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解海龙文字整理/张 杰 1991…1993年 如果说有一个人用照相机推动了一场撼天动地的运动的话,那就是解海龙与他的“希望工程”纪实摄影。 九十年代初,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的解海龙在农村采风时注意到很多孩子想上学而上不了学,促使他产生了要设法拍下这些贫困孩子是如何渴望读书的想法。当时青基会正在准备开展“希望工程”的活动,意在倡导大家“少抽一根烟,少喝一杯酒”,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解海龙得知后,便跑到团中央请缨,要为“希望工程”拍片子,如实反映中国农村失学孩子渴望读书的现状。他认为城里人看了他拍的片子不会无动于衷的,只要他们帮一个孩子上学了,他的片子就没白拍。 1991年初,为了用照相机把那些贫困地区的农家孩子因生活困难而不能入学受教育的情况记录下来,解海龙买了地图,东拼西凑,找了一些经费,开始对边远地区进行采访。 解海龙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大别山老区,拍摄了一批感人至深的照片,诸如“大眼睛”小姑娘,“小光头”,流着鼻涕喊“我要上学”的贫困失学孩子的照片,还有姐姐把得到的救助款让给妹妹上学,妹妹哭了的照片,甚至于还有为攒学费而背砖的小女孩的照片等等。那一年,解海龙乘硬座火车、搭拖拉机、驴车等交通工具,马不停蹄专门往大山里走,整整一年的时间跑了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了70个胶卷。天热他就往南跑,天冷他就往北跑,专门去体会孩子们的辛苦。费用紧张时,他就住在老乡家里,吃饭总是两个饼子一碗菜汤,有时一天还要走四五十里山路。就这样一路艰辛地拍下去,到1992年4月份他返回北京,终于拿出了整套的东西交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非常感动,大家都流着泪掏钱,急切地希望以此办个展览,于是就在4月份,首先在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请了五十家新闻单位,每个单位给一套照片,一套40张,很快,几乎天天都有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在各种书刊里出现,随之在当时还产生了三个热门话题:一是关注贫困;二是关注教育;第三个就是关注儿童,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 开始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10月,解海龙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湾两地展出。当时北京的展览是中国摄影艺术节中的一部分,国内外名家荟萃。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解海龙的照片却引发了强烈反响,10天之间,数万人蜂拥而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老人边参观、边擦着眼泪,感慨万分。许多大中小学学生排着队来参观,他们把钱放在地上,一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解海龙第一次感受到了摄影的巨大力量,也第一次认识到他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 十天之后,影展结束。华北油田将解海龙的影展搬到油田继续举行,随后那里又掀起了结对救助失学儿童的高潮。武汉一家婚纱影楼搞店庆,老板取消了原计划好的宴请活动,用这笔钱搞“希望工程”影展,效果很好。这之后,影展又接着在广州、珠海、青岛、上海、合肥、香港、澳门等地巡展,所到之处,即起轰动。台湾台北、台中、高雄三大城市的巡回展出共展出八十多天,在台湾轰动一时。 展览过后,人们纷纷将捐款寄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不到八个月时间收到善款上亿元。许多人在汇款单上写道:“请把钱转给‘大眼睛的小姑娘’”。有时一天就能收到捐款数万元。捐款源源不断,日益剧增,每年数以亿计,各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悬挂了解海龙的照片,北京地铁火车每节车厢贴满了解海龙拍摄的宣传画。看到此情此景,解海龙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本想这些照片不会顺利发表,没想到却能及时发表并引发了社会上潜在的巨大慈善力量。这些捐款人大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生活也不富裕,可容不得别人比他们更难。这些都让解海龙深深感动,于是他趁热打铁,开始筹办个人影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并参与进来。 回顾以往,解海龙曾感慨地说,拍摄条件艰苦并不是他最大的困难,困难的是他所拍摄这一专题,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当时社会上提倡主旋律,要求摄影家多拍、多表现明亮的一面。可这个专题记录表现的全是土老破旧、老少边穷的教育现状,照片非但不能发表,而且还会惹来麻烦。在这样的压力下,解海龙仍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不能眼见这些孩子在校园外面徘徊,很多孩子哭着要上学,家里没有条件,他们就上山砍柴,或捉些蝎子卖掉,或剪掉指甲、头发换钱,解海龙被完全感动了,无论如何,这件事他也要坚持做下去,惟有把这件事做好,他也就算不枉拿十几年相机了。 在农村拍片时,解海龙经常遇到麻烦,备受冷落,地方领导不愿意解海龙给他们“曝光”,也不认为这些图片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效益。这样一来,进度很慢,车子找不到,解海龙走路便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解海龙在一所刚下过雨的破旧学校拍照片,但没曾想他被一位年轻教师误解,扭打之中,弄得满身泥水,让他心里很难过。教师们的生活很清苦,每月工资不足几十元(还要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垫付),可一旦他们见解海龙拍照,心情总是不悦,生怕给社会丢脸,于是便百般阻挠。尽管这样,解海龙仍不改初衷,依旧爬山涉水,风来雨去地四处为失学孩子们奔走拍照,每到一处他就被那些穷苦孩子祈盼上学的眼睛所感染,往往一个心酸的故事没有溶化,又一个心酸的故事便哽在他的心头,开始,解海龙不由自主掏出一些零钱给他们,但他很快发现,那样做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他感到单凭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必须通过真实的照片来唤醒更多的人来捐资助学,于是他常想,一定要多拍快跑,让他们尽快得到失学救助。
