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10-佛是一棵树  :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是聊得太久!”方便的手机或网络聊天室,让人天南地北地聊着,直到离线才惊觉耽误了不少正事,到了月底看见账单更是悔不当初。    
    我们往往是知道“应该”做什么却没做到,明白应当怎么做却不那样做,甚至始终分不清“需要”与“想要”的差别。或许多数人觉得那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这层出不穷的小差池,所呈现的其实是纷扰烦躁的生活,以及不协调的身心。于是伴随着当代文明的进步与物资的丰饶,忧郁症与自杀人数比例也节节高升。    
    从佛法的角度来探讨身心失调的原因,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身体容易对外境产生反应,各种感官如眼、耳、鼻、舌、身执著于美好的色、声、香、味、触等等感受。既然有渴望的“美好”,相对必有“丑恶”的存在,相应的事物总是生灭无常:今年流行的,明年肯定淘汰,今天称作新奇的,明天便已经过时,尤其是网络世界的变化更在转瞬弹指之间,同样滋生出各种病毒的蔓延。当我们的心思随顺身体感受,忙于应付对外在事物加以分别、取舍时,我们原本灵明妙觉的念心开始失去自主能力,成为身体的奴役。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自心意识与身口言行的失调,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能当家作主的结果。    
    心若能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不仅身心能够调和,更是进一步开创成功事业与圆满人生的资本。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西洋,或是任何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能表里合一地做到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身口言行,如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再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明其成就的根本,就是自幼起毕生奉行的守则,包括“节制饮食”、“俭朴”、“诚挚”、“正直”等;又如印度圣雄甘地,终其一生坚持素食、非暴力,甚至力行禁欲,他为印度争取到了国家独立自主权与人民的自由。一个能自在作主的念心,不但可以管理我们的身口意,更能让这有限的色身,利益无数的有情众生。要让念心当家作主是可以练习的,受持五戒就是令念心作主的“特训方案”之一。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佛陀传授在家弟子的根本戒法。    
    但就内容而言,五戒与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有其相似之处,可是五戒延伸的范围更广,戒行也更细微。持戒,目的在于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我们念心的作主能力。    
    以不杀生戒为例,过去可能对蚊蝇虫蚁、老鼠蟑螂这类生命既厌恶又畏惧;学佛受戒后,起初可能强忍心中厌畏的情绪,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杀害他(它)们只是横结恶缘;然而这些众生无所不在,为了坚持戒行,逐渐懂得思考这些众生存在的原因,于是开始学会保持环境的整洁,无形中创造了清净的环境。而持戒过程中对佛法的深入思维则能增长智慧,正如《佛遗教经》(注3)所说:“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每坚持一次戒行,便能增进一分定力与智慧,同时也增强了念心的作主能力,戒行因此能由粗入细,这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以此而言,受持五戒是启动提升高尚人格的正向循环机制。    
    我们从出生以来被各种因缘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好的作习是否能在漫漫人生路中一直保持,谁也不能肯定,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凡是不好的习惯,肯定非一朝半夕就可以铲除干净。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持戒改变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经历许多障碍、困难,但是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不适都是为了除去偏差的糟粕。生活中的经历让我们体悟长痛永远不如短痛,当你能坦然面对各种习气并且不烦恼、不气馁时,身心就能调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才能于世间实践出完美的理想生活与自在圆满的人生。    
    心随万境转,无喜亦无忧。从来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的,都是百分之百的高人。而我们很少能真正决定什么,只是在随着所遭遇的环境作出正常的反应而已。给予外在环境这么大权力,致使自己无法作主的──就是自己的欲望。隐藏在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欲望,分分秒秒地攀缘外在的色、声、香、味等尘境,只要没有防备的自觉,就在欲望一点一滴的偷袭下,渐渐地麻痹了。于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种外表看似自由,实际上却是戕害觉性的见解,正是人生自由最大的障碍。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当我们受到欲望引诱,想做什么,却能自制地不为所动。只要失去自觉,我们就失去了自由,不仅失去自我控制的意志,更无法管理自身的情绪;只有觉性存在,我们才不会被欲望伪装的假冒自由所欺瞒。佛陀离别时再三强调以戒为师,有了戒律,自我的觉性即有了吓阻欲望偷袭的盾牌,如此,自制力与情绪管理也于其间走向成熟。    
    透过持戒,能养成不随顺习气的意志,因持戒清净而益加明澈的慧眼,更能轻易地辨别真正的需求与欲望的幻化,一旦认清想要与需要,就不会再“雾里看花”,自制与情绪管理的定力也自然具足。


