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联合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进联合国-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各种指控和压力,安南心情很沉重。2005年4月5 日,安南将联合国的所有职员请到联合国的大会厅,并通过卫星设备远距离向世界各地的全体职员倾诉衷肠。当安南出现在大会厅的时候,全体职员起立向他鼓掌致意。    
    安南表情异常严肃地走到台上,站在专门为他立起的话筒前,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似乎又添了不少银丝。他说,过去这几年,联合国遇到了我担任秘书长七年来最大的挑战。先是伊拉克战争,主战的国家抱怨联合国支持不力,反战的国家批评联合国不能制止战争。联合国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战争接近尾声时,联合国应安理会的要求,向伊拉克派出了自己最好的职员,没想到我们却把自己最好的同事送上了死亡之路,他们在伊拉克惨遭毒手。接下来是“石油换食品丑闻”。大家可以想象,我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和一位父亲,日子有多么难过。    
    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了“石油换食品”问题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联合国在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腐败和浪费滋生。报告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安南对儿子所在公司获得“石油换食品”计划合同一事知情,但批评安南未能查明科乔与科特克纳公司的关系,并指责科乔试图隐瞒他与公司的关系,多次利用父亲的“名字和职位”为自己牟取私利并挥金如土。科特克纳公司在竞标联合国承包合同时,科乔曾出面游说联合国官员。报告呼吁联合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避免类似的丑闻重演。安南表示愿意承担管理失职的责任,他同时重申,不会因为丑闻辞职。    
    安南的任期到2006年底结束,他明确表示无意寻求第三个任期,因此,挑选安南接班人的问题很自然地浮出水面。    
    8 下一位秘书长是……    
    自吴丹卸任以来,至今再也没有亚洲人出任过联合国秘书长。按照地区轮换的惯例,下次应该轮由亚洲人出任秘书长。2005年4月,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通过《伊斯兰堡宣言》,宣布下一任秘书长应由亚洲人担任,但没有推荐具体候选人。泰国已经推荐本国外长素拉革为候选人,并获得东盟十国的支持。    
    素拉革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泰国最高学府执教,43岁出任外交部长,是东南亚各国最年轻的外长。素拉革任外长期间,泰国成功主办了APEC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    
    据传,伊朗、印度、韩国、斯里兰卡都有可能推出竞选人,第八任秘书长究竟来自何方,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哥伦布的功过

    第五章    
    联合国成立的时候,有51个会员国,其中亚非国家只有13个。当时的世界上共有7。5亿人,但有差不多占全世界总人口1/3的人民处于殖民统治之下,或生活在非自治领土上。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共有80个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在今天的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葡属安哥拉、英属洪都拉斯、法属几内亚这样的名字,南罗得西亚变成了津巴布韦、西南非洲成了纳米比亚,黄金海岸、象牙海岸也告别了殖民色彩浓厚的名字,改称加纳和科特迪瓦。     
    1 哥伦布的功过    
    1492年,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帆船,向着茫茫无际的大西洋进发,去探索通向印度、通向神秘的东方的捷径。    
    自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的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和疯狂的圈地运动,欧洲大陆已经无地可圈,到海外觅宝、开辟市场、寻找廉价劳动力成为时尚。    
    新大陆的发现激起了无数个“哥伦布”的热情。他们扬起风帆,驾着各式各样的航船,带着君王的重托、抱着地理大发现的渴望、怀着传播上帝福音的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驶向茫茫大海,驶向天涯海角。这个时期在西方的史书中称为大航海、大发现的年代。    
    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受教会的指派,带着丰富的神学、哲学、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着儒服,讲汉话,将基督的教义与中国的四书五经融会贯通,亲手制造了天球仪和地球仪,向中国公众展示了西方制作的自鸣钟、三棱镜和地图。他自广州一路北上,苦等三个月,终于获得面见皇上的“隆恩”,有机会向万历帝呈上自己亲手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    
    坐在紫禁城中的大明天子终于明白了,原来世界并非天圆地方,过去一直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其实中国之外还有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居于海外的“蛮夷们”掌握了从中国传出去的火药制配方法,生产出的火器远胜于中国的弓箭。    
    万历帝虚心向利玛窦求教,下令用12幅丝帛织成《坤舆万国全图》,装在6对大屏风上,留在宫中。利玛窦本人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测量法义》,使中国的算学在祖冲之圆周率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利玛窦把自己的毕生献给了上帝,献给了中国。他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世界文化史添上了灿烂的一页。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万历皇帝御赐墓地,利玛窦从此长留北京,静静地睡在北京阜成门外,至今未归。    
    比利玛窦更早的马可·波罗,不仅在中国的朝中作了官,据说还他把中国的面饼和面条带回了意大利,经过改良和加工,成为今天的比萨饼和通心粉。    
    然而,并不是每个西方人都有那种献身上帝的精神。随同传教士们到来的还有商人、冒险家和侵略者。在他们的眼里,劫掠是光荣,征服是梦想,屠杀是天经地义的。    
    殖民主义者的扩张、掠夺和杀戮遇到来自被侵略国家的抵抗。但是,印第安人的长矛敌不过欧洲人的毛瑟枪,非洲人的盾牌挡不住西方人的巨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主义发展到顶峰。如果此时再绘一张《坤舆万国全图》,就会看到,亚非拉主权国家所剩无几,绝大多数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西方列强的附属国。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波涛汹涌的非殖民化洪流

