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2-海岩全面转型之作:五星饭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22-海岩全面转型之作:五星饭店-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看全剧的时候,你会觉得还是比较适合于成年人看的。孙顺临:海岩的作品在编写的时候,就是一个关于“真实”的故事。因为这部书非常强调真实,情感真实、对朋友的真实、对工作真实,实际上这个是海岩这本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还有海岩的这部作品在饭店业,毕竟在管理,他告诉大家好多酒店里大家还不知道的一些东西。韩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客人要来,他们有一个贴身管家要全程服务,这个贴身管家要如何服务客人,非常复杂,用老百姓的话就是伺候到家了,你看了这本书就知道,培训贴身管家,一个饭店如何达到一个层次,每一个细节都考虑的非常仔细。海岩:因为中国的酒店行业,是最早和世界接轨的,在中国加入WTO以前很多年就有很多国际著名品牌酒店,在中国大陆,中国一些大城市建立自己的连锁店,到目前为止,世界排前十位的基本都在中国开店,所以整个的酒店业是最早和世界接轨的一个行业,酒店业本身有自己内部的一个文明体系,也是一个文化。既是对企业本身的,也是对客人的,也是对酒店自己的每一个员工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大家可能知道,酒店就像一个小的城市,很多酒店也是城市本身的标志和城市的形象,所以我觉得很多的读者他去酒店住过,去酒店吃过饭,他去酒店参加过各种活动,但是对酒店内部究竟是怎么运行的,还是有一些未知的部分,我觉得一个作品,要完成它的审美,可能是读者未知的部分,如果你写的很好,都是读者已经知道的事,不容易调动他的审美热情的。作品不在于写什么题材,或者写什么主题,就是你一定要提供给读者一些,他可能不知道的,并且他有兴趣知道的内容。记者:在书里面也涉及到这一块?海岩:书里主人公是酒店的服务生,肯定就涉及到他干一些什么,怎么当成服务生的,在酒店当中碰到了哪一些问题、挫折?记者:据我所知,之前也有一些电视剧讲酒店的。海岩:美国有一个《大饭店》主要其实不是讲酒店运行的,一集一个故事,主要是讲住在酒店客人的故事,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故事,酒店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背景,一个舞台,就像我们的话剧《茶馆》还是写的喝茶的客人,并不是写茶馆本身。还有一些酒店的电视剧,我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片段,就专业程度来讲,它写的是比较浅的,不是非常的真实,我这里头也有一些和实际情况,实际的程序不完全一样的。昨天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是国际俱乐部酒店的一个管理人员,她说她看完了这个非常喜欢,我说这个是给外行看的,不是给内行看的,她说她看的还有很多的启发。其实它真正的酒店业还是有一些差距,我们刚才说的酒店内部的文明体系,它是符合的。胡玉萍:我们对海岩的作品也不陌生,从《玉观音》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些都是以故事的曲折取胜,还有那种有恋情,加上匪情,侦破的东西在里面。海岩的东西,我觉得在《五星饭店》里面,体现了海岩新的一种观念,作品表现的题材特别的时尚,其实我们读这个作品也学到不少的东西,虽然北京的五星饭店,全国的一些饭店我们知道,但是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些内部的管理机构,这个我们还是很陌生的,因为海岩我觉得他落笔是一个大学生,是一个出身很一般化,甚至很贫困的穷孩子,就是放弃自己的学业,在女朋友的资助下又继续完成的学业,进入了这个五星饭店,由于自己本身非常勤奋,很快成长,被客人看中,提升为贴身管家,整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磨炼,服务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一个韩国董事长的继承人,在那种情况下,也是商业斗争相当激烈,我觉得海岩这一点也把握住了它的时尚,把它搁在故事当中,住在里面的客人和五星饭店里头,和韩国、中方对他资产的竞争,在这个故事当中贯穿始终,我觉得海岩的书、作品之所以畅销,就是紧紧地抓住时代的脉搏。还有一点,对《五星饭店》的内部管理尽量避免,写故事、人的情感和商业斗争,但是他也尽量把五星饭店的管理介绍给大家,怎么服务客人,刀叉摆在哪儿?离自己25公分等等。这个作品不是写给外行看的,我觉得内行,包括所有管理饭店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也是老总写给自己的企业员工看的书,觉得海岩思想非常新颖,还是时尚的一种领军人物,在创作当中。看过这个影片的人说,非常华丽,偶像剧,但是写得很深刻,不是一般我们看到的漂亮的男孩、女孩凑成的东西。


《五星饭店》发布会与书评记者招待会(三)(图)

记者:    

