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强。如果以个人为核心画一个圆,能量越大的人,圆周越大,与社会接确的面也越宽,需要他培植和净化的环境就更复杂。
人类最初是不懂得保护环境的,只知道索取,什么东西有用就只管用,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刚富起来的人,也不大懂得环境的重要,一切向钱看,有奶便是娘,被人视为势利小人。创业之初的势利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形势严峻,容不得心慈手软。何况他也没有多少可以失去的东西,不值得为此忧虑。
现在的人类重视环保,是因为环境的恶化,已经危及了自身的安全,取之无度,最后就是取无可取。说到底,环保也是个功利的事情。
当富人终于也像人类一样,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身上的负担也就越来越沉重时,不安全因素也就多起来了。
富人赚钱越多,整个社会的贫富悬殊越大,富人的财富,就越来越成为话题,让他听着就揪心。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太被人惦记不是个好事。于是富人尽量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慈祥可亲的印象,时不时还得施舍几个,让穷人的愤怒化为感激。蚀财免灾,主动拿出来总比被迫拿出来好。
有一个请了保镖的著名富人对记者说,富人的安全问题除了政府重视外,“企业家自身也要做得好些。比如,正确对待员工,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竞争对手。还有,民营企业家应以一种健康的、共赢的心态处世,这样可以减少矛盾的激化。”
说得很好,有觉悟。大事往往是由小事引起,一言不慎,可能惹来杀身之祸。而多做好事,就算没有获得直接的利益,起码对安全是有好处的。对富人来说,不出事就是最好的事。
每年人大、政协开会,都会有很多富人露脸。他们向来视时间为金钱,但尽管这个会不赚钱,他们还是开得很积极,并没有浪费时间的感觉。富人只有钱是不够的,很多时候,一种政治地位,不仅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还有更多的安全感。
富人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除了已经取得的财富可能招致觊觎,还有他自身在竞争中面临的风险。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事业本身。
车越开得快越危险,发展越快的企业风险越大。如果某个企业家发展到某个时刻就嘎然而止,把事业兑换成金钱,从此告老还乡,那笔巨款是一辈子也用不完的。但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事业一旦发展起来,人就像绑上了战车,想下也下不来了。一路拚杀的结果,也许是更加辉煌,也许是血本无归,人生就是这样。
富人再富,永远都在焦虑之中,永远没有安全感。所以富人就算有很多钱可以保养身体,头发还是白得快,只是染过以后,外人发现不了而已。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结婚是件危险的事
盖茨当年迟迟不结婚,可是急坏了不少人。后来终于结了,还好,女方是个良家妇女,不像其他有些富翁,娶的新娘一看上去就太辣,让人情不自禁对他们婚姻的前途忧心忡忡。
其实,所有的怀疑态度,都基于一个担心,那就是财产安全,怕富翁遇到了淘金者,遭到暗算。像盖茨这种级别的富人,一旦婚变,哪怕女方只分个零头走,也是不得了的,远远胜过普通人一辈子的奋斗和积攒。所以嫁给富人,对有些女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事业,是一项可观的投资。
投资的女人多了,富翁就不得不防。盖茨婚前是签了财产协议的,就算婚变,也对他损害不大。其实越大的富翁,财产的安全系数越高,日常生活中如此,婚姻关系中也是如此。
旧时的田篱翁多打了几斗米,也还要琢磨着讨个小。食色,性也,食欲满足了,性欲必将同步跟上,古今同理。只不过古代的婚姻制度不存在离婚一说,就算性质类似的休妻,也没有财产分割的惯例。所以在婚姻问题上,古时的富翁尽可以放心地结,放心地离。
现在不同了,妇女的权益也要保护,而且根据保护弱者的法律精神,在权益分割上还要尽可能地向弱势一方倾斜。无论西方还是我们中国,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婚后的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要合理分配。至于如何才合理,实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不管怎么分,分下来的结果,对富翁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有时候损失还是相当巨大的。
我们常常从报纸上看到名人离婚的纠葛,若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多半都是为了财产,这几乎成了定律。在一切的麻烦当中,只有财产问题是最不好商量的,需要特别认真对待。
所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富人来说极其重要。
最好是不结婚!
