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可以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人参、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等。也可以选用“小儿香橘丸”,一次1丸,一日2次;或“附子理中丸”,一次半丸~1丸,每日2次。
饮食宜忌
食宜
尽量采取母乳喂养,稍大的孩子应多食健脾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也可以选用以下的食疗方法:
1。小米锅巴研成细末适量,红糖适量,冲水。每次服10克,红糖水送下,一日1次,连服7日。
2。桂皮5克,山楂20克,红糖20克。先将山楂洗净,去核,然后与桂皮、红糖一起慢火煎煮,去渣取汁。每次服15毫升热饮为宜,一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3。粳米50克,砂仁1克,胡椒20粒,精盐少许。将砂仁、胡椒研磨后用布包扎,先煮粳米,沸后再放入砂仁与胡椒,待粥烂后去胡椒、砂仁。一日1次,晨起空腹食之,连服20日。
4。白扁豆20克,芡实20克,莲肉20克,山药20克。一同研成细粉,加入白糖,作成饼,常服用。
预防和护理
1。饮食定时定量,食物宜新鲜、清洁,不要过食辛辣、炙烤和肥腻的食物。
2。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哺乳后可抱正小儿身体轻拍背部,使吸入空气得以排出。
3。呕吐较轻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呕吐较重者,暂予禁食。
4。呕吐时宜令孩子侧卧,以防呕吐时呛入气管。
5。给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时可服一口,停一下,再服。
第三章 小儿一般性疾病的护养痱子
痱子;医学上又称它为红色栗粒疹,一般可分为红痱(一般痱子)和白痱(痱毒)。痱子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红色的疱疹,不易破溃,自觉瘙痒。气候凉爽时,痱子可迅速自愈。痱毒常见于新生儿,表现为疱疹较少,疱液清澈透亮、易破,常见于额部、颈、胸背上部、手臂曲侧等处,一般不痒。
原因
痱子的发生与天气热、出汗多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室内通风条件不好,孩子的衣服不够宽松,孩子爱哭、好动,还爱让母亲抱在怀里等因素都会导致孩子出汗多而又蒸发不掉,这样,汗液较长时间地浸渍着皮肤,使表皮发胀,汗腺在皮肤的开口口径变小,汗液多而排不出,越积越多,甚至把汗管胀破,汗管周围的皮肤受到汗液的刺激而发生轻微的炎症,这就产生了 痱子。
治疗
痱子主以用外用药进行局部治疗。先用温水把病患部位洗净,揩干后扑以痱子粉或擦上痱子水,或用“十滴水”给孩子洗澡。
饮食调理
食宜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绿叶菜汁、胡萝卜汁、新鲜果汁和西红柿汁等;还可以吃新鲜菜泥、果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调节婴幼儿生理功能,减少皮肤的过敏反应。
平时给有痱子的孩子煮一些粥,如冬瓜粥和荷叶粥。
食忌
不吃鸡蛋、鱼虾、蟹等发物;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和生蒜,尽量少吃。
预防
夏季天热时,要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衣服宜松软宽大。
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常用温热毛巾为其擦拭汗水,勤扑痱子粉。
居住处应通风凉爽,衣被不宜盖过多。
不要总把孩子抱在怀里,这样会增加孩子的体温与排汗量。
晚上睡觉不要让孩子直接睡在凉席上,应铺上被单或毛巾毯,这样汗液易被吸收,也利于消毒。
平时常以绿豆、金银花、薄荷煎水,加糖代茶饮。让孩子多吃西瓜、冬瓜汤等清凉食品。
第三章 小儿一般性疾病的护养秋季腹泻
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孩子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以10~11月份为高潮;以婴幼儿(6个月~2岁)腹泻的发病率最高。多数孩子最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呕吐,且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3天。
腹泻持续较久,最长可达28天。腹泻初期1~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黏液少,很少有腥臭味。化验检查大便,脓细胞很少见。多有严重口渴及明显的烦躁,伴有轻度或中度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多在5~7日内自然痊愈。
一般治疗及护理
秋季腹泻治疗的4个原则:
1。 在较少影响营养的情况下,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
2。 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3。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4。 良好的护理。
在医生治疗开始前适当禁食,一般可禁食8~12小时,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以此代替静脉输液。在医生治疗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人乳喂养儿应当减少每次喂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以用浓米汤加牛奶喂食,以此保证婴幼儿的热量和营养的补充。以后就逐渐增加易消化的食物。
在给孩子治疗时,父母还要精心护理好孩子。对于婴幼儿在腹泻的初期要记录好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量,随时向医生反映。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四肢发凉时,可以用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注意居室空气流通,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触孩子,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环境清洁,防止继发其他感染。
