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4-悲壮的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324-悲壮的历程-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哥哥    
    8。2上午11时    
    这天晚上,见二老精神好些了,组织上决定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于是,李向前及其他有关同志和我一起回到家中。。    
    尽管有一定思想准备,但爸爸、妈妈和弟弟还是无法抑制心头的悲痛,特别是妈妈,更是抱着我泣不成声。。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此时此刻,女儿多么想在妈妈怀里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压抑在心头多日的苦痛、悲伤与愁怨,统统爆发出来、倾倒出来啊!    
    然而,理智告诉我,我不能,我不能啊!事到如今,一切已无法挽回,做父母的最放心不下的不就是女儿吗?!只有女儿的坚强,女儿的安康,才是父母最大的希望,最大的安慰啊!我不能放任自己,我不能给亲人雪上加霜啊!    
    “妈妈,你们别太难过。。这么大的天灾,谁也无法抗拒,遇难的不是我们一家一户,是千家万户啊。。云年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 他死得其所。。我会正确对待不幸的,组织和同志们都很关心我,你们就放心吧。。千万别太难过,身体要紧啊。。”    
    那一夜,我与家人在一起,我们互相安慰,彼此鼓励,相互依偎着、搀扶着,度过了那个难熬的不眠之夜。    
    8月3日    
    晨曦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黎明。    
    让我备感欣慰的是,爸爸、妈妈没有被悲痛压倒,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文艺工作者,他们默默地咽下悲伤,用意志支撑着多病的身躯,挺起胸膛,伸出臂膀,用深情的母爱和伟大的父爱,为女儿撑起一片蓝天,呵护着她走过风雨,走向明天。。    
    上午,刚刚从噩梦中走出来,妈妈就用颤抖的手拿起笔,写了一封长信,向剧院党支部的鲍占元同志,详细汇报了来石后的情况。在信的最后,妈妈写道:    
    这次除〔云年〕他们六位同志外,地震局所属的唐山地区地震队也有些同志牺牲。这样严重的损失,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里的领导除本职工作外,还需做大量的家属工作。为了不给这里的领导增加麻烦,为了能使女儿全力投入工作,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正确对待。。我们一定以革命利益为重,尽量克制自己,经受住这次考验。    
    。。    
    。。这里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很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送粮、送菜、送药。因为怕我们经受不住,在什么时候、怎样告诉我们〔云年遇难的消息〕,    
    都是经过再三考虑的。有党和同志们的关怀,我们一定会注意身体,正确对待,请同志们不要为我们着急、难过。    
    8月4日    
    云年,我知道,你走后最放心不下的还有你天津的双亲和家人:那茹苦含辛养育了8个儿女的慈祥的母亲,那对你寄予无限期待、望子成龙的父亲,那最最疼爱你的年过八旬的奶奶,还有亲如手足的7个兄弟姐妹。。由于你的聪慧、上进,你从小就是贾家的骄傲,贾家的希望,失去了你,让这个家庭,让年迈的双亲,怎么承受啊!    
     不仅如此,天津的家人原本也身处灾区啊。受唐山地震的波及,天津市区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震后,亲人们也只能在街头露宿。他们身受双重打击,他们是心力交瘁,苦痛难熬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能承受痛失亲人的噩耗呢!    
    贾氏八兄妹    
    (1971年摄于天津)    
    二哥于8月2日来石报告了天津的近况,更增加了我们的忧虑:家中虽然老小平安,但日夜牵挂着远在唐山的你。妈妈整日埋头照顾家人,常常独自饮泪叹息;爸爸则整日街上徘徊四处张望,痴盼年儿几近癫狂。。    
    面对此情此景,我和二哥与组织和同志们很快做出决定:对天津的老人只能先瞒一段时间再说。    
    于是,我提起笔来,给天津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言不由衷的“平安”家信;与此同时,二哥给大哥写信通报了实情;我们开始了对天津家人做安抚工作的艰难历程。


悲情岁月凝视着静静躺在表盘上的指针(4)

    8月8日    
    政工组的同志告诉我,近日准备到天津大哥工作单位去,开始着手云年家属的工作。    
    看来,事情不能再瞒下去了,再难,这一关也得去闯啊!做儿媳的身不由己,不能亲自到天津去为老人分忧,也只有拜托家中的大哥和姐夫(常小秋)了。于是,我定下心来给天津写了一封信,我企盼 着家人们能顺利地闯过这道关口,特别是年迈的双亲,千万不要再出什么事了!    
    大哥、小秋:    
    你们好!请我局政工组同志带去此信。    
    最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对我们全家是个沉重的打击,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悲痛!    
    。。    
    事情既已发生,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你们两位党员同志,能挑起家里十几人思想工作的重担,帮助组织上妥善做好家属工作。。    
    关于如何进行工作的问题,我的意见是:    
    ①    
    先逐个做好爸、妈以外其他人的工作。。要一个一个地采取避开家人单独进行的做法,不要被爸、妈觉察。。    
    ②    
    对爸、妈谈到什么程度,怎样谈,你们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考虑到父母的身体和云年在家中的地位,我十分担心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悲痛。特别是眼前住在外面,又日夜惦念亲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消耗一定是很大的。因此,望你们做通了其他人的工作后,共同好好分析一下情况,根据爸、妈当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做出妥善处理。。如果情况不允许,可以再瞒一段时间。    
    ③    
    在有关问题与父母见面时,务必让秀芬〔大嫂的妹妹,医务工作者〕或他们单位的大夫带上针、药等抢救用品一同前往,以免发生意外。    
    ④    
    整个进程时间可以拖长些,一定要做好一人的工作再做第二人,不要弄得全家出现悲痛气氛,影响父母。。    
    。。    
    本来,这次我应与局里同志一同回天津与你们见面,但因当前工作紧,身体不太好,且目前见面可能会增加彼此感情上的刺激,组织上的意见就不让我去了。我在适当的时候会去天津看望全家的。    
    。。    
    非比    
    76。8。8    
         
