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聚焦南极-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了到处拉屎拉尿,为了船上卫生,便把它们送进舱盖上方的一艘运输艇里。艇甲板高一米,里面的活动空间仅有四五平方米,大大限制了它们的自由。有一次我信步走向船头,小狗凭借灵敏的听觉发现有人走来,奶声奶气地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倾诉着被困的苦恼,渴望获得自由,渴求见到主人。出于怜悯,我多次爬上运输艇看它们,并拿些食物喂它们。每当我一探身,小狗便齐刷刷地并排站着,摇头摆尾,似乎在接受我的检阅。我翻身跳进艇内,它们更高兴啦,舔手的,嗅脚的,撒欢的,媚态十足,极尽热烈欢迎之能事。    
    离开中山站回国那天,我们就要告别队友、告别难忘的南极大陆,还有三只让我们消愁解闷、共患苦难的小狗。百感交集,禁不住的泪水,扑籁籁流淌在我们的面颊。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登上这块神秘的白色大陆,但我相信,已成为中山站生活一部分的小狗,留站的队友会很好地照顾它们。我所担心的是它们不可避免的近亲繁殖,将会出现遗传方面的颓势。但绝没有想到它们来日无多,回国队友告诉我的竟是它们被吊死前的哀嚎,以及冰海中那几缕难忘的气泡。    
    一度,出于对三只小狗的怜悯,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国际南极组织要求将所有狗迁出南极的这个决定。以至还想弄清一个问题:一只狗生存在南极,把它排泄,呼出废气等损坏环境的不利因素全部加在一起,究竟会造成何种程度的污染?我很希望获得一份相关的量化指标,以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考虑到各国南极考察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机动车辆使用量的增大,替代了雪撬狗,南极总共养千多只狗足矣!平均下来一万平方公里才有一只狗,这样稀少的狗群又会对南极造何样的污染?    
    后来我从一份材料里看到,国际南极组织决定把狗全部迁出南极,除了认为它们的存在对南极构成污染,还有狗对南极动物的侵扰。这是有道理的,小黑狗在它小的时候惧怕贼鸥,当它长大了,还能怕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憨态可鞠的企鹅,更不是它的对手,谁能保证它们不对温文尔雅的企鹅发威!同样,它们对窝在岩洞中的幼鸟更是具有威胁。从这些事实出发,把狗迁出南极是有道理的,是保护南极环境的正确之举。    
    将狗全部迁出南极,也是对狗的彻底解脱。不久前我出差到了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负责人颜其德到宾馆来看我,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南极考察期间,走访澳大利亚的南极莫森站。进站时,几只用绳索栓着的狗看到他后,疯狂地挣扎着吼叫着,扑向他,大有一口将他嘶碎之势,吓得他有些怯步。待他小心翼翼到了狗的近前,才发现狗并无恶意,是想亲近他。为了取悦于他,狗媚态十足,先是耍欢,继而舔他的腿和脚,乃至要舔他的全身,然后伏在地面瞪圆眼睛低鸣着。颜其德就此认为,极少极少见到人的南极狗,也有痛苦的寂寞。把狗弄回内地,是狗的彻底解脱。    
    至此,我释然了。人类做为地球的主宰,以自身的文明为基础,应该在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上,多做些自律和克制,适时地有远见地推出举措,使我们同大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那种目光短视,放纵欲望,有损环境的种种不当行为,最终毁掉的只能是人类自已。比如城市的狗只与日俱增,从净化地球环境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南极条约组织制止南极养狗,其它洲的狗大量增生,由谁来管呢?不知是否归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失察。


