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他使人际关系虚弱。这种关系变得紧张,恐惧代替了合作,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比从前专断、焦虑了一点,防备心理也多了一点。
为了赢得一场争论或竞赛,情感不成熟的人可能使用他的力量和能力将对方逼到墙角。这种人即使赢了,实际上也是输了。每一方都输了。力量在这里成了弱项。
事实上,每当我们想从财富、地位、证书、外表、会籍、地位象征或成就借用力量的时候,我们应当想一想这些东西发生了变化或不复存在时怎么办?
显然,我们仍会坚持这种已经注入我们自己、人际关系和他人的虚弱。事实上,习惯借用力量的人,都将最终在他们最想打动的人面前失去影响。他们的孩子会感到被贬低和被压服,没有了任何价值、自我和个人意识;他们的同事可能会成为反叛者,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回击,回击的目标可能是那些最为宝贵的东西。
那么从哪些来源我们可以借用力量而不致造成虚弱的后果呢?只有为未来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内在能力才是这种来源。比如外科大夫从他高超的技能和知识那里借用力量,赛跑运动员从他训练有素的身体、强壮的大腿和强有力的肺借用力量。
换言之,我们必须这样提问,“这个局面要求我做什么?要求什么样的力量、技能、知识和态度?”显然,外科医生或运动员的财产、外表或证书只是所需的象征,若无实质内容都是毫无用处的。
个人成长的含义
·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种瓜得瓜;在学微积分之前要学代数;走之前要学会爬。
·无论是物质、社会、情感、智力或精神领域,我们都处在不同的“天”(不同的成长水平)。如果我和你处在不同的阶段,我要做的和需要克服的可能是你已经做过的,反过来也一样。你到了“第四天”,也许我才是“第二天”。
·比较是危险的。比较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但我们总是在孩子、同事和其他熟人中进行比较。如果我们的价值和个人安全意识来自这种比较,我们就会变得喜怒无常,一会儿觉得比别人强,一会儿又觉得比别人差。看法、习俗和时尚总是在变的,变化的东西不会安全,因此内在的安全感不可能来自外部。从任何不能使人内在力量增强的来源借用力量,到头来只能增加借用者的内在虚弱。更有甚者,比较和借用力量一方面产生傲慢和虚荣心,另一方面又招致泄气和自我厌恶,它鼓励人走捷径、按他人看法行事、视外表为生命、从外在来源借用力量。最好的做法是拿自己给自己做比较,因为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进步上,我们只能专注于自己。我们应当根据人们的潜力来进行比较,然后不断地肯定这些潜力和他们发挥潜力的努力。我们应当问;“他做得比他拥有的怎么样?”而不是拿他给别人比,并据此决定我们对他是爱还是惩罚。
·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我处在“第二天”(请让我继续使用这个比喻),但想以“第六天”的水平来打动人家,最终我是会被别人看穿的。想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最终只能失去众人的尊重,连他自己也没了自尊。不能因为别人在“第三天”,没有达到“第五天”或“第六天”的水平,就去指责他们或者将他们与旁人比较,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总之捷径是没有的。
·为了改进,我们应当从现在所处的位置开始行动,而不是从我们应该所处的位置开始,也不是从他人所在的位置或他人认为我们应在的位置开始。比如每天多做一个俯卧撑,每个月我们就可以多做30个;同样,在任何其他可以改进的领域,我们也可以比自己能承受的练习做多一点,比如多一点耐心、理解和勇气,通过日常的努力和规范,慢慢地增加自己的能力。
我相信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第一天”和“第二天”意味着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控制力——早睡早起;定时锻炼;饮食适量;如果有需要的话,即使疲劳也要坚持工作。我们之中有太多的人,当他们还是欲望的奴隶时,就在努力克服“第四天”、“第五天”或“第六天”的问题,如拖沓、烦躁、傲慢。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和欲望,我们怎么能控制自己的舌头、克服激动以及愤怒、妒忌、羡慕或仇恨等情感呢?许多人希望得到“第五天”和“第六天”的成果(爱、脱俗和决策时的智慧)但仍然不愿意服从“第一天”的准则(控制激动和欲望)。
反省使我们对自己的弱点以及克服弱点的力量有准确地认识。我们之中许多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们也不总是知道哪些事情应当在另外一些事情之前去做。他人的方式和程序可能与我们不同,他人的“第五天”可能是我们的“第二天”。我们也可能此一时在“第四天”,而彼一时又在“第一天”——而且是关于同一件事情上。有时候我们需要同时做不同层次的工作。
不过,总是脚踏实地,从“第一天”开始,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第四章七大罪
甘地说过,有七种东西可以摧毁我们。请注意,这七样东西都与社会和政治条件有关,而且这“七大罪”中任何一条的解药都是一种明确的外在标准或建立在自然法则基础上的东西,而不是社会价值观念。
