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还能发出此招,想改变招势已来不及,失去重心的身体,凌空摔倒在甲板上。
霍元甲已经翻身跃起,趁桑田茂刚仰起上半身,还来不及站立,钢锥似的两根手指,点中了桑田茂肩上的穴位。桑田茂顿时半身酸麻,空麻袋一般往地上瘫去。
不等他完全瘫下,霍元甲一个弹腿,将桑田茂被踢起五尺多高,飞向河心的波浪之中。海河两岸欢声雷动,一片喝彩之声。
精武之魂—霍元甲冒险盗首级
拜王子斌为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霍元甲被列入通缉名单。情深义重,冒险取回王子斌的首级
霍元甲与大刀王五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王五名子斌,原籍是关东人,生长于直隶。传授给他武艺的师父,是他父亲的朋友周亮。王子斌学艺极肯下苦功,朝夕不辍练了八年。他平日喜欢用一对双钩,江湖上人因此都称他为双钩王五。周亮死后,王子斌自己开了一个会友镖局,取“以武会友”之意。不多时,有一位御史安维峻参了李鸿章一本,被发配口外,王子斌动了义气,亲自送他到目的地,从此名动江湖,很多人以结识王子斌为荣。后来王子斌跟山西老董学会了一路单刀,从此就叫大刀王五。
王子斌比霍元甲年长二十多岁,他经常来往京津,与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交情甚笃,每次见面必切磋技艺。霍元甲当时还不到十岁,多次目睹王子斌深厚的武功和精妙的刀艺,内心一直充满敬慕之情。
吓跑卡洛夫后,霍元甲前往北京,来到鼓楼东大街的一座四合院,拜访了王子斌。
这时,王子斌五十多岁,身高六尺。王子斌早已听说霍元甲在天津的作为,二人相见十分投缘。王子斌问霍元甲日后有何打算。霍元甲说:“而今我中华武风日下,国人受外夷侵扰,纸醉金迷,吸鸦片,受洋礼,志散身虚,故被洋人讥为病夫,实在可悲可叹。我想与友人兴办一馆,传授武艺,使我国民强筋壮骨,懦夫强,怯者立,为国效命。还望老伯指教。”
王子斌兴奋地说:“我也早有此意。元甲有志重振武林,可喜可贺,子斌愿尽微薄之力。”这次拜访,通过王子斌的介绍,霍元甲还结识了当时被称为奇士的《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鹗精通数学、医术和水利。当年王子斌退出镖局,为谋生计,在鼓楼前开了一间菜馆,刘鹗热心帮助,除了代租店堂,还书写匾额,名曰“元兴堂”。一年前王子斌妻子病故,又是刘鹗帮忙操持后事。这次,霍元甲在王子斌家住了将近一个月,三人经常在一起谈文论武,兼及时政。霍元甲几次要告辞回天津,王子斌与刘鹗都盛情挽留。霍元甲其实并不想走,他深知王子斌身怀绝技,很想向这位前辈讨教、学艺。
王子斌当然明白霍元甲的意思,只是他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年轻人,经过深入交谈,他看出霍元甲为人耿直,谦恭有礼,加上如此年轻,武功已达上乘,因此倍加喜爱,便将自己掌握的绝技传授给霍元甲。
王子斌说:“在武林中,能像你这样集各家拳术于一身的人,确实罕见。元甲呀,希望你日后一定要发扬光大我中华武技,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其他方面我也谈不上教你什么了,只是你在形意拳上功夫还不精熟,我就帮你锦上添花吧!”霍元甲口称“师父”,跪地下拜。跟王子斌学了一个月后,霍元甲基本掌握了形意拳的要领。二人分手之后,王子斌在北京办起源顺镖局。
当时,谭嗣同抱着改良中国的政治雄心,在北京积极推动变法,王子斌与之志同道合,协助谭嗣同维新改良。
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王子斌避难津门,霍元甲不顾个人安危,用生命保护王子斌的安全。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洋鬼子入城,清朝官兵反帮助洋人,搜捕义和团余党。霍元甲也在被搜捕的名单之中。
在故乡避难期间,霍元甲听说王子斌在北京遭洋鬼子枪杀,而且人头装在木笼内,挂在城楼上示众。听到这个消息,霍元甲又吐过一次鲜血。经父亲允许,霍元甲决定夜奔北京,取回王子斌的首级。
霍元甲单人快马,很快到达京城。投宿之后,他先来到鼓楼前王子斌的住处。这是他非常熟悉的一个四合院,现在大门上贴着封条,隔着门缝,可见里面很久没住人了。刘鹗的家住在隔壁。霍元甲很快见到了刘鹗。
据刘鹗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公开纵兵抢劫,杀人放火,强奸妇女。八月初一那天,王子斌路经一条巷口,听见巷子深处的院子内传出妇女的哭叫声,便循声奔去。只见十几名鬼子兵正要强奸一名中国妇女,婴儿已被劈死在一旁。王子斌怒火万丈,赤手夺过鬼子兵手中的一把带刺洋枪,先后杀死三名鬼子兵。终因寡不敌众,受枪伤而被俘。
王子斌被押到洋鬼子的兵营后,鬼子们听说王子斌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拳师,便让鬼子兵中懂些拳脚的与之打斗,还美其名曰“比武”。
王子斌当时身受两处枪伤,胳膊又被鬼子兵折断,哪里还能应战?最终活活被这些洋鬼子折磨而死。死后又被砍下头颅,装入木笼,悬挂在前门楼上。霍元甲和刘鹗都失声哭了。这是霍元甲成年以来的第一次哭泣。霍元甲表示,王子斌现在身首异处,死而难安,他要去前门取下头颅,将其安葬。
刘鹗明知此举要冒很大风险,前门下敌兵把守甚严,但还是支持霍元甲这么做。随后,刘鹗向霍元甲提供了一张前门城楼的地形图。
