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寒假共修会上开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禅林寒假共修会上开示-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是代表佛之法、报、化三身。后来道家也仿造, 名之为“三清”--上清、玉清、太清。而所谓的“三门”是一、二、三的三, 不是山门,代表戒定慧三门。在大乘佛教而言,佛具三身,并没有入涅槃,法报 化佛身遍满一切刹土,他还在说法,永远在度生,释迹牟尼佛并没有离开这个世 界,以不来相而来,以不去相而去,无去亦无来。十方所有一切刹土中,皆是佛 “广大清净妙庄严”的不思议道场。庄严清净就是佛境界,所以你心中的庄严清 净也就是佛境界。我们跟著佛学,成佛以后,亦无来去,众生有尽,我愿无穷, 每位佛都没有涅槃,都是再来人。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在十方一切清净庄严刹上,清净妙 庄严之佛境界,每位佛与释迦佛一样的说法,一样的“众会围绕诸如来”,佛在 说法,其他佛也派代表来听法,“悉在菩提树王下”。我们现在跟随佛学,对于 佛的教化、佛的愿力行为都要懂得,而为何要这样做呢?答案即在下文,我们还 是再把它念一遍,再唱下一节: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同学们如法唱诵) 
  前面提过,你们出家学佛是为了证得菩提,悟道成佛,不是为了混饭吃,也 不是为了吃素、念念经而已。这是要发狠心,突破根深蒂固的贪、瞋、痴恶习, 开启本具的智慧光明,济世利生。所以说修行人学佛悟道成就时,事情反而更忙。 佛是为众生担负一切烦恼苦难的,成佛后,乃是利益众生更进一步的开始。佛是 世界上的大忙人,是无事忙的忙人,爱管闲事的忙人。老实说,众生的苦恼与佛 何干呢?只是佛大慈大悲之故,他偏要救,这就是佛的精神。修行人要如此,才 是真学佛。 
  然而你们学佛是这样的吗?若以为到山里去住茅蓬就好了,这是学自私,是 偷懒、是造业,难免贪图供养之嫌,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别人供养你的,你不劳 而获,那里是学佛的精神呢?学佛的精神就在这里,注意啊!学佛要修福德智慧, 济度众生,会更忙。更辛苦,不是逃避现实。看看现在好些人悄悄的跑开,说是 找个茅蓬清修去,当然闭关清修在学佛的过程中,于某个时候某种情况是有其必 要性,然而动不动就要避世隐遁,是否另有隐情呢?至于真正的清修是什么,一 个人怎么清修,都还是个问题。学佛仍是要供养一切众生,那有反受众生平日的 供养呢?你有这功德受人供养吗?无德无能则不足为众生之福田,除非有“佛陀” 这种普利人天的精神,才能接受供养。 
  我们请佛住世说法弘法目的何在?“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不只人才有痛苦,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说是痛苦。我们如果从佛法“苦谛”的 角度来下个哲学定义:什么是生命的存在呢?痛苦的延续、烦恼无尽的纠缠就叫 生命。十方世界所有生命都在忧患痛苦烦恼中,但众生都看不清现实,不知也不 愿离开忧患痛苦--离苦得乐。我也常说:世界上讲哲学都有个共同的目的,就 是要人离苦得乐平安快乐而活。而世界上是求不到平安快乐的,只有证得菩提才 能解脱这些苦恼。生命真正的安乐是要“获得甚深正法利”,正法就是佛法,佛 法包括一切法。千万不要说到佛法就只直接想到大殿上的佛像之佛,认为除此以 外,其他都不是。世间上一切法皆是佛法,证得般若悟了菩提,则一切法无邪也 无正,未证则说正法也是邪法。难道你说你的正,我的就歪了吗?这是甚深般若 的道理,一般众生难以理解。 
  要获得甚深之正法利,才能“灭除烦恼尽无余”,证得无余依涅槃。涅槃有 两种:一者有余依涅槃--罗汉境界,一者无余依涅槃--大乘佛道。无余依涅 槃若以唯识法相而言,包含三种涵意:虚空无为,择灭无为与非择灭无为(非功 用之用)。所谓无为即是无余,无为只是法相宗以中国古有名词翻译的另一种用 法。学佛要真正达到涅槃,才能真正灭除烦恼。未证得菩提、涅槃之前,烦恼的 纠缠终是难免,就是菩萨也有烦恼,除非圆满成就佛果。 
  大小乘佛法,都讲苦、集、灭、道,要灭除一切烦恼,除非得道。集是苦的 因,苦是集的果,道是灭的因,灭是道的果。只要得了道,烦恼自然灭除。那么 成了道的佛,为何又那么辛苦的说法呢?像本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证得涅槃以后, 四十九年东西奔波,来来往往的说法,不辞劳苦,就是为了要度众生离苦得乐。 这种毫无保留的利他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所以,学佛不是逃避现实,不是独善 其身。像你们平常只愿自己打坐清静,为了点小事便与人大闹意见,给人眼色看, 说别人的是非,这是学佛人的本色吗?凡是使众生起烦恼,陷众生于忧患痛苦, 就是在造恶业,甚至造的是地狱种子的业。所以瞭解普贤行的人,应常使一切众 生生欢喜心,离苦得乐,这才是学佛的精神,也才合乎常随佛学的道理。 
  这些文字你们看来都懂,但由于缺少好学深思,故懂是懂,始终无法细腻深 切地体会经中的奥义。学人要深入经藏,非得切实发求证心仔细参究,并将所读 经文彻底回归于自己内心不可。一切经论到头来都超越他人的注解。要直接阅读 原典,以完完全全恳切朴实之心,彻底投人,才可亲尝法味,获益无穷,现在再 唱下一偈: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同学们如法唱诵) 
