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啸林火了:
“死婆娘,去拿钱来!”
“我没钱,有本事自己去弄。”娄丽琴边说边掏出一根细棒剔牙。
张啸林被她这不阴不阳的态度激怒了。拿起桌上的一把茶壶朝她砸去。娄丽琴一躲,茶壶飞过去落在地上碎了。
“你拿不拿?”张啸林抓住娄丽琴的衣服。
“我没钱!”娄丽琴心中有些怕,可还嘴硬。
“啪”“啪”两记重重的耳光落在了娄丽琴的脸上。她还没反应过来,又被张啸林提起来扔到地上。俩人厮打起来。陈效岐听到声响赶过来,好容易把他们拉开。娄丽琴也不哭不叫,独自回房去了。就在这时,那个官府的衙役又急匆匆跑来了。大家不由得又有些紧张。
“不好,张哥,杭州府和钱塘县府都又出签访拿你了。快想法子避一避吧!”
“人来了吗?”
“就要来了,快跑吧!”
张啸林还要说什么,陈效岐忙从口袋掏出些钱塞给他,边说边把他往后门那边推:
“先去乡下,再派人送信来。”
陈效岐又叫那衙役快从后门离开。两人同时出门走了。
来抓张啸林的捕头扑了个空。
再说张啸林一口气跑了十来里路离开了杭州城。他倒在一条田上边喘气边琢磨着能安身的地方。想到自己近年来屡遭厄运,如今连块立足地都没有,不免有些伤感。又想到老婆娄丽琴刚才那副宁可要钱也不救他命的坚决态度,不禁顾影自怜起来。
张啸林由娄丽琴又想到了智能尼姑,想到了他俩在一起的时候智能给他的温柔和体贴,和他临离妙智庵时,那尼姑倾其所有给他的那二百两银子。想着想着,心中又恨起了娄丽琴。
张啸林数了数陈效岐给的钱,一共才只有13元。这点钱哪儿也去不了,他也实在是哪儿也不愿去。于是,决定天黑后摸回家。主意定下来后,他便呼呼睡去了。
晚上,张啸林出现在自己卧房的时候,娄丽琴吓了一大跳,一看是男人回来了,白天的气一扫而光,扑在男人怀里哭起来。张啸林经她这么一哭也没了骨气,抱着她忙着上床。
这天晚上,娄丽琴对丈夫极温柔体贴。张啸林像孩子般躺在老婆的怀里,安然睡到天亮。
官府的人没抓到张啸林并不罢休,他们派了不少衙役在拱宸桥一带巡视,授命他们一看见张啸林就抓。这些早有那熟悉的衙役告诉了陈效岐。
张啸林逃回来的事,陈效岐第二天就知道了。他极力劝张啸林离开杭州避避风头:
“在拱宸桥一带,恨你的人不少,那些人会趁机害你的。”
“我就呆在家里不出门。”
“没有不透风的墙,稍不注意,往窗前一站都会被发现的。还是走吧!”
“我不走,坐牢也不走!”
娄丽琴也开始劝。最终,张啸林同意离开杭州。
张啸林这一逃逃到了绍兴安昌镇,投靠了他以前的一个朋友在安昌镇行巡官的翁左青。
这翁左青虽吃官府的饭,却也是个仗义的人。听了张啸林的叙述,没作半点犹豫收留了他,并以自己的性命作保要保护张啸林。张啸林感激万分,便在翁左青这儿过起了避难的日子。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接着杭州光复。张啸林乘乱托人去杭州府打听自己的案子。几天后,这人带回消息:“杭州城被革命闹得大翻地覆,不要说你的案子,就是现在杀了人也没人管,快回去吧!”
张啸林欣喜若狂,认为是天不绝他。他辞别翁左青,堂而皇之地又回到了杭州拱宸桥。
第二章 相信拳头,变为杭州城里一只猛老虎三、巧借红帮“余戚”,狂妄恣肆(1)
张啸林从绍兴回杭州这一年是公元1911年,大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年。
正值朝野交替时期,革命风起云涌,世事混乱。各大帮派匪徒闻风而动,趁机作恶。当时在杭州活动最猖獗的莫过于红帮匪徒。他们勒索乡民,劫持富户,作恶多端。所到之处,百姓遭殃,鸡犬不宁。
张啸林眼见自己由杭州一霸落魄到一文不值,恨得心里直骂。他发誓要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于是把眼光转向了红帮,他要凭借红帮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红帮最早起源于洪秀全的太平大国革命时,相传当时,曾国藩帐下有一叫林管带的将领,带数千兵士,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丧城失镇。曾国藩大怒,要将他斩首示众,以振军威。
林管带有一个同乡好友在曾国藩身边侍候,得到消息连夜跑到营地告诉林管带。林管带大惊失色,知道如果不逃定死无疑,忙召集心腹18人仓惶出逃。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林管带一行不辨东南西北,两腿生风,只顾疾走。来到一个村子的一所无人看管的古庙,他们一行人便到里面歇息,以免露宿。
大约三更时光,半空中忽有巨响,村民从睡梦中惊醒,远远看见一条火龙,直射而下,火光耀眼,照得大地如白天一样,落到端中而没。村民们惊诧不已,胆大的拥向庙中只见庙门半开,十几个败兵倦卧大睡,再无什么奇异的事。
村民中一个以占卜卦为业的人说:“这个庙早就香火断落,神像毁塌,败落多年了,一直没人光顾此地,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怪异的事情。怎么就单今晚有神龙下降,异彩冲霄的事情发生呢?无疑这些人中一定有特殊人物。”
十八个逃兵被村民叫醒。
林管带忙抽出刀来。村民善意地把刚才的事告诉他们,林管带半信半疑,又问此地是何地,村民一一告之。
林管带一听内心不觉大惊,村民走后,他对部下说“众位兄弟,从营地到这里的路程应该是六七百里,怎么我们仅仅用了半夜就赶到了呢,难道是神灵保佑?”
