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主_嘉靖皇帝传 作者:王海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主_嘉靖皇帝传 作者:王海江-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凳欠噶怂雷锏模耷夷钏泄Γ鼋隽钏率硕选�

  但是,每次令张孚敬致仕,嘉靖皇帝心里总是空荡荡的。作为他登基之初的左右臂膀,桂萼已经辞世两年多,仅剩下张孚敬这一只胳膊,君臣之间却总是若即若离。作为臣子的张孚敬犹如水中的浮标,平静的时候是那么显眼,但一遇狂风波浪,又会被淹没其中。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正月,皇宫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远离皇宫的官员,一心想着法子为宫廷喜上加喜。这一天,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带着一帮知府县衙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地涌进皇宫。他给皇帝进献的是一头罕见的白鹿。这正值新春喜庆之际,大小官僚都无事可干,白鹿的出现,一下子牵动了宫中的臣宦,他们都发现了一件十分要紧的事,争先恐后地向皇宫涌去,向皇帝称贺表忠。

  新春休假,嘉靖皇帝也有点寂寞了,突然来了这么多人,而且又有珍宝异物,又有称颂太平盛世、祥瑞一片的赞语,皇帝又找回了一代帝王的感觉。在这些臣僚中,皇帝独独不见张孚敬,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仿佛还有一丝怜悯。

  实际上,嘉靖皇帝一点怜悯也没有。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梦中发现张孚敬的忠诚的。皇帝的梦都是在神仙星象中进行的。他是向来瞧不起牛郎织女星的,但那次偶然的梦境却是牛郎织女星双双跪在地上向他求情道:“皇上,皇上,是张大人除掉了那个恶徒……”

  “恶徒?是哪个恶徒?”皇帝慢慢才想起来,张孚敬在致仕时还不忘国家大事,他把邵元节托给的那本奏状交给了皇帝。

  邵元节在这上面玩了个小聪明,说是神灵让皇帝在那个时候看到这本奏状的。这个奏状就是状告张延龄的,即张皇太后的弟弟,按辈分他还算是嘉靖皇帝的长辈。

  奏状到了皇帝手里,虽然晚了一点,但这并不是张孚敬的错。嘉靖皇帝相信这一点,因为这是邵元节邵真人预测好了的。

  皇帝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不能没有张孚敬。在那帮称贺道喜的臣僚陆陆续续离开后,皇帝亲自拟诏,复召张孚敬入阁议事。 



 皇子早殒 嫔妃成群 



  小女孩错误地估计了皇帝,她以为皇帝曾经临幸过自己,那片处女地上也播过龙种,只不过没有结果而已,难道说皇上真敢杀我?是的,就在几个月前,皇帝病后无聊散步的时候,他们偶遇了,皇帝当晚就将她临幸,那一次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

  邵元节在钦安殿祈求神仙保佑,足足花费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在八月的一天,阎贵妃那小山似的肚子突然一阵剧痛,跟着便是呼天叫地的嘶叫声。想必小龙子被禁锢十月有余,要大闹天宫了吧。侍女们急得不亦乐乎。这皇宫从武宗皇帝开始总有几十年没有生过皇太子了,大家都有些生疏。宫女们又都是些小女孩,老宫女早被打发到浣衣局去了。这些小女孩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喊太医,有的请皇帝,有的找张太后。不一会儿,这些人都来了。

  嘉靖皇帝看到现场如此忙乱,心爱的贵妃又在打滚似的喊爹叫娘,便令道:“谁在侍候娘娘?还不快去请邵真人来?”

  这时,走出来一个小女孩,那长长的睫毛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着皇帝道:“皇上,奴婢在此。”

  嘉靖皇帝一看,好熟。是在哪儿见过呢?一时想不起来。但看她嬉皮笑脸的样子,皇帝格外恼火:“要发生天大的事了,你还在嬉笑,把她拿下去!”

  那小女孩不甘示弱地说:“奴婢辛辛苦苦侍候贵妃,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儿还有天理吗?”

  嘉靖皇帝不屑地回敬道:“天理?朕就是天理。再捣乱,朕就处死你。”

  “皇上,今天是大喜的日子,饶过她吧。”站在皇帝身边的大臣说。

  嘉靖皇帝大声吼道:“谁再多嘴,谁就跟她一样的下场!”

