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之战追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印之战追秘-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新德里召开记者招待会,是一种令人畏
惧的煎熬。印度内政部长夏斯特里在一次招待
会上曾被质问得面红耳赤,当场出丑。财政部长
德赛竟在招待会中途被嘘下讲台。这一点各国
的领导人和政治家都有耳闻。但是,令人无可争
辩的是,自从周恩来跨进这座圆柱厅的第一步
起,他就控制了整个会场,那些准备发难、炮轰
的记者们,居然随着周恩来的一举手、一投足,
语音的抑扬起伏,老老实实地聆听了45分钟,
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
    周恩来端起茶杯,侧身呷了一口茶。他从不
正对听众喝水,事无巨细,都处处体现出对他人
的尊重,这就是周恩来的魅力之所在。
    周恩来转回身,清了清喉咙,说:“有位朋友
告诉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战神鸠摩罗的子孙,准
备好了炮弹轰击我。我觉得,心里有火、有气,就
应该发出来,我愿意承受。因为,我是你们的朋
友。”
    这一下,会场居然沉静下来,出奇的静。终
于,有一个留大胡子的人站起来说:“我是印度
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
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
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
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
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
的。”
    这位印度人刚坐下,身旁一位欧洲人站了
起来:“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
口口声声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
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
这东西的归属吗?”
    周恩来严肃他说:“詹姆斯先生,在国与国
的领土纠纷中,你刚才的比喻显然不十分恰当,
我愿就这个比喻再做些说明,如果一个强盗夺
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不该向强盗
讨还吗?”
    詹姆斯气急败坏他说:“你……你敢说印度
是强盗。”
    周恩来但然他说:“强盗,有,但不是印度,
而是英国的殖民政策。中国和印度是朋友,而且
应该永远是朋友。”
    后排一位记者拍了拍詹姆斯的肩膀,站起
来问:“总理先生,你们不打招呼,在有争议的地
区擅自修了一条公路,这难道也是在表示和平、
尊重和友谊吗?”
    台下响起得意的嘘声、口哨声。
    周恩来诚恳地答:“不错,我们是在喀喇昆
仑山侧修了一条公路。这就是青藏公路,是为了
改善新疆、西藏地区的交通困难状况而修筑的,
其中有几段因山脉阻隔,穿越了阿克赛钦地区
的一角。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领
土。后来印度政府提出了抗议,我们愿意就此问
题进行协商解决。如果这不算和平、尊重、友谊
的话。那么印度政府越过传统的边界,在有争议
地区建立军事据点,武装巡逻,不但不打招呼,
而且逐步推进,动枪动炮,这又算是什么呢?如
果说彼此都伤害了感情的话,我们中国也仅仅
是因为一条用于和平建设的公路。”
    台下的记者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周恩来
的雄辩虽早有耳闻,但今日才是第一次领教。
    “我是印度独立报记者托姆拉。总理先生,
你不认为,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愈演愈烈,直
到今天动枪死人的境地,完全是你们自恃大国
身份,对印度横行侵犯的结果吗?”
    周恩来冷峻他说:“不对。缅甸、不丹、尼泊
尔都是小国,也都和我们有麦克马洪线的困扰,
可为什么我们能和平地达成边界协议呢?事物
的逻辑并不是当一个大国与一个小国发生纠纷
的时候,大国就必然是无理的、蛮横的。如果这
样的逻辑成立,那么印度同巴基斯坦、锡金的边
界纠纷,也是大国欺侮小国吗?事实上,印度无
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小国,她的综合国
力,她的人口,她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尤其她引
以骄傲的几千年的古代文明,一丝一毫也不比
中国差,这怎么说得上是大国对小国的侵犯
呢?”
    托姆拉激怒地涨红了脸,晃动着粗短的胳
膊,扯着嗓子喊:“不管怎么说,你们是侵略者,
是你们伤害了印度的感情,你们要滚出去……”
    周恩来的面孔异常冷峻,语气却异乎寻常
的平稳:“如果说到伤害感情,我想反问一句,究
竟是谁伤害了谁?去年我国在平定西藏叛乱时,
明知有些人背后搞鬼,我们并没有责怪,而是在
采取军事行动前,电告贵政府,保证对印度侨民
提供保护。达赖喇嘛逃往贵国避难,中国政府根
据‘对政治犯可以给予保护’的国际惯例,予以
了宽容。在边界纠纷中,中国军队没有前进一
步,连例行的边界巡逻也停止了。我们伤害谁了
吗?可是印度政府呢?面对领土纠纷拒不谈判,
至今不断派出军队在我领土内巡逻。多次开枪,
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去年,在我国处理自己的
内政西藏问题时,各城市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反
华游行,声援西藏叛乱集团。更令人无法容忍的
是,去年4月,在贵国盂买,政府怂恿一批歹徒,
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肖像贴在中国总领事
馆的墙上,往肖像上抛掷变质鸡蛋、烂西红柿和
砖瓦泥块。请问,这是什么?这不仅是伤害了我
们的感情,而且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侮辱。”
    托姆拉惶急地辩解道:“那是一小部分人,
绝不能代表印度政府……”
    坐在周恩来身侧的外交部长陈毅猛然站了
起来,抓起话筒怒不可遏地喊道:“够了,不要狡
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是受到损害了,中国是
受到了损害了,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个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
天可鉴。”……
    大厅里的人被陈毅的话全部震慑住了,记
者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苦笑着摇头,尴尬地
喘气。
    在座的每个人都明白,陈毅不光是外交部
长,而且是身经百战的元帅。
    周恩来接过话筒说:“请愿谅,我的外交部
是一时愤慨所致,并非威言恫吓。我想最后再说
一句,中印两国都曾是帝国王义的殖民地,饱受
过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蹂躏。中印两国应该
友好、和睦。自家的事好商量,绝不能让边界纠
纷再继续扩大,以致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来。”
    韦尔娜站起来,极严肃庄重地说:“我还有
一个问题,总理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吗?”
