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罗斯福传-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起到1935年初,主要目的在于复兴。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维持银行信用,实现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维持农产品价格,制止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等;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目的在于改革。其主要措施是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以扩大就业来提高社会购买力;改革税制,使受益者范围比较广泛,因而颇得人心。结果罗斯福1936年又以压倒多数重新当选总统。    
    但从1937年下半年起,经济又出现衰退。新政日益遭到国会内外的保守派和温和派的反对,因而受到一些严重挫折。1938年欧洲局势急转直下,慕尼黑事件后,西方国家与轴心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恶化。罗斯福为了争取民主党党内团结,不得不放弃有关的改革,提出“新政必须为打赢战争铺平道路”。新政至此也就名存实亡了。总起来看,新政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起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解决了美国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也巩固了资产阶级在美国的统治。而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则成为享有崇高威望的一位总统。    
    如上所述,罗斯福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性格和成就,在有些崇拜者与批评者之间至今犹有激烈的争论。然而,谁也不否认罗斯福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坚定的自信,处事机警练达,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在历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对美国总统地位和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罗斯福通权达变、折冲樽俎的一生。从他的先世、早年教育、战胜病魔的搏斗、在纽约州任议员和州长时期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当选总统后实行新政时期的勇敢作为以及他的成功与挫败,一直写到欧战结束前夕溘然病逝。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和轴心国的坚决斗争以及他在国际会议上的重要活动,本书仅略叙一笔,作者的另一本书《罗斯福:自由的战士》(Roosevelt:The Soldier of Freedom)将详细地加以描述。    
    本书作者声称,如果我们“在他的人民和他的时代背景的衬托下来观察罗斯福的整体,就会看见那个伟大的轮廓——他勇敢、欢乐、敏感、朝气蓬勃、充满信心并且最主要的是关心他的同胞们的命运”;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指出罗斯福的伟大才能中交织着各种弱点和缺陷,描绘了“罗斯福的另一面——他的变幻无常、他的善于折衷、他的翻云覆雨的手段,时常表现得像只狐狸”。    
    作者还描述了罗斯福喜欢权力和要求获得权力的特点。为了夺取权力和维护权力地位,罗斯福不惜使用马基雅维里式手段,也就是说,他要“用狐狸的狡猾手段去达到狮子的目的”。    
    作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1918—)是当代美国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威廉斯学院,后到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母校威廉斯学院任教。战争时期在“全国战争劳动委员会”工作。战后以民主党马萨诸塞州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过几届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参加国会选举失败。所著《罗斯福: 狮子与狐狸》一书出版于1956年,曾畅销一时,被公认是关于罗斯福的大量传记中最重要和最权威的单卷本著作。另一本书《罗斯福:自由的战士》于1970年出版。1971年获美国普利策历史奖、历史和传记书籍全国奖和美国历史学家协会的弗朗西斯·帕克曼奖。    
    本书第1—8章为孙天义译,第9—18章为马继森、冉隆勃译,第19章至尾声的第1节为张增秩译,尾声的第2节以后为马继森译。    
                                                  张自谋        
                                               1984年8月于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