中医治疗
对于秋季腹泻,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中药则有自己的优势,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寒泻: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
2。热泻: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水泻:孩子贪食生冷食物引起的腹泻。常见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水谷不分,泻后肠鸣腹胀减轻等症状。这时孩子病情很容易加重,产生脱水。一般以到医院请医生治疗为好。
4。伤食泻: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用药可服“至宝锭”,一次1丸,一日2次。
5。脾虚泻: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启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选择以上用药效果不好或病情加重时,要随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出现意外。
预防
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秋季腹泻是可以避免发生的。预防工作要做到:
1。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数月和生后第一个夏秋季节最为重要,应避免夏秋季断奶。
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该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4。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母乳及其他食物,以水代替。
5。夏秋季节,避免过食富含脂肪的食物。注意居室通风。
6。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非肠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腹泻的发生。
7。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很强,必须注意隔离。
第三章 小儿一般性疾病的护养中暑
孩子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下学习、游戏造成的暑热内闭、蒙蔽心窍,我们称之为中暑。
孩子中暑时开始会一直出汗,突然汗量却又减少,面色苍白,失神昏倒,全身像火一样地发烧(最高达40℃以上),也有的会说胡话或抽搐。有的婴幼儿虽然没有那么严重的中暑症状,但夏天随大人上街,一直出汗较多但如果忽然汗量减少,或大一些的孩子突然身热头昏,肢重胸闷,神志模糊,这都是中暑的先兆,父母要特别注意。
急救
孩子中暑,发病急重,应该先急救令其脱险,然后再做进一步治疗。
1。立即把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襟,安静休息。能饮水者,给予清凉饮料,如淡盐水、酸梅汤、凉茶、西瓜汁、绿豆汤等。
2。体质壮实,高热的孩子,头额可以冷敷,以降低体温;体质虚弱,皮肤湿冷的孩子,应取热毛巾擦拭身体四肢。手脚发凉的,肢端注意保温。
3。有条件的在急救同时喂服一些中成药,如“紫雪丹”、“苏合香丸”等,温开水化开灌服。
4。有推拿针灸知识的,可以在孩子神昏时掐人中(鼻唇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拿委中(国窝横纹中点),拿肩井(在颈根部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肌肉处)。
孩子中暑最初的1小时很关键,父母应及时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预防与护理
1。改善居住环境,住房要通风干燥。
2。在高温下学习锻炼,要注意休息,常饮清凉饮料、淡盐水饮料、清茶等。
3。烈日下外出,要戴好草帽,少在烈日下游玩,有头昏或胸闷时宜在阴凉处休息。
4。夏日孩子衣服应做宽大一些,颜色选浅色最好,凉爽通风。
5。自己可以配制清凉饮料,如白菊花6克,藿香3克,薄荷2克,甘草2克,用沸水泡浸,待凉后饮用。
6。多饮用绿豆汤,清凉解渴可代茶饮用。
第四章 小儿传染病的护养小儿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小儿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细菌、病毒或病原虫)引发的疾病。虽然某些疾病成人也可患上,但人数很少,并且症状很重,易出现并发症,与孩子患病有所不同。小儿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大类。其中主要包括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幼儿急疹、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猩红热等。
传染途径
小儿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主要分为呼吸道传染和消化道传染两种。
呼吸道传染病是患儿在说话、呼吸、打喷嚏、咳嗽时将病原体播散在空气中,被健康孩子通过口、鼻吸入体内而感染发病。如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就是典型的病例。
消化道传染病是健康的孩子误服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用手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后,又吮手指或不洗手就吃东西,造成病原体由口进入体内。如痢疾、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肝炎等就是典型的病例。
另外,小儿传染病还有一种传染途径,即通过伤口感染,如破伤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