    8月13日    
    姐夫常小秋从天津来信,从中得知爸、妈已在当日知道了实情,由于事先一层层做好了工作,总算闯过了这一关,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非比:    
    大哥11号艰难地安抵天津了〔是去京见我局政工组的同志?〕,12号便到爸厂子里向领导汇报,当天下午爸厂子里便通知爸13日去厂一趟。大哥在此期间一直没和我们见面,其间由老六传递消息。    
    总之自11号得知三弟噩耗以来,我们几个稍有点理智的人一面尽力克制自己的悲痛心情,一面向爸、妈做工作,让二老在精神上有所准备。13日大哥、爸及药厂领导都来家中,给妈做工作。总算还好,没出什么事故。    
    这些天来。。爸总是在回顾老三成长过程,妈躺在硬板床上不住地叹息,呼儿。我虽是贾府外的人,此时此景,心也被二老悲痛声搅碎了。我虽和三弟生活不在一起,他的才智、干练及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老三的不幸,不仅你失去了亲人,我们失去了亲人,我更惋惜的是,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正将出成就的科学工作者。    
    你的损失,你的悲痛无疑是很大的,我无法代为分忧,还是希望你珍重自己身体,我们也是一样,化悲痛为力量,让老三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这两天让妈妈、爸爸先定定神,再准备按预先商量的办事,送妈妈来石家庄。    
    代问伯父、伯母、陈冀、小眉好!    
    向两个孩子也问好!    
    小秋    
    1976。8。13    
    见到这封来信,我真是百感交集:多么好的家人,多么识大体、明事理的老人啊,我真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承受着痛失亲人、痛失爱子的沉重打击。    
    但愿他们尽早从噩梦中走出来!    
         
    8月25日(?)    
    不知苦熬过多少不眠的夜晚,不知流淌了多少辛酸的热泪,你妈妈终于从悲痛中站立起来。    
    这天下午,她拖着多病的身驱,强忍心头的哀伤,在妹妹老七的陪同下,风尘仆仆从天津来到石家庄。她是不放心我啊,她要亲眼看看我和孙儿,她要亲自帮我抚平伤痛。。    
    我从办公室匆匆赶回家。    
    “妈。。”见到妈妈那慈祥的面容,憔悴的身影,我忍不住泪如泉涌。    
    坐在床头,我们婆媳二人抱头痛哭,向离去的亲人发出无望的呼喊:云年,你才33岁啊!你怎么就忍心离我们远去,抛下年迈的双亲,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让人生的三大不幸,同时降临到我们头上?这不是太残忍了吗!


悲情岁月凝视着静静躺在表盘上的指针(5)

    幸福的四口之家    
    ——仅有的一张“全家福”    
    然而,云年,可以告慰你的是,我们终于一步步走过来了!    
    后来,你妈妈把贾军带回天津上小学,我的双亲又把贾谌带回北京上了幼儿园——他们怕我无力抚养年幼的孩子;我则一个人留在了石家庄,继续着你未尽的事业。。    
    9月24日,我终于来到了唐山,来到了你献身的地方。    
     来到你的身边,我心里似乎踏实了许多。然而,我暂时还无暇去看望你和你的战友,因为国家地震局唐山地震工作队的现场考察已近尾声,进入了紧张的总结阶段,许多工作等着我去做。    
    我参加了唐山工作队前兆综合预报总结。在唐山机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我与同志们一起,风餐露宿,日夜奋战,潜心研究观测资料,认真回顾震前的监测情况。趴在用废木箱搭成的“桌子”旁,我一笔笔写下唐山地震的教训,一次次思索预报“唐山型”大地震的途径,度过了人生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直到10月底,工作队即将撤离,我才去了墓地。。    
    已是深秋时节,大地不再翠绿。出发时,天即下起了小雨,仿佛苍天已听见我的心在哭泣。    
    霏霏细雨中,汽车驶出唐山市区,沿着公路向东驶去。凝望着车窗外匆匆退去的雨丝,往事扯不断,理还乱,犹如这绵绵秋雨。我强睁泪眼向车外望去,想把这条伸向亲人长眠之地的大路铭记,但只见雨雾笼罩着天地,眼前是一片迷离。。    
    汽车行至唐山越河七公里处在路边停下。    
    秋风瑟瑟,荒草凄凄。我跳下车,泪水拌着雨水,蹒跚着穿过泥泞的小径,走进亲人的栖身之地。    
    失去父亲的两个孩子与爷爷、奶奶在一起    
    这是一片稀疏的小树林,几    
    黄土垒成的坟丘一字排开,静静地卧在树下,坟茔前插着的小木牌上,用毛笔书写着主人的姓名——人 们告诉我,这已经是最大的奢侈了,因为在你们身边,在这个叫做于家店的地震遇难者公墓里,几乎看不到其他人的坟冢    
    ,更找不到几尊碑碣。。    
    “云年,非比来了,她来看你了。。”    
    面对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