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9-穷人缺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469-穷人缺什么- 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着,渐渐变成一个时尚的人,住高尚社区,开私家汽车,穿品牌服饰,吃流行菜肴,听明星的歌,读热门的书,玩超酷的游戏……我们以为那就是生活,是我们自己需要的生活。但是,是谁把这一切灌输给你的呢?谁在制定时尚的标准?是那些包装模特的人,印制广告的人,炮制各种概念的人,这些人显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要把钱从我们的口袋里掏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会不择手段的。    
    几年前,报纸上披露过一个很著名的营销方案,叫“每天一杯奶”。他先不推销产品,而是发表很多文章,拿中国人和日本人对比。对比点主要集中在体格上,对比结果是中国人比日本人矮,且弱,智力也差一点。不禁让人毛骨悚然!我们这辈人不如小鬼子,倒也罢了,关键是我们的孩子也不如,这还了得!文章继续分析,这又矮又弱智力又差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的牛奶消费量是中国人的N倍。最后顺利得出结论——每天一杯奶,事关民族生死存亡!    
    说实话,中国人的骨子里,最不服气的就是日本人。这种比较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正因为这样,文章末尾那句“为了民族”格外地正气凛然,“每天一杯奶”也变得如同八年抗战一样意义深远。    
    后来,直到那个奶制品企业出来介绍经验,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个策划,一个软广告而已!    
    但消费牛奶的习惯已经养成。    
    不禁叹服。他们真是把消费者研究透了。他们很懂得制造恐慌,很懂得利用恐慌赚钱。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事情,这样的手法被广泛应用。时时刻刻,我们总是被“善意”地告知,生活中充满着各种险恶,如果你不想办法防范,你就只有死路一条。而防范的惟一途径,就是购买。    
    你不买电子学习机,你就是把孩子推到差生行业;你不买防晒产品,你就是坐等皮肤癌光临;你有头皮屑,你就像个下等人;你不吃保健品,你就缺这样缺那样,不仅短寿,而且活着也不舒坦;女人必须把自己打整得又白又嫩,不然会被男人抛弃;男人必须以足够的力度雄起,否则性福和幸福都将远去……总之,你不能落伍,不能生病,不能不快乐,种种的暗示或者明示,都指向一个终极结果——拿钱来,消费!    
    商业,不仅挑逗你的欲望,而且用恫吓逼你就犯。    
    如果所有商人都是这样推销,我们整个的生活,将深陷在无穷无尽的惶恐之中。他们会把每一件事都找出令你惶恐的理由,再让他们的产品去帮你解决这个惶恐。最后你就成了离开这些商品就无法生活的人,你的自信,你的自在,你的踏实感、安全感,统统都被彻底毁了。    
    


第六章 幸福才是硬道理高薪穷人只要快乐

    不要以为穷人就没钱,也不要以为有钱就不是穷人,对老一代穷人或富人来说,如今都市里一帮有钱的穷人,被称作“高薪贫族”的,实在是让人费解。    
    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无牵无挂,购物、泡吧、玩乐、旅游,一切只问品质,不问价格,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买就怎么买,他们生活奢侈,格调高雅,比富人还要像富人。    
    然而,他们又经常一贫如洗,既无存款,又无物业,二十几岁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一点儿伙食费,到了月底就靠在家蹭饭度日。    
    他们才华出众——能挣到高薪就是证明——却没有野心,“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这句古话还不适合他们,太颓废了。用《马太福音》的话更合适: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他们是快乐的一代,喝可乐、吃汉堡、看卡通片(当然都是进口片)长大,人生平面化,玩偶卡通化,交际网络化,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焦虑和担忧,也没有那么多的自悲和自怜,他们比老一代单纯得多。    
    美国世贸中心被炸了,接下来的统计数字表明,结婚的人增加了,旅游的人增加了,娱乐业更加繁荣。灾难给人的最大启示就是,抓紧时间享受人生。    
    因此这一代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通达的一代,他们看到父辈的劳作,只觉得像蚂蚁一样辛苦而毫无意义。他们通常都是有高技术、高文凭的,伴着网络长大,对股票绝不陌生,深知道财富的虚拟性质,钱不就是一张纸么?连纸都不如,钱只是一串数字。谁还指望靠攒笔钱来养老?那是过去式,什么都不如痛痛快快地享受来得实在。    
    他们并不颓废,颓废的一代是痛苦的一代,是理想破灭的一代,是还想抗争还想显示点什么的一代,而现在的新一代,他们只想过自己的生活,痛痛快快地。    
    高薪穷人的生活是不受时间、空间和生物钟左右的,打车从不考虑夏利还是富康,购物也从来不去货比三家,西藏新疆海南想走哪里就走哪里,有钱就有快乐,有钱就有权力。    
    但是钞票再多也有花尽的时候,何况他们的钱还没有多到用之不竭的程度。没钱的日子他们很穷,但并不因此而怨愤。他们感受到穷人的滋味,坦然受之,或在父母家里蹭到下月,或找朋友借钱度过难关。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有钱就好,没钱还是好,只要开心就好,忧郁的人是可耻的。    
    因此他们不屑于算计。智商超群,财商为零,看不懂财务报表,分不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在他们眼里钱就是钱,攥在手里的都是资产,向别人借的就是负债。钱的意义就是从货币变成实物,吃掉、玩掉、用掉,投资的收益永远抵不上消费的快感。    
    他们嘲笑那些为名为利奔忙,而又节俭吝啬的中产阶级,宣称自己不做金钱的奴隶。他们之所以敢于嘲笑中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乏跻身其中的能力和机会,只是不愿而已。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从来没有摆脱过经济危机,支撑着他们快乐生活的正是金钱,如果不拼命工作,不做金钱的奴隶,他们也是无法活下去的。    
    高薪穷人都很年轻,年龄还不是一个压力,还不足以让他们感到精力有耗尽的时候,知识有落伍的时候,职业上的优势有被更年轻的人潜代的时候。爱情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一种享受,还没有和生儿育女抚养后代联系起来。所以未来永远是轻快明亮的。    
    未来有多远?也许很远,也许就在眼前。    
    


