况这位小说家并不晓得牛顿先前曾经提出过这种假设。他在给赫泽尔的信中说到:“我们已经把整个故事向贝特朗先生讲述过了,他怎么没给我们提到牛顿曾经想到过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的事?”

  这部作品很有特色。这位幽默作家让自己变成一位诗人。他求助科学以证实他的幻想,并将这种幻想升华到将来某一天必定能够实现的方案高度。诗情乃是科学研究的巨大动力,这可是千真万确。

  维埃纳夫人在187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关于月界旅行的这两部作品,从文学观点上说,包含着一种确实的意义。她同时还列举了几个片断以强调作品中的诗意。

  儒勒·凡尔纳依然坚持要让加塞作出严格的审阅。

  一俟拿到月界旅行第二部分的长条校样后。我便立

  刻找那位有能力的天体数学家过一过目。这样,我将确

  信不会出什么差错……我边读边修改时,愈发觉得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