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字就是:“人生何必太匆忙,留些时间思考。”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有太多的压力要去承受。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过得十分辛苦。有时候真的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整天忙碌是否取得了和自己设想一样的效果,工作是否有效率,有的时候是否在做无用功。
成功的企业是以雄心、想象力、规划为基础的,管理者要创造允许员工思考,规划和试验新的点子。好的主意需要深思熟虑,需要全盘考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一方面付出的多了,自然就会在另一方面付出的少一些。
当你实在是累了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或许你会体会到这其中的道理。
每天我们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从同一条路上班,同一条路下班,忙忙碌碌地而没有创新。这样的生活是单调而且没有意义的。
因此,可以放慢你的工作节奏,每天计划你的工作进程,给自己留出读书,思考的时间,在每天结束时,计划每天的安排。
正如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人生何必太匆忙,留些时间思考。”思考是总结教训的过程,是做准备的过程。总结教训,做好准备,以崭新的姿态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做起事来,一切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做每一件事都很有效率。这就是思考的好处。
第三部分 效能管理1、不要犹豫不决
长久地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歌德
在山间丛林中,一只老虎前来觅食。茂密的松林遮蔽了老虎的视线,它不知道此时猎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这时,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猎物出现,于是奋力追赶,忽然老虎的脚掌被一个铁圈钩住了。老虎想挣脱束缚,但是铁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这时,手拿猎枪的猎人出现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觉到了死亡的预兆。眼看着就要端起猎枪的猎人,老虎不再犹豫,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挣脱了铁链。但是,老虎的脚掌却留在了铁圈上。老虎忍痛离开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就是聪明的选择,所谓“断尾求生”。当领导者面临艰难的抉择时,也应该像求生的老虎一样,果断地做出取舍,不要犹豫不决,才是高效率的执行者。
在决策上,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奇异公司的前CEO威尔迅曾经把许多业绩不佳,名次排在业界前两名以外的事业部门关闭。同样,某家美国银行把七百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当他们做出选择和放弃时,都是痛苦的,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经营者必须当机立断,拿出勇气和魄力做出果断的决定,才会有机会重新开始,获得新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优秀品质的人并不是很多,相反地,只要你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有很多人都是在关键时刻左顾右盼,进退两难,就在这种情况下错过了时机。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就一定要雷厉风行,这样才不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个人成长过程中面对选择与取舍时,也要学会在思考后当机立断。只有这样才会不拖延时间与机遇,提升企业与个人的效率。
先哲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 这是因为这类人对事物、对工作的处理方式,总是缺乏快速、敏捷地分析与判断。对工作缺乏全局地理解和判断,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抓住问题目的要害,因而显得非常没有效率。
所以,英国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得好:“智虑是勇敢的最大要素。”
因此,犹豫不决,是效率的敌人。也是成功的障碍。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患得患失之后你会发现机会已经溜走了,那么。再埋怨和懊恼又有什么用呢?有勇气、有智慧、有胆略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他们懂得把握机会、速战速决,效率是高效能人士的追求目标,只有牢牢把握住效率的先机,才会与成功越来越接近。
第三部分 效能管理2、行动之前,冷静分析
有个人走了很远的山路,终于走到公共汽车站牌那里了,他非常疲倦,心想:“如果上车后能有一个座位坐下来多好呀!”
很快,公共汽车就来了。这个人上车后发现还剩下最后一个座位,不巧的是座位上趴着一只狗,它的主人正坐在旁边。
这个人很礼貌地问那个妇人:“女士,能否让您的爱犬把这个座位让出来?”
那位妇人说:“先生,您能否在那里多站一会儿?我的狗很累了!”
