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易江湖-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这本书到底不是讲甲骨的,现在,又出来了第四位专家。
  严格说,这位还称不上专家,他只是个票友,要拿《周易》再算一次。
  这个票友就是大名鼎鼎的阳虎,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反派,和儒家祖师爷孔子很有过一番恩怨瓜葛。现在的阳虎正是虎落平阳的时候,流亡国外,投奔了晋国的赵简子。读过《论语》的朋友恐怕没有不知道阳虎的,可不一定知道阳虎还会算卦吧?
  专业级的大师在正式场合一般都鼓捣乌龟,而《周易》更多时候只是非正式场合或者是票友玩的。现在,在三位专家之后,票友阳虎也跟着算了一卦,这一卦算出来的是:泰之需。
  
  图19-泰之需
  
  所谓“泰之需”,就是泰卦变为需卦。泰卦从下数的第五根爻是根阴爻,这根阴爻看来是老阴,所以变为阳爻,其他爻不变,这就构成了新的一卦:需卦。
  现在我们应该比较熟练了吧,遇到这种卦像,知道决定吉凶的是泰卦第五爻的爻辞。我们查查《周易》里边泰卦的相关内容: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哪一句话才是我们需要的呢?这也应该熟练了吧?
  不错,是这句:“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思是:“帝乙嫁闺女,有福,大吉。”
  帝乙是个人名,他是商朝的一位国王,是那位著名的商纣王的老爸。在我们看来,这卦是用帝乙嫁闺女来形容婚礼的喜庆场面。不管这个理解对不对吧,反正爻辞最后是说“大吉”。
  对,爻辞的意见很明确:大吉。
  可问题是,到底打齐国是大吉呀,还是救郑打宋是大吉呀?
  还是看看阳虎是怎么解释的吧。
  
  阳虎用的爻辞和我们用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第一,我们和阳虎用的《周易》版本相同;第二,我们和阳虎判断卦像所用的方法也相同。这对我们真是个大大的鼓励啊!
  阳虎的解释是:“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意思是说:宋国的当家人都是微子启的后代子孙,而微子启则是帝乙的长子,所以“帝乙嫁闺女”也就意味着宋国人嫁闺女。宋国人也确实嫁了闺女,他们把女孩子嫁给了郑国国君,所以宋国和郑国是联姻的关系。再推想一下,如果作为帝乙后代的宋国人嫁闺女是大吉,那不就等于大吉是落在宋国的头上么?如果我们去打宋国,恐怕得不到什么好处。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过了好几位大师的解卦过程,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就属阳虎这几句话逻辑最严密,也最合情合理。
  如果单从结论来看,三位专家加一位票友,结论一致:郑国不能救,宋国不能惹,如果非要打,那就打齐国。赵简子一看,嚯,意见这么统一啊,那就听你们的吧。
  赵简子的疑难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我们更糊涂了。不错,阳虎的推论最合逻辑,可是,如果换到现在,我不知道晚饭该吃馒头还是该吃米饭,于是算了一卦,也得出了这个“泰之需”,那我该怎么解释呢?帝乙到底是跟馒头亲呢,还是跟米饭亲?
  别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以为它荒谬而不会有答案吗?呵呵,只要认真,就有答案。
  馒头是面做的,面是小麦磨出来的;而米饭呢,是稻子加工成的。
  这就有线索了吧?
  有人可能根据这个线索很快得出答案: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北方稻子少,小麦多,所以帝乙跟小麦最亲,所以晚饭该吃馒头。
  ——可是,错了!商朝的时候气候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河南一带雨量充沛,风景如画,有片片竹林,还有大象徜徉,宛如西双版纳一般。从考古发现上看,商朝的领地上不大会有小麦,但有水稻。
  而且,稻子还是当时的高级粮食,这一高级,那肯定就是帝乙常吃的呗,而且稻子还能酿酒,这也是上层统治者才能享受的啊。
  结果这就出来了:帝乙跟稻子亲,和小麦却没什么关系,所以,“帝乙归妹”这个爻辞告诉了我晚饭吃米饭会“大吉”。
  看,这个思路还是能够推广的嘛。
  
  
  做占卜大师的先决条件·熊氏定理
  
  看过这么多案例讲解了,是不是也明白一些卦该怎么算了?
  可是,要想做大师,还有个先决条件必不可少。《左传》里记载了那么多占卜和算卦的事例,快到结尾的时候突然又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左传·哀公十八年》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孙宁、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志》曰:‘圣人不烦卜筮。’惠王其有焉!”
  