  佛陀身为太子,他以储君的身份出家,抛开令人羡慕的宫廷富贵,最为殊胜 难得。他是真能放得下贪欲等诸烦恼的伟大圣者。“我为菩提修行时”,譬如大 家不论出家、在家修行,所为就在求得菩提。可是这一生能否证得菩提,还是个 未知数。希望你们这一生便能成就。而这一生证得菩提,也还不算成佛,即使大 彻大悟,乃至三身成就也不算圆满成佛,真正完全成佛则同释迦牟尼佛与未来的 弥勒佛一样,在无穷的劫数中,要登上教主的宝座。其实也没有什么宝座不宝座, 它意味著在一期的法运中,出世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宣扬正法于久远劫, 成一代宗师,圆满无量功德。要这样才是修行最究竟果位的完成。 
  所以,我们现在还只是在这修行的道路过程中而已,为了证得无上菩提而努 力,发愿与释迦牟尼佛修行时一样,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上求下化,这就是 “一切趣中成宿命”。如果在六道轮回中来来往往时,不敢作牛、作马,你还是 个顶天立地的大乘行者吗?何况说不定来生你便要变猪、变狗啊!千万要如此学 佛发愿,“一切趣中”,六道五趣包括天人、阿修罗等一切趣中,都有佛菩萨转 生示现的教化。佛菩萨所济度的不只我们人而已,所以我们要赶快发愿修菩萨行, 转到“一切趣中成宿命”,这样最后才能圆满佛果。 
  谈到宿命,宿命之根和种子,是不会掉失的,就像你们起初学佛,不管是真 是假,生生世世下来,最后总是会发心出家精进修行的。这就是阿赖耶藏识中, 有这学佛的宿命种子存在,没有这种宿命的善根,你要他信佛,他是死也不干的, 不可能走上这条成佛之路。那么学佛又为何要在六趣中轮转呢?因为在六道中轮 转、精进,能够面对种种苦难,磨炼菩萨百忍不隳的心态,长养解脱烦恼的智慧, 或就重重济世利生的殊胜功德,转得愈深,堕得愈深,福德智慧的成就愈大。但 这种堕落是菩萨的堕落,乃秉承普贤大行的慈悲愿力而来,与一般凡夫贪求五欲, 作业造罪的堕落不可同等而喻。所以所谓“一切趣中成宿命”,是就我们发无上 菩提心,在无余趣中修道行道而言。学佛要修到在六道任何一道中,都晓得出家 修持净戒。出家不一定当和尚,和尚只对人道的出家而说,一切趣中都有发心出 家的有情。狗道也有狗出家的,像一位同学家中,有条狗生了一场大病,他求大 悲咒水治好了它,病愈后,便不再吃荤,这也是一种出家,是心出家,企求跳离 畜牲道之苦的初步发心。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那么,既然出家讲求的是心,为何我们又要有身的形式出家呢?这是为了在 某个修道过程,免除情爱欲的拖累,专心进修;同时也为了佛的正法,需要有人 示现正式的名份角色来住持传续。出家修持净戒,包括了比丘、比丘尼、菩萨、 三昧耶等显密戒律,而其终极的核心是“菩提心戒”。我们现在讲的“普贤行愿 品”正可以作为它的具体表徵,行得普贤行便能做到“无垢、无破、无穿漏”的 境界,心中没有一个垢秽的念头,并且一切心行“无破、无穿漏”。譬如烦恼生 起,就是有破漏,有所遗憾。孔子的门生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这是子夏论为人处事的方便谈法,还是有渗漏之处。“大德不逾闲”,根本性的 伦理道德不要越轨超过范围,至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原谅一点没关系,一 般人道中的标准也只能如此。其实要做到“大德不逾闲”也颇不容易。而“无垢、 无破、无穿漏”的漏尽通境界,在生命修养的层次而言,乃是臻于没有一点空隙, 极严密庄严的地步,一点小小的戒行都自然而然合于本份,没有丝毫不如法的差 错。以此标准而言,要修得了无漏果,才能算是真正守戒,也才算是真正出家。 
  我们若能随时安住佛制的道德净戒中,则可真实体会出寒山诗“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那种心行如明月般无垢、无破、无穿漏, 昼夜恒常清净无瑕的现量境界。如现在你们修准提法,心观月轮上唵字,二六时 中,刹刹那那毫不丢失,在绵密的观照中,一点念头来就化开,任何杂想无隙可 乘。月轮上唵字之观想,如果有一时不在,便属渗漏,如果掉了半天,才再想到 提起观回,这便早就漏光了!问问你们自己,像现在修法,一天漏了多少呢?好 像是随时都在漏丹中,对不对?唉!要努力啊!要真正“无垢、无破、无穿漏”, 才是常随佛学的出家行。再把这一偈全心全意念一道,下面再唱下一偈: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同学们如法唱诵) 
  上面一偈讲出家行,现在则讲入世行。“天龙夜叉鸠槃荼”,天是忉利以上 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龙是指龙神,夜叉则属修罗道之一,介于天道与人道 之间,勉强可说是一种勇健怒目能飞腾空中的大力鬼,但并非鬼道众生,另外, 鸠槃荼为一种啖人精气之鬼,以上四者加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 摩睺罗伽,总称天龙八部,这些佛学的普通常识大家应该晓得,在此不赘。那么 谈到入世行,则三界六道中,各类众生的语言都要通达。这是最初步,而我们呢? 人道中各国语言都学不好,怎么还谈得上其他,更谈不到为了宣扬佛道而“悉以 诸音而说法”了。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并非不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