“可是这个座位不是用来让狗坐的!”这位先生显然生气了。
妇人不再理他,但什么也没有做。
那位先生发火了,他抓起那只狗,打开窗户,一把就将那只狗扔出了窗外。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人说话了:“先生,你不应该那样做,狗并没有错,错的是它的主人。”
是的,正如故事中狗的主人没有受到惩罚,而无辜的小狗成了受害者。有时候犯错误的人没有受到应有得惩罚,反而要无辜的人来承担责任,这正是决策者的失误造成的。或许。决策者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是错误的,而且还在义无返顾的坚持。要知道,错误的事做得越多,效率越低。因此,在行动前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的分析。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先生,他没有认清楚矛盾的根源,卤莽行事,结果,把无辜的小狗抛出了窗外。狗不会知道这个座位不可以坐,是它的主人让它坐在上面的。它并没有错,真正错的是它的主人。如果可以,他应该把那个妇人扔出窗外,而不是把无辜的小狗扔出去。
管理者经常会犯和故事中的那位先生同样的错误,他们在没有认清楚矛盾根源的时候就卤莽行事,结果只能是让无辜的人受到惩罚,而那些真正错误的人却安然无恙。管理者的初衷是好的,他为了能提高效率,把那些人浮于事的人清除出去。但是管理者没有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只是凭自己一时的冲动或者主观臆断行事,结果可想而知了!
行动之前的分析不是犹豫不决,而是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不要主观臆断。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失误,减少时间与效率的损失。
第三部分 效能管理3、提升你的判断力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在他还没有成名之前,他去参加一个考试。
在那次考试中,评委们给了他一个他从来都没有指挥过的曲子,于是他就指挥乐队开始演奏。
演奏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地方稍微有一些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挥乐队重新开始,可是还是不对,他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于是他向评委会询问曲子的正确性,但是评委会成员看后一致认为曲子完全正确,一定是他的错觉。
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他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者是否会在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在小泽征尔之前,已经有两个人被淘汰了。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错误,但是没有坚持下去。在这次指挥大赛中,小泽征尔成为了唯一的胜利者。
在这个故事中,小泽征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不为外界的阻挠而干扰,最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如果管理者也能像他这样,那么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决断,从判断的习惯中找出突破常规的办法,从办法中找出新的创意。
成大事者,他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潜意识。有判断力传输给意识的资料,不论是勇气、信心、还是权威的震慑,它都能随时接收,转化为事实。
成大事者在需要判断的时候,往往能够做到决断。无论外界给他怎样的压力和迷惑,他都会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并把这种判断转化为事实。
在做判断的时候,外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来使你动摇自己的信心,做出错误的判断。每当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排除杂念,把正确的意念坚持到底。
如果在判断的时候犹豫不决,就会丧失信心,并被外界的影响动摇,最终做出错误的判断。本来,在正确的判断指导下,就会做出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犹豫不决将使他与成功擦身而过,成为失败的俘虏。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采用的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决断——执行——成功。这种模式会让你干净利落地完成你的工作,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减少每一个环节上不必要的时间。做同样的东西,时间减少了,效率就提高了。
在工作的整体流程上,判断只是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减少在这个环节上所用的时间,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
第三部分 效能管理4、学做一个“独断”的人
美国总统林肯做事的时候非常独断,一旦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对,他依然要坚持。
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他决定通过一项法案。在法案通过之前,林肯把议员们都叫到一起开会。当他提出这项法案的时候,议员们就这个法案的可行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的意见基本上都是不同意通过,但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然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于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决策的时候到了,林肯说:“这个法案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是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是对的,因此,我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议员们都很不满,他们心想:“既然我们的意见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那还让我们来干什么?”林肯看他们不满了,他笑着说:“我知道你们对我不满,但是这个法案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一旦这个法案通过,它对美国正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想让你们知道,让你们来,正是因为我尊重你们,但我不能因为尊重你们而对美国人民不负责任。你们之所以不愿意通过这个法案,是因为你们顾虑太多,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不去想这些顾虑,用我的权力使得这个法案顺利通过!”
管理者要学会独断,只要确认自己是正确的就把它确定下来,不要在听取一些毫无意义的话上花太多功夫,这样,决策的效率就提高了。
林肯这种做法让很多人很不满,他们一定会说林肯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但是,对于一项正确的法案的通过,即使伤害了一部分人,也是值得的。要知道,这项法案通过后将会影响到国家里的每一个人,相对于伤害一部分人,造福更多的人是更有价值的。
在这项法案商讨的过程中,其实,林肯在听取了其他人的商讨之后,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的。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