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师是不是表扬我了?”小荷高兴地拿着小红花炫耀起来。    
    爸爸想到孩子不能过分赞扬,于是就说:“老师说,小荷午睡时总是不好好睡觉,是不是有这回事?”    
    小荷一听,就有点不高兴了:“那我今天上课的时候表现很好,还得到小红花了呢?”    
    “得了小红花就可以不睡午睡了吗?以后不许不听老师的话!要好好睡觉。”爸爸呵斥了一声。小荷一下子就不吭声了。一路上,父女俩一句话也不说,小荷更是撅着小嘴。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是一种主观的评价,往往无法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对证,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实际的交往,他们没有故意夸奖孩子的义务,因此他们的话要客观得多。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生活。    
    作为父母,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赏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记及时把别人的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感觉到别人对他的赞赏,从而激励他不断努力和进步。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小莉的爸爸就不应该专挑老师的负面评价来转达。如果他让孩子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肯定,那么,孩子会树立起信心,继续进步的。    
    一天,小梅突然对妈妈说:“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我。”    
    “为什么这么说?”妈妈疑惑地问小梅。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期,数学老师上课时总是不提问我问题,就连我的作业他也不仔细看。妈妈你说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呢?”小梅难过地说道。    
    “那为什么说同学们也不喜欢你呢?”    
    “因为班上有几个同学不爱跟我说话,有时我主动和他们说话,他们还躲躲闪闪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有这么让人讨厌吗?”小梅的声音里透着着急。    
    “噢,是这样啊,你先不要胡思乱想,也许老师和同学这样做,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等妈妈和老师谈谈再说。”    
    过了两天,妈妈走进小梅的房间,和蔼地对她说:“我已经去问过你的数学老师,也和你班主任老师谈过了,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吗?”    
    “怎么说的,是不是我什么地方让他们不喜欢啊?”小梅急切地问。    
    “没有,他们没有不喜欢你。你的数学老师对我说,你一直都很勤奋,是个懂事而且好学的孩子,所以他觉得用不着经常提问你,而且他知道你肯定会很认真地完成作业。而你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几个不太和你说话的同学都是今年刚转学过来的,他们对你还不太熟悉,并且他们都知道你学习成绩非常好,所以在你面前有些自卑,再加上你也不太主动和他们说话,他们也就不太敢和你说话了。”    
    听了妈妈的话,小梅想:是啊,数学老师虽然不常提问她,但是对她的学习却很关心,而且每次考试之前都会鼓励她;还有那几个刚刚转学来的同学,虽然不太和她说话,但看她的眼神却没有一点敌意,反而是友善和害羞的。    
    “小梅,老师和同学都这么看重你呢,你以后更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他们对你的信任啊!”妈妈不失时机地鼓励小梅。    
    “嗯,我知道了!”    
    后来,小梅学习成绩越来越出色了。不仅如此,在她的帮助下,转学来的几个同学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共同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    
    因此,在赏识教育中,父母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赏识孩子,更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赏识孩子。有时候,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发他的信心和潜力。    
    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时常传达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可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处。当孩子听到从你的口中传达的是别人对他的赞赏时,他会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    
    经常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孩子,了解在别人心目中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如告诉他:“老师说你是个勤奋的孩子!”    
    当孩子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别人对孩子的印象,再把别人对孩子赞赏直接告诉他,而把别人对孩子的意见,通过委婉的方式转达:“他们说你很和善,不过要是能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赞扬细节6  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公交车站牌下,一对母子正在等车。    
    一阵大风把妈妈的围巾撩了起来,妈妈想用手按住围巾,可是手里还提着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形,小男孩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皮包递给了小男孩,然后整理她的围巾。    
    没想到风更大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洼里。小男孩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厉声训斥小男孩:“你怎么连个皮包都拿不住啊?你看,包都脏了,你让我怎么拿?你真笨……”    
    小男孩一声不吭,眼泪却哗哗地涌出来。    
    母亲的训斥一定伤透了孩子的心。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小男孩还会主动从妈妈的手里接过皮包吗?而如果妈妈的反应不是这样的呢?    
    妈妈看到小男孩惊恐的表情,先从孩子的手中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对孩子说:“没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    
    “我不是故意的,妈妈你不怪我吧?”孩子小声地问。    
    “当然不怪你。你能主动帮我拿皮包,说明你很有爱心,还乐于助人,真让妈妈高兴。”妈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可是皮包掉在水洼里了。”小男孩还是很后悔。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妈妈也犯过这种错误,不过妈妈以后就特别注意了,相信你也会吸取教训的!”    
    “嗯,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还想帮你拿包,好吗?”孩子说。    
    “好啊,妈妈相信你!”说完,妈妈又把皮包交给了小男孩。公交车来了,母子俩高兴地上了车。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也许大家都看过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相信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会给广大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要想找出孩子在错误中的优点,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犯错误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陶行知不对王友用泥巴砸同学的过程进行调查,他就不会知道事情的起因是那几个同学欺负女生,也就不会发现王友为人正直、敢于打抱不平的优点。    
    另外,必须对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予赏识。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母就不应该再穷追不舍,而应该鼓励和肯定孩子敢于认错的勇气。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却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以及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还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时候,孩子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大人的误导。例如孩子和老师顶嘴,可能是因为父母经常在他小时候说“等你上学了,让老师管教你!”之类的话,让孩子误认为老师和自己是对立的、是敌人,从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必须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的同时,对孩子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优点给予赏识。    
    当孩子犯了错误,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你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出于好意,首先应该赏识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误,如“我知道你很想帮助别人,这真让我高兴!”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赞扬细节7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妈妈,为什么会下雪呀?”    
    “爸爸,你为什么会长胡子呀?”    
    “为什么人每天要吃饭呢?”    
    ……    
    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大人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