·不劳而获。这是指不付出而获取的行为——操纵市场和资产,这样你就可以不工作,也不纳税:从免费的政府项目中得益而不用承担合理的金融负担;享受作为国家公民和公司成员的所有福利而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
19世纪80年代曾被称为贪婪的十年,因为那时有许多欺骗性的计划,基本上就是快速致富的把戏,做投机许诺的人宣称,“你甚至不必为此做任何事。”所以我不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投机行业,也不让他们学习如何快速赚大钱而不必日复一日地为增加价值而付出。
一些网络营销和传销机构令我担心,因为一些人就靠在他们底下建一个组织,供养他们,使他们快速致富而不必干活。他们是做得完全合理化的,但情绪上的动机往往就是贪婪:“你不必努力干活就可以快速致富。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也得干活,但很快你就会财源滚滚而不必干活。”新形成的社会习俗和惯例扭曲了这些人的判断力。
正义和判断是截然不可分的,换言之,你离开自然法则有多远,你的判断力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有多远。你的概念被扭曲,为了解释事情成与不成,你开始制造合理的谎言。你离开了“农场”法则,转入了社会或政治环境。
我们常常听到遇到麻烦的公司主管们说,在一段时间里,他们偏离了自然法则并开始过度扩张、过度借贷或过度投机。他们不关心发展倾向,不搜集客观反馈,而沉湎于内部的自言自语。现在他们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了,为了生存,他们就得开始拼命干活——至少五年内不能健康地活着。他们要回归基本,从努力工作开始。这些管理人员早期都是保守的公司创始人的批评者,那些创始人看重的是基本原则,宁愿小规模和不借贷。
·昧心享乐。一事当前,一个不成熟、贪婪、自私和只重感觉的人只关心自己:“我有多少份?能否使我高兴?能否减轻我的负担?”最近有许多人好像很想得到这些,他们没有道德心和责任感,他们甚至在“做我自己的事”的借口下,抛弃或完全不顾配偶和子女。独立并不是最高程度的成熟,而只是通向互相依存关系的中点——只有互相依存,才是最高程度的成熟。学会给予和接受、无私地生活、关心、体谅对我们是一项挑战。不然我们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和进行享乐活动的责任心。
昧心享乐的最终代价是高昂的,如果用时间、金钱、名誉来衡量的话。此外,追求一时的满足而放纵自己,还会伤害他人的心并给人以不良影响。经不住引诱而脱离自然法则和良心是危险的。良心是永久的真理和原则的仓库——是自然法则的内心监视器。
一位知名的、其著作广泛流传的心理学家曾经主持过“品行疗法”,即教人培养道德心。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是一个躁狂忧郁症患者。“我知道我有自杀倾向,”他说,“所以我自己去了精神病院,我努力摆脱和调和它,最后我离开了那家医院。现在我不做临床,因为临床压力太大,我主要做研究。通过我自己的斗争,我发现品行疗法是惟一的出路。我放弃了情人,向妻子坦白了一切,这使我获得了一生中的头一次平静。”
昧心享乐是对现代管理人员的主要引诱之一。我乘坐飞机时,有时浏览那些面向公司经理的杂志,发现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广告都是企图引诱经理们丢弃道德心和放纵自己,意思是说他们“有资格”和“应当”这样做,又说他们没有理由不“放弃”和“放松一下”。那诱惑的台词是:“你们已经到达,你们就是自己的主宰,你们不再需要良心来约束你们自己。”在有些广告中,你看到60来岁的男人和30来岁的漂亮女人在一起,“重要他人”陪伴经理们参加会议。不管配偶了吗?不管认定对配偶的欺骗是非法行为的社会传统了吗?
·没有人格的知识。没有知识自然危险,但更危险的是知识很多但没有强有力的有节操的人格。光有智力发展而无相称的内在人格发展,等于将一辆高功率跑车交到一个吸毒的少年手里。在学术界,我们常常这样做——不重视青年人的人格发展。
我主张将“七个习惯”搬进课堂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人格教育。有些人不喜欢人格教育,因为他们说,“那是你的价值系统”。但是你可以有一套每一个人都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念。这并不难确定,比如善良、公平、尊严、贡献和品格都是值得坚持的,谁也不会跟你说不。所以我们可以从那些不可否认的价值观念开始,将这些观念注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公司培训和发展计划。
今天改革教育的人们正在围绕一套共同的原则、价值观念和优先考虑的事项建立共识,同时批判高度专业化、分科制和政党政治的错误。
·没有道德(职业道德)的商业(生意)。亚当·史密斯在《道德情操论》(写于《国富论》之前)一书中解释了道德基础对于我们体制的根本意义,这个基础就是我们如何相处以及仁慈、服务和贡献的精神。如果我们忽视道德基础,允许经济体制在没有道德基础和继续教育的情况下运行,我们就将很快地制造一个非道德社会和商业。经济和政治体制最终都要建立在一个道德基础上。
在亚当·史密斯看来,每一项商业交易都是考验是否对双方都公平的道德挑战。商业中的公平和仁慈是自由经营制度即资本主义的基础。我们的经济体制发端于关于少数人的利益也要受到关照这一宪法规定的民主原则。“待人准则”(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或双赢原则就是道德原则、共同受益原则和对有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