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曾国藩发迹史(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记]曾国藩发迹史(全文)-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才一步步走进内室看夫人欧阳氏,见了欧阳氏,才知老泰山欧阳小岑已于一天前到苏州访友去了。欧阳氏照例称丈夫为夫子,叫着夫子,又掀开衣服看他癣疾,见前后心都贴了膏药,知道已不甚痒,这才放下心来。又让黑妮通知厨下加个菜,就也无甚话说。    
    曾国藩略坐了坐,便起身来到举子们的用功房,认真地批阅起弟子们的功课来。    
    第二天,曾国藩照例坐轿去翰林院办公。一上正街,却见街面两边黑压压挤了无数的人,说是看钦犯的。曾国藩的轿子挤不过去,就只好也停下来看。忽听得“来了来了”,曾国藩急忙掀起轿帘,见一队八旗兵先走过来,都背着崭新的洋枪,气昂昂的约有四五排,过后是四五排背大刀的人,背大刀的过去后就是马队,马队的后面便是木笼囚车,当先一人身材胖大,头发已散开,光着脊梁蹲在囚车里,两个眼睛溜溜地转,后面跟着的几十辆囚车里有男也有女,囚车的后面,却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人,头发也都披散着,百余名的样子,密密麻麻看得不分明。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人群才慢慢散开,意犹未尽。    
    曾国藩赶到翰林院时,很多官员的轿子也都刚刚到,想必也是被那围观钦犯的人群困住了的,所以来得都有些迟。    
    曾国藩进了办事房,才从当值官的口中得知,今天押解进京的钦犯是直隶督标总兵安格等一府的人。    
    曾国藩不动声色,心中却不禁一喜,知道安格的案子已成定局了。    
    曾国藩佯作不知地问:“不知安军门犯的是什么案子?”    
    当值官答:“回大人,下官也是听其他官员这么讲的,至于犯的什么案子,想必也快有旨了。”    
    这时,编修官邵懿辰走进来,一见曾国藩便打了个愣,道:“下官天天来找大人商量公事,大人如何才来办公?”    
    曾国藩道:“奉上头旨意,到内务府公干了几天。——莫不是翰林院有了什么大事不成?”    
    邵懿辰道:“说出来你也许不信,詹事府少詹事齐大人昨天被撤任了。齐大人不知犯了何事,刚才宫里来人把齐大人押到宗人府去了。——昨天说降三级使用,罚六个月的薪俸,照今天看来,可能是一撤到底了。听掌院文大人说,能不能保住脑袋,尚在两可之间呢。——敢则齐大人和安格的事有关?”    
    曾国藩一边沉思一边道:“谁能说得准呢?”    
    午后,又从宫里传来消息,刑部满、汉尚书,都察院的一名满左都御史,大理寺的满、汉寺卿,均被革职处分。    
    这一来,满朝上下开始不安,连京师教堂里的夷人,也诧异了。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是大清最高层的狱案审理机构,时人惯称三法司,是苍生最最怕的衙门。像都察院的都老爷们,除了皇上、王爷不敢弹劾,还有不敢弹劾的人吗?    