  巴人攻打楚国,楚国准备迎战。老规矩,打仗之前要占卜。可是,这可不是占卜这仗该不该打,而是占卜让谁来当军队的统帅。大家正准备找乌龟呢,楚惠王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他大手一挥,说:“当初不是说子国会心想事成吗,何必再占一次呢!”
  楚惠王说的这个“当初”和这次战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时候是准备让子国来当右司马,占个卜看他行不行,占卜结果是个吉兆,说子国心想事成。可这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啊。
  可楚惠王说话到底比乌龟管用,他说不再占卜那就不再占卜了,子国就这么当了统帅。单有统帅还不够,还有确定副手的人选,楚惠王还是大手一挥:“那个谁谁谁,我看就行!”
  说行还真就行,这些没经过乌龟决定命运的楚国精英一出场就打了胜仗。当时的某位时事评论员说:“楚惠王能够洞察人心啊。《夏书》说:‘占卜的官员只有先能洞察人意,然后才能鼓捣乌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志》书还说:‘圣人用不着占卜。’楚惠王就做到这点了啊!”
  这就是说:你在给别人算命之前,先要摸清他的心思。
  这点很重要哦!下面我来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多年来行走江湖的实战经验,这就是著名的“熊逸四大定理”,也被道上的一些朋友尊称为“熊大师四大定理”,或者“熊半仙四大定理”,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啊!
  有人可能会问了:“学会这四大定理,是不是算卦的准确率就能提高很多啊?”
  呵呵,准确率是不是能提高我不敢说,不过呢,包管你将来跑江湖的时候能多骗一点儿银子。哦,说错了,不是“骗”,是“赚”。
  
  熊一定理:人类,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并不是正确答案,而是最接近、但不完全等于他(她)的心理预设值的答案。
  比如,当有人找你算卦的时候,想让你算算一加一等于几。这时候,如果你告诉他一加一等于二,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一定觉得很冤枉,一加一明明等于二啊?!
  不错,一加一确实等于二,但你如果这么说了,人家很可能是非常不满意的,这一不满意了,你也就骗不到钱了。
  请大家牢记熊一定理,至少等以后这条定理进了教科书,各位的孩子考试要学的时候,你们作家长的还能辅导一下。
  再来解释一下,有人,尤其是女人,在向你求助的时候,也许是个算卦问题,也许是个风水问题,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简化描述成“一加一等于几”。他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在心里其实已经有了预设的答案,你如果有经验的话,会很容易猜到这个“预设答案”,或者用话把这个“预设答案”给套出来。好了,现在假定你已经知道了他的预设答案是“10”。
  所以,虽然明明1+1=2,但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他:1+1=9。5,或者1+1=10。5。这个时候,他的钱包就有一半已经掌握在你的手里了。
  看,9。5也好,10。5也好,都是近似于、但没有完全等于他的心理预设值“10”,所以,这两个数字就是最能让人满意的答案。你要是说1+1=2,他肯定不是觉得你水平不行,就是觉得你在骗他。
  我的经验是,当这个人,尤其是女人,一定要解答这个“一加一等于几”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如果在一个你这里得不到9。5或者10。5这类的答案时,他还会再去找下一个算命大师,直到有高人告诉他9。5或10。5为止。
  以实际案例来看(用风水来讲解吧,比较明确、比较流行,而且规则都是一样的),当女人请你帮她参谋室内风水格局的时候,她心里已经预设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室内风水格局对人生命运影响很大,我这房子的室内格局肯定有问题,会影响我工作、生活很不顺利,如果请到高人出主意化解一下,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那么,根据熊半仙第一定理,你要给的那个“近似于、但不能完全等于她的心理预设值”的答案,就是先承认她的上述说法大体都是对的,然后在室内风水上挑出几个问题来,说出这几个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然后给出个简便的化解办法。
  举个反面例子:我熊半仙当初在这点上犯了大错,我拿古代大师的风水理论来论证,其实影响人生命运和家族命运的风水主要取决于阴宅(就是祖坟),阳宅的影响力本来就小,而阳宅那“本来就小”的影响力更主要落实在居住地的大坐标上,所以,室内风水格局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这就好像,你的阴宅风水和阳宅的大坐标确定了你以后要当官还是要坐牢,而室内风水的影响在于,你当官可能因此而早两天或晚两天,你坐牢可能是住在朝南的牢房,也可能住在朝北的牢房。
  ——这样的解释,完全是古代风水学的本源真义,却因为距离当事人的心理预设值太远,所以难以被接受。这个教训,让熊半仙铭记在心,后来终于研究出了这个著名的“熊一定理”。
  
  熊二定理:熊半仙第二定理:人类,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不是明白的答案,而是糊涂的答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