  小女孩错误地估计了皇帝,她以为皇帝曾经临幸过自己,那片处女地上也播过龙种,只不过没有结果而已,难道说皇帝真敢杀我?是的,就是几个月前,皇帝病后无聊散步的时候,他们艳遇了,皇帝当天晚上就将她临幸。那一次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

  谁也不敢劝说皇帝,眼看着小女孩被五花大绑地架走了。

  这时从内室传出“哇——”的一声,阎贵妃成功分娩。接生婆大声叫道:“是个皇子,是个白白胖胖的皇子。” 

  大臣、侍从、宫女、宦官,凡是在场的人都无比高兴,择着吉言向皇帝道喜。嘉靖皇帝却全无反应,只是站在那里喃喃地说:“这都是致一真人的功劳啊……这都是致一真人的功劳啊!”

  正好邵元节得意扬扬地来到宫殿,众人见在皇帝面前碰了个没趣,转而都向邵元节道喜,好像是邵元节得了儿子。

  邵元节一时成了大功臣!嘉靖皇帝立即下旨:加授他为礼部尚书,领文官一品服俸。邵元节在场,对皇帝连谢恩礼都不施,而是扬扬得意地跑到醮坛前做法事去了。

  嘉靖皇帝看见,好像受到了启发,丢下众臣跟着邵元节一起拜神。皇帝都去了,众大臣哪敢怠慢,也纷纷拥了过去,一起参与拜神。就这样在皇宫内为保佑小皇子,连续做了七天七夜的道场。

  张皇太后听说皇帝得了嗣子,高兴异常,专门前来向皇帝道贺。侍从禀报皇帝,谁知皇帝拒而不见。张皇太后甚是尴尬,只得请太监崔文从中撮合。崔文与皇太后有着深厚的关系,满口应承下来,不料,皇帝还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可怜的张皇太后连声道贺也送不出去。

  嘉靖皇帝盼了十多年才得个小皇子,那喜悦之情不必细表。他赐名皇子叫朱载基,取承载祖上基业,永葆大明江山代代相传之意。可谁能想到,小皇子载基尚未承载基业,仅仅过了两个月,便殒命夭折。皇帝痛不欲生,含泪谥号皇儿为“哀冲太子”。

  载基之死,以其说是对皇帝的打击,不如说是对邵元节的打击。从小皇子出世至今,邵元节风头出尽,却遭受如此重击,精神大不如以前。他在皇宫里突然变得灰溜溜的,生怕嘉靖皇帝追究此事,新账老账一起算,将一生的功名付之东流。此时要是有一个地缝,他会立即钻进去的。

  嘉靖皇帝经过这番折腾,整天愁眉不展,更加迷恋于神道,祭祀拜坛成了皇帝的寄托。为了帮助皇帝早日走出阴影,张皇后天天陪侍身边。

  张皇后对嘉靖皇帝的崇道习惯,总是俯首帖耳,百依百顺。对邵元节也尊崇有加,毕恭毕敬。她不知道跟随皇帝做了多少法事,拜了多少天神。这一天,嘉靖皇帝又要做一次大型法事,要张皇后参加。为了让张皇后做好祭拜,专心法事,皇帝令人专门按照道家的要求给她做了一件女式道袍,称为道礼服。但张皇后每次穿上这件道袍,那美妙的身材就变成水桶般的模样,加上祭拜时还要束发戴帽,给人的印象纯粹是一个巫婆。她渐渐厌恶了这种生活。那天皇帝让侍女拿出那件道袍,张皇后却一反常态,死活不穿这件皇帝喜欢的礼服。

  皇帝板着脸说:“这么大的仪式,你怎么能不穿礼服?岂有此理!”

  张皇后忍无可忍地说:“皇上,不是臣妾不愿意。您起早摸黑,都把精力用在那些毫无益处的法事上,欲求长生不老而荒废朝政国事,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值吗?臣妾不求长生,为什么还要让臣妾跟着活受罪呢?皇上,您就饶了臣妾吧!”