第四部分 从“极地”到“雪龙”第19节 南极并非纯净

    地球上还有干净的地方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这里所说的干净,系指没有受到人类生活与生产污染的地方,它完全处于一种纯净的自然状态。那么,人迹罕至的南极污染状况到底如何?    
    研究人员发现,在南极半岛,澳大利亚戴维斯站,美国的麦克默多站附近,均发现有滴滴涕与六六六的存在。他们还分析采集了麦克默多站以北600多公里的哈利特角,也发现含有滴滴涕。巢居在帕尔默站附近的黄蹼海燕体内同样含有滴滴涕。可以说,南极越是接近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污染就越严重。采自接近南美大陆1000多公里的戴维斯站的样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均高于距澳大利亚4000多公里的戴维斯站的样品。    
    如果将南极的污染与人类世居的环境做对比,会更让人感到吃惊。有关研究人员把从南极采集的样品与采自青岛的样品做了对比分析后,认为南极半岛海藻内的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均要比青岛太平角的海藻低一个数量级。戴维斯站的海藻六六六的含量比青岛太平角的海藻低20多倍。渤海湾的毛蚶体内滴滴涕浓度比戴维斯站蛤和海胆高20多倍。    
    六六六、滴滴涕皆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农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遗憾的是,当年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施撒这些农药在为农业增加产量的同时,其不易分解的毒性经逐年累积,也会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的健康和生物资源造成危害。    
    在南极这块不毛之地上,从无农业耕作,这些农药是怎样散布开来的呢?研究人员认为,一种是携带而入。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西兰一直在开往南极的船上喷洒滴滴涕,包括往运往多梅·卡莱尔建立雪样采集设备的包装箱上喷洒滴滴涕。农药在南极更大范围的污染则是通过大气环流实现的。农民及其相关人员在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时,往往采用喷撒式。其中相当部分的微粒随风飘入南极上空,然后通过大气沉降作用和降雪等途径落在南极大陆以及周围海域。研究人员指出,有机氯沾污物在南极还会继续增加,这是由于南极蒸气压比污染源国家的要低,使得有机氯化合物一旦到达南极,就很可能滞留下来。    
    南极考察人员对南极的污染同样触目惊心。最为典型的例证是1989年1月,阿根廷补给船“巴希亚·帕雷索”号在美国帕尔默附近海域触礁,漏油高达727500升。有关人士指出,这次漏油事故“使得南极臭氧耗竭和商业性磷虾渔业的生态影响研究项目的进展严重受阻”。其实这是次要的,关健是对邻近海区海洋环境的破坏。    
    美国人在南极环境污染上也做了不少“实事大事”。美国环境防护基金会的小布鲁斯·S·曼海姆就指责美国国家基金会在保护南极环境上所存在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麦克默多站上的考察人员就在罗斯岛上,用1814.4公斤的炸药起爆31.8公斤的有毒化学废物。爆炸后留下一个12.2米宽、3米深的大坑。巨响无比的爆炸声浪向四外滚动,达到约20公里。有毒化学品被起爆后腾上高空,然后四散飞扬。对此,麦克默多站上的考察人员装聋作哑,不予作出环境污染的评价。这种干法所造成的不仅仅是化学污染,还有物理噪声污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世界各国在南极设立的各考察站,只要他们在南极存在一天,他们就是一个个污染源。只不过各个考察站的自律程度决定着各个考察站的污染程度。南极的污染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微的,它体现了人类的自觉行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59年12月1日订于华盛顿,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倘若没有它来约束各个相关国家,南极的污染要比现在严重得多。《南极条约》中的有些条款十分富于远见,对南极的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借此机会不妨摘录几条:    
    “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一切带有军事性质的措施,例如建立军事基地,建筑要塞,进行军事演习以及任何类型武器的试验等等,均予禁止。”    
    “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在该区域处置放射性核废料。”    
    “保护与保存南极生物资源”。    
    不可否认,这些条款对于保护南极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器试验特别核武器试验,其放射性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噪声污染是最为强烈的。不允许缔约国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从而消除了一些国家移民南极所造成的生活污染。在南极动植物保护上,近年来更是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任何对南极动植物的危害,只要被发现,无不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南极矿产资源开发上,前些年相关国家也取得共识,即50年内不对南极的煤、石油等矿产资源实施开采,这又大大减少了对南极的污染。    
    尽管我罗列了南极污染的种种事例,但相对来说,还是要比其它大陆轻得多。遥远,环境严酷,人迹罕至,加之国际南极组织的着意关照,才大大限制了它被污染的速度。


第四部分 从“极地”到“雪龙”第20节 南极属于谁

    被称为白色大陆的南极属于谁?应该说它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不管他们是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还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可叹的是,在一定形式上,南极已被一些国家所瓜分。从一幅各国主权要求分布图上就可以看到,相关国家如同用一把闪亮的不锈钢长刀,以南极点为轴,纷纷对南极作了扇形切割。那样子,同切生日蛋糕毫无二致。统计表明,从1917年——1940年,单方面宣布将南极一些地区归于他们属地的有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英国、法国、新西兰和智利7个国家。    
    对于一块土地的真正占有,按照以往的模式,必须派去军队和警察,还有大量的移民,就像帝国主义者实施领土扩张时代那样,依仗船坚炮利,打得土著居民落荒而逃,然后扯起浸满异邦百姓鲜血的旗帜,宣布此地为己所有。然而在南极,一些国家没有这么干。他们采用的占有方式,先是派出探险队赴相关的南极地区考察探险,继而宣布占有。不过方式各异。有的将其纳入“皇家专利证”、有的颁布总统法令、有的发布政府法令、有的总统签署法令、有的是国王声明、也有的是领地的转让。所划分的占有界区,没有柱桩没有界碑更没有分兵把守,只是在南极地图上作简单切割。接着矛盾出现了,便于运输便于生活的极区,被相关国家重复地宣布占有,即甲与乙,乙与丙宣布的占有属地重叠。好在矛盾的双方都知道,这种占有不过是一纸公文、是对地图的切割,并非真正意义的占领,因此都能相安无事。不注重现实也无法较真,关键着眼于未来,这是宣布占有南极属地国家和没有宣布占有南极属地国家的共同点。    
    宣布占有属地究竟是那个国家的专利,无从查考。不过,我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参观他们的南极局时,看到这样一份材料,澳大利亚考察队员莫森,1929年至1931年赴南极考察之前,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首脑人物就指示他,每到一处停留点,就要插上国旗,宣读一项占领声明,并把这个声明的两个副本贴在旗杆上,纪录拍照。    
    1959年12月1日订于华盛顿,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规定:“缔约任何一方放弃在南极原来所主张的领土主权或领土要求。”尽管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但为了强化占有属地的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