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②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唐诗故事》 第一部分敢说宣宗不懂诗——贾岛跟皇帝争夺诗稿被贬
有一首虽很著名但据说是伪托大文豪韩愈的诗,①是写赠并赞扬诗人贾岛的。这首题为《赠贾岛》的诗说: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不难看出,写这诗的人对贾岛真可谓推崇备至了。就算它不是韩公写的,但人们对贾岛诗作的崇拜,却是一个客观事实;即使不说同时代人对他的推重,就是后来诗人也很少有不痴迷着他的。
这里我们姑且不说距离贾岛时代远一些的,比如南宋“永嘉四灵”热切爱好他的作品,就是在晚唐时期,喜爱贾岛作品的便大有人在。诗人李洞甚至还铸了一个贾岛铜像放在自己头戴的方巾中,手持念珠,一天口念“贾岛佛”不下一千遍。如果碰到了也爱好贾岛诗篇的,李洞遂手抄贾诗赠给对方。无独有偶,在南唐,做上了大官的诗人孙晟当年也在自己的屋壁画上贾岛的像,经常整天对之恭奉不休。仅举这两个例子,我们便可以大略知道贾岛的诗作成就以及其人被人们所爱好的情况之一斑了。
范阳人贾岛,字浪仙,②由于接二连三地考不上进士,他一气之下就去当了和尚。后来碰上大文豪韩愈,并幸运地得到了韩的赏识,他这才还了俗又去应举。只是此后他仍然经过几次磨难,最终才算是如愿以偿。
那个著名的“推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贾岛,我们放在其他篇章再进行详细述说③外,即便他送和尚同道无可的诗作也无不如此,他这首五律诗这样写道: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然而,他居然在该诗颈联“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底下,又夹注了一首五绝诗来表明他的苦心追求: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既可看出他对自己作品的自我欣赏,同时也可见出他对诗歌执着乃至痴迷的情愫了。他甚至还在每年除夕,把一年当中自己所写的诗作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几案上,焚香点烛后对之纳头便拜。然后,贾岛起来把酒酹在了地上,还喃喃祝祷着:“这可是我一年来苦心经营的心爱东西啊!”
事实上,贾岛对写诗不但毫不倦怠,而且对于他自己所写的诗歌也是爱惜有加的;为此,他无意中还得罪了皇帝呢。
一天,他同几位诗友约好到当年居住过的青龙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们到来,贾岛便把随身携带的诗稿拿出来,一边自我欣赏,一边自行作进一步的推敲、修改。
夜色已经毫不犹豫地漫了上来,但诗友们仍还没有到达,贾岛估计他们大约是不会来了。于是他和衣卧在几案上假寐,但很快便睡眼朦胧了。一觉醒来,贾岛却发现一个陌生人从他的衫袖底下抽走了诗稿在看——那可是我的心血呀!贾岛心里这样一想,便“呼”的一声站了起来,毫不迟疑地从那人手里一把拽了过来,然后愤愤然说道:“看你穿得衣服这样鲜亮,长得又是如此肥头大耳的,就不是一块懂诗的料!”那人即便想要抢夺诗稿也来不及了,于是不再说什么,冷冷地看了贾岛一眼,顾自下楼去了。
事实上,这被贾岛讥嘲着的陌生人,可是当朝宣宗皇帝李忱呵!宣宗素有微服出行的习惯,这会儿适值他改换朝服,出来游览,来到该楼下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吟诗,就登楼上去。而此时的贾岛却因劳累过度而睡着了,于是便出现了上文这一幕。
事后贾岛听人说起那陌生人就是当今皇上时,他吓得两腿颤栗不止,便赶忙跑到宫中去叩头谢罪。据说他后来被贬谪到长江担任主簿一职,就跟这事儿有着绝大的关系;但贾岛却因此又多了一个文学史上的雅称:贾长江。
后来有许多诗人为他鸣不平,如唐人安程锜在一首诗里就有句说贾岛“夺卷忤宣宗”;④对此,李克恭也有诗句称“宣宗谪去为闲事”了。然而,贾岛这胆敢说宣宗皇帝不懂诗的代价,却委实是不低的;这可真是令人浩叹不置的事儿啊!