现在钻石王老五越来越多,有它流行的社会基础。只恋爱不结婚,快也快乐了,洒也洒脱了,何乐而不为?富到不敢结婚的程度,可以让穷人自慰一回了,穷人毕竟也有穷人的好处,至少婚可以随便结。
但不结婚终究是不行的。钱挣得再多,人总是要死的,事到临头,没个人来继承,那多空虚?越大的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越不能忽视。虽然愿意继承的人很多,但最好是自己的骨肉。这种想法看起来很狭隘,但情有可原。所以富人终究还是要结婚,结婚才能名正言顺,结婚才能保证继承人的血统纯正。
对富人来说,结婚绝不仅仅只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当一笔巨大的财富横亘在两个人之间,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笔财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富翁的脑袋就不得不在热过之后,再妥善地冷下去。
即使要结婚,也要选择同阶层的人,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婚姻的事也是强强联合,这倒不光是出于志同道合的考虑。当我们转变了观念,再去看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就会发现实在有很多合理性。至少,作为一次资产重组,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双赢。
第四章 穷人缺品味穷人的弱点说不出口
有时,穷人也会和富人比较,但常常是用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我没有别人漂亮”,“我没有一个好爸爸”,“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比来比去,越比越丧气,越比越不想比了。
富人则不同。因为富就有了自信,不怕承认弱点,“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显示的还是优势。
穷人承认自己的弱点,是为了给穷找到一个开脱的理由;富人承认自己的弱点,则是为了显示强大的力量,证明自己是如何战胜弱点,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
所以,穷人的弱点只会让你产生同情,富人的弱点却让人景仰。
比如脱发,富人秃顶,是智慧的闪光,聪明的脑袋不长草;穷人脱发,就是营养不良,就是早衰,就是癞子脑壳一个。
穷人和富人哪怕缺点一模一样,观众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富人可以居高临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穷人就算你唾沫横飞,别人也只会给你白眼。
就因为穷人是穷人,富人是富人。
第四章 穷人缺品味穷人要忍耐
宗教的根基是在穷人那里。宗教是帮助人解脱苦难的,穷人的苦难最深,宗教就总是从穷人中起源。
过去说,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可还真得感谢这个鸦片,没有麻痹,麻烦可就大了。
人对待苦难向来有两种办法,一个是沉默,一个是暴发。鼓励人忍耐的宗教,有着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明人们普遍还是选择忍耐的。
人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一般不会轻易暴发。这倒不仅仅因为善良,而是出于自保。需要忍耐的总是弱者,弱者的暴发常常就是以卵击石。
所以身为穷人,首先就要有忍耐的素质。愤世嫉俗是没有用的,过激行为更是让自己吃亏,要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那个披挂上阵的人不一定非要是你。如果你敢于挺身而出,说明你良知还没有泯灭,但是对斗争的结果,你也不要过于乐观。
近年出了很多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从作品中得知,一个贪官的倒台,通常需要几个条件。
一是要有人举报。这个人可能苦大仇深,有正义感(“苦大仇深”并不特指穷人,它只是说明一种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也说明一种逻辑:既让人受苦,又不让人记仇,那是不可能的)。
二是要高层支持。能有条件当贪官的人,都不是寻常百姓。有权才有势(势力的“势”,态势的“势”,趋势的“势”),势已形成,岂能轻易扭转。一般人想挖贪官,就像蚍蜉撼树,成功率很小。所以要有高层表态,用大腿去拧胳膊才行。
三是要有内部矛盾。人都是自私的,贪官的私欲更强。私欲太强,难免分赃不均。分赃不均,则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就自取灭亡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非要把钱塞到你手里,那就说明他还想从你手里得到更多。你就套上枷锁了,至少你们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敢走邪道的人都不是吃素的,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窝里人咬将起来比谁都凶险。
其实这三条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时间能够解决一切,穷人不必为身边的事太伤精神。世间不平总是有的,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做你自己的事,让你的处境一天天有所改善。
第四章 穷人缺品味穷人想当大哥
旧时江湖上的大哥,凡出场都是威风凛凛。肩一抖,自然有喽罗在后面把披风接住;手一伸,旁边的跟班赶紧把他想要的东西递上。如此派头,让很多人想入非非。
喽罗不好玩,都想当大哥!但就很少有人想,能当大哥固然是好,但人都有趋利的本能,如果你不能给弟兄以庇护,帮他们解决困苦,甚至带领他们打一片江山,让他们分田封侯,光宗耀祖,人家又凭什么追随你左右?
所以大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大哥必须让追随者有所依傍。
所谓“大哥”,并不是用年龄来划分,而是指那些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遇大事稳得起,遭风险能承受的人。
和平时代的大哥,就是那种事业有成的人。而衡量事业是否成功,最通俗的标准就是“钱”“权”二字。
以前黑道上的人,靠一身横肉,两肋插刀,就可以混下去。现在不行了,黑道常常和红道、白道搅在一起,这就是时代特征。如今的黑帮老大也穿西装,打领带,当企业家了,有的还混成了杰出人物。说实话,人都是肉眼凡胎,都要吃喝拉撒,有了实力,就能给人好处,还怕没人跟你混?
黑道尚且如此,其他各界更不必赘言。
老板之所以有资格发号施令,是因为薪水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雇员也可以对他说不,大不了卷铺盖走人。但走到哪里你都得吃饭,无非是换一个老板,换一种声音而已。要么支配别人,要么被人支配,你如果不能发工资给别人,赚取别人的剩余劳动,就只有从别人手里领取工资,不然就无钱买米。
大哥必定是富人,但并不是所有富人都是大哥。大哥要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大哥首先是社会性动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