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昌都的情况,解放军的动向和兵员多少等
等,当两位信使汇报到解放军离昌都还有三天
路程,结果一个晚上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时,首席
噶伦然巴连声惊呼:“啊啧啧!啊啧啧!”并且叹
息说:“敌人像钢铁般坚硬,我们像糌粑一样松
软呵。”索康噶伦询问了昌都总管署全体官兵的
近况,然后说:“阿沛·阿旺晋美受苦了,我们并
不责怪他,我们的军队太糟糕,确实不能上阵。
如今只好耐心等待,世界形势总会起变化的。”
金中和桑林送到拉萨的,是阿沛·阿旺晋
美等40名官员给达赖喇嘛的信。这是一份十分
重要的文献。它禀报了昌都之战失败的经过,以
及投诚后广大官兵受到的良好待遇,其重点自
然还在后半部分:
在下昌都总管阿沛噶伦、三名在
职大小堪布和第三、第八、第九、第十
等五个代本为首的四十名政府文武官
员顿首叩拜、三门虔诚启禀:
……
目前进行汉藏和谈是个时机。共
产政府所规定的基本作法是,对外五
族团结一致;对内各大小民族自立自
治政府,其工作人员根据单一民族和
多种民族人数多少来确定;大民族绝
不压迫小民族,特别是对西藏要采取
特殊政策,首先是对大救主全知佛王
达赖今后仍然主持政教,救主摄政活
佛及各僧俗官员照常供职;保护宗教。
寺庙和经堂;西藏现行政治和军事制
度均不予变更;藏军改编入国防武装
之内;帮助西藏人民发展文化教育和
农、牧、工商业,今后凡是为发展政治
和谋求人民幸福的一切办法措施需要
改革时,要与人民及其主要领导人协
商,在大家同意的原则下进行决定;尊
重宗教信仰和地方风俗习惯,过去与
英美两国及国民党的一切关系,不予
追究。……目前汉藏和谈很快进行的
话,汉政府提出的各条款中有不适西
藏情况的可将利弊详细说明,共产政
府方面绝不存在举剑威吓、强迫或压
制不让申述利弊的作法,一切可以心
平气和地进行商谈决定。在下我等再
三思索回顾,确无强迫命令的想法和
作法。此室包括共产政府在内的和在
下四十名文武僧俗官员敢作担保。
……
噶伦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四十名文武官
员,可算是噶厦的重臣良将。昌都一战,全部归
顺了共产党,而且都得到妥善的安排。阿沛本人
更是被待若上宾。这使噶厦内外大为震动。一
连几天,拉萨城的行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看
来这红汉人解放军,既不同于国民党西康省主
席刘文辉的军队,也不同于前清川边总督赵尔
丰的兵丁,更是不同于1904年打进拉萨来的英
国人荣赫鹏的洋兵。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阿
沛来信的内容真靠得住吗?
金中和桑林两位信使在拉萨成了新闻人
物。他们却因旅途劳顿困得要命,只想睡觉。
不料,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两位信使一觉
醒来,忽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意至宝”达
赖喇嘛已经在头天夜里简装轻骑,逃往亚东去
了!这是1950年藏历11月11日。
达赖喇嘛还将从亚东逃往印度!
(10)达赖喇嘛滞留亚东
原来,对于阿沛等40名官员的来信,噶厦
大员们半信半疑,还有人又气又怕。他们感到,
如果继续与解放军作战,已没有力量:派代表和
谈吧,又有点于心不甘。于是,就在神前打卦抽
签,问达赖喇嘛是留在拉萨,还是前去印度。结
果,卦签上写着的是“出走”。因此,便秘密拟定
了出国计划。
噶厦给留在印度的孜本(审计官)夏格巴发
报,通知他昌都失守,拟请达赖出国,令其选择
驻锡之地。几天后,夏格巴回电称:对达赖出国
之事英美等国答应协助,印度将派兵接应。
藏历11月11日凌晨,达赖喇嘛临时任命
大堪布罗桑札喜和孜本鲁康娃为司曹,代理摄
政俱务,自己则换上普通服装,离开了布达拉
宫。
达赖骑着一匹灰色良种马,带着40名贵族
官员和200名藏军,沿着拉萨河谷,在曲水宗的
江村渡过雅鲁藏布江。不料经江孜抵达亚东后,
世界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印度政府慑于国际舆
论的压力和中国政府的警告而收回了承诺;英
美等国又怕达赖出国后失去现有地位,班禅掌
管西藏大权。所以,当噶厦请求印度政府迎接达
赖时,印度政府的回答竟然是:按照国际公法,
达赖喇嘛为求得生命安全,印度准许其避难,但
只能作为难民对待。印度的回电传到噶厦官员
手中,全场哗然。当难民,那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耻辱,但无功而返又没台阶下,达赖一行就此陷
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就在达赖喇嘛从拉萨出走的同一天,人民
解放军向在类乌战役中漏网的七代本普隆巴发
起追击。普隆巴跑到洛隆宗(县)后,以一部分兵
力控制了怒江上的嘉峪桥,同时收集散兵游勇
和被解放军遣散的藏军二百余人,扬言要进行
“反攻”。为消除隐患,巩固前进阵地,52师师长
吴忠命令154团歼灭该敌。团长郄晋武亲率一
个加强连,奔袭200里,于11日傍晚18时突然
出现在嘉峪桥头,夺取了被破坏的嘉峪桥,突破
怒江天险;在宗本代理人和当地农牧民的协助
下,他们又行军180里,于12日凌晨包围了洛
隆的藏军。七代本晋隆巴从梦中惊醒即被活捉。
1951年元旦,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
辖西藏东部两个办事处28个宗(县)。主任为王
其梅,副主任和委员中有阿沛·阿旺晋美、平措
旺介、大活佛帕巴拉、德格女士司江央白姆等
