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这媒人便又来到了洪家,跟郑说起全部吴姓人都对郑这水平甚为叹赏,但吴母却坚决不同意,说郑是已有家室之人,如果嫁给他,难道还要女儿去做他二房不成?而媒人遂把郑词交给了吴女,并实说郑已婚娶。业经仔细阅读过郑词的吴女,当下竟大不以为然了,她觉得郑满腹经纶,即使家中有了妻子也无妨。说到这里,媒人就给他拿出吴女次郑词原韵的唱和之作,道是:
爱风流儒雅,看笔下,扫云烟。正困倚书窗,慵拈针线,懒咏诗篇。红叶未知谁系,漫踌躇无语小阑前。燕子知人有意,双双飞向花边。
殷勤一笑问英贤,夫乃妇之天。恐薛媛图形,楚材兴念,唤醒当年。叠叠满枝梅子,料今生无分共坡仙。赢得鲛绡帕上,啼痕万万千千。②
读罢吴女这首和词,郑也甚为钦佩,并对她颇有好感。而此时媒人又转告了吴女要他委托一个相知的人来开导她母亲,那么这好事便有望成功。郑遂按照她吩咐的做了,但吴母却就是死活不答应。
此时有一个姓周的富人家之子很嫉妒郑成就好事,遂用钱财来收买吴母,吴母便答应了周的求婚。听到这消息的郑急忙按前调再填写了一首词寄给吴女:
望垂杨袅翠,帘试卷,小红楼。想琼珮敲霜,鸾妆沁粉,越样风流。吟怀自怜豪健,洒云笺醉里度春愁。有唱还应有和,纤纤玉映银钩。
犀心一点暗相投,好事莫悠悠。便有约寻芳,蜂媒才到,蝶使重游。梅花故园憔悴,揖东风让与古梢头。况是梅花无语,此心好好相留!③
接到郑这词的吴女,越发觉得郑就是自己夫婿的最佳人选了;他不但极有才华,而且为人也很多情重义。于是当即再次提笔步他的原韵,并托人转赠给他:
看红笺写恨,人醉倚,夕阳楼。幸故里梅花,才传春信,先认儒流。此生料应缘浅,忍绮窗下雨怨云愁。如今杏花娇艳,珠帘懒上银钩。
丝萝乔树欲依投,此景两悠悠。恐莺老花残,翠嫣红减,辜负春游。蜂媒问人情思,总无言应叹只低头。梦断东风路远,柔情犹为迟留!④
郑仔细研读了吴女先后见赠的这两首词,觉得她才情非凡,便越发爱慕上她了。于是一连写了几首绝句诗寄给吴女,并且也都得到了她的和答。但喜上眉梢的郑却始终没能获得吴母的认可。而此时,吴女也因母亲答应了周氏子的婚事,终于恨恨地说:“当年父亲就让我嫁给读书人的;而周某人却不学无术,我死也不嫁给他!”这样,她竟然生起了病来,而且越来越严重。眼看如此下去非要逼死女儿的吴母只得急忙退还了周的财礼,但因相思怨恨过度的吴女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了。吴女遂托人告诉郑说:“我的病都是由于您引起的,如果这辈子没希望治好,那就只能抱恨于地下了,但我仍然不能忘记您的爱情。”说罢,她便赋写了几首诗寄给郑;临终时她还一再嘱咐把她跟郑酬和过的诗词作品要全都予以陪葬。
得到吴女已经黯然去世的郑天趣,顿时便觉得天旋地转了。他好不容易遇见自己的知音人,却在吴母糊涂而强硬的干扰下香销玉殒。于是他一边泫然流泪,一边仍按他们一再唱和着的《木兰花慢》词牌填写词作。词中用一种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音节及韵调悼念吴女道:
任东风老去,吹不断,泪盈盈。记春浅春深,春寒春暖,春雨春晴。都来杀诗人兴,更落花无定挽春情。芳草犹迷蝴蝶,绿杨空语流莺。
玄霜著意捣初成,回首失云英。但如病如疾,如狂如舞,如梦如醒。香魂至今迷恋,问真仙消息最分明。后夜相逢何处,清风明月蓬瀛!⑤
这真可谓是一段由《木兰花慢》引起的爱情,却又由《木兰花慢》来结束的哀情了。此后没多久,因忆念女儿而悔恨悲痛过度的吴母竟也就此黯然去世。
按:① 两“传”字,前为仄声,名词;后为平声,动词。② 醒、分,此词中皆读仄声。③ 应,平声;和,仄声。④ 应,平声;思、叹、为,皆为去声。⑤ 兴,去声;醒,可平可仄,此为平声。
《宋词故事》 第二部分好词谁续《黄金缕》——艳体诗人梦听美人歌
人们在评论唐宋诗时,以为宋诗远远不如唐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说理重于写情。这话跟事实大致不爽。诚然,宋人五七言诗中很少有写到爱情这一现象,委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的。而写作与情爱相关并以所谓艳体诗闻名的陕州人司马槱,若要在措辞婉约深刻,用情缠绵悱恻方面来立论,其诗作则又远远不如他一首颇具传奇性质的小词《黄金缕》有名了。
话说司马槱刚到洛阳的那会儿,一天在午睡时居然梦见一位极为漂亮的姬人。这美人一进来,竟笑着推开了他的床帐,并对着他好似自我介绍地唱起歌词道: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那音节实在浏亮极了,而且那歌词也委实既新颖而又婉转多情,司马槱一下子便喜欢上了。于是他便问这美人道:“请问这歌词叫什么名儿?”这美人遂又轻启朱唇回答:“它的曲名叫《黄金缕》,先生您觉得它还可以吗?”司马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只见美人又说道:“将来我们还会在钱塘江上会面的。”说罢,她竟翩然离去了。
司马一觉醒来,真是好梦一场;但他对于梦中的歌词却仍然记得一清二楚。后来,他由于受大文豪苏东坡的推荐去应试,考上了进士后,就成为杭州太守东坡的幕僚。此后,司马跟同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秦觏也有所往来。一天在酒足饭饱后,他跟秦觏提及那时的美梦,并把那首还没有完结的词作誊写了出来,递给秦看。秦听了这桩奇事,又仔细推敲着眼前这词作,心中也很是欣赏,便提笔在她这首词后据前事续写其情事道: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①
由于这首经过续写的词作确实太优美了,无限风致中又饶有多情的韵味,在我国词史上,它被后人在称为《蝶恋花》抑或《鹊踏枝》乃至《凤栖梧》等词牌下,竟因该词中的语词而另行增添了诸如《黄金缕》、《明月生南浦》等同格异名的词牌的奇特现象呢!
