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0-甲申年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040-甲申年说-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京剧演员在把握四功、五法时,大多有所侧重。这里有文戏、武戏之分,各个行当又有不同剧目角色的技巧之分。演员要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追求不同的表演风格。    
    四功:唱、念、做、打。    
    “唱”。在四功的运用上,主要特点和功力在唱功方面。如:唱功演员在老生行当里,不同风格的有高派(高庆奎)、杨派(杨宝森)、马派(马连良)、谭派(谭富英)、奚派(奚啸伯)等;旦角行当的不同风格有梅派(梅兰芳)、张派(张君秋)、程派(程砚秋)等;净行的不同风格中,如铜锤有金派(金少山)、裘派(裘盛戎)等等,人才济济,都是以唱为主。    
    高庆奎 (1890—1942)名镇山,号子君,原籍山西榆次。12岁登台演出,1919年曾随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他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嗓音宽亮,高昂激越,善于演唱悲愤戏,做工唱念俱佳。


浅论京剧艺术京剧的行当、四功、五法(2)

    杨宝森 (1909—1958),字钟秀。杨派老生创始人。祖父杨桂云(字朵仙)、伯父小朵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花旦演员。杨宝森因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故据己条件加以变化,行腔吐字抑扬婉转,自成一格,世称杨派,有“小余叔岩”之称。    
    奚啸伯(1910——1977), 满族,北京大兴县人。“四大须生”之一。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奚派的风格重点是“唱”,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他的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念”。京剧艺术素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练不好一张嘴”的说法,用以形容念白的重要性。马连良先生的“马派”,在念白上有独到之处,是唱、念、做、舞俱佳的派流。    
    马连良(1901一1966),字温如,回族,北京人。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萧长华、蔡荣贵、茹莱卿等,先学武生,后学老生。他所创造的“马派”艺术的京剧艺术的高峰之一。    
    “架子花脸”的念白,是首当其冲的表演手段。以念白为主的戏非常多,如《野猪林》的鲁智深,“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操,这些角色都有激昂动情、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的大段念白,用以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袁世海先生的袁派,在念白艺术上,颇有深厚的功力和特色。    
    念白,也是丑角艺术的一大特色。尤其以萧长华先生的萧派念白堪称典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标准。    
    旦行的念白尤以花旦、刀马旦的戏为多,有京白和韵白之分。    
    《野猪林》:取材自古典名著《水浒传》。    
    北宋末年,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欲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妻,高俅欲除掉林冲,定下卖刀之计,把林冲诱骗到军机重地白虎堂,从而铸成冤狱。把林冲发配沧州,并买通解差在野猪林欲将其害死,幸遇鲁智深相救。林冲到沧州后,奉命看守草料场,高俅又派人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识破奸谋,奋力杀死纵火凶徒,与鲁智深一起投奔梁山。    
    萧长华(1878——1967),艺名宝铭、号和庄。原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梨园世家。萧氏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2岁出台在三庆班演娃娃生,随后又与四喜班演老生。15岁后专工丑行。 萧长华还是一位戏曲艺术教育家,善于识拔,爱惜人才,尤重品德教育,以身作则,既教戏又教人。1958年80寿辰时获文化部奖;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委员;中国戏曲家常务理事等职。    
    丑行,无论文丑、武丑,都要口齿清爽,念白动听,包括京白、韵白、地方语等。    
    “做”。即表演。表演既有外在的形体技巧,也有内在的心理活动。京剧的做功,首先是娴熟的程式动作,从走脚步起,训练十分严格,每个身段都必须有规范的具体要求。“做”这一技巧的学问极大、极广,后面还要谈到。    
    “打”。京剧的一大艺术特色。    
    京剧的武打,包括“长靠武打”戏和短打戏(不扎靠)两种。    
    靠,既靠旗,也称护背旗。扎于京剧武生演员的背后。通常为四面旗子。    
    “长靠武打”最著名的是武生戏《挑滑车》、《长坂坡》。高宠、赵云两员勇猛的大将,尽展“大靠”武功的手、眼、身、法、步,动作要求稳、准、帅、干净,也要“狠”。这些戏展示了长靠武生武功的各个侧面,通过技巧来塑造人物英勇无畏的性格的特征。高宠一腔热血,血战沙场,勇往直前,壮烈殉国,其艺术特色尽在武打和舞蹈中展现。    
    《长坂坡》更为难演,不仅武功、武打要好,更要有唱、念的功力,用以刻画赵云的忠勇善战和独闯曹营的英雄虎胆。    
    武生戏之外还有武净戏、武旦戏,长靠武打技术繁重。    
    短打戏虽然不扎靠,但是更张显功力娴熟,敏捷利落,要求动作处处到位。更有许多翻、舞、扑、跌的跟头技巧。    
    目前流行的《三岔口》、《武松打店》等,都是短打戏的优秀作品。    
    唱、念、做、打,融为一体,以歌舞演故事,虚拟时空和程式化的表演,是京剧艺术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剧种的中华国粹。    
    《挑滑车》:南宋时,金、宋两军会战于牛头山。大将高宠因不被重用,质问岳飞,被委以看守军中大旗。阵前,宋军势不能胜,高宠见状,只身冲入敌阵奋战,金兵大败以铁滑车阻击,高连挑多辆,因马力不支而战死。    
    《长坂坡》:曹操追杀刘备至长柏坡,刘备妻子糜氏抱子阿斗失散,赵云奋不顾身杀入曹营七进七出,糜氏因中箭而投井自尽,赵云救得阿斗杀出重围,曹操深爱赵云英勇,设计诱降连连失败。    
    《三岔口》:宋朝大将焦赞被奸臣王钦若诬害,发配沙岛,解差受贿要在中途暗害焦赞。三关大将任堂惠暗中保护焦赞,一路跟踪。在焦赞投宿三岔口刘家店时,解差的密谋泄漏,店主刘利华路见不平杀死解差,搭救了焦赞。此时任堂惠赶至三岔口,又到处打听焦赞的下落,被刘利华误认为是解差一伙,为此刘夜间去刺杀任堂惠,二人一场格斗,多亏焦赞闻声而至,一场误会才被解除。    
    《武松打店》:武松杀嫂后发配孟州,与解差夜宿十字坡,店主孙二娘不知武松,夜入店中欲杀之。二人一场打斗后,孙的丈夫张青赶到,问明是好汉武松遂释前嫌,结为好友。