    周恩来扬扬手说:“我想,我会尽其所能的回
答你。”
    “那好,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
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你为什么仍然那么
年青、美俊,像个小伙子,能回答吗?”
    全场上静默有顷,猛然炸锅般爆出一阵畅
快的大笑,将刚才剑拔弩张的火药味驱赶得纤
缕不存。
    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
时的周恩来,倒真有些腼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
俊不禁的陈毅,又摊了摊两手,嗫嚅着说:“这样
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
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轰鸣。
    周恩来搓了搓两手,说:“好,我回答,我只
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
的……我……”
    周恩来的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叫好声犹
如天边滚过的巨雷,上千名记者全部站起来,跺
着脚,拍着巴掌,喉咙里喧泄着各种代表欢乐和
赞赏的音符。
    这浑杂的持续长达7分钟的雷声里,竟然
包括刚才那些曾向周恩来发难的人。
    然而,周恩来的和平祈求落空了。
(3)“里窝那”进攻计划出笼
    1962年10月1日,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13周年大庆。当首都北京的夜空鸣响着隆
隆礼炮,绽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的时候,印度首
都新德里国防部作战厅里,正在进行着决定印
度命运的作战会议,主持会议的是印度国防部
长梅农。参加会议的有击军总参谋长塔帕尔上
将,前陆军参谋长蒂迈雅上将,参谋局长考尔中
将,东部战区司令莱普森中将,第33军军长乌
姆拉欧·辛格中将,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
沙德少将,参谋部助理迪隆少将,参谋部作战处
长帕利特准将;此外,还有3位文职官员,内阁
秘书凯拉,国防部秘书克萨林,情报局局长马立
克。
    身为文职官员的梅农,虽然担当着国防部
长的重任,但当他面对着一个个肩扛金花、绶带
斜挂的将领时,总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压迫感。为
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他的看家法宝便是斥责、嘲
笑他们。因此,属下的将领对他多有不满,可又
不得不感激他,因为他用频繁的调动不断晋升
他们的军衔,同时又大幅度地提高了军官、特别
是将军们的薪金。他在任期间,军队的武器装备
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尤其是他同尼赫鲁之间
极亲密的私人关系,没有一个军官不对此感到
畏惧。
    梅农首先做了简短的开场白后,说:“尼赫
鲁总理已前往伦敦参加英联帮总理会议,临行
时授权让我制定一个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的作
战计划,我已经指令总参谋部拟定了,这就是
“里窝那”作战计划,下面就请帕利特准将宣读
作战计划的文本。”
    帕利特准将摊开文件夹,说:“取名‘里窝
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这是一个地名,意
大利的一个港口,二次大战时,总参谋长曾在那
儿作过战,仅此而已。”
    接着,他宣讲了作战的任务和要点,在东
部,要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
山;在西部,要拔除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
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为了加强东部的
军事力量,拟在最快时间内组建特种部队第4
军,考尔中将亲赴东北边境指挥,并兼任第4军
军长。进攻的准备,要在10月10日前完成。
    帕利特准将刚刚讲完,蒂迈雅上将就高声
喊叫起来:“不可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你拿什
么去组建第4军?凭什么同中国军队打仗?怎
样在10月10日前完成进攻准备?你知道那儿
的地形地貌吗?全是1万4千英尺以上的连绵
不绝的大山,在地图上量出3个小时的行军距
离,实际要走上3天。后勤保障全部要靠空投,
可是,那儿连一块空投的平地都找不到,制定这
种计划,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考尔中将敲了敲桌面,严肃他说:“蒂迈雅
将军,请你放尊重些,这份作战计划,是我和塔
帕尔上将一块制定的,你尽可以批评、修正,但
决不许可诋毁,更不能全盘否定。要知道,印度
的每个人都不耐烦了,指责我们为什么不把中
国人赶出去。许多报纸骂我们是胆小鬼,不能担
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做为一个军人,你能忍受
吗?再不行动,政府就要垮台,我们都要被送上
绞刑架,你懂吗?”
    蒂迈雅冷笑连连他说:“如果这个计划出自
别人之手,或许还有探讨的可能,可是你一参
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短短的10年间,你从一
个少校升到中将,坐上了参谋局长的宝座,你算
什么,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