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要害处了!首先,阴阳不是迷信,而是哲理。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运动着的。
阳:代表向阳的、光明的、温热的、高凸的。
阴:代表背阳的、晦暗的、寒冷的、低凹的。
这样我们就可知道: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以人体而言: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为阳、六腑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对阴阳的划分,无论客观或微观,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大到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小到人体内的细胞……
到此,你也许会说,我知道什么是阴阳了,我想再听听阴阳之间的关系。
我举几对最简单的阴阳例子来讲这个问题。
第一,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高凸为阳、低凹为阴,夏天为阳、冬天为阴,说明阴阳是相对立的。
第二,一天之中,白昼过后是黑夜,黑夜过去天又明。一年之中,从春分开始阳渐长,阴渐消,春夏是阳渐长而阴渐消,秋冬则是阴渐长阳渐消,说明阴阳又是相统一的。
《周易》杰出的整体养生观
整体养生观是《周易》宝贵理念。
我举一个例子。
一天,我和来自西方国家的一位留学生一起吃饭,他问我:“杨教授,体虚吃什么最补?”
我说:“用整只鸡去除肠子之外,包括五脏炖2个小时后吃,这样就可以补气。”
他说:“在我们西方国家,吃一只鸡腿就行,主要是补蛋白质。”
我说:“你们补蛋白质的效果不如我补气的效果好。”
“老师,您有科学根据吗?显微镜下只看得见蛋白质而看不见气。”
我说:“不错,显微镜下是看不见气,但是我们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断是你们西方局部补的效果好,还是东方《周易》整体补的效果好。”
“怎么看呢?”
我说:“可以用几只鸡腿的浓缩汁和整只鸡的浓缩汁分别去喂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它们的血象、骨髓象等,就可看出是东方的方法效果好,还是西方的方法效果好。”
结果证实了我的观点,这就是整体观。
太极生命钟提示我们:衰老开始于阳极期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3计 解读《周易》的抗衰老智慧(2)
对于衰老开始的时间,大约有三种观点:
第一,认为与生俱来。
第二,认为从性成熟期开始。
第三,认为生长期一结束,衰老即告开始。
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人的生死过程也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因为生为阳,死为阴,所以人的生命过程也就是太极阴阳消长、转化的过程,太极图是最好的概括。
我们先来看一下太极生命钟图示:
太极生命钟图示
太极生命钟提示我们:
根据太极生命钟理论,阳极而阴生,提示衰老开始于阳极,也就是太极图的午时。
从后天八卦而言,离卦为阳之极,阳极则阴生,故《周易》说:“日昃之离”,也就是说,太阳偏衰,阳气已开始登极而衰。
第一,阳极而阴长,就是说阳极才开始长阴气,也即阳极期才开始衰老。
每一个物种都有固定的寿命钟。
人生如同一个太极钟,也如同一个八卦钟。
太极钟的规律是,寿命钟越长则阳极越远,衰老也开始越晚。
第二,阳极期应该是什么年龄?
人的阳极期,应该取决于寿命钟的长短。
10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50岁。
12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60岁。
160岁的寿命钟,阳极期应为80岁。
第三,按照太极生命钟理论,阳极开始衰老,因为阳极而阴长,那么开始衰老的年龄就应该是50、60、80岁。
80岁才开始衰老,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理论。按照《周易》这一理论,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理直气壮地至少活过80岁。
第四,衰老并非是匀速的。
就是说,衰老从阳极阶段开始,也即从50、60、80岁开始衰老,但也只是缓慢衰老,因为从午时到酉时阶段,虽然阳已渐消,阴已渐长,但占优势的还是阳气,只有到酉时以后,阳气才处于劣势。于是从酉时开始,衰老的进程大大提速。到子时阳气已无,于是生命也就终止了。
太极生命钟提示我们:保护阳气是抗衰老的重大原则
——为什么要保护阳气?