三个问题: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脑子里面的参考的是酒店是哪一家。第二,你对服务生、实习生不熟悉,那你怎么保证真实,你之前有没有做过一些调查?第三,小说里面涉及很多的人物,其中就有韩国人,是不是为了以后把这个电视剧发行到韩国做好铺垫?海岩:第一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参考哪个酒店去写,因为我这么多年来在酒店或者是酒店集团来工作,可能对酒店的这个环境自己是相对比较熟悉的,也不用想象哪一个酒店怎么样。我觉得刚才胡老师说的也是挺启发我的,确实有一些观众、读者他对物质文明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他有兴趣的,这本书在这些方面是有一些涉及,就是我们人类生活,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人的生活的目的还是为了生活更美好,那么《五星饭店》显然在这方面是不能回避的,它是一个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最好水平的一个样板,一个典范,通常会在酒店这样一个行业里面体现出来。当然,您问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来,拍摄的过程当中,剧组的人就说,可能别人也会写五星饭店,但是没有你就没有这部戏,谁也不能拍,因为他们找了很多饭店,没有一家饭店同意,你给多少钱我都不同意你拍,所以这个片子最后基本上是在我的旗下的酒店拍摄的,包括上海的新锦江,老锦江,花厅,都是五星级的饭店,还有北京亚洲大酒店,少量的场景在海南的博鳌、索菲特,这些原来也是拒绝拍摄的,后来写的一个市场调查,马上给法国写了一个报告,后来法国人不但同意拍,还特别的热情。因为我们去晚了,他老说,是不是换了别的酒店了,不在我们这儿了,我们本来是拍屋子里的,但是他说不行,拉着我们一定要拍大廊,但是不能用。确实,酒店里面不允许这么去拍摄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刚才我也讲了,我写年轻人,基本靠自己的想象和一种本能的估量、推测,尽管每个人的推测可能是依据他自己年轻时候的感觉,但是我年轻时候的那个时代和现在是完全不同了,所以是否真实,是否能被现在的年轻人认可,我也不敢说。但是呢,当时这部脚本出来的时候,给20多个漫画的画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20到30岁之间,而且画漫画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在玩电脑,画漫画都是特别时尚的,不是很常规的那些年轻人,我后来就问他们,漫画的出版单位,看了反映怎么样,他们一致说喜欢,一致说认同,我还稍微地放的一点心,但是这20多个人,是不是都出了毛病,还是有可能的。最后还是要看这本书推到市场上以后,读者的反映,和电视剧推到市场上以后,观众的反映,也可能有的观众不认可。第三,里面涉及到的一个韩国的人物,最早也没有这么想,我只是写作,我不是做市场的,他爱推不推,但是国际酒店,住的肯定是国际客人。当时我想选一个欧美人,很难找。后来想找一个日本人,因为中国和日本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靖国神社的问题,反思战争的问题,不一定哪天又有矛盾了。而中国和韩国没有基本大的矛盾,如果你写一个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两个文化之间的碰撞又不够,所以就这么选韩国人,你想我真的选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可能也不太合适。    

赵萍:我觉得这本书有海岩的两个第一次,第一个第一次是告别了爱情与警匪,第二个第一次就是将酒店业融入这个角色当中,刚才海岩老师说五星饭店代表了物质文明发展的高度,但是我读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海岩老师非常聪明的地方,他把潘玉龙这个小人物的感觉都写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年轻实习生进入酒店,怎么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工作,怎样憧憬自己未来,怎样面对生活的困顿束手无策,我们会发现原来《五星酒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光怪陆离,它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但是它把五星饭店的华丽何普通生活的质感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我非常喜欢,而且我们校对也很年轻,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也觉得非常有意思,想不到海岩会写这样的生活,写这么一个青春逼人的作品,这个还是挺让人惊异的。说明海岩老师的创作还是挺有激情的。海岩:谢谢年轻人的鼓励。现在我觉得老一点的作家,一定要考虑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文化产品主要的购买者。记者:你刚才在讲话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你说你不愿意写升官发财,但是日常的影视作品,一般畅销的小说,其实有特别多就是那种过分的强调升官发财,物质的那种渲染,就特别过分,我就想请问,你怎么看一个创作作家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的担当,怎么去提供适合年轻人的健康作品?海岩:现在文化产品的主要购买者是年轻人,所以现在呢整个文化界,大陆的,它变成了一个由年轻人主导的走向,像现在的广告节目、电视节目,包括图书都是。其实成年人也知道,有一些电视节目、网络节目、图书对成年人的成长,对我们按照一个传统文化来做标准,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不利的,但是都很热衷地去推出,不一定是看在人民的面子上,但是看在人民币的面子上,谁也不能跟钱对抗。但是我觉得,文化还是有它文以载道这样的功能,现在谈文以载道变成少数派,变得有点孤立,现在大家都在说文化娱乐性,确实在大工业时代,文化是围绕着生产而进行的,所以那个时期的文化,常常需要讲道德,讲社会规则,需要推出英雄人物,需要推出榜样。而到了全球化的时代,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文化是围绕着消费而进行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的,所以文化就更强调娱乐性,更强调单纯的、感官的快乐,所以很多的文化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以这个为荣,我就是为大家制作快乐,至于说意义,好像谁去寻找意义就变成很傻的事情,很不合时宜的事情。我所有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讲还是严肃的,比较传统。但是,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畅销,在一个搞笑的时代,恶搞的时代,娱乐的时代,一个只有颠覆才有关注度的时代,那么你搞一个传统的东西,你搞一些说教的东西,你一本正经来说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本书,这部电视剧是冒了很大的市场风险,所以我特别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我不太了解的台湾的出版机构,他们能够站在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准上认同这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么一个过度娱乐的时代,还能认同这本书,他们愿意和我一起进行这种市场的探险,在整个娱乐化大势的一个形势下,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