佛法中的六度空间——成就完美团队的六扇门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3)

    成熟的情绪管理与自制力,即是真正自由与自在,在任何环境和时间下都不会受到阻碍与影响。老子七十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心中的欲求与世间的和谐无有一丝违犯冲突,这是真自由;诸佛菩萨因其所愿,能弘范三界,度脱众生,这是大自在。真自由与大自在皆由持戒清净而来,戒律实乃为解脱之因,自在是持戒之果,只有真的持戒才得收获真的自在。    
    三、以和为贵——团队管理中的戒律    
    从我1999年投身企业训练这一行业以来,近七年的时间,先后为七百多家企业,一万多名学员进行过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团队培训。随着从业的时间愈久,我发现无论企业的规模或大或小,从事的经营千千万万,员工的组成差别不一,但是所有的团队都在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做到真正的合作。    
    所谓团队的概念,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这些人具有互补的技能,对一个共同目的、绩效目标及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    
    而任何一个团队的建成,必须具备一个绝对的基础,这就是团队的制度。当然,我们可以用许多相同意义的词语来描述它,譬如,规章、条例、约定等等,诸如之类的意思很多,但是它们的中心思想旨在表示,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游戏规则”。尽管因为每个团队的类型不同,所制定的规条也肯定是各有千秋,但是团队的游戏规则再复杂,你只要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其实核心内容,不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八个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很现实的理解,其实每家企业、每个团队的规章或制度都是在保障这种精神在公司生命里的延续。可是这个道理虽然非常的简单,但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共事的时候,往往做不到很好的执行。尤其是企业在危急关头,需要人心的凝聚和力量的集结之时,目前社会之中上演更多的,常常是一幕“树倒猢狲散”的悲剧;就算企业领袖能携众人之力,力挽狂澜于危难中屹然不倒,然而在论功行赏之时,又会因为分配不均,或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而埋下人心尽失的伏笔。    
    所以一个团队能否做到真正的合作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团队规模的大小、团队运作的方式、团队制度的完善等,当然这些因素也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团队的发展。但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一个团队都是由人构成的,而每个人又会因为性格、学历、思想、价值观、成长经验的不同,产生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度,因此又会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产生完全不同的表现。说得好听一些,就是“每个人都有一幅独特的心灵地图在引导我们为人处世”;说得俗气一些,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之下;说得再难听一些,其实彼此都在“心怀鬼胎”。所以一旦觉得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或没有达到如愿的体现,无论是“难”或是“福”,都不会再去同享、共担,这样的团队势必会面临解体的绝境。    
    要想做到真正的合作,所有的团队都必须处理这个难题:规范员工外在的行为和行动并不困难,但是要整合员工内在的思想和心态却是极为困难。在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的团队中,只有两种类型的团队能比较好的解决这样的困难;一种是军队,只要是战士都能明白“生”与“死”的哲学,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促使他们必定做到团结和合作,因为死去的人无法再计较所失或所得。还有一种就是宗教团队,共同的信仰决定他们必须遵守共同的戒律,凡是信徒谁也不敢违抗这种强大的力量。所谓信仰就是从内心深处的信奉和认同,他们的思想在支配他们身体力行着。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是种巧合,全世界成功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之中都有这两种成功团队的影子,美国的许多企业深受西点军校和海军陆战队的管理思想熏陶,忠诚与“我们为彼此而战”的精神融入企业团队后,才会让员工做到能够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可以依赖,才能让更多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不得不开始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哲学实质都是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企业家管理的指导原则,通过它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日本的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正是和佛法六度中“持戒”度的最好体现,而这一点和儒教的“和”也有着莫大的相似性。    
    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地是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松下电器公司就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丰田公司社训的第一条是:“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