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要奢望别人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不要奢望别人给-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朋友李婷却是真正「休假一年」,切断过去,更不可思议的,他还携家带眷集体出游。李婷是出版社的资深主编,在过完了四十岁生日不久,决定带着一家大小一同出游。    
      梦想实现的过程里,首先面临的是一种「腾空」的感觉,无论实际上情形如何,他必须在工作上或是精神上腾空,也许,孩子们必须休学,他自己也要中断事业,还要承担回来之后,可能一无所有的风险。    
      旅游行程的风景、历史等等都不是重点,他费了更多心思和精神在家人的态度、感受上,他其实是用全家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整个行程;透过稚龄子女的眼睛,他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年里,他们漫游过南美、欧洲、非洲、亚洲、澳洲,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重新适应生活。最后,他向自己拋出一个问题:「此行是否值得?」    
      李婷把这段旅程视为生命的一场过渡仪式,仪式结束,他骚动的心才安稳下来,他把生命归零之后,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在步调快速、混乱的世界里,有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带着一家大小环游世界,用一年的时间重新思考生命;有人在六十岁之际,花了两千万美元的代价乘航天飞机登上国际太空站,从太空中反观自己生存的星球。    
      试问?你会在什幺时间点、采取什幺方式让自己选择出游呢?    
      旅行中基本的快乐,来自于行动。人生不能只是一直做计画、沉思、辩论、挣扎和拖延。    
      好友美倩曾经丢下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到欧洲浪游一年,从此之后,她像是患了旅行上瘾症,总是要不定期的从既定的轨道出走,舒展一下筋骨与灵魂。即使在旅行中,她也不喜欢太复杂的行程,常常是待在一个定点,哪儿都不去。    
      有的人常常只是逃避一下、出走一下,回来后又坐在同样的笼子里。    
      美倩从不刻意要从旅行中得到什幺,她的旅行,纯粹是喜欢旅行后的归返,仿佛﹁变了一个人﹂的自己,纯粹是换个空间让自己休息一下,然后重新省视自己的身心。    
      她说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连旅行都是要轻松单纯、没有负担。    
      旅行对她而言并不是想象,而是实际的行动。旅行的真正目的,只是想看清楚自己而已。    
    


第六章 关于旅行心灵逆旅

      「如果我们对所有平凡事物都有着敏锐的看法与感受,像聆听绿草的生长和松鼠的心跳声,我们必能洞悉寂静背后的巨响,否则只能肤浅自负地行过一生。」--艾略特    
      现在很流行「自助旅行」,不管年纪大小,只想出去走走。    
      有人可以为之辞职,已婚者甚至可以「拋夫弃子」,只为了一圆心中那份梦想,所谓:「趁着年轻去旅行」、「再忙,也要去旅行」,不管如何皆要冒险闯一闯,其实,能够存一笔钱,出国旅行,不管是游学也罢!自助旅行也好!皆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是,有些人在主客观条件下,无法成行,却成为心中久久无法抹灭的遗憾或症结。    
      想要出走,应该是一种心情的转换。当你转换了空间,很多恼人的问题就可以透过空间的转换而有了自我反省的机会。    
      看过有些已婚的朋友,为了一圆自己的梦想,不顾老公、孩子的需求,执意「出走」,虽然,圆了梦想,却毁了婚姻,她不明白,为什幺家人不肯明白她的感受;换个角度,她的家人也是这幺想的「为什幺你不肯为家人多付出一些」?    
      明美的先生坦言,自己并非不愿妻子再度成长,而是孩子还小,自己也在上班,妻子一去不是数月、就是一年以上,孩子需要母亲,他也需要妻子,但是,明美却在此时选择「暂时的出走」,让原本一件「好事」,却成为婚姻的杀手。    
      最后,明美选择离婚,单身的生活让她更加自由,可以任意享受婚前的梦想,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分享,这个快乐终究有几许的缺憾,明美说:「婚姻和梦想是可以并存的,只是,我太忽略家人的感受了。」    
      不管是获得学位、学习语文,或者单纯只是游学,有的人虽然无法幸运的成行,但在心境上也不要有比较的心理,认为自己若不跟着流行走就「太逊了」!其实每个人的主客观环境不同,有的人背负着经济的压力,不能说走就走,有的人则是有家庭的牵累,暂时无法「出走」。    
      但别忘了,心情的转换也是出走的一种。    
      这几年,台湾社会的变化很快,休闲生活普遍受到重视,而旅行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年长的人在退休以后,出国看看花花世界,增长不少奇妙见闻,也方才体会到辛劳多年之后,游山玩水乃是人生一大乐事。年轻人更是热中旅行。经济划算的自助旅行,可以满足喜好冒险的欲望;贷款去旅行,则是商业社会典型的﹁先享受﹂观念。为了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寻假期,有人不惜辞职,有人刻意换工作,当然,积极主动策划休假的人,更是所在多有。    
      旅行显然有其迷人之处,才会使得这幺多人乐此不疲。    
      我的朋友中不乏﹁旅人﹂,旅人都爱旅行,用尽千方百计,散尽一切积蓄,衣带渐宽终不悔,只为了要去陌生的国家走上一回。    
      踏足的地方多了,飘泊的经验丰富了,那些个别国家与民族的色彩,却反而渐渐淡去。最后,留下的是一个性格活泼、思想开阔、胸怀世界的成熟面貌。    
      每一次旅行回来,都感觉自己的心灵,被洗涤得清清爽爽。    
      旅途中的美景,常会使人有炫然落泪的感动,让人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宇宙永恒的美丽相比,个人的一切都渺小得微不足道。不管你在旅途中遇到多少冷漠寡情的面孔,最后留在记忆里的,永远是那些温暖得令人心痛的淳朴面容。    
      除了沉浸于山水之美,旅行最重要的是,给我一段空白。    
      平常日子被填塞得满满的,约会、读书、看电视、与朋友相聚,难得找出一刻的空白。    
      忙碌不停的活动使人盲目,但是,毫无留白的生活,也算不上是艺术。    
      唯有在生活中,安排一段属于个人的轻松旅程,让思绪任意飘荡,让心灵自由驰骋,有闲与忙的对照,空白与多采的穿插,生活才会显现出一种灵动之美。    
      旅行给我一段不受干扰的思考时间,可拋下破碎片段的日常生活,深刻地去探索生命的一些大问题,自己的存在、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方向,都在不断的思考之下一一解开。所以,每一次旅行回来,就像是蜕去老旧的生命,重新展开一个全新、活泼的新生活。    
      人生道路上的大转折,每每是由旅行而来。    
      回家之后,又是新的开始。    
      回家真好,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我感觉温暖、安全,可以放松所有的神经,沉沉睡去。去过的地方,遇上的人物,都已纠结成生命的一部分。    
      有一天,我还是会疲倦,还是会出走。但是,今天我在家,在家真好!    
      当我们面对横逆顿挫后的丰盈,从人生的最高峰,回首看看现在的立足点,我们有待努力的时日仍然漫长。    
      在年轻仿徨的日子里,如果能暂时撇开琐事的干扰,把每天的起伏心情放在一边,从长远的角度去探索自己的一生,自然会发现,长程的生命有其一定的轨迹,它会规律的出发前进,而无视于春夏秋冬的短暂变化。    
      我们所必须掌握的,就是这样一个长远的生命。    
      每一天,你都会有喜怒哀乐,每一年,你也躲不过春花秋月,在这些短暂的变化中,你很容易随波起伏,让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波浪冲着你前进。    
      旅行,让我们的生命,有了重新前进的动力。    
    


