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阳传奇》 总 序装出一脸坏样(图)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名人辈出的世纪
序二十世纪是名人辈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刚刚拉开序幕不久;名人就如雨后春笋。预示着二十一世纪将有更加惊人的创造,将有更多的名将产生。
体育界按照传统的模式,是经由组织培养才出现人才尖子的,少年体校、青年体校、体育大学;由县至市,由市至省,由省至国家,一级一级的人才培养体制下出现了许多优秀人物。中国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无不出此模式。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接连出现了两个不是依靠组织,依靠集体,依靠几十年培养模式获得成功的另类体育人才。
他们依靠自我奋斗,依靠兴趣,他们依靠追名逐利,自我完善了自己。为祖国夺得了荣誉。
一个是西部青年孟阳。
他在2004年10月长城DOOM3游戏世界冠军擂台赛上,击败了世界游戏冠军费特拉提,获得了百万奖金及DOOM3游戏世界冠军称号。
一个是东部青年丁俊晖,在一年之内,从世界斯诺克台球排名第128位飙升到第56位,连续两次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的中国小将丁俊晖。而此前斯诺克台球运动的奖项在中国尚是一片空白。
同一个时代有着相同的机遇;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道路;
一条铺满鲜花;
一条布满荆棘。
一个是野地里任人踩踏的野花,
一个是稼圃里一任呵护的家花。
我们来看一看丁俊晖,1987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父亲丁文钧是一个买卖香烟的小商人,没事的时候喜欢在住家楼下的露天台球桌上打上两盘。在丁文钧的影响下,丁俊晖8岁那年踩在一个木箱子上,打了平生第一次台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带孩子出去打台球,在亲友眼里和出去打麻将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不学好。但看到丁俊晖在街边台球桌上的胜率越来越高,丁文钧竟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让丁俊晖退学,专心练球。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不去念书,还能干什么,他连生意都不做了,盘下了7张球桌开了一个台球房,让儿子天天在里面练球,没多久老家就没人能打过丁俊晖了,不到11岁那年他单杆打出了118分,于是爸爸决定带他去广州发展。
丁俊晖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退学和南下,自己就不会有今天,丁文钧的话更实在,“很多人问我凭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气,其实我也就是用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去赌一个判断,我觉得台球这口饭能养活我们全家,仅此而已。”
丁文钧为了培养孩子,倾其所有,花费了几十万元,一路呵护到儿子走上高高的领奖台。
虽然慈父严如马俊仁,虽然外出打球也有生活窘迫的时候。但是丁俊晖一直有父爱的光环辉照着。
而本书主人翁孟阳,1983年出生,从小随父母跑单帮,贩运香烟,家庭变故,生活极度穷困,社会地位极度低下,初一辍学,流落街头,差点成为不良少年。母亲为了不使他与街痞流氓为伍,让他玩街机,他才第一次接触了游戏。
这是两个不可类比,却又必须类比的孩子。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社会底层
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依仗着自我奋斗的不屈不挠,追求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他们都是吃尽了千辛万苦,都获得了成功。虽然体育项目不同,但荣誉却完全相同。与金山银山拥趸着,却几十年没有大进步的我国足球界比,他们没有向国家索取,他们却向国家和人民奉献了夺自世界的奖杯。
1987年出生的丁俊晖,8岁开始练习斯诺克台球,10岁打遍老家江苏宜兴无敌手,11岁单杆打出了118分,15岁先后获得了亚运会斯诺克台球比赛金牌和世界青年斯诺克比赛冠军,16岁转成职业选手赴英国参加世界台球职业巡回赛,一年之内,从世界排名第128位飙升到第56位,连续两次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2005年的丁俊晖虽然还不到18岁,却已经成为了现世界排名第一的罗尼·奥沙利文口中的“即将天下第一”。2005年4月3日以9∶5战胜了7次世界冠军,前世界头号选手亨得利夺得了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的冠军。
刚满18岁的丁俊晖让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冠军榜上刻上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而且成为了世界职业台球界首位持外卡夺冠的球手。
19岁的孟阳,在2002年4月20日中国计算机报Quake3全国大赛个人赛事上获得第一名。
2002年5月12日北京创嘉杯Quake3大赛,他又获得了第一名。
孟阳成为中国Q3的霸主,而2002年他再次成为WCG中国赛区——北京总决赛Quake3、UnrealTournament冠军。
后来WCG韩国总决赛Quake3项目4thPlace,更把他推到了亚洲Q3冠军的位置。
关于丁俊晖成功的故事,大家听得多了。有人也写了他的传略。
关于孟阳,他那充满悲情的人生轨迹。大家却知之甚少,以至当孟阳成了世界冠军以后立即成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年轻人,需要知道人的成长并没有什么模式。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一6岁您在干什么?岁月的轮轨在不停地旋转,人从小小的精虫变成胚胎进而降生人间,经历着天道所载的一切欢乐。
呱呱坠地时一声嘹亮的啼叫,那不是哭声,那是宣言:“人间!我来了!”