浅论京剧艺术京剧的行当、四功、五法(3)

    五法:手、眼、身、法、步。    
    无论是科班出身的演员,还是戏曲学校毕业的学员,第一课必定是学习走脚步,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一样。专业演员必须首先走好脚步。无论哪一位艺术高超的名演员,尤其是以“做”为特长的名家们,其台步都具备优美、潇洒、颇具行当特点并与人物造型服饰协调一致的步法,初次登场便光彩生辉。在这方面,马连良先生、周信芳先生、谭富英先生、裘盛戎先生、袁世海先生、于连泉先生、萧长华先生等人的舞台步法都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谭富英(1906—1977),湖北武昌人。“四大须生”之一。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工老生。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后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    
    艺术家的脚步功力深厚,对刻画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即指法表演。尤以梅兰芳大师为典范。他曾出版过旦角指法的照片画册,各种指法都精妙地展现了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表达方式。    
    京剧各行当在运用指法表现人物动作和心理变化方面,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    
    “眼”,是心灵的窗户,京剧表演艺术特别强调眼神的运用,有“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之说,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每个角色的喜、怒、忧、思,都要通过眼睛的变化来传达,以期感染观众。    
    袁世海先生演《李逵下山》时,表现李逵一路兴致勃勃,忽然酒兴发作,欲买酒来饮,猛然想起宋江大哥嘱咐:“不准饮酒”时,全身顿时一震,他双目圆瞪,四框露白,十分精彩地把李逵这个粗鲁的好汉对险些违反军令时的震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拆射出李逵忠于梁山、遵守诺言、诚实可爱的性格。    
    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先生,尤其注重眼神的运用,使剧中人物慷慨激昂的情绪得以充分展现,令人为之一震。    
    周信芳(1895——1975),名士楚,艺名麒麟童,麒派艺术创始人。原藉浙江慈溪,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    
    而筱派花旦艺术创始人筱翠花(于连泉),尤其以用眼而著称。他生来双目大而炯炯有神,他演的角色或活泼少女,或泼辣悍妇,或市井平民,都极具生活特色,他的一频一笑一嗔一怒,无不熠熠闪光,摄人心魄。而他的“踩跷”功夫,也椹称一绝。     
     筱翠花(1900—1967),名于连泉,字绍卿,原籍山东登州。其艺术风格细腻精致,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准确,称为“筱派”,是现代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身、法、步”,有其共性。“身段”(包括文戏、武戏)离不开“法儿”,也就是动作的方法要领。    
    演员在反复地苦练基本功中会悟出自己把握的窍门,这就是内行人所说的“法儿”。有了“法儿”,往往会一通百通。    
    比如武生、武旦、武净,常演“扎大靠”的武戏,那么“靠”功的运用,就要有“法儿”,有了“法儿”就会走起来动作漂亮、干净,又美又帅。仅靠拼力气,是不会好看的,因为缺乏艺术表现力。    
    京剧演员的身段,是一门很深的功夫。马连良先生就是无论“袍带”、“靠背”、“长衫”、“短打”,身段都十分优美,潇洒中蕴含着高贵、雅气。    
    世界各国的表演艺术大多是唱、演分开的形式。话剧只说不唱,歌剧只唱不说,舞剧只舞不唱,几乎没有武戏。只有京剧艺术是全能的。它丰富多彩,精美独特,令外国观众深感新颖惊讶和钦佩。


浅论京剧艺术虚拟与夸张相结合的舞台表演手段

    传统京剧舞台没有任何布景,一个空旷的舞台便是表演的天地。演员用虚拟的表演技巧来表现实景、实物,要山有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