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但是我们只能等待这种“明白”自然发生吗?或者我们可以利用什么规律使它发生?
克:我们需要利用什么规律才知道“明白”是一种行动?需要吗?
问:请你谈一谈安静的心,心静是不是规律的结果?
克: 先生,你看士兵在教练场上很安静,腰背挺直,枪抓得笔直。他每天操练,每天操练。他身上的自由毁了。他很安静,可他是安静的本身吗?你看小孩子,全神贯注玩玩具,这就是安静吗?一旦拿走他的玩具,他就原形毕露了。所以,规律(先生,请你务必了解规律,永远的了解,这不难),规律会带来安静吗?规律会造成呆滞,造成停顿,但是会带来安静—非常积极而又宁静的安静吗?
问:先生,你希望我们这些人在世界上做什么事?
克:很简单,先生。我什么都不希望,这是第一点。第二,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美得神奇。这个世界是我们的,这是我们所依赖的世界。可是我们不会生活,我们不仅狭隘,也很焦虑,彼此之间相互隔离。我们是惊吓的人。所以我们不生活,我们与他人没有关系,是孤立而绝望的人,也不知道所谓“活在喜悦和福佑中”是什么意思。只有排除生活中的种种愚昧才能这样活。要明白我们的种种关系,不只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观念,与自然界,与一件事物的关系,惟一的可能就是排除生活中的一切愚昧。我们在这种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实然,自己的恐惧、焦虑、绝望、孤独,发现自己极度缺乏爱。我们脑子里都是理论、语言、知识。都是别人说的。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我们不知道如何生活。
问:你如何用人脑解释意识的各层次?人脑似乎是自然之物,心似乎不是自然之物。除此之外,心好像还有意识的部分和潜意识的部分。我们如何才能看清这些?
克:心和脑之间有什么差别,先生?实际的、自然的脑是过去的结果,是几千亿个昨天,连带记忆、知识、经验的产物。自然与非自然(心理)不是一个整体的全部吗?将心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分为脑和非脑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我们难道就不能看整体是整体而不分裂吗?潜意识和意识差别很大吗?或者潜意识并非整体的一部分,而是我们的分别?这里产生一个问题:意识的心如何知道潜意识的心?偶然的运作,也就是那些日常生活的事物能够观察潜意识吗?我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时间讨论这些。你们累不累?各位,请不要将坐在温暖的室内听人讲话看成消遣。我们讨论的是严肃的事,如果你们今天有工作,那么你们一定累了。人脑的负载超过一个量就无法再接受事物。然而讨论意识和潜意识却需要一颗敏锐而清楚的心。我怀疑经过了一个半小时以后,你们还能这样。所以如果你们同意,我们是不是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六日伦敦
第一部分
第2节 支离破碎(1)
今天晚上我们要谈的是意识和潜意识,浮面的心和深层的意识。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生活分解得支离破碎?例如,上班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宗教生活。为什么不但我们自己,连社会生活上都有这种分别—我们和他们、你和我、爱和恨、死和活?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完全没有生死、意识与潜意识、上班生活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区分的生活方式。国家、宗教、阶级的分别,个人之间一切矛盾的分别,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种生活带来了动乱、冲突、战争,带来了真正的不安,从表象到本质都是这样。种种的分别—上帝与魔鬼、恶与善、“实然”与“应然”实在是太多了。我想用今晚的时间来寻找一种值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是理论和知识,而是没有任何分别的生活,它不会导致支离破碎的行为,而是持续不断的流。在这个流中,每个行为都和其他行为有关。
要寻找这种不支离破碎的生活方式,必须深入探讨爱与死的问题;明白我们可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是持续不坠的动,不破碎。这是一种高度明智的生活方式。支离破碎的心缺乏的就是明智。过着“半吊子”生活的人,大家认为高度道德的人,显然缺乏的就是这种明智。对我而言,“完整”就是拼合所有片段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并不明智,因为这个观念另外蕴含一个“整合者”的意思。这个整合者整合、拼凑所有的片段。然而要做这种事,实体的本身就是一个片段。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明智与热情,从而创造个人生活的根本革命,使行为不再矛盾,而是完整持续的动。要创造这种生活的变化必须有热情。我们只要想做什么有价值的事,都必须先有高度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快乐。要了解一种不支离破碎,没有矛盾的行为,也要有这种热情。知识的概念和方式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改变生活方式只有先了解“实然”,要了解实然就先要勇猛,要热情。