  皇后拒绝参加大祭,这是嘉靖皇帝绝没有料到的,他非常气愤,两人的关系从此降到冰点。

  嘉靖皇帝心里明白,虽然载基夭折了,但这说明祭神求子还是有效果的。他眼见自己年近三十还无嗣子,整天急得心如火燎,他担心如果没有嗣子,大明江山就会毁在自己手里。他虔诚拜神,寄希望于仙道。明眼人一看便知,皇帝越是这样,越不可能得到皇子。

  张孚敬在这当口,大胆给皇帝上疏说,古时候天子立位,都同时建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妇、八十一御妻,所以有很多子嗣。皇上现在正值春秋鼎盛,壮年有为时期,为了多子多嗣,应该广泛选配淑女为是。

  嘉靖皇帝看着张孚敬的上疏,心头的阴云即刻被驱散。心下便道张孚敬啊张孚敬,还是你了解朕啊!这里不说为了皇嗣子,单就说张孚敬列出的淑女数量,都是有头衔的,淑女加头衔,既漂亮又有档次,谁看了不动心?这个建议,既可以渔色,又能够多生嗣子,真是一箭双雕啊!皇帝喜不自胜,心里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皇帝立即传谕各地,要在民间遴选淑女送进皇宫。各知府州官县丞得到谕令,就好像抓住了向皇帝献媚的好机会,他们丢下手中的一切事务,动员所有的爪牙到民间去选美。一时间闹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家有女儿的,就故意在女儿脸上抹上锅底的黑烟,使其变得呆呆傻傻,黑不溜秋。圣诏不过三日,便有成车的美女被送至京城。细心的老百姓立刻发现京城这些日子又平添一道风景,每当有外府州县的彩车进城,便有人高喊“看美女,看美女!”

  在朝中,虽然边报传来鞑靼骑兵屡犯边关的奏折,大同兵变的消息,嘉靖皇帝只是匆忙地谕令刘源清为兵部侍郎,总制大同、宣府、偏关、保定等处的军务,而他仍把主要精力用在选美挑秀上。偌大一个天下,美女成千上万,各地官员竞相献礼,争功邀宠。闹腾三个多月,初选三百多人。在这些人选中,又经过多次遴选,嘉靖皇帝最终精挑了九人作为嫔官。这九人便是郑淑芬、王秀娥、阎兰芳、韦月侣、沈佩珍、卢兰香、沈碧霞、杜雅娘、仇翠英。她们个个生得像嫦娥,一动可比天女散花;似昭君,一颦犹如西施再现。嘉靖皇帝即刻诏谕九位美人为嫔人。而其余的美女皆都充实到各宫殿为侍女,以备皇帝心血来潮,随时临幸。

  后宫突然塞进来成群结队的粉黛,周身都弥漫着脂香。皇帝整日沉溺在嫔妃女色之中,龙体日渐虚弱。望着美色不能享受,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看到邵真人八九十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行走健步如飞,心里很是羡慕,一心想向邵元节求取健身强体,长寿之道。

  然后,邵元节心里清楚,不管皇帝如何尊崇自己,都不能如实说出道家的规矩,因为皇帝无法达到,说出来会适得其反。 



 百般求情 一怒废后 



  嘉靖皇帝听说皇太后,吓得一愣,连忙正眼看去。只见张皇太后披着花白的长发,身穿一件破烂不堪的衬衫和全是补丁的裤子,光着脏兮兮的双脚,手里拿着一卷沾满泥污的烂草席,颤抖地站在皇帝面前。

  张孚敬将邵元节托付的奏状上报嘉靖皇帝,皇上阅览后心里大怒。这本奏状是一名普通汉子冒着生命危险才转到皇帝手中,告兴济一霸张延龄的。这当然牵涉到张皇太后。

  昭圣皇太后张氏是北直隶兴济人,她在娘家有两个弟弟,大弟是寿宁侯张鹤龄,二弟是建昌侯张延龄。这张氏两兄弟在弘治、正德时期,依仗着自己的姐夫和外甥是两朝皇帝,便在本地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们不但祸害乡里,还干涉县衙事务。老百姓对他们无不恨之入骨,当地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