第六章 关于旅行心灵的放牧

      「游历新境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    
      --美学作家.朱光潜    
      生活太疲惫,你必须暂时走开,旅行,就成为一个很好脱逃的借口。    
      还有很多问题,人、工作、关系,纠缠在一起,理也理不清。出走一趟,至少可以把这些人和事都拋在脑后,回来再做一个新人。    
      我实在很喜欢流浪的感觉,一个人背起包包就走了。    
      流浪像逃亡,一个人孤独上路;但更多时候,我其实是厌恶生活,憎恨狭窄生活里逼人窒息的气压,为了找寻一点可以呼吸的空间,我和城市挥手做短暂的告别。    
      旅行是一种解脱,从沉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最亲密的家人朋友之中,解脱出来,给自己一个喘口气的机会。    
      喜欢旅行的现代人,大概会愈来愈多,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正逐渐在转变。    
      五年前,莉庭去欧洲旅行。    
      她说离开台北之前,身兼两份上班的工作,回家还要翻译书和写企划案,每天工作十六小时是常事。    
      一方面不堪忍受超时工作的压力,一方面也为了实现年少时环游世界的梦想,她向老板请了两个月的假,便踏出她世界之旅的一小步。    
      当年她是抱着不惜辞职的心情,准备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她说,在台湾的生活太紧张,发现欧洲的闲散,一时叫人难以适应。    
      欧洲人的步调中,总透露着一份富裕之后的从容,在负荷过一天十六小时的工作之后,她从身边缓步而过的欧洲人身上,看到自己紧绷的神经。    
      公寓阳台上尽是做日光浴的人,半裸着身体,享受大自然最温暖的抚摸,走过街边咖啡座,下午的太阳暖烘烘的,许多人握一杯咖啡,伸长了腿,细细打量着来往行人,一坐几个钟头,动也不动,就这样悠闲地等着日影西斜。    
      入夜,巴黎的香榭大道上,灯火辉煌,人群摩肩接踵,喝一杯鸡尾酒,吃一客冰淇淋,聆听一首小曲,全然无视于夜色转墨。    
      旅行了一个月,莉庭开始体会到欧洲人舒缓的生活情调,把懒散的心留在欧洲。    
      过度辛劳却没有深刻意义的工作,令人感到厌倦。金钱充裕缺乏人性内涵的生活,让人打从灵魂里,感觉空洞。    
      丰富生命的元素    
      海明威曾经跟《大亨小传》作者费兹杰罗一起旅行,回来以后,他告诉太太,学到的一件真理,就是:「千万不要和你不喜欢的人一起去旅行。」    
      古有明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让人获得智能的宝库;旅行,则是另一种耕读土地的方式。    
      并非一定要双脚踏出国门才算旅行,十五岁的琪琪,乘着风骑着脚踏车到庙口,品尝几口酸中带甜的菠萝,内心开怀畅快,这和登上喜马拉雅山是同等的快乐。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运用现有的条件与资源,规画适宜的近程、中程、远程的旅游目标,然后逐步实践之。    
      以旅游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