太极生命钟提示了阳气的盛衰是生命存亡的重大因素,其规律是:阳长阴消及阴长阳消。
如果人的寿命为一整天。那么,子时至卯时,是阳长阴消阶段,阳气渐长、阴气渐消,阳气生长很快,于是人体的生机也逐渐旺盛,阳气渐盛。
卯时到午时,阳气渐处优势,阴气已趋劣势,人体以阳气为主,生长渐趋均衡。
到了午时,是阳气登极阶段,生命活动也处于鼎盛时期。
午时至酉时,阳盛极而衰,阳极而阴长,阳渐消而阴渐长,衰老逐渐来临,但阳气尚处优势,衰老缓慢发生。
酉到子时,阳气迅速衰落,阴气渐处优势,衰老大踏步而至。
子时,阳气消亡,生命终止。
阳气的盛衰存亡与生命活动的强弱有着重大的关系,这也启示我们,保护阳气是抗衰老的重大原则。
——如何保护阳气?
第一,保护阳气,首先要保护肾气。
因为肾气是人体阳气的来源,命门是生命的火种,阳气之根在肾,所以要保护肾气。
冬天尤其要护腰,因为命门在腰部,所以衣服要穿暖。
寒从下袭,足部不能受寒。
得了肾病要即时就医治疗,关于肾的养生见第10计所述。
第二,日常起居做到以下几点。
不做过分激烈运动,以免损耗阳气;
不过劳,以免伤害阳气;
不大量出汗,以免过度损耗阳气;
不吃过寒性的食物、药物,以免损伤阳气。
推迟阳极期的到来就可以延缓衰老
由于衰老起始于阳极,所以,只要延长阳极期以前的任何阶段,使阳极盛期推迟,就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这是太极生命钟给我们的重大启示。
那么,该如何有效推迟阳极期的到来呢?
第一,延缓性成熟期的到来。青少年阶段要把重心放在大脑的发育上,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脑的开发方面,防止早恋、早婚、早育,这样性成熟期推迟了,阳极期也会随之推迟,那么衰老的进程必将得到有效的延缓。所以青少年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第二,中年以前,要注意不能过用阳气,否则会促使细胞分裂加速,导致阳极期提早到来,那么衰老也就会接踵而至。如过度操劳,长期超负荷劳动,工作过度紧张,早婚、早育,皆可导致早衰的来临。
第三,老年人要注意呵护阳气。老年人,尤其在六七十岁(相当于一日之中的酉时)以后,阳气衰减,渐处劣势,就更应注意保护阳气,否则衰老会大踏步而来。
《周易》启示了阳气在生命过程中重大意义,阳气的盛衰有无关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所以保护阳气,成了《周易》抗衰老的第一启示。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4计 发现《黄帝内经》的抗衰老奥秘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其寿命可与天地齐(即所谓“寿敝天地”)……
心肺肝脾肾五脏 合理调养活得长
《黄帝内经》四长寿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长寿方法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上古天真论篇”中,论述了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长寿之道。
真人: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即善于把握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养生的真人,其寿命可与天地齐(即所谓“寿敝天地”)。
至人:善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是说能把养生与阴阳的变化相合,顺应时令往来的至人,寿命都很高(所谓“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圣人:善于“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指能顺应天地正气养生,而避其非时邪气的人都可活到百岁(所谓“亦可以百数”)。
贤人:善于“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就是说能按天地四时变化、日月盈亏养生者,都可尽其天寿(所谓“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就是说,凡是能顺应天时地宜养生的,便可长寿延年。因为《黄帝内经》强调生命本来就是源于天地的。所谓“人生于地,是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就是因为能顺时养生,所以都长寿。
《黄帝内经》突出四季养生对延年长寿的意义
四季养生是《黄帝内经》顺时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也就是说,四时阴阳变化,产生的阴阳气化的交替,是生命活动的本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对四季养生精髓的提炼。由于一年之内,春夏阳长阴消,以阳为主,所以春夏应养阳;秋冬阴长阳消,以阴为主,所以秋冬应养阴。
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可参见拙著《杨力四季养生谈》。
《黄帝内经》对抗衰老的认识
——强调人可活到百岁
还是在《黄帝内经》开篇的“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提出早衰的原因
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不节——“以妄为常”,损伤形神。
第四,情志不节——“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损伤形神。
以上各种因素会导致真气的耗散,“……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提出抗衰老的五大原则
第一,四季养生:“法于阴阳”——不违背天时气候。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饥过饱。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第五,劳作养生:“不妄作劳”——工作不过度。
总之,《黄帝内经》指出:形与神俱,可以活到百岁。
——提出导引吐纳的抗衰老方法
导引吐纳起源于我国中原一带。《黄帝内经》认为,中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