人,到达人间首站时,是同样的赤祼,同样的一无所有,然而,落入人间后等待他们的则是千差万别的境遇,有的落草有的衔着金匙。落在了一个没有公平可言的星球。
6岁。亲爱的读者朋友,想起来了吗,6岁时您在干什么?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大都会说出6岁的他(她)们正处于最幸福的时光。
——还没上学,但已经在幼儿园大班作好了入小学的准备。
——无忧无虑,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阳光。
——学龄前的岁月,是连神仙姐姐也羡慕的韶光。
6岁。本书的主角在干什么?
6岁的他在跑单帮,从云南往成都倒烟。
至今回忆起来他还是说:“我6岁时曾走私香烟”。
我提醒他说:“像你所说的,在国内小规模贩运烟草,从甲地到乙地充其量只能算跑单帮,在当时(1989年)扣个帽子也就是投机倒把。”
“真的!6岁我在跑单帮。”
6岁耶,莫不是搞笑吧,我难以置信。
然而,他一脸认真地说:“真的,我确实在跑单帮。跟着我的父母。”
“我的母亲叫陈渝萍,当时工作的厂子不景气,父亲是搬运工,靠着一身力气,虽然汗流了不少,钱却拿不多,个子大饭量大,还有个喝酒的陋习,有点钱就喝了。这样家里生活很困难。听人家说到南边(云南)去搬点烟回来卖,比上班还强呢!就这样我跟着父母走上了跑单帮的路。”
“妈妈帮我缝了一件特制的背心,胸前衣服里面缝了个大口袋,那是装烟用的,我人小背不太多,只放两条云烟,第一趟很顺利,回到成都烟也很快脱手了。确实赚到了一点钱。母亲给我买了一串香蕉。当我咬着又软又香又甜的香蕉时,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此后每次到昆明,头一件事就是央着妈妈买香蕉。一直到今天,儿时的记忆依然存在,他仍然认为香蕉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他的最爱。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投机倒把分子
6岁的投机倒把分子,并不总是幸运的,再去云南昆明就被人盯上了。
见过动物世界里的那些非洲草原上的豺狗了吗,它们会联合作战,目标专找瞪羚家族中的弱者,特别是新生的孩子。它们虎视眈眈地引开爸爸妈妈,然后向小瞪羚发起进攻,撕咬它的喉管,直至使它窒息死亡。
那年秋天,他就遇到了人间的豺狗。一群昆明地痞,得知他们是贩烟者,于是瞄准了他们一家三口。
当他们装好烟要离开昆明时,地痞们用刀将他们三口逼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小街很窄,行人稀少,那伙人有五六个,有望风的有行凶的,亮出的刀子明晃晃的。他躲到了爸爸的身后,母亲紧紧地搂着他。
那不是一场血战,但有人流了血。他非常骄傲地看到爸爸大展拳脚,居然把那些劫道者打趴在了地下。爸爸是搬运工出身,身高马大,又练过几手拳脚。加之劫道者要的是他们视之为身家性命的东西。俗话说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家人一旦豁出去了性命,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呢,大无畏,也就所向无敌了。
从那,他把爸爸看成英雄。
贩烟的路并不总是充满凶险,有时也很有人情味。七岁那年,孟阳已经是老客了,身上背负的云烟也由两条增至四条。
就在靠年根的时候,他们准备在年前倒最后一票,一家三口又上了路,很顺利地搞到了烟,然后上火车站准备返程。
剪票了,父母稍一分神他就不见了。儿子丢了。急得他们大呼小叫直跳脚。还好,没被人拐走,只是被检票的提进了小屋。父母以为他装烟的背袋被查烟的查着了,焦急万分,看着剪票的把他往标尺那边领,稍稍宽了宽心,七岁的儿子长得也实在是快了些。母亲手快脚快去补了半票。这才过关。
上得车来又是一道坎,乘警和列车员盯着他们的包包,不用说,他们知道是跑单帮的,便把爸爸叫到列车办公席。
爸爸心知肚明,知道吃两条线的,不是吃素的,他们张着红红的大口,等着跑单帮的来喂呢。
爸爸也真“大方”,摸出了一百元钱,什么概念?那时一个老工人的月工资不过120元,那会的一百,如今可得顶一千使。
孔方兄真的有威力,那穿着白制服的龇牙对父亲笑着说:“兄弟,往后跑这趟车,有事尽管招呼我。你儿子吗……”穿白制服的指着我鼓鼓囊囊的衣服说:“太紧了,什么都鼓出来了。以后他坐车可以免票。”他很大方,我不知道一转眼的工夫,他的脸为什么变得那么快。刚才还似凶神恶煞,转眼就温敦可亲了。
受贿者的嘴脸至今犹在面前,权力置换来的金钱,使他志得意满。
从那以后,爸爸妈妈看准了白制服的车次下昆明,经常不花钱就上了车,办完货就得赶回来乘这车返程。自然,孝敬是少不了的。
相比车票,那点意思真的是很小。现代人说,那叫权力寻租,好奇怪,很小很小的权力也能寻租。
贩烟的人多了,烟便宜了,钱也就不好挣了。爸妈经常在半夜还长吁短叹。
还是妈妈的脑子灵,一天她走在昆明街上,闻到错身而过的女子身上有香风飘来,她紧走几步,看到了女子胸前挂的花,她便问戴花的女子:“大姐,你这花好香,叫啥子名字?”
“黄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