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宫廷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慈禧宫廷实录-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以他的名义颁布的诏书吗?”  “没这事。那是守旧派和太后背着他颁下的。”  “你想怎么样呢?”我们问道。  “我只要一有机会可以安全离开,就去上海。”他回答。  这一年还未过去,慈禧太后就不知是被人说动了心还是被逼无奈,挑选了一位新的皇帝。因为有以下一些理由,使人很难相信这出自她自己的主意。首先,被选中的孩子的父祖都极端守旧。我们不得不相信,由于她已将自己置于保守派的掌握之中,这与其说是她的选择,还不如说是他们的。其次,当她发现她为了让皇位在自己家族之中延续下去而挑选来登基的自己外甥因为跟她已死的儿子是平辈而不能将他当作祖先供奉,因而也就不能合法地占有皇位时,肯定从此以后就感受到一种屈辱,虽说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  如果说她感受到了屈辱,那么被她囚禁起来的光绪皇帝所受的屈辱要多许多倍,因为他不得不目睹一份以他的名义下达的诏书,说什么他因为自己已经没有产生子嗣的希望,就请求慈禧太后挑拣一名合适的人选来承继他的前任同治,从而将他自己从皇帝世系之中剔除了出去。从她以后的行动也可以看出这事并不是她的主意:她刚刚重新获得自己的权力,就杷除荣禄之外的大保守派都赶走了,在自己周围换上了进步的官员。她还驱逐了端王的儿子溥俊,而且在临死之前选中了她妹妹的孙子,在以下的诏书中宣布由他承嗣她的儿子,并兼祧光绪皇帝:“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贰,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这与慈禧太后除那糟糕的两年之外的一贯性格和做法非常一致。  1899年,随着光绪被剥夺了皇位,许多诏书的字里行间露出他不久就将为端王的儿子所取代之意。外国公使们的神情又开始严肃起来,他们公开地谈论自己对光绪的日子已经无多的担心,一再要求进行通常的元旦觐见。遭到幽禁的君主又一次被带了出来,坐在宝座上接待他们。但外交官的夫人们请求觐见时就被拒绝了。因为慈禧太后正忙于国事,不能分身。她那舞刀的义和团员时正在认真地考虑朝廷是否要跟拳民们合成一气,把所有的洋人和洋货都赶出中国。  有一位福晋告诉何德兰太太,下定这个决心之前,慈禧太后把铁帽子亲王和宗室亲王召进宫里,跟他们商议怎么做更好一点。她坐在那里,与他们面对面,皇上和端王站得离宝座很近。她向他们解释了外国人的危害,如何渐渐地攫取了一块又一块的中国疆土。  “如今咱们有了这些忠义之民,”她接着说,“说是刀枪不入的。该怎么办呢?咱们要不要招抚了他们,一起把洋人全都赶出中国呢?”  接下去迷信、没有文化,对洋务又一无所知的端王作为大阿哥的父亲发言,他说道:  “臣见过拳民操练,听到过他们念咒,相信他们准能办成这件大事。要不杀了洋人,要不把他们赶了出去,从今往后谁也不敢再来,咱们也落得清净。”  然后铁帽子亲王们发表他们的意见。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外国和外国人知之甚少,而未来皇帝的父亲端王又把话说到了那个份上,所以就都不愿发表相反的意见。但肃王是个性格强烈的人,对洋务又极为熟悉,不喜欢人云亦云,轮到他发言时,他激烈地反对这种做法。  “这些拳民是什么人?”他问道。“他们领头的是什么人?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就敢说能杀败洋人的军队啦?”  端王答道他们“念动咒语就能呼唤天兵天将”。  肃王将这种迷信斥之为儿戏。但他跟端王又争论了一通之后,慈禧太后告诉他她曾将他们召到宫里来过,亲眼目睹过他们的神技,他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有了肃王的前车之鉴,亲王们或是赞成,或是不置可否。最后慈禧太后征求庆亲王的意见,他回答起来就较那些年轻的亲王们圆滑得多:  “臣以为这个事儿十分危险,不敢赞同。不过太后要一定主张招抚拳民,臣愿意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一位主持总理衙门达二十五年之久的亲王尚且对这么大的事如此懦弱地不敢公然表示反对,慈禧太后被牵着鼻子搞了拳民运动那种蠢事也就毫不足怪了。  “那次没让光绪皇帝说话,”那位福晋说,“可他见统领义和团的那两个亲王得了势,眼泪就出来了,走了出去。”  类似的会议宫中还举行过两次。这种时候皇上都恳求他们不要同外国开战,他说道:“洋人无论财力兵力都强于咱们,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开战必败,败了连讲和也不能,国家就给瓜分了。”但他的苦苦哀求根本没人听,会议结束之后只得回到他那小岛上,一连八个星期不得不坐在那里听格格格的枪声、轰轰轰的炮声,以及乒乒乓乓的鞭炮声。拳民们似乎希望用噪音来消灭外国人。他研读过那些书之后,一定感觉得出来,这只能给他的人民带来灾难。义和团运动  联军攻下北京之后,皇上被提出囚禁之所,不得不跟着朝廷逃亡。  “现在你对你那些刀枪不入的拳民怎么看?”当他看着他那位威严的姨母剪去长指甲、穿上蓝布衫,打扮成民间仆妇的模样钻进街上普通的马车时,人们不由得想像他会对她这么说。