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与“这是你的错;再给我点时间”是很不同的两句话。
现在你该重新选择你的态度了。如果你选择“我想知道怎么才能更有创造性,我想学更多”,那么我们可以接下来分析你写的答案了。
你选择好了吗?准备好了吗?
让我猜你写的每个词。是柠檬吗?大多数人写的都是柠檬。它是圆的、酸的、黄色的。什么较为符合这三种特征呢?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这表明什么使我们正常、一般、传统。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种文化中。很可能学的是同一种课程,因此,想法也很相近。
下面,你将看到一个梯级解决方法。从最下一级看起。你的答案属于第几级呢?
这个梯形图也可以用一个短棒代表一个名词:
我来解释一下大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以联想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圆的、黄色的和酸的这三个词是与别的词联系在一起的。当大脑向着三个词的同一方向进行时(称作纵聚合关系语言项),这种联想称作转移。
如果思维向着另一排或另一个纵聚合移动时,这种联想称转接。
如果思维的下一个活动跨越了几个纵聚合,这种联想称作跳跃。
人们对转移式的回答不以为然;对转接联想通常报以“是的”;而对“跳跃”式解决方法的反应先是沉默,然后爆发大笑。顺便提一句,所有的幽默都是基于跳跃式思维的。优秀影片也是建立在跳跃式思维上。跳跃式思维开阔你的思路,启发你思考。
这种分析称作质化分析。我们已分析了你的答案的质量。现在,根据这一质化分析,回到量化分析上去,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不能做出20、30或100个答案来。
我们的思维是以联想的方式进行的——从一个思维跳到另一个思维,从第二个跳到第三个。下图说明了针对前一个练习一个人的典型思考过程:
这是不是你的反应呢?如果是;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你的答案这么少。你对你的想法说了“不”。
我们用一个比喻说明这个问题。设想你在开车。你踩了油门,然后刹车,然后又踩油门,又刹车,反反复复这样做。这样你能开多远呢?电影《双胞胎》中有一个镜头:双胞胎中的哥哥就是这样踩踏板的,他的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他的弟弟告诉他只用一只脚,这样他的车才顺利动了起来。
所以,当你的大脑产生一个念头时,你立刻对它说“不”,这就像先重踩油门,再重踩刹车。结果呢?一大堆的颠簸和很短的距离。
1937年,亚历克斯•;奥斯本发明了集体自由讨论法。你可能知道其规则:没有批评,欢迎各种观点。你在工作和上学时可能在集体中使用过这种方法。你一定让集体成员不提任何批评意见,然后同心协力产生创造性的主意和方法。
为什么不给你自己同样的支持,同样的慷慨和自由,就像你曾给别人的那样?如果可以有集体自由讨论,一定也有个人自由思考。不要自我批评。如果你否决你的想法,你就拆除了跳跃到更好的想法的阶梯。拥抱你的想法吧。让它们做为起跳的平台。
第二章 天才思考的第二条法则为什么一不顺就说“不”
低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这个字。“不”或“没有”是有害的字眼。对你的战术、战略、思想和情绪都产生很大的危害。
提高创造力,就要学会避免“不”或“没有”。表达这一观念的法则是:为什么一不顺就说不?