按:① 此诗不见于韩文公诗文集,但见诸《唐才子传》。苏轼就曾以为此系“世俗无知者所托”,而《唐诗纪事》则持模棱两可态度;又,“浑”一作“中”。② 浪仙,一作“阆仙”。③ 具见本书《非关和尚独推敲》。④ 忤,一作“误”,似不确;此据《唐诗纪事》汲古阁本。安程锜,《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作“程锜”,当为不确。
《唐诗故事》 第一部分三生有幸识精魂——书生李源跟和尚的交往
秀才李源平时在用功读书之外,还爱好钻研佛教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他跟一些精通佛学的和尚就有了亲密往来,其中一个法名叫圆泽的法师跟他关系尤其要好。
一天,他们又在讨论了一番佛学之后,李源便跟圆泽商量何不到长江三峡去游玩游玩?说这样可以增长一些人生阅历,而且对佛学认识的提升也会有好处。计议已定,两人遂相约着隔日一同去。
正当他们途经一个小村子时,圆泽一眼便瞥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在河畔洗涤东西。他极为感慨地回头对李源说道:“你知道吗?这妇人怀孕已有三年的光景了,她之所以一直没有生产,就是在等待着我去投胎做儿子啊。可我却一直都在躲避着怕见到她,不想这回还是没能躲过!看来我们的尘缘也就只能暂告一段落了。”李源听了很是吃惊,因着急而语无伦次地说:“居然有这样的奇事?但这怎么能行呢?这怎么能行呢?”
圆泽笑了一笑,然后又不无欣慰地说:“不过,三天之后,这妇人该当会生下一个男孩儿的。到时候你只要到她家探望,那婴儿如果能对着你笑上一笑,那他便是我了。就拿这笑来作为我们这因缘的凭据吧。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得事先在此说一下,那就是在12年后的中秋之夜,我将在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旁边等候着你来探访,希望你不要忘记。”李源很是惊讶地谛听着圆泽的这一席话,然后,他便禁不住流着眼泪默默地点了点头。
当天夜间,圆泽果然圆寂了。而在同一时间里,原来那位在溪边洗涤的妇人则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到了第三天,李源便按照约定时间去看望那家妇人所生的孩子。一到大门,只见他家里里外外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李源一问,果然是该户人家生产一个令他们等候了很长时间的儿子的缘故。李源心知这就是圆泽投胎了,于是要求那人家能让自己跟这婴儿见上一面。那家主人起先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这孩子一直在大哭大叫的,没有停歇,家人心里很不痛快。于是主人就说,凭什么您要看我家新生儿?李源则急中生智地说他能治疗刚生婴孩的一再啼哭;这家主人见他如此说,便将信将疑地抱着孩子出来。令人大为奇怪的是,这孩子一见到了李源,果然就立即停止了嚎哭,而且还冲着李源笑上一笑。这时候,李源想到朋友果真就这样地转世,反而把自己弄得哭泣了起来。
时间在飞速地流逝,12年转眼就过去了。这年的中秋节,天空的圆月尤其清辉皎洁,把千里之外的地方都照耀得如同白昼。当晚,李源便如期赶赴杭州天竺寺,找到三生石,并在那儿先行等候着了;但左等右等,他就是不见圆泽的托身过来。正在迟疑间,李源忽然从三生石后边见到一个牧童正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一副目不暇顾的样子。李源仔细一听,原来那是一首诗歌;从这诗歌的内容判断,对方就该是圆泽了。于是李源上前想跟牧童搭话,但这牧童却并不理会他,顾自又唱着刚才那首歌儿,骑着老牛悠然自得地走了。
黯然神伤的李源回到住处,遂把那牧童所唱的诗歌记录了下来,其诗云: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