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易江湖-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句话虽然非常著名,可很少有人能说清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解释是:这是强调坤卦的“顺”的意义,坤表示地,所以这也是在说地的特征是“柔顺”。“地势坤”也就是“地势柔顺”。
  可是,让我们想想生活常识,地势真的“柔顺”吗?
  如果地势真“柔顺”,登山运动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从古代诗词里看看,有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还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都不是好走的道儿!
  这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乾坤相对,乾卦代表刚健,坤卦代表柔顺,可坤卦的象征物大地却怎么看怎么也不柔顺啊!
  古代专家们认真研究了这个课题,得出的结论是:“地确实不够柔顺,可地是承着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确实是柔顺的。我们觉得不顺的那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指地形——地形不顺,这不假,可地势却是柔顺的。”
  还是不大好理解是吧?我理解古人的意思是,我们先要把地分成“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从地势上看,地是被天骑在头上的,也就是说,天一直骑在地上的头上拉屎撒尿(你可以把打雷下雨看成老天的拉屎撒尿),可大地对此毫无怨言,默默承受而已,这难道还不够柔顺吗?
  古意,“形”字偏重于“外形”、“形象”,“势”字偏重于“趋势”、“姿态”,所以,说地形不柔顺但地势柔顺也并非没有道理。
  也有人研究说“势”字在这里当“静”讲,和乾卦的“天行健”联系起来,就是“天行健,地势坤”,标点的点法应该是“天行,健;地势,坤”,“健”通“乾”,所以再推一步就是“天行,乾;地势,坤”,再推一步就是“天动为乾,地静为坤”,这也是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
  ——有人看出疑点了没有?既然这里“天行,乾;地势,坤”是对应的说法,作为和“势”字对应的“行”就不应该读作“形”,而应该读作“航”,也就是说,大家都念习惯了的“天行(读‘形’)健”其实该是“天行(读‘航’)健”,所谓“天行”不是说天的运行,而是在指“天道”,这里的“行(读‘航’)”当“道路”讲。而且,“天行”在蛊卦和剥卦的《彖》里也出现过,从押韵的规则推论,都是应该读作“航”的。
  不过,我估计如果真有人读成“天航健”,马上就得有十几万条短信一起指责他读错了。
  姑且存此一说好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往下,“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德”字无论是当“特性”讲,还是当“思想品德”讲,都讲得通,是说君子要效法大地的柔顺和负载万物的特征,要宽厚待人,要有包容心,也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再和乾卦对应的那句联系起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意思就完整了,君子既要效法天,也要效法地,既要自强不息,也要厚德载物。翻译成简单的现代语言就是:既要有毅力,又要有包容心——嗯,是不是很有些励志书的味道?
  
  下面该看看坤卦的爻辞了。第一爻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出门脚下一滑,低头看看,哦,有霜,天冷了,看来再过些日子就该天寒地冻了。
  《象》的解释是:“‘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这个解释大体不差,当你看到地上霜的时候,仔细看看,嗯,确实是霜,不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说明阴寒之气开始露头了,发展下去的话,阴寒之气渐渐积累,寒冬就要来了。
  这和前边讲过的“见几”是一个道理,霜在这里就是寒冬的“几”,你看到了这个“几”,又知道季节变化的规律,那你就能够推测出未来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当然,“履霜,坚冰至”,这只是一个比喻,告诉我们见微知著的道理。可如果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你在算卦的时候给自己算到了这个坤卦初六爻,从这个爻辞你该怎么判断自己未来的吉凶呢?
  这倒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爻辞也没说是吉是凶,你如果真遇到这一爻,就按着爻辞的意思自己捉摸好了,大体上也能够捉摸出来的。比如你计划要抢银行,一切都准备好了,晚上在家喝口小酒放松一下,打开电视,没想到正好看见新闻里说明天开始要搞“严打”。这下你可有点儿慌了,银行到底还抢不抢呢?算一卦吧,结果算出来的就是这个“履霜,坚冰至”,那你就应该想到,新闻里的那段报道就是你“履”到的“霜”,还是放弃原计划吧,接着做官好了,钱挣的不比抢银行还多啊!
  
  第二爻的爻辞是:“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既是极著名的一句,也是歧意极多的一句。——《易经》里哪句话歧意都多,是吧?
  这句里的重中之重就是“直、方、大”这三个字,宋朝大儒程颢、陆九渊都对之非常推崇。古人认为这三个字表现的是大地的特性,说大地既直,又方,又大。——“方”和“大”还好理解,古人确实认为天圆地方,不知道大地其实是个球体,可“直”在这里怎么解释呢,难道大地是直的不成?古人解释说:九二爻是阴爻居阴位,不但“得位”,而且“得中”,这就是“直”,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说:“生物不邪”,这句话很难解释,所谓“生物”不是biology,也不是creature,而是“生养万物”,至于和“不邪”怎么串起来,你自己捉摸吧。
  君子要效法大地,所以君子也要“直、方、大”,也就是要做到正直、端方、大度。
  ——听上去很像回事吧?但这里边是有疑点的。我前边讲过,爻辞一般分两段,前一段是比喻,后一段是判断,比喻的那一段是押韵的。就拿这个坤卦的爻辞来说:(初六)履霜,(六三)含章,(六四)括囊,(六五)黄裳,(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除了一个“用六,利永贞”不押韵,前边讲过,乾卦和坤卦的“用九”和“用六”都不押韵,很可疑,而现在坤卦爻辞的六二爻居然也不押韵,这就很奇怪了。各位请看,把(六二)直、方、大放进去,是不是读起来很别扭?