这是天才思考的第二条法则。它意味着当你听到你的思想或你自己在说“不”或“没有”,或者听到别人这么说时,你要问,“为什么不”这条法则的“不顺”部分看上去怪怪的,是我有意这样做的。我想强调你思维中的每个“不”都像不顺的结,束缚着你,限制着你,不许你向前,就像那道圆的、酸的、黄色的题。
现在,让我们练习一下。当我说到一个含有“不”或“没有”的句子时,你的任务就是说“为什么不”,大声说并把它写下来。
这是做不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不可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没有人做过这种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儿不这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人试过;你不可能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都不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可行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出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人能做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你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说了“为什么不”这句话至少十遍,你会更快地辨别出话语中的“不”和“没有”,你就能更快地做出正确反应。当你听到你内心的声音在说“我不能”时,你会纠正说“为什么不。”
继续我们的练习之前,先提醒大家注意第二条法则的三个例外。
第二条法则在涉及下述内容时不适用:
●社会法则或法律范畴
●道德
●伦理标准或行为准则
比如,法律告诫我们不准杀戮和偷盗。问“为什么不?”就是错误的做法。几乎在每一种场合下(除了明显的喜剧效果之外),法律是保护我们互不伤害也不伤害自己的。记住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推动社会进步。法律赋予我们很大的自由,同时保护着我们。创造法律并维护法律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称为人道主义创造力。
另一个不适用的领域是道德体制。如果道德规定,“不可通奸”,问“为什么不”就是错误的。第三个例外是伦理标准(行为规范)。如果规定“不得靠左行驶”,你最好听从,因为一辆迎面来的卡车将证明你的错误。类似这种规定因国家和文化而异。在新加坡,则正好相反:“不得靠右行驶。”
这些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秩序和促进文明。没有它们,我们这儿还在为了一个洞穴,用石块互相砸对方呢。
第二章 天才思考的第二条法则常说“不”会使你成为“不”的奴隶
让我们应用天才思考的第二条法则解决黄色的、酸的和圆的这道题。
●椅子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吗?可以。
●桌子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吗?可以。
●墙壁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吗?可以。
●房子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吗?可以。
看起来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那么,问问自己什么不可能是黄的,酸的圆的。我在讲座上提出这个问题时,通常先是一阵沉默,然后有人说道:“一个正方形。”
我很高兴有人这么说。这表明他们在思考。“一个正方形不可能是圆的。”这里又出现了正常思维(局限于条条框框的)和创造性思维(开放性的)的区别。“这个问题,”我说,“并不是存在于现实中,而仍然在你的大脑里。说‘不可能’的是你。世界上任何事都是可能的。圆的正方形?到处都是。”
●庞培城的许多市区广场是圆的。(他们不使用红绿灯,而用环形交通枢纽。)读一遍:“……广场……是圆的。”
●拳击运动员在绳子围起来的方形场地比赛,却称之为环形拳击台(拳击台是环形的)。
你能想到一些其他的圆的正方形物吗?如果你有意识地跨过头脑中的“不”,你就不是在寻找反对的理由,你会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当你问自己,“为什么不?”时,你强迫你的大脑越过否定区,寻找可能的解释。当你说“不”时,你阻止了你自己寻找一个可能了不起的主意。结果,你沮丧,你觉得自己好笨,你越来越自卑。这种链条反应很简单。避开它!给你自己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你的思维开阔起来。如果你还有困难,参考下面列出的事项。
我简单地收集了一下圆的正方形物,如下所示:
●把一个方形手帕卷到乒乓球上,它就成了一个圆的方形物。我们每天都看到餐桌上方形的餐巾卷成圆筒状放在餐盘边上。
●把一张方形纸转成一个圆球,就成了圆形的方形物。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弯曲的。直线和方形是人脑抽象后的发明。我们成了我们的发明的牺牲品。我们习惯上认为抽象的东西,如方形,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每个方形物都是由四个顶点组成的。不管精确到何种程度,顶端都是只有一个分子。而分子是圆的。很难找到一个方形分子或原子。
●同样,几何上的方形图也是这样。再直的角也是以一个点结束的,而点是圆的。所以,所有的方形是圆的(至少是可以做成圆的)。
●一个朋友做了一幅由几个小方块绕着一个大圆周旋转的图。
●朋友的第二个创意是一个由圆周组成的正方形。
●我把第一个朋友的图稍作改动。让一个方形物快速旋转。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圆。所以,它是圆形的方形物。
●下一个创意:把汽球或任一圆形物折叠成方形,就成了圆形物又是方形物。折叠的降落伞更接近方形而不是圆形。但打开时却是圆的。顺便说一下,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你一定听到过这种说法:“思想正如降落伞,开放时最见效。”开放的思想就像降落伞。开放的思想就像圆的方形物!哈哈!
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圆的方形物数不胜数后,列出更多的圆的方形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试一下别的游戏。比如“黑的白色物体”、“干的液体”、“柔软的硬物”。列举时牢记第一条和第二条法则。用这些游戏练习并掌握这两条法则。
当我解释避免说“不”时,有些人不解地问:“那么孩子呢?如果他们向父母要求办不到的事情,这时候还得对他们说‘不’。”
在解释“不”带来的危害时,我讲到要避免“不”和“没有”——这两者都是破坏性的。但我并没有说你必须同意所有的事情。不同意,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