其他人也觉奇怪一人说:“不知道这庙供的是何方神仙,如能立功赎罪,得胜回营一定要重新修缮庙宇,再塑金身!
一伙人议了一会之后,又各自睡去。
第二天早晨,林管带一行起身,回忆昨晚发生的事情,各自还是莫名其妙。他们起身察看,庙已经塌毁不堪,难以辨认,仅廊下有一块破匾,隐约有字痕。众人细看,上面的文字就《鸿钧端》三字。
这下众人知道此庙为鸿钧老祖的庙,越发相信昨晚发生的奇异现象必定是鸿钧老祖显灵。大家于是重整军衣,齐向牌座毕恭毕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行礼完毕,一行人便讨论决定去向问题。
“我们已是逃罪之兵,任何一方的地方官都可以捉拿我们,最好的办法,只有弃兵从商,各自谋生去吧。”
“话是不错,但我们没什么积蓄,衣食都保证不了,哪里还有钱去经商呢?”
“既然我们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不如干脆结成团体,啸聚山林、劫富济贫,不失英雄本色,以后再见机行事,乘隙发展。”
这最后一种意见得到了许多兵士的赞同,林管带也早有这个打算,他说:
“今天众兄弟既然要聚义,那就在这座庙中设誓为盟,对着鸿钧老祖结成兄弟,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大家一致认为此言极好。
十八人对着香烛、黄纸和三牲,焚香设誓,结成异姓兄弟。然后,排定长幼,团拜一番。
当天晚上,他们便在城内对富户进行打劫。由于官府加强防范,干了二三天之后,便各自携带劫来之物混出城去,向一个名叫李家堡的方向出发。
途中,林管带突然发现一块地方是安营扎寨的良地。这里山势峥嵘险恶,易守难攻,距李家堡约百十多里。山上一片荒岭,不生草木人迹罕至,只有垒垒叠叠的几座荒坟表示曾有人到过此地。
这就是以后人们传说中的双龙山。
一伙人决定在这个地方建立山寨,拿从城里掠来的赃银,雇请当地工匠,盖造了十多间草屋,准备长久盘踞在此地。
林管带虽转入绿林生涯,但毕竟还是军官出生,运筹帷幄,遣将御兵,当然不是一般绿林山寨能相比的。他们每月打劫一二次,每次都能得手,所获东西甚多。
渐渐地,四方盗党都知道双龙山的威名,闻风而来,相率入伙,半年之中,双龙山增至四五百人。
当时,清政府正在全力对付太平军,没有力量去对付这些盗贼小寇,两年之内,林管带已有三千人马。
林管带见来山寨投效的人数日增一日,声势渐大,担心自己一人难以驾驭群寇,就搬出鸿钩老祖显灵的愚民政策,他说:
“我们今日作了绿林好汉,将来未必没有发达的一天。要不然,为什么鸿钧老祖显灵救护我们呢?为了创出事业,就必须建立一个帮会,制定帮规,规范大家的行动。否则,众位兄弟的福份也不会长久的啊!”
所有人都举臂高呼,表示赞同。还立即推举了林管带为寨主大王,自立不听号令者斩的规定。
林管带是当仁不让,以寨主的身份说:“我与旧部下18人的性命为鸿钩老祖所赐给的,今天我们既然要开山立帮,应该以鸿字为名,以感谢鸿钩老祖保佑的恩情。”众人雀跃赞同。
这样,林管带就把全山众寇设立一个总帮名为鸿帮,以后辗转误传为红帮和洪帮。林管带自称为老大,以后各党羽都以弟兄相称呼。
另外,他们还制定了一种票布式样,将入帮人的姓名,年龄一一书写在上面,作为永久入帮的凭证。
此票布为一方黄布,长四寸,宽二寸半。双龙山两傍有右左两条五爪金龙。中间盖有珠红色方印,这就是双龙山的印信。印文为:大清国双龙山印信。
票布分为两种,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用黄缎子作质料,其余的帮众都用黄布的。但式样都是统一的。
红帮规定,帮中的人对各自的票布必须严守秘密,不得被外人看见。如果怀疑对方假冒同帮,盘问即用票布的字号问他。如,甲问乙说“安”,乙必须答“帮”。如问是“定”,则必须回答是“国”。凡是能答出票布上字号的,就是同帮。所以,票布和口号都必须特别保密。
林管带的红帮遵守“盗亦有道”的原则,平时严戒弟兄滥杀无辜,伤害性命,不准袭劫单身孤客。较一般的那些江湖盗匪,他们还是很讲江湖道义的。因此,该帮声名雀起,势力日盛一日,发展迅速。
第二章 相信拳头,变为杭州城里一只猛老虎三、巧借红帮“余戚”,狂妄恣肆(2)
红帮发展起来之后,就制立了10大帮规和4条誓约,用来约束匪众,其帮规为:
一、不准泄漏帮务。这是红帮中最重要的一条。如果有泄漏帮务的,他们称之为“显底”。按他们的惯例必须“做脱”,即杀人。
二、不准同帮相残。
三、不准私自“开差”(即不准私自打劫作案)。
四、不准违犯帮规。
五、不准引进匪人。
六、不准调戏同帮妇女。
七、不准扒灰倒笼。
八、不准吞没水头(黑话称赃财为水头)。
九、不准违抗调遣。
十、进帮不准出帮。
其誓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