  早有人觉得这很可疑,想来想去,咦,如果把“直、方、大”的“大”字拿掉,只剩下“直、方”,就和其他爻辞押上韵了:(初六)履霜,(六二)直方,(六三)含章,(六四)括囊,(六五)黄裳,(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所以,那个“大”字可能是古人抄书的时候抄错了,多写了一个字。
  这是可以理解的,谁抄书没个丢字落字啊,现在的正式出版物还号称“无错不成书”呢,我就敢说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书我要想挑都能给挑出错来,何况是古代呢。——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就意味着一代代的大儒们都是从一段抄错了的书上生发出深刻的哲理来的,这可太有讽刺意味了。
  不过,没了那个“大”字,意思似乎也差不太多,正直端方也很好啊,只少了一个“大度”而已。
  ——别把结论下得太快,想想看,如果没了那个“大”字,你能说“直方”这两个字就是形容大地的吗?一个箱子也可以又直又方啊。(更要命的是,如果是一个大箱子,那连“大”都有了。)可不是么,单凭“直方”这两个字,解释成什么不行啊!
  有人就说了:这个“方”字不是指四四方方,更没有品行端方的引申涵义,它说的其实是船。
  奇怪吧,“方”怎么会是船呢?
  一点儿都不奇怪,有没有想过,《圣经》里著名的那个“诺亚方舟”为什么叫“方舟”呀?难道它是一艘四方形的船吗?
  我可不懂希伯莱文,只能看看英文《圣经》,这里的“方舟”是ark,就是一种大船,可不是方的,那,咱们为什么给人家翻译成“方舟”呢?
  ——《诗经》里有一首很著名的情诗,叫《汉广》,有一句是“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说江水又宽又长啊,“方”过不去啊。
  这个“方”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筏子,一是指连在一起的船,作为第二种意思讲的时候也通“舫”。不管取哪个意思吧,我们现在知道了,“直方”的“方”可能会是指船。
  直方=直船?
  好像讲不通吧?
  是讲不通,不过呢,这个“直”如果不取方才讲的那个意思,还是可以讲通的。
  再看《诗经》,里边还有一首《宛丘》,其中有一句“值其鹭羽”,是说拿着鹭鸶的羽毛,这个“值”就是“拿着”的意思,而“直方”里的“直”有可能就通“值”,当“拿着”讲。
  这样一来,“直方”就从原先的正直端方变成了拿桨操舟了。哪个解释才对呢?这得联系一下下文。
  全句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我们得看看“不习,无不利”当什么讲。
  这句话也不好解释啊!
  什么叫“不习”?是“不学习”吗?
  先得知道什么是“习”。
  什么是“习”?这可是个常用字,谁都认识的,大家也都知道《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圣人教导我们下了课还要回家好好复习,不然的话,学完了是很容易忘记的。
  可是,“学而时习之”真是这个意思吗?
  不见得。
  牟宗三讲过“不习”就是“完全是original,从最根本的地方讲简易之道,简易才能‘直、方、大’,不简不易,弯弯曲曲,出小花样,做小手脚,这种人没有什么意思,这种生命没有意思的。”——这也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而且很有哲理,只是我不清楚牟老师这么说的出处在哪里。
  要说这个“习”字,咱们还是看看它的繁体字比较容易明白:“習”,上边是个羽毛的“羽”,它的本意是小鸟拍着翅膀练习飞行。所以,“习”字引申出来就偏重于“实践”和“练习”、“训练”的意思,你可以查查《论语》里其他地方的“习”字,一比较就明白了。孔子当时的课程里,书本教学并不占主要位置,他还教什么射箭呀、开车呀什么的,所以“时习之”就更不会是回家背书的意思了。“习”字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习惯”,比如“习俗”这个词,把“习”和“俗”放在一起,这是有原因的。
  好了,这样看来,“不习,无不利”要么就是说“不练习,不实践,也能取得好结果”,要么就是说“虽然不习惯,可也能有好结果”。
  再回过头来,联系一下前边那个“直方”。如果“直方”取“正直端方”的意思,那么,全句的意思就是:“只要为人正直端方,那么做事即便既不练习,也不实践,最后也能取得好结果”,或者是:“只要为人正直端方,虽然不习惯,可也能有好结果”——后一种说法是讲不通的;如果“直方”取“操舟行船”的意思,那全句的意思就是:“操舟行船,不练习,不实践,也能取得好结果”——这好像不大可能,开车还得靠驾照呢;或者是:“操舟行船,虽然不习惯,可也能有好结果”。
  到底该取哪个意思呢?老规矩:你自己看着办!
  《象》对这句爻辞的解释是:“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这肯定是把“直方”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