    一天把三法司的掌印几乎全部换掉,大清开国以来尚属首次,连许多王爷、皇亲都莫名其妙了。    
    转天,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发生了:顾郡王被削去封号,并举家由大内侍卫们护送到盛京原籍定居养老,无旨不准进京。    
    这日,唐鉴先生游学到京,有人在长沙会馆贴出了海报。    
    曾国藩忙翻出已校正完的《学案小识》,又约了邵懿辰、梅曾亮几个翰林同寅,一齐到会馆看望唐先生。国子监学正刘传莹也一同前往。    
    曾国藩一见唐鉴,忙施了弟子进见之礼,慌得那镜海先生边扶边道:“涤生已是海内公认的大学者,快不要折老夫的寿了。”    
    礼毕,宾主均落座,会馆茶房奉上茶来。    
    曾国藩看那唐鉴,离京不到一年的光景,精神还是那样的矍铄,胸前的一大蓬胡子愈发雪白,只是面色较在京时红黑许多,想是劳顿之故。    
    曾国藩会了份子,就在会馆的饭厅开了桌酒席,陪那唐夫子吃饭。    
    邵懿辰当先说道:“唐大人知道吗,得知您老人家进京,在下倒吓了一跳呢。”    
    唐鉴一口酒刚刚进嘴里尚未下咽,听了这话,就那么含着,愣在那里听下文。曾国藩、刘传莹一见,也都放下筷子。    
    邵懿辰却不慌不忙地吃了口菜,才接着道:“京师里现在人心慌慌,人人自危,谁都不知道,头上的乌纱明天还在否,大人此来——。”    
    刘传莹接口道:“唐大人是在假的人,不要说上头撤了几名大员,就是砍杀若干王爷,又与唐大人有何相干呢?”    
    唐鉴忙把酒咽下道:“京师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这又是为的哪般?”    
    邵懿辰就选着已知道的说了说,究竟为的哪般却道不出来。    
    邵懿辰这时又道:“在下话没说完,就被你们把话题抢过去,真真可气!”    
    曾国藩笑道:“你尽管说就是了,在座的几位谁又能捂起耳朵不听呢?”    
    唐鉴先是一愣,马上就笑了起来,刘传莹更是笑得连说肚子痛。    
    邵懿辰郑重其事地说道:“你们几位不可胡乱笑,在下可是说正事呢。你们想啊,唐大人是公认的海内第一名士,能和几位撤任的大员没有交往?比方说,往来书信、字画、名帖等等,难保没有具上唐大人的雅称。”    
    “这个——”唐鉴认真思索了许久,“老夫还真一时想不起来。”    
    曾国藩道:“我们还是谈些好话题吧,不要吃饭不像吃饭,议事不像议事。”    
    众人的话头这才转过,七嘴八舌地谈起各地掌故来。    
    唐鉴这顿酒到底没有吃开心。    
    送走曾国藩等人后,唐鉴连夜起草了一份折子,离京前,交由自己的一位同寅转呈皇上。然后,便带上自己的书稿,起程去浙江宁波会一个丁艰的朋友去了。    
    唐鉴先在折子里谈了离京一年来的所见所闻,尤其重申了禁烟和强国之道,最后才提到安格一事,并委婉地劝圣上,大动朝臣,有伤国体,杀一儆百,起到震慑作用即可。    
    曾国藩听到此事,很替唐鉴捏一把汗。    
    这时,署理刑部的是祁藻,都察院署印的是杜受田,穆彰阿以大学士之尊暂时管理大理寺。禀承皇上旨意,三法司又重新审理了李纯刚私藏禁书一案。为体现三法司的公正,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参加了旁审。审理的结果自然与原供词大相径庭。李纯刚根本就不曾私藏过什么禁书,而这本书的来历,李纯刚也摸不着头脑。而这案子的关键,又必须把这部书的来历弄个明白,于是又从监里提出安格。哪知那安格自知死路一条,任你用几十种刑具,只是做死了的人,一声也不吭。祁藻没有办法,只好又把保定知府从狱中提出。哪知这知府更加狡猾,把整个过程,统统推到安格的身上,成局外人的模样。    
    三法司会审一时陷于僵局,把个祁藻愁得坐立不安。    