“当初要是肯听我和许景澄、袁昶的话该多好,倒反把赤胆忠心拼命想救国的人给处死了。你那些个守旧派又怎么样呢?能把他们当作国家栋梁依靠吗?”或者别的“我早说过”之类的话。  慈禧逃亡图他们流亡西安期间,诏令继续以他的名义颁发出来。随着事情开始有所好转,联军坚持废除排外的端王和他儿子的一切权利并将端王永远流放,皇上看上去很有希望恢复他的皇位。但使人失望的是,条约的制订者仅仅满足于“诸国钦差大臣觐见中国皇帝礼节亦应一律更改”这样的条款,结果1902年朝廷回銮之后光绪皇帝仍然是一个囚徒。  每一个写过觐见慈禧太后一类文字的人都说“皇上坐在近旁,不过比她稍微低了一点”,但从未有人说出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宫里的囚徒,要让他们看见他离宝座不远,可又不能让他们跟他说话。公使们的致辞是由跪在地上的大巨们传达给慈禧太后的,答辞也是这些大巨作出的。虽说皇上的健康状况似乎很好,但没有人注意他。朝政的重荷仍然由太后代他承担,仍然由她“训政”。  “我见过皇上许多次,”何德兰太太告诉我,“许多时间里光绪皇帝都在场。我们每次在宫里时,皇上都陪着太后——不是在她身旁,而是落后几步。她坐下后,他总是离着几步在后面站着,除非她叫他坐下,从来不敢坐。他面容清秀而高雅,穿着深色的长衫。他是个孤独的人,与阿谀奉承的太监、聪明伶俐的嫔妃和珠光宝气的太后在一起显得毫不起眼。没有一个大臣在他面前叩着头压低声音颤颤抖抖地说话,惯于奉承讨好的太监到他面前也从不跪下。相反,我一次次看见他被太后这帮工于谄媚的仆人挤得靠在墙边上。  “有一天我们在宫里时,一个人高马大的太监站到皇上面前,把他完全挡住了。我看见光绪的手伸到那人肩头,默默地将他拨过来,让他看看他是站在谁的面前。当光绪抬起头来看这个身材高大的仆人时,脸上并无愤怒的迹象,只显出一副温和而可怜的笑容。我以为那人一定会在皇上面前扑通跪下的,没想到他只往左边挪了几英寸,依旧直挺挺地站在他前面。在宫里我从未见过有人向皇上屈过膝,除非是在外国人问候他或向他告别的时候。而大巨们和太监们每次跟太后说话都要跪下。这些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第一次见过光绪皇帝之后,他那双可怜而深沉的大眼睛在我面前有好几天久久不去。我无法忘掉它们,我决心只要有机会就对他说几句话,让他知道全世界的人仍然在希望他能将他所开创的伟大改革继续下去。但他被监视得很严,我从未发现和他说话的机会。而我们在宫中的全部时间里,他也从未跟客人、嫔妃、慈禧太后或是侍从说过话。  “有位公使告诉我,有一天召见之后,太后和皇上已经下了丹陛,太后正跟他的一位同僚说着话,他因为皇上离得不远,就对皇上说了句什么。太后立即打住了跟刚才那人的话,代皇上回答了他。  “有一次宫里只有我们四个人,都舒舒服服地坐着,皇上站在太后后面几步远的地方。她谈起了拳民运动,为损失了她的长指甲和她所找到的各式各样吉祥葫芦而惋惜。皇上很可能是听着这场没有他的份的谈话听腻了,静悄悄地出边门去了戏楼;当时那里正唱着戏。有一会儿太后并未觉察到他不在,但当她一发现他已经走了,脸上马上显得很是焦躁,转过脸去声色俱厉地问总管太监李莲英道:‘皇帝去哪儿啦?’太监们急忙东奔西跑起来,被差到一处一处去问。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说他在戏楼那里。焦躁的表情这才像乌云见太阳一样从她脸上散开了——有几个太监于是就留在了戏楼。  “我听说有时太后邀请皇上和她一起进餐,这时他不得不跪在她的餐桌前,只能吃她给他的东西。这种荣誉他并不企求,不过也不敢拒绝,因为怕惹她不高兴。”


第三部分中国的王公大臣

  在中国,对领导和控制舆论——各个方面的舆论,从村落里一群农民到最高级别的官员和皇帝自己——的力量进行的任何评价,都必须特别重视文人学士,即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通过科举考试又在逐年扩大之中。他们是社会阶层中的最高层。这一帝国的每一位文职官员都必须从他们中间选拔。他们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制衡机制完备的行政系统的基础。这一系统假如矫正完善并与现代生活和观念联系上,很容易就能博得全世界的艳羡。  ——切斯特·霍尔科姆《中国的真正问题》  有一天,北京某大亲王府上的总管太监坐在我书房里的时候说道:  “快到新年了。贵国过不过年呢?”  “也过,”我答道,“不过过得跟你们这里不是完全一样。”  “你们放爆竹不?”  “放。放爆竹方面,我们过年时跟你们倒是一模一样。”  “你们也像我们这里一样把欠下的钱全还清吗?”  “恐怕不。这个不是我们过年的内容。”  “我们王爷今年元旦要讨两房小。”他还没等我问就说道。  “真的?他好像已经有三位侧福晋了。”  “是有三个,可他可以有五个。”  “照我想起来,一个男人有那么多女人,家里怕会闹麻烦的。”我试探着说。  他一面用中国人说“别提了”的方式摇摇手,一面答道:  “这就难说了。要是这个女的看见王爷跟那个女的说话,这个女的就会吃醋。”他这话使我们窥见了一点中国上层阶级的某些家庭矛盾。不过有一点要记住的是,满族亲王除非有五个妾,每个妾又都生有儿子,要不他就得不到全俸。  新体制系统下主要的王公是庆亲王、肃亲王和溥伦。庆亲王自从恭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