第六章 幸福才是硬道理实用主义是可怕的

    对强盗的崇拜自古以来就是有的,《水浒》里面的所谓好汉,就没有几个是良善的主。我们却在为之高歌“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强盗来说,什么时候该出手?那就是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我们往往用诗意去诠释暴力,将恶魔美化成英雄。因为恶魔确实具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力量,这正是暴力美学的立足点。    
    想当年,“杀人魔王”张君、“世纪大盗”张子强震惊中外,很多中学生用他们的名字注册网名,言谈间充满着毫不掩饰的崇拜,更有少女大胆宣告“张君就是我的求偶对象”。    
    杀人越货也是一种本事,而且是收入颇高,知名度很大的本事。如果我们的文化中充满着“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价值标准,当弱肉强食的丛林哲学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当实用主义堂而皇之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那么强盗崇拜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曾经有人在某市中小学搞过一个“摸底抽查”。摸出来的底着实让人心里没底。学生们景仰的对象除了科学家、明星等等主流社会的成功人物以外,还有近3%的人崇拜黑社会老大,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大概在这些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没用的人,他们瞧不起父母,瞧不起一切没用的人。孩子本应是天真纯洁的,如果连孩子都学会了这样实用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在社会上穷人得不到关怀,得不到尊重,就是一种毫不奇怪的现象了。    
    也许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对待财富,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贫富之间的差距就出现了。我们猝不及防。    
    于是不仅有了盲目的拜富,还有了盲目的仇富。    
    曾经有一个绑匪,在拿到人家300万赎金后还撕票,把人质杀了。且不说置法律于不顾,就连江湖道义也不讲一点,纯粹是个人渣。但就是对这样的人渣,网上居然不少叫好的声音——富人终于被杀了!    
    可是富人的被杀,对穷人又有什么好处呢?绑匪并没有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伟大理想,抢的钱一部分拿去挥霍掉了,一部分用于招兵买马,组成了一个团伙,准备做更大的案子。更大的案子必定有更大的伤害。张君的一系列抢劫杀人案中,受害的多是普通人,警察、店员、保安,他们又有什么罪呢?    
    毫无是非观念的强盗崇拜,鼓励的就是滥杀无辜。《水浒》人物为什么长期以来会被讴歌,很大原因是他们打着个“替天行道”的幌子。    
    但是“天”本来就是个说不清的东西,我们只知道它高高在上,凌驾于我们头顶。“天”是不请自来的,所有“替天行道”的说法,都有着强盗本质。    
    北京曾发生过一个男人入室手刃八个女孩的“惊天血案”,事后那个赵姓男子坦白说,他以为她们都是“小姐”。这个杀人魔王外表看起来并不狰狞,甚至还有点忠厚。他很爱看武侠小说,一心要杀富济贫,除暴安民。他很爱刀,这是所有暴徒的通病。他作案用的那把水果刀被磨得飞快,正是这把本应用于削水果的刀,在八名女孩身上留下了120处创伤。    
    他惟一后悔的就是“杀错人了”,那八名女孩都是正正经经的打工妹,不是什么“小姐”。万一是小姐呢?肯定又会有人赞扬他杀得好了。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认错的可能,何况“小姐”就该杀吗?不以生命为重,不以法律为准,我们的安全感又从何而来?我们的社会又怎么能够和谐?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又怎么可能生活幸福!    
    


第六章 幸福才是硬道理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有句西方谚语:富人想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有人考证,说这是翻译的笔误,原意并非如此。但以它这么多年的深入人心来看,人们还是宁愿相信原意就是如此,富人就是很难进天堂的。    
    穷人对富人的憎恨是发自本能的,就连富人自己都有种罪恶感。    
    富人的罪恶首先源于对资源的霸占。世界上资源是有限的,森林、土地、矿藏,以及人力、财富等等,占人口少数的富人,却霸占了资源的大部分。富人占得多了,穷人所得就少了。有人大口吃肉,有人只能喝汤,多寡悬殊太大,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观。    
    古人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有点过于残忍,就是在古代,也是讲究尊老爱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怎么就嫌弃老人了呢?丰衣足食的年代,不仅是老人,就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好好地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