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解】
这首怀人之作,可能是通过对男女恋情的吟咏,别有寄托。上片追忆前欢,抒写当
初相遇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全词铺叙详尽,情致委曲。在北宋慢词艺术上
有较高成就。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凡闺情之词,淡而不厌,哀而不伤,此作当之。
周济《宋四家词选》:耆卿于写景中见情,故淡远。方回于言情中布景,故秾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追叙前欢,下阕言紫燕西来,已寄书多阻,姑
借酒以消磨永昼。乃酒消睡醒,仍日未西沉,清昼悠悠,遣愁无计,极写其无聊之思。
原题云:《忆故人》,知其眷恋之深,调用《薄倖》,殆其自谓耶?
张文潜《东山词集序》: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
祛。
鹧鸪天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
上草,露初晞③。旧牺④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本为苏州西门,这里代指苏州。
②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③原上草,露初晞:比喻死亡。晞:干掉。
④旧栖:旧居。 新垅:新坟。
【评解】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
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
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
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贺铸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闲愁”颇多,亦颇大;
在苏州又死去了妻子,这就给他布满阴霾的心头,又增添了一层乌云。这首悼念亡妻的
词作。出语沉痛,感情深挚,很能感动人。
谒金门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
娥①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注释】
①两蛾:双眉,双目。 蛾:即蛾眉。
【评解】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
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
多姿。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前、后阕分写情景,以高浑出之,不事雕饰,
五代遗韵也。
踏莎行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③脱尽芳心④
苦。 返照⑤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⑥语。当年⑦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
误。
【注释】
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评解】
此词咏秋荷,于红衣脱尽,芳心含苦时,迎潮带雨,依依人语,自有一种幽情盘结
其间,令人魂断。前人谓贺铸“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以此词
观之,可谓知言。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
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
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
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王 雱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
省,归梦绕秦楼①。相思只在,丁香②枝上,豆蔻③梢头。
【作者简介】
王雱字元泽,北宋王安石之子。举进士,累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迁龙图阁直学士。
早卒。
【注释】
①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②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③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评解】
相传因王雱多病,父安石令雱妻独居楼上,后王雱病卒,妻别嫁。这首词抒写春半
相思之情。景极工而情极婉。柳烟织愁,梦绕秦楼,已可概括其意;更加以“海棠未雨”、
“相思只在”诸句,愈见愁浓思深。全词轻柔婉媚,细腻含蓄。情思缠绵,欲言不尽。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王雱词虽不多见,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
足见当年临川王氏家学一斑。
苏 过
点绛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
【作者简介】
苏过字叔党,苏轼季子。家颍昌,营湖阴水竹数亩,名“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土,
有《斜川集》。叔党翰墨文章,能传其家学,故当时有“小坡”之称。
【评解】
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高柳蝉嘶,
湖山横翠。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全词
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集评】
《瑯环记》:苏叔党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
赴官次河北,道遇绿林胁使相从,叔党曰:若曹知世有苏内翰乎?吾即其子。肯随尔辈
求活草间耶?通夕痛饮,翌日视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节也。
《宋词通论》:苏叔党当时有“小坡”之称。他的《点绛唇》作得很秀媚有致。
魏夫人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
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作者简介】
魏夫人,襄阳(今属湖北)人,道辅之姊,丞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她的词得
力于《花间集》,其婉柔蕴藉处,极近少游。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
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
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集评】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
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
口。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好事近
雨后晓寒轻,花外晓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①,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②,
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花下,按凉州③时节。
【注释】
①残漏:漏声将尽。 残:阑也,垂尽之意。 漏:古计时之器。
②赊:远也。
③凉州:乐曲。
【评解】
这是一首伤离之作。雨后轻寒,晓莺啼歇,隔溪残漏凄咽,撩人愁思。上片着重写
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写别后的相思。去路遥远,不堪西望。离绪满怀,柔肠百结。全
词清新雅丽,含蓄凄婉。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魏夫人词见于《词综》者仅《菩萨蛮》、《好事近》、《点
绛唇》三阕。她的天才,也由此仅有的三阕,略一窥见。她深得力于《花间集》,其婉
柔蕴藉处,极近少游。
点绛唇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评解】
此词上片写景,明月清风,画船载酒,转眼夜阑人散,残酒渐消,独自凭栏,不胜
怅惘。下片抒情,叹人生聚散匆匆,别恨年年。那淡烟疏柳,芜城残漏,益增慨叹。这
首词,清新雅洁,幽怨缠绵,表现了魏词的特色。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魏夫人)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
为出色当行之作。
李清臣
谒金门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①如水薄,闭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
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②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作者简介】
李清臣,北宋人,(籍贯不详),字邦直。举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尚书左丞。宋
徽宗初立,入为门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词作颇精工。
【注释】
①春醪:酒名。醪:浊酒。
②危樯:指舟船。
【评解】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上片写暮春季节,燕子穿阁,杨花飘
落,而春醪味薄,难解闲愁。下片写桃杏凋残,绿野草长。晚来风急,又不知花落多少。
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宛转柔媚,新颖别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李清臣《谒金门》一词,亦甚婉媚。
僧仲殊
柳梢青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①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
②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作者简介】
仲殊字师利,俗姓张氏,名挥,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举进士,因事出家。
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能文,善歌词,皆操笔力就。苏轼曾与之交往。著作
有《宝月集》。
【注释】
①柳袅:柳枝柔弱细长貌。
②棹:摇船工具,这里指船。
【评解】
作者着意写景,以景抒情。上片写春景,梨花带雨,柳袅烟斜,表现了风和香软的
江南春色。下片写行人,轻舟一叶,浪迹天涯,待到酒醒处,惟见残阳乱鸦。而那墙头
红粉,秋千深院,究是谁家?全词清丽和婉,含蓄蕴藉。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雨后”三句及“秋千”三句,景与人分写,俱清
丽为邻。而观其“残阳乱鸦”句,寄情在一片苍凉之境,知丽景秾春,固不值高僧一笑
也。
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