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5-杨力抗衰老36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35-杨力抗衰老36计-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面,我给大家画一个图来表示:    
    胜复郁发规律示意图    
    尽管天气经常会有某气太过(太强)、不及(太弱),那么经过彼此胜复郁发的调整制约,就可恢复为平气。对此,《黄帝内经》用下面一段话作了概括。    
    “五运之政,犹权衡止,高者(太过的)抑之(制约),下者(不及的)举之(助之),化者(正常的)应之(顺之),变者(有胜色的)复之(复色来调节),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举例来说明:“岁木太过(五运木气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胀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分析:“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胀满”指风气太过,致肝气太盛,肝木抑克脾土。“忽忽善怒,眩冒巅疾”指风木太过致相应的肝气太盛。即:肝木→脾土(胜气)(郁气)。    
    治疗原则:必抑其郁气,是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必抑其郁气:指致郁之气,就是指要折泻肝木太过之气。先资其化源,指资其母气,如土气被郁,则资其火气(因火生土)。抑其运气:指折泻太过的本脏,如泻肝。扶其不胜,增补受肝木制克的脾土。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胜复郁发,是五行承制的最高规律,也是人与自然五行能保持和谐的最高原则。    
    五行和谐与养生    
    ——阴阳平衡,五行和谐是生命的根本    
    第一,什么是阴阳平衡?正常人体的五脏呈现着阴阳平衡、五行和谐,关于阴阳平衡就是指脏腑的寒热、气血、水火都保持着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关系,具体为人体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之间的平衡。    
    第二,什么是五行和谐?五行和谐指五脏之间维持着五行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维持着正常的生克制约关系。生克制约的目的在于维持五脏之间的相对平衡。如何才能保证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呢?    
    五行和谐与人体生命的关系,引用明代大医家张景岳的一句名言来概括: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也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生而无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这就是说五脏之间其五行的互制互助的关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第三,阴阳平衡与五行和谐共同成为维护生命活动的根本。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其中:    
    阴阳平衡是五行和谐的基础。五行同样也分阴阳、五行之间,同样保持着阴阳消长转化的关系,其中,火、木、金属阳,水、土属阴,阴阳平衡,五行才能和谐,所以阴阳平衡是五行和谐的基础。所以只有阴阳保持平衡,五行之间的承制关系才能正常进行,五脏之间也才能保持和谐。    
    五行和谐是阴阳平衡的保证。五行生克规律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进一步应用,所以五行和谐的实质也是脏腑阴阳平衡的进一步体现,阴阳平衡与五行和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如果阴阳失去平衡,那么五行和谐也会紊乱;同样,五行和谐受到破坏,那么阴阳就不可能维持平衡。所以维持阴阳平衡、五行和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五行和谐关系被破坏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后果?    
    ——什么是五行失和?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7计 平衡阴阳,和谐五行(3)

    五行失和,就是指五行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主要指五脏之间由生克关系变成乘侮关系,所谓“亢则害”。    
    如肝木正常对脾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叫做木克土,是正常的制约关系,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肝木之气过盛就会乘克脾土太过,影响了脾的正常功能,这就叫做肝木乘克脾土,于是肝脾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乘侮,导致脾弱肝旺。    
    ——五行和谐被破坏对人体生命有什么影响?    
    第一,轻度(五行轻度失谐):可导致五脏功能轻度紊乱,主要可表现为二个脏气的盛衰失调,如肝木太过乘克脾土引起的脾弱肝旺。    
    第二,中度(五行中度失谐):导致脏腑功能中度紊乱,主要可表现为二个以上脏气的盛衰失调,如肝木太旺,不但会过分抑克脾土(肝木乘脾土),而且还会反侮肺金导致肺金受抑,使三个脏器的盛衰失调。于是出现脾弱肝旺肺失治节,临床上可出现头部巅顶作痛,腹痛少食,干呕咳逆,治疗当“培土生金”平肝。    
    第三,重度(五行重度失谐):导致五脏六腑功能紊乱,从而危及生命。    
    ——导致五行失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饮食偏颇。长期过食某一种食品,可导致某一脏气偏亢,从而引起生克关系的改变。如过食酸味可引起肝气偏亢,从而引发脾土受制太过而出现不思食等肝旺脾弱的情况。同样,过食甘(甜)味可引起脾气太盛从而使肾受制约。所以对五味食品,酸、苦、甘、辛、咸就不能偏颇,以免引起脏气偏亢而致五行失谐。    
    第二,情志偏激。我们知道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情是和我们的五脏相应的,其中,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悲伤肺,惊恐伤肾,忧思伤脾。这样就会引起人体脏气受伤而被相应的五脏气所乘克,从而产生五脏生克紊乱,五行失谐,使五脏功能紊乱。    
    所以要保持五脏和谐,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让情绪过偏、过激。    
    第三,久病失治。久病失治,往往可以对脏气损伤,从而导致五行和谐被破坏。    
    第四,过度劳累。劳累往往是导致五脏受到损伤,引起脏气的衰弱。如房劳伤肾,可引起肾水虚衰,而致脾土乘克,出现脾胃症状等。    
    第五,气化失常。气化,这里指五运六气。由于五运六气气化失常,引起人体五脏五行失谐,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如由于天气中某一气化太过、不及,引起人体五脏生克制化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脏腑五行失谐。    
    举例来讲:如土年太过,湿化太重就会导致土气太亢,引起脾旺肾衰(脾土乘克肾水),就会出现脾肾的症状。又如,燥化太过,可导致金旺肝郁(肺金乘克肝木)。再如,风年太过,风气太行,肝气太盛,就会压制脾土(肝木乘克脾土),甚至反侮肺金那就会出现肝、脾、肺三个脏器的五行失谐,甚至影响到整个五脏。    
    所以,大自然五行失谐常常是导致人体五脏失谐的无形杀手。    
    如何纠正五行失谐?    
    ——纠正轻度失谐    
    第一,通过五味补养进行调治(食补)。①气化不及引起脏气偏虚的,可根据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进行纠正,如肝虚的可多吃酸的以补肝气,脾虚的可多吃甘甜以助脾。②气化太过引起脏气偏亢的,可根据辛胜酸(金克木),咸胜苦(水克火),酸胜甘(木克土),苦胜辛(火克金),甘胜咸(土克水),如肝木过亢,可吃辛味食品来佐金平肝,同样肾水太过可用甘味食品健脾以制肾。    
    ——纠正中度失谐    
    五行中度失制的,如果导致疾病的,就要通过医生辨证论治,用寒、热、温、凉的中药来纠正脏腑五行失谐,恢复其五行生克制化,达到五行和谐。    
    ——纠正重度失谐    
    如果属于五运六气气化引起的,就要用运气承制规律纠正,具体是按运气辨证进行论治,只用一般辨证论治恐怕难以纠正(中医师请参考《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总结的五运六气规律进行治疗)。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8计 节能者,长寿