我们必须先了解快乐的本质,才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不是指修道生活,而是日常生活方式。然后,拥有这种热情与明智。前几天我们讨论过快乐的问题,讨论过思想如何延续为经验,经验使我们拥有一瞬间的快乐。我们讨论过因为想到快乐而使快乐延续。快乐之所在,必受限于痛苦与恐惧。爱是快乐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依据快乐建立道德观。牺牲自己、克制自己以与他人苟同,皆为追求快乐,也就是想要伟大、高贵。爱是快乐吗?我们现在看到的又是一个负担过重的字眼。我们每个人,从政治家到夫妻,都在用“爱”这个字。在我而言,就爱最深刻的意义来说,只有爱才能带来一种毫不支离破碎的生活方式。恐惧是快乐的一部分。显然,关系中只要存在恐惧,不论这种恐惧是什么,必然支离破碎,必然分裂。这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人心为什么总是分裂而与他人对立并由此造成暴力,企图由暴力达到某种东西?人类的生活方式导致战争,可是却又向往和平,向往自由。这和平只是个概念,一种意识形态。我们所做的一切统统都在制约自己。
人心有种种“分裂”。譬如在心理上分裂时间。时间在我们心里分裂成过去(昨天)、今天、明天。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没有分裂的生活方式,就必须努力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思考,时间也就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的心理时间,是否是这种分裂的原因?分裂是不是由成为过去的记忆和大脑内容的已知事物所造成的?或者之所以分裂,是因为“观察者、经验者、想的人”总是与观察、经验的事物互相隔离所致?或者之所以分裂,是因为种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所谓的“你或我”制造了自己的孤立行为、抗拒?“观察者”与被观察的事物有所隔离、经验者与经验有别、快乐,这一切是否与爱有关?诸如此类,若想探讨分裂,必须先清楚是不是真有心理上的明天。真正的心理明天,不是由思想发明的吗?年鉴时间确实有明天,但是心理上,内心里是否真有明天?观念上有明天,行为就不完整,这个不完整的行为就造成分裂与矛盾。“明天、未来”等观念能不能使我们看清楚事物目前的状况?“我希望明天再看清一点。”我们很懒。我们没有热情,缺乏高度的关切去弄清问题。思想发明了“终将到来、终将了解”的概念。这一来时间就成为必要,太多的日子就成为必要。时间会使我们了解事物,看事物很清楚吗?
我们的心可以没有过去,因而不受时间约束吗?明天在心理上属于已知,那么心有没有可能免除已知?行为有没有可能不属于已知?最难的事是沟通。口头的沟通显然必要,但我想还有一种深层沟通。这种深层沟通不仅是口头沟通,而且还相投。这是因为沟通双方属于相同的层次,同样的密度,同样的热情。这种相投比纯粹口头的沟通重要多了。如果我们讲的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一种深深触及日常生活的东西,那么这其中必然不只是口头沟通,而且还相投。我们关切心理上根本的革命,不是多久以后的革命,而是今天,现在的革命。我们关心的是人类的心饱受制约之后是否可能立即改变,因而使它的行为恢复为连续的整体,不支离破碎;因而消弭它的悔恨、绝望、痛苦、恐惧、焦虑、罪恶感。心如何抛除这一切而变得全新、年轻和纯真?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心仍处在分裂成“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分裂成经验与经验者,这种根本的革命就不可能。这种分裂造成了冲突。所有的分裂都必然造成冲突。冲突、斗争、战斗虽然可能造成一些粗浅的改变,可是在深层心理上绝不可能造成任何改变。所以,心的整体状态如何处理分裂问题?
我们说要讨论意识和深层的潜意识。我们问为什么有分裂:一方面是意识心(其中充满了日常行为、烦恼、问题、浅薄的快乐、谋生),另一方面是深层潜意识心(其中隐藏着种种动机、欲望、要求、恐惧)。为什么会有这种分裂?这种分裂的存在是不是因为我们一直浅薄的喋喋不休,一直在宗教和其他方面欲求浅薄的惊喜、消遣?我们这浅薄的心,在有这种分裂时根本无法深入发掘自己。深层的心有什么内容?我们不要依照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看法,如果你未曾听别人怎么说,你要如何去发现?你如何寻找你的潜意识是什么?你会不会注意你的潜意识?你是否期望你的梦能解释潜意识?专家呢?他们照样受到自己“专门化”的制约。也有人说,可不可能完全没有梦?当然,除了吃错东西,吃太多肉所以做噩梦之外,潜意识(我们暂时用这个字眼)是有的。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显然是过去的种种,一切种族意识、种族残余、家族传统、宗教社会制约—隐藏的,晦暗的,未发现的。如果没有梦或者不去找精神分析医生,这一切是否可能暴露?没有梦,心确实睡着了,就很安静,不再一直活动。如果心安静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质素,一种与日常焦虑、恐惧、烦恼、问题、欲求完全无关的质素是否能不再进入心里?要解答和发现这一点,是否可能?也就是,因为完全没有梦,所以心早上醒来完全新鲜,我们必须在白天就很留心,留心种种线索、踪迹。这一切只能在种种关系中发现。你观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怨恨、判断、评价;你观看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反应,只是看而没有任何选择。这样,所有隐藏的潜意识,在白天亦将暴露。
我们为什么赋予潜意识这么深刻的意义?潜意识和意识毕竟一样无足轻重。如果意识心异常活跃,一直在观、听、看,那么意识心就比潜意识重要得多。在这种情形下,潜意识的一切内容将完全暴露,各层次间的分裂也将终止。坐公车时,跟自己的太太、先生谈话时,在办公时,写字时,孤独时(如果你曾孤独,看看自己的反应)。那么这整个观察的过程,这个看的行动(这其中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分别)将使矛盾停止。如果这一点多少清楚了,我们就要问:爱是什么?爱是快乐吗?是嫉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