希望工程希望工程(2)
1992年底解海龙被调到《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几年里他利用出差之便,在全国二十六个省区的近百个县进行了采访,并跟踪采访了许多他曾拍摄过的主人公,了解了他们的近况,及时进行报道,那时社会上很多人开始做解海龙的后盾,只要他拍到哪个穷孩子、穷学校,他们就帮着他上学就给盖学校。 当时有件事也非常感人,贵州窖子山煤矿有242个犯人寄给青基会1106块钱,他们每个月有五块钱的零花钱,这是每人三块、五块凑出来的钱,他们说看了解海龙的照片非常感动,说:“我们都是犯了罪的人,不希望小弟弟、小妹妹再像我们似的,因为没有文化成为法盲而导致再去犯罪,我们希望这些孩子都能上学。但我们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我们是犯人。”解海龙知道后就专程去看他们,给他们讲希望工程的故事,然后给他们鞠躬说:“你们在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你们是闪光的,我代表山里的孩子给你们鞠躬。你们要在服刑的这段时间里面,多做好事,早些出去,到时候,你们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社会做好事的。”当时犯人们听得全哭了。 1993年12月,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解海龙去西柏坡采访,突然就收到了一张一千块钱的汇款单,上面也没有什么话,解海龙当时很纳闷,他最近没发表什么作品呀,稿费也不应该这么高呀。后来他收到一封唐山来的信:“我们是《唐山晚报》和《劳动报》的记者,也报道过贫困儿童上学的问题,但是没有你的功劳大。这两天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歹徒在抢妇女东西的时候,被我们抓住,扭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就给我们戴上了大红花,而且每个人给了五百块钱。这个钱,我们不知道怎么用,还是给你,你认为该把这个钱给谁就给谁。”这个钱的含金量让解海龙感到沉甸甸的,拿了这个钱解海龙就到农村转,很快找到了一家,两个孩子都失学了,一个初中、一个小学,父母和奶奶在一年之中都不在了,这笔钱给这家人是救命的,解海龙于是就把钱转给了这家人,这家人跪在那就磕头,解海龙只得说:“你要磕,也别给我磕,你们就往唐山那边的方向磕。”1994年,解海龙还将拍摄照片获得的稿费捐助了5名青海省的失学儿童,孩子们来信对他说,不知称你是叔叔还是爷爷,也不知你在哪里工作,感谢你对我们关心和帮助。1997年解海龙将拍摄这组专题所使用的一架个人相机拍卖,所得的五万元钱也捐助给了“希望工程”。 解海龙曾说,只要山里孩子都上学了,“希望工程”也就达到目的了,最早我们说的口号就是“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没上学,‘希望工程’的神圣使命就没有完结”。 “希望工程”运动开展以来,为了点燃希望圣火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北大毕业的姜森,自己就有一段悲凉的求学历程,看到了贫困儿童失学的惨况,他说:“我已流了泪,就是不让别人再流同样的泪。”于是他守下誓愿,每年要捐出一个月全部的工资,还有一位在部队的刘飞写信给基金会,指名要捐助给河南解海龙拍摄的那位为让妹妹上学而转让助学金的杨小妹妹。刘飞在信上说:“她是多么可爱,我愿意资助她上完小学、初中……大学,她能考到哪,我一定资助到哪,哪怕要借钱!”的确,“希望工程”不仅救助了失学的孩子们,同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海内外中国人的赤子之心,洗刷澄净了人们的灵魂。 而某种意义上,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便是点燃这场圣火的希望火炬,“大眼睛”女孩本名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1991年4月6日,张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小明娟抬头望向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解海龙的照相机捕捉到了。“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在张湾小学课堂上看见了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我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在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并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而为了拍摄“大眼睛”等贫困农村儿童,解海龙曾花了十年时间,行程了两万多公里,奔波了26个省的128个县,其间拍摄了近万张底片,接触了一百多所学校的上万名孩子,对此,解海龙可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截至2003年年末,希望工程这场规模空前的爱心大行动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资助250多万名农村特困学生上学读书;援建了9508所希望小学和150多所希望网校;为1万所农村小学赠送了“希望书库”和“希望图书室”;为2000余所希望小学配备了“三辰影库”;培训奖励了12000余名希望小学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评估报告表明:希望工程已成为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