    生命好比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生命也如一盏油灯,拨得越亮,灭得越早……    
    人体能量不浪费 静静调养赛乌龟    
    生命好比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生命也如一盏油灯,拨得越亮,灭得越早。如果想让生命的灯烛长亮,就请节能养生吧!    
    生命节能在抗衰老长寿中的重大意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耗完就没有了,就像一只蜡烛或一盏灯,点完就熄灭了。所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那就提示我们,人一生中的能量要合理安排,懂得使用,才能让生命之灯长亮。    
    机器是钢铁做的,尚且还要节能,何况是人,更要好好珍惜。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就希望寿命延长、再延长。的确,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仅有一次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    
    生命节能的原则    
    生命节能的原则是不要浪费生命,要合理安排。    
    一生之中,一年之内,一天之中,生命能量都要合理安排。该快节奏时要快,该慢时就要慢。该紧的时候就紧,该松的时候要松。总之,要把握好和节约使用生命能量的度。    
    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是生命节能的三大法宝。    
    第一,静养生、慢养生、低温养生都能使心跳减慢。心跳减慢,呼吸也就会减慢,这样生命活动就要进入到低消耗的状态,人体的阳气和阴精就会得到保护。    
    第二,静养生、慢养生、低温养生对人体五脏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其中,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有效。    
    第三,静养生、慢养生,尤其低温养生对大脑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生命储备在养生长寿中的重大作用    
    生命储备是对生命的蕴藏,主要包括食、眠、性三大本能养生。    
    第一,食养生是对生命的营养储备。①营养必须全面,不能偏废。②摄入和排出要基本维持平衡。③补泻要得当,才能维持阴阳平衡。    
    第二,眠养生是对生命的充电。睡眠的目的是为达到对生命的涵养和储备。所以睡眠必须充足,并且要会睡子午觉,提高睡眠质量。    
    第三,性养生是对生命阴阳的调节。性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阴阳的平衡,节欲保精是性养生的第一要义。    
    切忌纵欲,一定要节欲,这是保肾精、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一部分第9计 脑不衰,则全身不衰(1)

    避免脑过度疲劳的三大法宝:    
    左右脑交替法    
    手脑交替法    
    潜、显交替法    
    脑是人体小太阳,“太阳”决定体健康    
    脑与全身衰老    
    ——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正如《周易》所说:“乾为首”,“乾为君”,“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者(中医的心包括脑),君主之官”,就是表明心脑是全身五脏六腑的总辖,要全身不衰,就要脑先不衰。据文献记载,脑部发育与寿命相关,即脑部发育与寿命成正比。哺乳动物中人脑最发达,人的寿命也最长。    
    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能支配及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因此脑衰就会导致人体失调、失控而发生衰老。    
    ——大脑存在着衰老控制中心    
    大脑中的下丘脑及垂体是人体的“衰老控制中心”,如果这些器官失调,就会引起生命活动紊乱而引起衰老。    
    ——脑血管硬化将加速衰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