谁知相隔几个晚上,司马槱又梦见了那美人正款款地向他走过来。她对着司马笑了笑说:“我们的夙愿现在该当兑现了!”说完,便留在了司马的房间。从此以后,她每晚都要来跟司马谈情叙爱。而司马把此事跟同僚说起时,他们却都以为这美女可能就是公房后面那座名妓苏小小的坟墓在作怪,但司马却并不相信这是真的。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司马槱竟然因病卧床不起了。有一天,家人要他出去走走,以便散心解闷儿。他所乘坐的船只正要经过一个河塘时,那艄公偶一回头,却忽然见到他跟一位美妇人在那里搭话,还听得他回答了声“嗯”。而他这话音落下不久,人们便见到了那船只在起火,而且连船尾也已经烧起来了。艄公赶去救火后回了家,却听到了关于司马槱业已去世的噩耗;不用说,其家人那哀哭的声音也已传出老远了。
按:① 在这全词中,本,一作“在”;梦,一作“望”;彩,一作“行”;夜凉,一作“梦回”。至如其事,诸书所记尤为不一;本文则据何薳《春渚纪闻》。另有张耒《柯山集》以为司马续之,元人杨朝英《阳春白雪》又以全词为苏小小作;至于通行版本则以全词乃属司马所作也。
《宋词故事》 第三部分同心狱里贺鸳鸯——太守斡旋丑事成良缘
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浙东地区的张忠父跟罗仁卿是邻居,只是张虽属宦门而实贫困,罗则虽为平民但却暴富。他们两家竟在同一天生育孩子,张家生了个儿子叫幼谦,罗家生的女儿叫惜惜。等到他们稍微长大,罗女便在张子的学校里寄读。对此,人们开玩笑说:“你看,凡是同一天出生的,就应该结为夫妻才对。”事实上,张子罗女私下里也是这么看待的,这两小孩子还发誓说,将来一定要相爱到老,只是两家父母却一点儿都不知晓。而且在十多岁时,他们居然就在离家不远的石榴树下私通了。
按照有关规定,日渐长大的罗女就不能再跟男孩一起上学了,而张子也不能去罗家那深墙密院外打听心上人的行踪。这样,他们便没有了再见的机会。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张遂填了一首《一剪梅》词,通过罗家侍女寄给她,道是: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①
但几天下来,张都未能见到罗家侍女给他捎来好消息。后来终于等到她来了,张便又给罗捎去一首诗,并让她转告罗说斋前梅花已开,希望信息也像花儿一样地准时开放。然而,此后消息仍还没有。
不久,张就随着他父亲到越州做事去了,而且去了两年才回来。此时罗叫侍女用漂亮的小盒子盛了十枚金钱和一粒相思子给张。张不由得大喜过望,请她转告罗能跟他见上一面;同时还写了首诗给她:
一朝不见似三秋,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一粒相思死不休。②
由于把金钱放在手里扔来扔去,母亲便问这从何而来,张回答说它是罗女给的。母亲刹那间便全明白了,就请媒人去说婚,但罗家嫌张家的家境贫困,竟推托说:“等到您家公子考上进士并做了官,再来说这事吧。”
第二年张又随着他父亲到越州,跟太守一起到京城等候委派官职。眨眼间,张又是两年才回来。而此时,罗已被一个姓辛的富人家定聘;张一知这消息,心中真乃后悔莫及,便填写了一首《长相思》词来表明心意,并把它秘密地送给罗。罗得词就细读起来: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读罢,她就不觉大哭起来。受聘于辛家,并不是她自己的意愿;于是她使侍女转告他即便是死也要跟张同死,绝对不愿再嫁给别人了。这样书信来来往往了好几次,两人遂约定用梯子攀上墙头相会;以后张几乎每晚都来跟罗幽会。因张接着又必须跟随父亲转到别的地方做事,于是他们又只得分别了。此时罗又赠给他许多金钱,说:“看来,咱俩的姻缘是没戏了,而我也将要在井中结束生命,你就等咱们来世再结婚吧。”
同年冬天,受聘的罗女就要出嫁了,而张急急忙忙地赶回老家。听到这消息的罗,遂写了首《卜算子》给张送去: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直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③
看来,罗是真的已做好自杀的准备了,但她仍然希望能跟张会上一面。张就赶忙去赴约会,罗既高兴又怨恨着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