    又拖了几日,还是老谋深算的杜受田提议,禁书由文亮受安格指派,利用去李家搜检的时候,趁人不备,偷偷拿出来交给公差,然后再说成是从李纯刚的一个竹篓子里翻到的,云云。只有这样,嫁祸于人才能成立,文亮一介相公,稍一用刑,让他做什么证都能如愿。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祁藻大喜,立时提文亮上堂。    
    文亮到了大堂之上,起先还百般抵赖,声称搜检李家是知府所为,自己何曾露面?——逼得祁大司寇无奈之下,再次对那文亮动刑,文亮于是才照他们说的招了。    
    李纯刚及妻小当堂释放,回直隶准到知府衙门领回财产;替他喊冤的乡绅们除释放之外,又每人赏纹银十两,以资鼓励。安格、文亮均是斩刑。知府的四品顶戴是早已摘了的,这时又加了个流放黑龙江宁古塔屯边垦荒,着守边军营严加看管。安格的家人尽管也有罪,但却没有再斩杀一个男子,多是流放边疆,女子也都判了配披甲人为奴。只有安格娘子——以前的公主,皇上格外赏恩,着已削去封号的老郡王领回,嫁人守节,任其自便,朝廷不再干预。那山公主罚得最重最冤,戴枷到承德大栏牧场为牛羊供食,据说不久即咬舌自尽。    
    宁夏方面因路途遥远,尚不得消息。    
    京师是渐渐地安定了。    
    ——据工部侍郎匡正奏称: 着即日起,革去曾国藩翰林院侍讲学士一职,降四级处分,授翰林院检讨。钦此。
第二部分 王法和权力究竟哪个大第42节 翻建文庙的管理班子组建起来
    眨眼,京师文庙的翻建工作,提到道光帝的议事日程。    
    文庙也称圣庙或先师庙,里面供奉的是孔子以下的历朝历代大贤。该庙建于大清入关的第二年,是清王朝笼络、收买天下士子的产物。该庙在乾隆中期翻修过一回,如今已是近百年过去,再不修缮,眼看着要倒塌了。    
    皇家做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很快,一套翻建文庙的管理班子组建起来。    
    钦定总监理为工部右侍郎匡正匡大人。匡正正当壮年,意气风发,官居二品。该员五十岁的年纪,三十几岁的样子,正像旭日东升,是工部最年轻的满侍郎,人也会保养,一直白胖白胖。他的父亲,就是已故军机大臣匡源匡宰辅。说起匡源,那可是叫得响的人物。不仅媚上有术,捞钱亦有术,连他的出身都是一路阶梯一路金,加上祖上积得的军功,连自视甚高的穆障阿都要避着他,别人自不在话下了。他的小孙子出生刚满月,便用钱给预捐了个四品道。一个吃奶的孩子,竟也是四品顶戴,弄得奶妈每当喂奶时都要先说一句:“奴才叩见大人,奴才给大人喂奶了,大人听话。”    
    这种不伦不类的事匡府还有很多,有些,连小儿都知道。    
    匡正是如何做官的,也就不必细说了。    
    第一副总监理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文大人,也是白胖白胖的一名二品官员。    
    第二副总监理竟然钦命曾国藩担任。    
    满朝文武有些不解,曾国藩也糊涂。    
    文庙翻建属于土木建筑,由工部侍郎任主角顺理成章;又因这文庙是文人朝拜的处所,里面供奉着孔子以后的十几位大贤,第一副总监理由翰林院掌院学士担任亦无疑义;但这第二副总监理落到从四品官员曾国藩的头上,就有些让人费解了。曾国藩会做的是八股,钻研的是理学,于土木建筑是远不搭界的。尽管这第二副总监理是中层管理人士,上有第一副总监理,下有十几位办事官员,但曾国藩仍把这项差事的责任看得有天般大。他连夜上折,不敢接任。折子由文庆代奏,四品以下官员是没有单独奏事资格的。    
    道光钦命曾国藩担任这件差事,是穆彰阿举荐的结果,原是有照应在里面的。皇家的土木建筑、河工水利,历来都是肥缺。接到这样的肥美差事而力辞不干的,还就曾国藩一个。穆彰阿很有些气恼。    
    道光帝在御花园的前书房召见了他。    
    礼毕,道光帝问:“曾国藩哪,文庙翻建是国家的大事情,一丝一毫都不容大意的。朕让你署副总监理这件事,是朕亲自决定的。——难道朕信任你错了?”    
    曾国藩低头答:“回皇上的话,微臣不敢。但微臣于土石运筹一窍不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