夜深人静之时,霍元甲来到前门楼下。巡逻的鬼子兵刚刚走开,他伏身在箭楼阴影之下,抬头一望,借着星光,隐约看到前门之上,箭楼之下挂着一个方形之物,他知道,那就是装王子斌首级的木笼。
忍住涌上心头的一阵酸楚,霍元甲后退数步,运用轻功,脚蹬手抓,飞上城墙,将装有王子斌首级的木笼取在手中。然后将首级用一块事先准备好的黑丝巾扎好,拴在背后。这一切均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完成。
次日清晨,霍元甲和刘鹗一起将王子斌的首级安葬。二人又痛哭了一场,之后,刘鹗从怀里取出一张黄纸,贴在墓前的石块上,上面是一行大字:爱国志士大刀王子斌之墓
霍元甲与王子斌的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之间的情义与民族大义紧密相连,尤其是王子斌的死,使霍元甲在痛苦中更清醒地看清了民族的灾难所在,同时也懂得了作为中华武林的领军人物,他今后应该怎么做。
精武之魂—霍元甲吓跑英国大力士
尚未出手,吓跑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创立中国精武体操会。孙中山亲自题字赠匾
1909年元宵节过后,应农劲荪等人所邀,霍元甲来到上海。这次来沪有两个较明确的目的,一是当时中国南方比北方开明,革命之势方兴未艾,上海各界在酝酿设立一个武馆,希望由霍元甲来执教;二是上海来了一个英国大力士,名叫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了一个擂台,口出狂言,蔑称中华武林无人,并在上海各报大登广告叫嚣,中国人能经他十回合者,他即认输罢擂,如无人能击败他,则设擂三月,每日费用百金由上海各界分摊……
据说,上海各界迫于英国人的压力,竟然答应分摊费用。然而,上海各界的有识之士,早已商量好,等霍元甲一到,决定在奥皮音的擂台对面也搭一座擂台,作为中国人的主场,公开与洋人叫板。
霍元甲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上海各大报都在醒目位置登出霍元甲来沪与洋大力士较劲的广告,并用大号字刊登了霍元甲向各国力士比武的声明———本人霍元甲,今来沪设擂,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
广告登出后,上海倾城轰动。新设之擂,八方支持。很快,一座崭新高大的擂台便耸立于张园东侧。擂台四面挂着彩灯,台口横挂着一方匾额,上写“为国争光”四个大字。两旁台柱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掌扫西洋强暴”,下联是,“脚踢东瀛横蛮”。擂台中间悬着“为民为国”四个大字。
奥皮音见对面又搭起了一座擂台,极为愤怒。连日来,没有一个中国人上台打擂,他在台上晃来晃去的感觉是很不错的。现在对面又多了一座擂台,把看热闹的中国人全吸引到那边去了。奥皮音生气了,冲到对面,动手拆擂台。
霍元甲的两个徒弟上前阻拦,结果打了起来。幸亏霍元甲赶到,两个徒弟才算没吃亏。结果中英双方的代表出面协调。英方的人名叫皮萨林,会中国话。他说:“我们有了擂台,你们又搭一个,这是为什么?”中方的代表是农劲荪,他回答说:“你们搭擂台是专打中国人的,我们搭擂台是专打外国人的。为何在中国国土上外国人可以搭,我们中国人就不可以搭呢?”协调的结果是,英方提出以一万两银子作赌注,中方如果输了,赔给英方一万两银子,反之亦然。中方表示同意。接着按英方要求进行公证担保。
中方的担保人是张园的主人,英方的担保人是电灯公司的英国人平福,比武日期预定在次日上午九时。
霍元甲与奥皮音比武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上海。
次日一早,张园内人山人海。然而,到了上午9点钟,却不见皮萨林和奥皮音的踪影。中方派人到六国饭店去找,才知道奥皮音头天晚上就跑到日本去了。据说,他头天拆擂台时与霍元甲交过手,知道自己打不过霍元甲,所以脚底抹油,溜了。中国人这下愤怒了。人们围住担保人平福,质问英国人到底讲不讲信用,一向自称文明人,难道就是这样讲文明吗?平福可倒霉了。他并不知道皮萨林、奥皮音为何逃跑,气得大骂。但他也不想赔这一万两银子。于是向霍元甲解释说:“我作为英方担保人,我讲过的话我负责,不过,这一万两银子是比武分出胜负后才由失败一方出,现在他们跑了,比武未成,只是失约,我愿意赔偿一千两银子。”
中方马上提出,一万两银子就算了,但奥皮音曾口出狂言污辱中国人,因此要求平福登报声明,承认中国人并非病夫,他们是有血性的,是讲信用的君子。平福马上说:“奥皮音讲的话,我不负责。”
老百姓将平福团团围住,逼他代表奥皮音向中国人道歉。平福一心想离开此地,最后哭丧着脸说:“好,我代表胆小鬼奥皮音收回他的狂言,中国人是有志气的。霍元甲先生在这场没有较量的比武中获得了全胜!”这一场较量虽说长了中国人的威风,但终究没能交手,对霍元甲来讲,确实有些不痛不痒。1910年4月,霍元甲偕徒弟刘振声第二次抵沪,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款,再一次约奥皮音在张园搭擂台比武。但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仍失约未到。
此后,1910年4月19日至21日,霍元甲在《时报》上以中国大力士的名义连登了三天广告,内容为:“诸君有愿比试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