    2 波涛汹涌的非殖民化洪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西方列强,也动摇了它们对殖民地国家的统治,延续了近500年的殖民主义大厦出现了裂痕。以拓疆辟土、四海殖民为理念的西方国家不甘于放弃到口的猎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瓜分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是西方列强中的后来者,美国加入列强行列时,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因此,美国一直力主实行非殖民化。1942年,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时宣布,要“尊重每个民族选择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使被强行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其权利。”但是在丘吉尔的心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只适用于欧洲,而不适用于其海外属国。他表示,身为国王的首相,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英帝国被侵蚀。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再度提出建立托管制度的问题,要将殖民地和非自治领土置于联合国的托管之下,最终实现自决。丘吉尔忍无可忍,表示只要他担任英国首相,任何人都休想让大英帝国失去一分一毫土地。美国国务卿急忙出来打圆场,称未经殖民宗主国同意,美国绝不会就任何殖民地国家作出安排。    
    法国尽管本身处于德国的占领之下,同样对非殖民化持强烈的抵触情绪。法国流亡政府曾在布拉柴维尔召开会议,宣布“即使在最遥远的将来,也绝不准许殖民地获得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殖民主义列国更加衰落。非殖民化运动此起彼伏,浪潮滚滚,民族主义洪流铺天盖地,不可阻挡,整个殖民主义体系处于土崩瓦解之中。印度的甘地、尼赫鲁,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加纳的恩克鲁玛,尼日利亚的阿齐克韦,突尼斯的布尔吉巴等,便是亚非拉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    
    印度国大党于1942年通过“退出印度决议”,要求获得独立。英国全力镇压,6万多人被逮捕,1。4万人未经审问被拘留,940人被杀害,1630人在与警察和军队的冲突中受伤,国大党所有领袖被一网打尽,投入狱中。但在甘地的影响下,印度人民坚持进行非暴力抵抗,抗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1948年,印度终于获得了独立。    
    在非洲,利比亚率先获得独立,接着,苏丹、摩洛哥、突尼斯成为独立国家。1948年,民族主义运动在黄金海岸爆发。恩克鲁玛建立了人民大会党,提出“现在就实行自治”的口号。英国以“煽动民变”为由逮捕了恩克鲁玛,并判处12个月徒刑,结果反而使恩克鲁玛声望大增。1951年举行大选,人民大会党大获全胜,恩克鲁玛走出监狱,受命组阁。1957年,黄金海岸成为独立的加纳国。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前夕,加纳发生了一起企图刺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周总理不顾危险,仍按原计划前往访问,并建议打破礼宾常规,凡有总统参加的活动都可在总统驻地举行。    
    阿尔及利亚的反法武装起义延续了8年,其间导致了100万人的死亡,占其总人口的九分之一,另有100万人被赶进“重编”营地,30多万人逃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后来法国总统戴高乐力排众议,利用其威望结束了阿尔及利亚的流血冲突。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人民以压倒之势投票赞成独立,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独立。殖民主义帝国又失一城。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卢蒙巴之死

    3 卢蒙巴之死    
    卢蒙巴已经遇害四十多年了,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卢蒙巴是谁。卢蒙巴是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英雄,刚果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刚果曾经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藏,铜、锡、钽、金刚石的产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铀的产量占全世界的50%,此外还有黄金和石油。它地处非洲盆地,曾是非洲中部一个国力强盛的王国。然而,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这些宝藏带给刚果人民的不是财富,而是屡屡的祸端,使刚果成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5~18世纪,葡、荷、英、法、比等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876年,比利时占领了刚果的大部。国王列奥波德二世看中了这块宝地,将其定为自己的私家采地,或他在非洲的御花园。后来,这片采地变成比利时殖民地,改称“比属刚果”。刚果独立以后几次改名,先后称刚果(利)、刚果(金)、扎伊尔、民主刚果共和国。    
    1925年,卢蒙巴在这块宝地上的一间草棚中降生。他家境贫困,但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毕业后,他边工作边写诗歌和短文,经常发表演说抨击殖民政策,声望渐高,最终成为著名的黑人领袖。    
    1958年,卢蒙巴创立刚果民族运动党,并被选为该党主席。他提出立即独立的口号,号召人民通过非暴力方式争取独立。1959年,黑人争取独立的运动转成暴动活动,人们拿起木棍、砍刀及各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