人。同时成立的还有昌都地区僧俗人民争取和
平解放西藏工作委员会,主任为阿沛·阿旺晋
美。因为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
解放军便在昌都附近待命,等着达赖方面的选
择。
(11)周恩来与夏格巴
在与昌都遥遥相对的世界屋脊的另一端,
阿里高原的扎麻芒保,新疆骑兵支队先遣连,已
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群众工作。他们散发毛泽
东画像和藏语传单,帮助群众放牧、打柴、背水、
治病、拣牛粪。当时先遣连的供应十分困难,他
们仍然节衣缩食,拿出自己的布匹、衣服、粮食、
茶叶、块糖等物品来救济贫苦牧民。与他们接近
的藏民逐渐增多了。先遣连在阿里的群众工作
与和平谈判是成功的。今天,我们从历史档案里
还翻出了阿里那日过力松木区代表才旦朋杰、
扎西才让致毛泽东的电报:
中夫人民政府毛主席:
敬启者:中央人民政府军官李狄
三,抵达那日过力松木区。同我们结成
了朋友并听从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因
此没有引起一点战争,很好的和平实
现了。这次我们的两个邦保申请达赖
活佛,让藏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平
协商,听从中央人民政府命令。……
令人遗憾的是,西藏上层人物中,并不都是
如阿里两邦保那样,诚心诚意地愿“做中央人民
政府的老百姓”,他们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想煞费
苦心打出一面“独立国”的小旗,与中央人民政
府对垒。
早在1950年4月,就有一封电报从印度加
尔各答发给“毛泽东阁下”,要求中央人民政府
派代表“赴港商谈”。署名者之一是“孜本·夏格
巴”——20多年后,此人以一本《西藏政治史》
鼓吹“西藏独立”,颇获得一些人的喝彩。过了一
个月零八天,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发了
一封夏电:“你们的代表团是西藏地方政府派至
中央人民政府商谈西藏地方事务的代表团,不
能称为西藏派赴中国外交代表团,谈判的地点
必须在北京。不能在香港。”
夏格巴先生和他的同伴接电后便陷入了沉
默,加上蓝眼睛朋友的阻挠,迟迟未能成行。
1950年8月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
驻印度大使馆申健代办,指示其坚持“中央政府
对西藏代表团之方针:西藏为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我不能承认该代表团为西藏之外交代表”;
“由印经香港去北京既有困难,请考虑转回西藏
经由国内其他路线如青海、西康、云南等地前往
北京”。
1950年8月19日,周恩来总理再次致电
驻印度大使馆申健代办,传达了极其重要的信
息:
……印度政府承认中国在西藏的
主权,并经过其驻北京大使表示印度
政府对西藏从来没有现在也没有任何
政治或领土野心,并说其他国家也不
会干涉西藏……印度政府曾向我大使
馆表示甚愿我西藏代表团旱日到达北
京,并闻英国政府已撤消其拒发签证
的决定。如此,西藏代表团更可早日动
身……你们以极关心和极友好的态度
助其早日成行,并予以很好招待为要。
周恩来的电报,如在布满阴云的西藏天空
划亮了一道闪电,若是夏格巴们顺利成行,和中
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在京举行谈判,虽然决不会
像后来的阿沛五代表那样取得圆满成功,但是,
必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后来的历史进程。
但是。就在夏格巴代表团拟于6月5日由
加尔各答搭机经香港去北京谈判之际,他们的
英国朋友临时取消了签证,到使他们未能成行。
夏格巴被历史轻轻抛弃,
历史在选择新的人物;
这个人物正乘马匆匆赶来;
历史将使他倏然间闪闪发光。
(12)达赖授权五人代表
滞留在中印边界亚东“东噶寺”的达赖喇
嘛,整天在一种进退两难的窘迫中打发日子。
1951年1月11日,滞留在亚东的噶厦召
集官员会议。这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一次重要会
议。在喜马拉雅的那个边境小镇上,他们反复权
衡利弊,给达赖喇嘛上了一篇呈文。呈文引用印
度外交大臣梅农博士在印度首都德里会见西藏
代表时的话说;看来西藏政府通过和平谈判是
上策……
这次西藏噶厦的一些“洋朋友”几乎是众口
一词地劝说噶厦,又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未,把它
推向谈判桌。想想一年多以前,“洋朋友”那样起
劲地鼓动噶厦驱汉;想想三个月前那样卖力地
支持噶厦凭据金沙江顽强抵抗;再想想……如
今噶厦不能不感多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孤独。
1951年1月18日,达赖喇嘛派员给新德
里的中国大使袁仲贤带去了哈达、礼品和一封
信,信中说:
过去,在我年幼未掌权期间,藏汉
之间的友好手系屡遭破坏,对此深感
遗憾。……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随员从
速启程赴北京。但因路途遥远,不易及
时赶到,为争取时间,我们将再给阿沛
派去助手,经印度前往北京。我现派出
信使扎萨索康苏巴和堪仲曲配土登。
他二人带去全体噶伦、西藏会议及人
民的详细书面报告,向您呈报。请您将
增进藏汉友好关系的纯正善良愿望,
向尊敬的毛主席及时转呈。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